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兰,“别在我这里待着,你去将你爹叫进来。”
  昌义蔫搭搭的出来,他是帮不了爹了,“爹,儿子先回了,您自求多福吧。”
  周书仁一副你是没用儿子的神态,“要你何用。”
  说着大步的走进院子,结果到了门口缩了脖子。
  昌义看的真真的,翻了很大的白眼,您老硬气,真硬气大步走进去别怂啊!
  周书仁赔笑的进屋,“媳妇,哎呦鸡毛掸子多沉,我帮你拿。”
  竹兰用鸡毛掸子拍了下桌子,“长本事了啊,你挺能瞒的啊,你给我想好了说。”
  周书仁刚想甩锅的话噎住了,“我怕你担心啊,你年纪不小了,我真怕你受不住,你要是出事才是要了我的命。”
  竹兰的气早就没了,只是这个老头还要警告警告,“我的承受力就那么差?”
  周书仁给了个眼神,你说呢?
  竹兰沉默了,想辩解,一个字说不出来,叹气道:“人老了。”
  “你那是将所有人都放在了心里。”
  “说的你没放到心里似的。”
  周书仁,“别生气了,没下次了。”
  竹兰哼了哼,“分房睡,让你长长记性。”
  周书仁,“……别啊媳妇。”
  人的习惯很可怕,他们相依走到今日,这身边真缺不了彼此。
  次日,周书仁一脸没精神的去上朝,昌义和昌智要去衙门,昌智疑惑的看着二哥,“二哥,你脚怎么了?”
  昌义动了动脚丫子,还有些疼,昨晚踩榴莲壳子来着,“啊,脚有些扭到了。”
  昌智没多想,明云多看了二叔几眼,想到明瑞的事,勾了勾嘴角,二叔被收拾了。
  早朝结束,周书仁昏昏欲睡的,一边走一边打哈欠,汪苣疑惑了,“昨日你高兴的一晚没睡?”
  周书仁,“嗯。”
  汪苣语气迟疑,“这也不像你啊!”
  周书仁哼了一声,快步的往前走,他还要回户部补觉呢!
  随后的日子,温家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温家二房处处被针对,这一次随太子出行不止有伤亡,还有受伤的,尤其是受到重伤的,如果不好好养着,日后也废了。
  皇上也没客气,直到皇后动了胎气见红,皇上真怒了。
  竹兰的外孙女和外孙又被送出了宫,琳熙害怕了,“皇上大伯好吓人。”
  她就偷偷的看了一眼,被大伯察觉到,皇上大伯收了气势也吓到了她,她昨晚一直做噩梦,才会被送出宫的。
  竹兰摸着外孙女的头,“不怕,不怕,琳熙又没有犯错,皇上不是对着琳熙凶。”
  琳熙知道,“外婆,皇后伯母会没事的对吗?”
  竹兰点头,“嗯,宫内有最好的太医,皇后会没事的。”
  从外孙女的话里,她也将事情的经过猜了九成,温家被针对,温家二房不甘心被贬,所以想法子向皇后传递消息,皇后这一胎艰难,太子遇刺的消息一定被瞒着,本来皇后就忧心太子,不动胎气才怪。
  京城都盯着皇后,皇后出事高兴的不少。
  温老爷子要气死了,他压着不让往宫内传消息,好,很好,竟然背着他偷偷的传递消息。
  温老爷子教训了儿子,进宫请罪去了。
  周书仁回家和媳妇道:“温家因为皇后被权力眯了眼,温老大人又没管教好儿子,皇上不是顾忌太子和皇后,温家不是舍了个二房就能平息的。”
  温老爷子出宫的样子,现在京城都传遍了,老爷子腿都打颤。
  竹兰撇嘴,“没人同情温家。”
  皇后才难,怀孕要担忧儿子,还要顾着娘家。
  又过了三日,皇后平安的消息才传出宫,温家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一回温家终于老实消停了。
  惠州山村,太子还不知道京城的事,他接到父皇回信就一直缩在山村,顺着金矿已经挖了几日,太子惦记金矿就听到的喊声,太子站起身,这是挖到了!


第1425章 远水解不了近渴
  明瑞是个胆子大不怕累的,他这几日一直跟着官兵上山,他亲眼看到挖出了金石,很大的金石。
  上官琉目送王副将与太子进屋,小声的询问明瑞,“真挖到了?”
