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书仁早上已经照过镜子,他唯一和农村老头有区别的,就是脸白一些,“你要是没话就闭嘴。”
昌义没吭声,他脱了官服也不像当官的。
昌智摸了摸鼻子,老爷子不高兴了。
到了城门口,排了长长的马车,周书仁推开马车窗看了一眼,这要是有热武器,能一锅端了,也就现在没什么危险,皇上才敢带这么多官员出京。
春耕的地点在皇庄,今年种出来的粮食会捐给百姓,皇庄并不远,到了陆续下马车,皇上没按照官职安排住处,有儿子的可以和儿子一起住,谁让孝道大于天,儿子伺候爹没毛病。
周书仁身边有两个儿子,汪苣羡慕死了,他大儿子在外地当官,小儿子不大,没人照顾他。
于大人的长子来了,柳大人的长子留京了。
周书仁这边凑了不少人,因为是姻亲,选了个一个小院。
这个时候就看出朝堂的势力了,基本都是抱团的。
众人刚分好住处,就有公公来传话,“每日饭食需要各位大人自己准备,粮食按人分的,还请大人自己去领取。”
周书仁等人,“……”
够狠的,连饭都不给他们。
汪苣等公公走了,笑着道:“还好让带一个小厮过来,否则要自己动手做饭了。”
周书仁呵呵一声,“说得好像你做过饭一样。”
汪苣,“……”
君子远庖厨,他就没进去过厨房。
柳公子是小辈,“我去领粮食。”
柳大人,“去吧。”
昌义已经去厨房看过,“还好柴火是堆满的。”
周书仁,“我要先回去休息一会,中午吃了饭还要干活。”
昌义对着昌智道:“你扶着爹去休息,我去附近转转。”
昌智,“好。”
周书仁回了屋子坐下,行李是昌智和谨言铺的,周书仁休息,谨言去烧火一会泡茶,昌智则带着小厮打扫。
周书仁也没睡,闭目养神,心里感慨,还是儿子在身边好啊。
昌义很快进来,知道爹没睡,开口道:“爹,领回来的都是储粮,青菜也不多,唯一的荤腥只有一块肉,爹,我去附近看看能不能打几只兔子。”
周书仁睁开眼,“别去,咱们带来什么皇上不管,但现在出去打猎,皇上不允许的,你娘准备的周全,这两日安安分分的别折腾。”
昌义心疼爹,家里就爹最瘦,“那儿子去准备午饭。”
“嗯,你和你汪叔说一声,带来的东西都放在一起,日后一起吃。”
“好。”
昌义说了爹的提议,院子里的都同意,汪苣带的全是点心,于家和柳家也是如此,刘家幸运的留在京城没来。
最后还是周家带的东西最全,中午的午饭是昌义看着小厮做的。
汪苣吃了一口肉干,“还是你府上的牛肉干好吃,下次我要是弄到牛肉,你让你府上的厨娘帮我做一些。”
周书仁,“你能弄到牛肉再说吧。”
他家现在吃的牛肉还是容川送回来的,日后没办法送了,气温上升了,肉容易坏。
汪苣不吭声了,别说牛肉了,羊肉都稀缺,现在正是春耕,牛没人敢动心思,以前没这么缺粮的时候,庄子死一两头牛,只要是正当的理由,没人抓着不放,现在不行了。
下去没休息,都去了田地,皇上带着太子站在前面,按照年纪分工,周书仁分到了丢种子的活,也不轻松。
皇上都认真刨坑,大臣们只能硬着头皮干活了。
周书仁没儿子帮忙了,两个儿子年轻都去刨坑干力气活了,干了没一会,周书仁垂着后腰,真是想念现代机械化。
扫了一眼四周,呦,他干的竟然算是快的,目光落在温老大人身上,这位已经满头的汗。
抬头看着前面的皇上,周书仁挑眉,皇上和太子还在闷头干活,并不是装样子。
周书仁继续干活,没一会,听到后面动静,转头一看,温老大人晕倒了,周书仁麻溜的走过去,“老大人怎么晕倒了,快,让我看看。”
众人,“……”
第1506章 儿孙都好
