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6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清临走想了想道:“我听我娘子说,姜家卖了粮食。”
  姜缪,“我知道。”
  明清笑着,“你知道就好,我先回了。”
  “好,我不送你了。”
  姜缪等人走了,她对二伯几个无语了,到时候买不到粮食,她才不会借粮食。
  京城,户部下衙门,周书仁意外见到明瑞,“你下学没回家?”
  明瑞扶着爷爷上马车,“孙儿约了上官琉去书铺,见时辰不早正好顺路就过来接爷爷。”
  周书仁见过上官琉,“我好像听他爷爷说过,他正在相看人家要定亲?”
  明瑞点头,“是,已经差不多定下了。”
  顿了下有些遗憾的道:“上官琉无论品行还是家世都是顶尖的,如果不是家世太好,他是妹夫的好人选。”
  周书仁也有些遗憾,转了话题问,“柳源博怎么样了?”
  明瑞,“他已经没事了。”
  周书仁眼底带笑,三个孙女婿就柳源博最有意思,“他和玉蝶很配。”
  两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只需要活的肆意就好。


第1457章 纳妾
  一晃三日,竹兰收到小儿子厚厚的信件,正巧周老大也在,周老大问道:“小弟今年过年不回来吗?”
  “吴鸣不放心他自己走,今年就不回来了。”
  周老大想小弟了,没有小弟在的日子,明辉没人管了。
  竹兰翻看着信件,眉头微皱,信上写了很多,淮州是粮食大洲倒是不缺粮食。
  周老大问,“娘,小弟写了什么?”
  竹兰放下信,“吴鸣纳了妾,昌忠觉得不解,他认为吴鸣和宋氏感情好,不懂为何还要纳妾,想得多写的就多了些。”
  周老大惊讶,“吴鸣纳妾了?”
  两家关系亲近,他嘴上没说,心里认为吴鸣是不会纳妾的。
  竹兰拿出一张信纸,“昌忠写吴鸣对他说,并不是谁都能肆意,可见纳妾不是本意,却又拒绝不了。”
  周老大早已不是往日的憨直,听懂了娘话里的意思,“这个妾室是监视他的?”
  “这就不知道了,这是吴鸣自己的事,他会处理好。”
  吴鸣到底不是周家人,周家没权力去干涉吴鸣后宅,何况吴鸣这种大佬,吴鸣走的每一步都是权衡过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周老大感慨,“我们几兄弟能过的自在,全靠爹护着。”
  京城就不用说了,就说老三昌廉,因为爹的关系避开了多少当地的龌蹉。
  竹兰问,“暖棚的菜长的如何?”
  周老大脸上笑容深了,“长的挺好的,过几日就能吃上新鲜青菜了。”
  “那挺好,过几日杀一头羊,冬日吃羊肉锅子。”
  周老大点头应下,又道,“娘,爹将咱庄子上的种羊捐了,现在庄子只有一只种羊了。”
  现在京城牛羊肉稀缺,以前还能买到的牛肉,现在买不到了,他可宝贵自家庄子的种羊,还寻思明年多繁殖一些,结果亲爹转眼就将种羊给捐了。
  竹兰,“朝廷缺种羊,咱家庄子的种羊是花大价钱买的良种,你爹虽然抠,可在大事上他最大方。”
  周老大惭愧,“儿子自私了。”
  “别这么说,你只是心疼,庄子上的牲畜都是你张罗的,娘理解你的心情。”
  周老大问,“娘,朝廷准备在哪里养羊?”
  竹兰知道,“南方,等繁殖起来会送到草原养殖,草原上的百姓大部分靠畜牧生活,缺了牲畜,他们没法生活,朝廷艰苦也就这一两年,现在草原是朝廷的,等繁殖起来就好了。”
  翰林院,刘颂拦住温瑢,“捐粮是你的主意吧。”
  温瑢,“你说什么?”
  “别装了,一定是你的主意。”
  昌智错过了最佳离开的机会,只能继续躲在书架后不动,耳朵却很诚实的竖了起来。
  温瑢拿着书,直视着刘颂的眼睛,“是我又如何?不是我又如何?”