  “嗯,挖到了。”
  已经确认过,山村偷挖的是支脉,现在挖出来的才是主脉。
  上官琉拍着手,“我们发了,不对,我们立大功劳啊!”
  明瑞嘴角怎么压都压不下去,“嗯。”
  太子想亲自上山,齐王拦住了,最后齐王亲自上山确认。
  太子到底年纪小,这可是金矿,父皇的野心从没瞒过他,全国用银子的地方太多,光每年修路一项银子就如流水,还有堤坝的改修的给,哪怕打下了航线,国库的银子也没富余多少。
  现在发现了金矿,国库也能宽松一些,周尚书一定高兴。
  京城,周家还是请了大夫,赵氏一晚上没睡,儿子平安,她心里更担忧,早饭后身子就不舒服了。
  竹兰询问大夫知道没什么大事才放心,宽慰赵氏,“这次刺杀没成功,再想刺杀就难了,明瑞跟着太子会更安全。”
  赵氏,“娘,我没事让您担心了。”
  “我都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母爱。”
  赵氏喝了药,“娘,我就是愿意多想。”
  她老是想儿子出事,自己吓唬自己,每每想到儿子没了,她都想跟着一起去了。
  竹兰拿赵氏的性格没办法了,只能赵氏自己想开,与赵氏说了一会话就回了。
  赵氏病了,明瑞没回京,二房就一直惦记着,玉蝶定亲也要推后了。
  赵氏派身边的婆子去柳家传的话,郭氏听后理解,她儿子要是出事,儿子不回京,她也不踏实。
  郭氏让丫头与儿子说一声。
  柳源博知道消息,捏了捏荷包里的料子,这块料子他选给周玉蝶的,就等着定亲送给玉蝶。
  小厮眼睁睁的看着公子蔫了,自从公子知道要定亲,任谁都能看出公子的高兴。
  哪怕大公子让公子请客,公子都忍了。
  小厮安慰道:“等明瑞公子回京,公子就能定亲了。”
  柳源博,“谁知道周明瑞什么时候回京,哎。”
  谁让周明瑞是亲大舅哥呢,大舅哥还不满意他,现在定亲,他不用面对大舅哥的刁难,大舅哥回来,柳源博指尖发颤,他都能想到,因为他的性子抠,大舅哥一定会让他花银子!
  礼部,昌义接到五张帖子,他不是科举出身,世家公子傲气的很,骨子里看不起他这个没经历科举的人,以前可不会给他送帖子。
  大哥不当官,可谁让人家有个厉害儿子,未来又有爵位,大哥接到的帖子都比他受欢迎。
  家里接帖子最多的就是昌智,谁让昌智的学问最好,最博学。
  昌义眼底没有笑意,一点都不欣喜,看了一眼就放到一边。
  柳大人察觉到,“你不高兴?”
  “如果我儿子死了,这些帖子不会送到我手里,这些人送帖子不是因为我,全因我儿子有救太子之功,重点是我儿子活着。”
  儿子死了,哪怕上官琉和儿子间接救了一起去的公子,他们也不会领情,背后还会说他儿子逞能。
  可惜啊,他儿子运到好,不仅活了下来,还发现了金矿,如果真如爹说的可能还有矿脉,他儿子的功劳就大了。
  柳大人,“京城本就如此。”
  世家与世家之间其实很简单,重点就在是否有利可图。
  昌义啧啧两声,“说真的,我爹有现在的权势和地位,不仅自己冷静自持,还教导我们兄弟不被权力诱惑,我爹真是太厉害了。”
  柳大人,“……”
  不是,今日不炫耀儿子改炫耀爹了吗?
  两日后,太子加急的折子进京,皇上叫来周书仁分享好消息,“听了爱卿的建议,果然发现了金脉。”
  周书仁眼睛放光,“金脉存量多大?能挖多少金?”