周书仁推开围着的人,蹲在了温老大人的面前,心里啧啧两声,用满是泥土的手按人中,温老大人的长子懵了几秒,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爹被糊上了满嘴的泥巴。
死劲的按了两下后,周书仁利索的松开手,“老大人真晕了,快去请太医。”
众人,“……”
这个时候谁敢装晕,本来就是真晕,周侯就是想借机报复。
太子过来,还是关心的,到底是他的外租,忙示意太医过来看看,太医才是真本事,扎了几下,老大人醒了。
太医站起身,“老大人疲劳过度需要休息。”
太子知道此行父皇的目的,为了让众位大臣珍视粮食,好进行下一步的节俭,又不是真的想让谁累出毛病,“送温大人回去休息。”
温老大人瞪着周书仁憋气,他为了撵上周书仁才累晕的。
周书仁微笑,“老大人不用看本侯,本侯没救醒你,不用感谢本侯。”
太子,“……”
众人,“……”
等天要黑了,耕种才结束,武官体力好坚持下来了,文官哪怕咬着牙也累的跟孙子似的,皇上说回去,许多人也不嫌脏躺在了地上休息。
周书仁腰疼的很,目光注视着皇上,皇上的体力真好,没事人一样带着太子走了。
昌义跑过来蹲下,“爹,您累坏了吧,儿子背你回去。”
周书仁也心疼儿子啊,“你也干了一下午,扶我走回去就行。”
昌义笑着,“爹,我们都有练武的底子,儿子不累,爹,儿子背您回去。”
周书仁揉着腰走了两步,腿也不舒服,见儿子真没大问题,在一众羡慕的目光中爬上了儿子的后背。
昌义掂了掂爹的重量,这么多年第一次和爹这么亲近,当儿子的心疼,“爹,回去吃两个鸡蛋补补,还有肉干也多吃一些,晚上再做一道您喜欢的炒肉,儿子亲自给您做。”
周书仁干这么多活,他的确饿了,“成,听你的。”
汪苣被昌智扶着,羡慕昌义和昌智,这两个孩子体力这么好,“昌义会做饭?”
昌义笑着,“会,汪叔,我烤肉是家中最好的,等有机会您尝尝?”
“等你下次休沐的,我一定去尝尝。”
周书仁为自己又拉了一波仇恨,尤其是众位大人大部分带的都是点心,他们也想吃肉,分的一块肉太少了。
回到小院,周书仁享受着儿子们的孝顺,一个做菜,一个烧水给他泡脚,边泡脚边对汪苣说,“你沾了我儿子的光。”
汪苣,“……”
瞧给这老头嘚瑟的!
次日,有不少人没起来,都是养尊处优的,哪里受得了耕种的苦,可畏惧皇权,有些是小厮背去地里的。
周书仁是少有自己走去田里的,还心情很好的对大伙挥了挥手。
京城,陶氏和玉露一起回来的,李氏抱着外孙子不撒手,陶氏忧心忡忡的,“我昨日一晚上都没睡好,我家老爷哪里干过活?”
“都惦记。”
陶氏小声的道:“我公爹说皇上想让世家节俭省粮食,所以才有了耕种的事。”
“汪老远见,书仁也是这么说的。”
陶氏拧着眉头,“你说这日子过得,怎么还越过越差了,也不知道节俭到什么程度。”
竹兰,“哎,到时候就知道了,我就怕有的人想表现。”
什么时候都不缺少想表现的人,真本事没多大,最会钻营子。
陶氏想到了娶草原女的几家,“目的性太强,太让人讨厌。”
竹兰猜到陶氏想到了什么,“我听说这几家翻身了,不仅买了丫头婆子,还买了田地。”
“全是几个部族姑娘的嫁妆钱,他们也好意思,脸皮真厚。”
“脸皮值几个银钱,得到实惠就行。”
陶氏见玉露和李氏抱孩子出去了,开口道:“有人向我打听你家四房的两个孩子。”
竹兰,“……哎,真是头疼。”
陶氏,“我一直羡慕你的子孙后辈多,现在看你为亲事操心,我舒心不少。”
“两个孩子不着急。”
陶氏笑着,“你家玉雯名声不显,更多的关注在明嘉的身上。”
大房,李氏惊喜的瞪眼,“真的假的?”