  刘颂轻笑一声,“如果是你说明你想改变温家,而且已经付出行动,不是你,只能说明我高看了你。”
  如果是前者,温瑢走在了他的前面,他不承认自己比温瑢差。
  温瑢笑了笑,拿着书一个字也没说走了。
  刘颂心里发沉,所以的确是温瑢的主意,而他在刘家依旧没有话语权,一种挫败感萦绕在心头。
  昌智等两人离开才出来,拿着书陷入沉思,如果是温瑢影响温家,温瑢彻底掌控温家,温家和周家是不是就不用针锋相对,随后又陷入沉默,皇上希望平衡,哪怕温瑢掌控温家,温家和周家依旧是相对的。
  章州,昌义从外面回来,鼻子冻的通红,玉霜递给爹热茶,“爹,天气这么冷,您别跟着流枫出去了。”
  昌义喝热水暖暖身子,“我想亲自去看看这边的百姓。”
  这几日女婿去村子,他都会跟着,这边百姓的日子比他想想中过的要苦,很多家已经断粮,孩子们没力气只能躺在炕上。
  有几家的锅里煮着干草,喝的是干草汤,孩子们好想吃什么美味一样。
  女婿挨家送了一些红薯和干海菜,百姓得到粮食也不敢多吃,一家六口分一个红薯,海菜捏了一点煮了一大锅汤,这样的一顿饭大人孩子吃的十分满足。
  玉霜听着爹说百姓困难,叹气道,“流枫带头捐了粮食,可县里都不富裕,得到的粮食不多,我们家捐的细粮和粮商换了粗粮,县衙的粮食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昌义问,“没得到鱼饼?”
  “章州贫困的地方太多,我们县衙有些粮食撑着,有的县一点粮食都没有,现在可着最困难的县城救济。”
  昌义皱着眉头,“我去和流枫说说。”
  该争取还是要争取,别以为自己能撑着让上面习惯忽略流枫,这可不行。
  流枫听了岳父的话愣住了,“爹,我明白了。”
  “嗯,你的心的好的,却也要多筹谋一些,别等你真缺粮食,上面却认为你还能撑一撑,到时候受难的是百姓。”
  流枫后辈出了冷汗,鞠躬道:“小婿受教了。”
  昌义满意女婿的态度,“你别什么都自己撑着,哭会的孩子才有吃的。当然我也必须要赞许你的作为,这一年你干了不少实事,爹很欣慰。”
  流枫不好意思了,“小婿做的不多。”
  “别谦虚,你让百姓种药材的想法很好,只要发展起来,一定会脱离贫困县。”
  流枫的嘴角不受控制的上翘,他得到了岳父的认可,近来因百姓缺粮的忧愁没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晚上,周书仁知道吴鸣纳妾,“吴鸣在外不容易,他的确可以依靠我,但皇上想看的是吴鸣自己的能力,而且吴鸣是纯正的古人,他对纳妾并不抵触。”
  竹兰,“我就是可惜宋氏。”
  周书仁失笑,“吴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不会让后院乱,他的心里权力大于感情。”
  竹兰不想继续谈下去,询问道:“齐王收牲畜收的顺利吗?”
  周书仁摇头,“并不顺利,现在刚捐了粮食,心里难免抵触,朝廷拿银子买牲畜,谁还能真要银子?齐王寻了几处,捐的不多,有的听到消息将牲畜都杀了。”
  竹兰冷笑,“呵,他们只管自己,哪里会管百姓的死活。”
  周书仁见多了,“你跟他们生气不值得,他们以为自己做的很小心,哪里知道皇上都清楚。”
  “我还想你怎么知道的,原来是皇上告诉你的?”
  周书仁点头,“嗯。”
  竹兰见书仁神色不对问,“还有什么事?”
  周书仁道:“皇上今日问了玉宜的年纪。”
  竹兰瞪眼,“这是对玉宜的亲事有想法?”


第1458章 于家
  周书仁锁着眉头,“皇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提玉宜,现在提玉宜,一定是有什么打算,我询问皇上,皇上只是笑笑没说话。”
  竹兰心里发沉,“昌廉是皇上用得到的,今年水灾昌廉表现不错,玉宜的婚事入了皇上的眼。”
  周书仁轻嗯了一声,“我这几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选人,如何有合适的定亲吧。”
  竹兰,“皇上与你提了玉宜,你转眼就给定亲?”