  皇上这些日子第一次露出笑容,“传回来的消息矿脉存量很大,而且纯度很高,过些日子第一批金石就会到京城。”
  周书仁喜得转了一圈,拍着手道:“好,好。”
  这些日子他为国库掉了不少头发,现在终于缓解国库银子的紧张。
  打仗需要银子,今年天气反常,南方持续下大雨,已经有加急信进京,一旦南方发水,又是一笔不小的银子,不仅是银子,还有南方良田的损失,粮食在古代太重要了。
  周书仁高兴过后笑容淡了不少,金子有了,却不能都投放到市面上,本就南方粮食减产,大笔银子流入市面,会影响更多的百姓。
  皇上听后道:“朕光顾着高兴了。”
  这些日子天天听周书仁说国库没银子,他也日日想着银子。
  不过,发现金矿的确是高兴的事,皇上记下周家的功劳,现在还不能公开金矿,他可没忘了偷挖金矿的人。
  惠州山村,确认金矿存量后,山村的官兵都进了山,山村内只留下不多的人,快速的抹除所有的痕迹,太子也离开了山村。
  山村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只等着来取金子的人落网。
  蕲州,昌廉脚伤没好依旧去衙门办公,全因府衙人手不够,他的假期取消了,蕲州有河段决堤,虽然没发水到州城,却也造成了许多百姓受灾,逃难的百姓已经到了州城。
  现在雨还再下,府城的百姓有举家离开的,怕州城附近的河段也决堤,更多的百姓家家闭户。
  昌廉紧锁着眉头,今年蕲州的粮食完了,按了按眉心,现在州城最缺的是药材,大雨不断,临时庇护棚子漏雨,老人孩子生病的很多。
  附近的几个州自危中,拿不出多少药材支援蕲州。
  昌廉提笔写折子,将蕲州的情况汇报进京,写完折子眉头也没松开,蕲州离京城遥远,一个来回远水不解近渴。
  知府从外面视察回来,身上的官服都湿透了。
  昌廉忙道:“大人快去换衣服,免得着凉。”
  知府心焦,他马上要走了却发了大水,他的运道背到家了,嗓子因上火沙哑的很,“本官没事,你这边统计的如何?”
  昌廉将统计好的数据递给知府,又将写好的折子递过去,“都在这里。”
  知府看过后叹气,“本官家中有些药材,由本官带头捐药材,大家都别藏着掖着,百姓的命更重要。”
  昌廉对知府是尊敬的,知府为百姓的好知府,这些年的成绩,他都看在眼里,“下官这就派人回家整理药材。”
  知府满意的看着周昌廉,这几年他们配合的不错。


第1426章 功劳扎手
  昌廉写的折子进京,京城已经接到两个州的紧急折子,两个州的粮食基本全完。
  周书仁为儿子担心,又为药材发愁,皇上要用兵需要伤药,水灾区也需要药材,两边都救命。
  皇上是下命令的人,难为死的是众位大臣。
  周书仁头疼银子,金子又没运回京城,采买药材需要银子。
  回到家,周书仁,“哎,南方发水粮食减少,全国几处水灾,草原部族一定幸灾乐祸呢!”
  “现在幸灾乐祸,等日后有他们哭的时候。”
  粮食短缺,草原部族别想买到粮食,到时候真哭的是他们。
  “今年天气反常粮食减产,又赶上水灾,我国粮食会短缺。草原部族为了野心,为了活命,这场必然的战争会更加残酷。”
  大环境的气候变化,影响的是整体环境,他已经派人询问过各国的商贾,周边几个粮食产量不错的国家,今年因天气影响,粮食或多或少都有减产,只是轻重不同罢了。
  竹兰,“南方缺药,战争也需要伤药救命,你想到什么办法没?”
  周书仁脸上的褶子皱了皱,“现在所有药商的药材价都涨了,采买药材一笔不小的银钱,现在国库的银子精打细算,实在拿不出太多的银子,目前讨论的结果调用其他州的药材。”
  竹兰道:“今年咱家的粮食都存起来不卖了。”
  “行,到时候真有需要咱家就捐一批粮食出去。”
  “好。”
  大事面前,他们两个都不是心疼银子的人。
  蕲州,昌廉很晚才回家,见到屋子里的光亮,“我说不用等我,怎么还没睡?”
  董氏起身帮着相公换官服,“你不回家我心里不踏实。”
  相公的腿脚不方便,她就怕一个没注意造成二次伤害,从相公去衙门,她的心就揪着。
  昌廉肚子咕咕的叫,董氏心疼的问,“没吃饭?”
  “嗯,知府大人没吃,我们都没吃。”
  董氏,“我让厨房给你炖了鸡汤,正好下一些面,你吃饱了再休息。”
  昌廉笑着,“现在还能吃到鸡,我娘子真会过日子。”
  “我囤东西的习惯都是跟娘学的呢!”
  昌廉想到自家的药材,心虚摸了摸鼻子,娘子囤了不少药材,加上每年爹娘都会送一些药材过来,他家的药材真不少,他偷偷和知府大人透了个底。
  知府是大清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