玉露不好意思了,“这个月晚来了几日,我以为是相公办差离京,我情绪不稳才会晚,偷偷的算了日子,应该是,不过还要等等再去看大夫。”
李氏惊喜的外孙子也不香了,站起身围着闺女转,“你这一胎要还是儿子,娘就可以彻底放心了。”
玉露,“娘,女儿也很好。”
“谁让你婆家缺儿子,还是先生儿子好,我闺女真争气。”
玉露脸涨红着,“娘,小点声。”
冉婉笑着,“娘是高兴的,因为明辉娘许久没这么高兴过了。”
婆婆心里清楚明辉的举动是对的,可当娘的心里依旧不好受,她理解婆婆。
刘佳嘴角的笑容涩然,小姑子又怀孕了,她要是怀孕该多好,自己也不会孤单了,每每看到大哥家的两个孩子,她真羡慕。
竹兰送走陶氏,李氏才将喜事说了,“玉露没告诉汪家,想等一等怕空欢喜一场。”
竹兰真信了易孕的体质,玉露随了李氏,李氏就是个能生的,要不是吃药控制,大房还会有孩子。
第二日中午,众位大臣休息一上午才坐马车回京。
周书仁由儿子背着走,其他的大臣都是小厮背着,周书仁路过温老大人的时候,“哎,还是儿子好啊,贴心,细心。”
温老大人侧目看着自己的长子,长子的年纪不小了,这两日累坏了他们父子,儿子别说照顾他了,还要让他这个父亲担心,心里羡慕却死鸭子嘴硬,“哼,下人照顾的才仔细。”
周书仁,“我知道大人羡慕我,没办法啊,谁让我儿子优秀呢!”
温老大人瞪眼,“我孙子是状元。”
周书仁,“哦,就一个孙子出彩,瞧瞧我孙子,长孙虽然不是状元也是榜眼,次孙未来的荣侯,已经能独当一面办差,我三孙子不仅人长得好,学识也不错,对,还有运气也特别的好,瞧瞧想害他的,结果搭上了自己,至于四孙子,还用我说嘛,家里的孩子太团结,太有家族责任感。”
温老大人,“……”
偷听的几个大臣,“……”
他们都羡慕啊!这种为兄弟牺牲的精神,嫉妒了!
第1507章 参照
周家,竹兰已经准备好药浴,周书仁回来就进了浴室,舒舒服服的泡了澡,出来还有媳妇给按摩,感觉身上都不疼了。
竹兰问,“明日有早朝吗?”
“嗯,明日的早朝正常,皇上会提节俭。”
竹兰示意书仁胳膊抬一下,又用了些力气道:“你觉得咱们的饭食订什么标准?”
“孩子们的营养要跟上,每日除了早饭,两菜一汤就好,你觉得呢?”
“好。”
周书仁,“我昨晚梦到咱儿子,这小子哭着跟我说想我了,哎,过年的时候写信叮嘱我给他留着红包,我一直留着呢。”
“算着日子应该启程了,过些日子就能见到你宝贝儿子了。”
“这一走就是一年多,我后悔当初放他出去了。”
“孩子早晚要长大,你看没我们在身边惯着,这孩子成熟了,我们要是真有什么,也能安心了。”
周书仁闷声道:“我还真不想走了,感觉有许多的事没做。”
“你啊就是个劳碌命。”
“你不也是,操心一大家子。”
竹兰,“咱俩半斤八两。”
次日早朝,皇上果然提了节俭,宫内缩短用度,皇上主动节俭,众位大臣心里骂人也要跟着节俭。
几日后,周书仁与皇上商讨完事情,皇上将一本参他的折子递过去,“你看看。”
周书仁翻看后,“臣家的牛肉是秦王送的,秦王是用粮食换的,皇上您是知道的。”
皇上自然知道,他也吃了少,“这是重点吗?这个折子参你不节俭。”
周书仁来气,“这人太出名也不好,谁都想拿臣做参照。”
顿了下继续道:“这位许大人臣记得年纪不小了,顿顿吃粗粮吃野菜,一点油水都不吃,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吧,臣真怕过些日子许家请大夫。”
皇上没在意折子,否则也不会拿给周书仁看,“朕已经批复。”
周书仁这才翻看最后的批复,心里乐了,上面写着,“爱卿节俭朕甚是欣慰,朕给爱卿算了一笔账,如此节俭秋日一定能捐百石粮食。”
许大人家不是富余人家,清水衙门,京城的家族有没落了,日子过得一般,百石粮食对于许家是大数目了。
周书仁将折子放下,“皇上圣明。”
皇上道:“爱卿为了身子也别太苛刻自己。”
“是。”
周书仁见皇上心情好,接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