  周书仁摸着胡子,“我现在有底气,皇上也不会真为了亲事责怪我,顶天有些不悦。”
  “那我也寻人多打听打听。”
  周书仁突然道:“上官琉就很好,可惜姓上官。”
  他从不会将未来想的太美好,他也不会去赌未来,他只在意能看到的,太子还没成亲,未知数太多。
  “是啊。”
  她对上官琉很有好感,可惜了。
  皇宫内,皇上去了皇后寝殿,见皇后正抱着女儿,皱了眉头,“太医说你要多休息。”
  皇后一副有女万事足的神态,“我抱一会没多大问题。”
  皇上见皇后没逞强眉头才松开,小女儿还没取名字,不是没选好,而是女儿身子不好,他怕名字太重压女儿。
  小公主被抱下去,皇后手有些酸了,坐下休息,“皇上可用膳了?”
  “用过了。”
  皇后问,“皇上可是有事与我说?”
  皇上点头,“嗯,过些日子,存留的草原部族王爷会全部进京。”
  皇后,“皇上的意思?”
  “草原部族之间互相通婚不好。”
  现在整个草原都是他的子民,他要隔绝互相通婚的可能,避免因通婚势力过大。
  而且草原上不需要首领,草原百姓是朝廷的,不该听命于部族的首领,这些部族王爷和首领必须进京,如果不是这几个部族太过谨慎没给他机会,他更愿意一起清理了。
  可惜这些存留的部族帮着吞并草原,他也不想做的太难看。
  皇后明白了,“皇上的意思通婚?”
  “嗯,既然送进京了,他们日后只能留在京城,空有财富没实权。”
  皇后心里有数了,这一回不是联姻,皇上想同化几个附庸的部族,看来,这些部族首领王爷进京是第一步,日后还会迁百姓去草原。
  皇上继续道:“日后草原会分割成畜牧州,成立府衙,草原已经不需要首领和王爷,他们碍事了。”
  他现在还没下封赏,草原的王爷太多,京城不需要这么多的王爷。
  皇后询问,“既然要同化这些部族,结亲的姑娘就要好好选了。”
  皇上嗯了一声,“我先与你说一声,等人进京你传达下意思。”
  “好。”
  随后的几日,竹兰和周书仁的动作很快,周书仁为玉宜寻亲事,竹兰也没避开清雪,问了陶氏和柳氏,就连齐氏都找了。
  陶氏接到拜托心里疑惑,还是认真的挑选不错的公子,等有了人选,亲自来周府。
  陶氏问,“玉蝶定亲的时候,你还说玉宜不着急,这才多久你怎么就反悔了?”
  竹兰也有自己的理由,“这不是打听玉宜的人多了,我和书仁思量后不如早些定亲,也断了一些人的念想。”
  陶氏点头,“的确该断了一些人的念想,你家老三在蕲州表现出色,你几个儿子中老三的仕途最好,可不就都盯着玉宜。”
  周老三那是皇上用着的人,周家二房也不错,可二房没闺女了,至于四房,京城人的眼里,周四爷就是个富贵人。
  周家的几个孙女,最被人惦记的一直是三房长女。
  竹兰问,“你今日来,可是有合适的人选?”
  “你家选女婿的要求太高,我打听几日才寻到合适的,去年不是有几个外地的世家进京,其中有一家于家,于家清正,在当地名望很高,虽然不是富余世家却也有底蕴,从皇上提拔于家进京,你也明白,于家是皇上看重的。”
  她后面半句都是听相公说的,她和相公商量后越发觉得于家的公子合适,还真巧了,于家有几位没定亲的公子。
  竹兰也听书仁说过几嘴于家,当时她没太注意,京城世家多更替的也快,现在看来她要多了解于家了,“我记下了,等书仁回来我们商量下。”
  陶氏感慨道:“其实京城还有一家合适,不过,我听相公说你家不会选。”
  “上官家?”
  “你一猜就准,看来你也很中意上官家的公子。”
  竹兰,“可惜啊,上官家也不选我们周家,上官家的公子已经相看好了。”
  上官家太清醒,越清醒越知道如何做才能让家族不败的传承下去。
  皇宫内,周书仁被召唤了,站在书房内,周书仁一动不动的,皇上也没出声。
  皇上知道周家的动作,他承认的确打周家孙女的主意,他有一份名单,周昌廉的闺女十分出色,可周书仁的功绩在,他不会明知道周书仁在乎孙女,不顾忌周书仁的感想。
  周昌廉不错,日后是他插在南方的尖刀,他自然要帮着寻一门好亲事。
  结果周书仁的反应太大,他才开口,周书仁转头就想给孙女定亲。
  皇上背着手,“书仁不信朕?”
  周书仁心道,不好意思,皇上的嘴不能信,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