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昌忠和昌智准时到翰林院,一进翰林院就见到卓古瑜,二人不意外看到卓古瑜,卓家越出事卓古瑜越要稳得住。
只是卓古瑜眼底的青色明显,显然没休息好。
卓古瑜见礼,“见过周大人。”
昌忠也要见礼的,卓古瑜留在翰林院官职升了。
昌智没有交谈的意思,点头带着小弟离开,只留下背影给卓古瑜。
卓古瑜愣愣的出神,他昨晚看过娘子独自坐在书房,他真的很累却要撑着,全家只有他一人是官身,他有一点松懈等待卓家都是万丈深渊。
卓古瑜捏着掌心,最近去卓家提亲的很多,不是看重卓家女儿,而是看上卓家女的嫁妆,可为堂妹们提亲的都是什么人?不是混吃的纨绔,就是家中被养废的庶子,这是明晃晃的惦记卓家银钱。
卓古瑜抿着嘴,他现在心里十分羡慕顾昇,前几日见到顾昇,顾昇正陪着安和县主吃茶,不愁未来,他太羡慕了,如果他和安和县主定亲,卓家就不会落到今日境遇。
卓古瑜扯着嘴角苦笑,现在的他竟然连顾昇都攀不上了,他听说未来驸马对顾昇这个朋友十分护着,他听说顾昇成了不少人的座上宾!
周侯府,竹兰因昨日卓家祸事,对卓家关注起来,她知道问赵氏和苏萱一问一准。
赵氏,“娘,卓家日子难过,他们家的姑娘都不敢出门。”
苏萱接话,“就怕出门丢了名声,最后不得不嫁。”
竹兰,“……”
赵氏又道:“这些去卓家提亲的还给自己扯了遮羞布,有的人只等着卓家输了直接下手。”
苏萱低声道:“最近卓家出售不少铺子和田地,我给玉雯买了不少添入嫁妆里。”
赵氏也伸出手,“我也给玉蝶买了。”
竹兰道:“价格一定不高吧!”
赵氏点头,“嗯,都低于市场价。”
苏萱嗤笑一声,“卓家故意这么做给自己争取时间。”
赵氏撇嘴,卓家的动作的确安抚了一些人,却也养大了不少人的胃口,又叹气卓家没办法,墙倒众人推,现在只看卓家会不会彻底倒下。
竹兰看着两个儿媳妇的神态,卓家还真不招待见。
李氏突然开了口,“娘,郑家女儿出嫁,咱家送什么礼?”
两家来往不多,除了重要的节日就没走过礼,她一时拿不准送多少礼。
竹兰算着日子,“时间过的真快,皇后周年要到了。”
第1834章 名字
郑宏亲自碰瓷验证女婿,女婿也争气二甲进士,还是礼部培养名单上的一员,金榜题名两家定了亲,只等着皇后周年成亲。
李氏也感慨,“日子还没怎么小半年过去了。”
赵氏忍不住抬手去摸自己的头发,相公也生了白发,“这上了年纪时间过得就是快,我们都是当奶奶的人了。”
苏萱插话,“别带上我。”
她还年轻着呢,儿子和闺女都没成亲!
皇宫,周书仁等人议论完国事,只听书房外张公公说,“皇孙您慢点。”
然后书房的门被推开了,虽然门是虚关着的,皇长孙的力气也不小。
小人胆子大不怕人,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人,见都看着他胸脯反而挺了起来,昂着小脑袋一步一步的走进来。
皇上招手,“耀儿过来。”
这是皇长孙的小名,至于大名张睿辉。
皇长孙路过周书仁,周书仁心被提了起来,这么多人小徒弟不会喊他吧,说来他和小徒弟相处尽量避开朝中同僚,皇上也不想早早宣布此事,所以同僚只知道皇长孙与他亲近不知道为何如此亲近。。
皇长孙腰间挂着玉佩,走到周书仁身边停住了。
书房所有人的目光看着皇长孙,皇长孙拍了拍玉佩,咧着嘴,“喜欢。”
周书仁以为今日要曝光,没想到小徒弟没喊师父,仔细一看玉佩他给的,见小徒弟喜欢眉眼带上了笑意。
皇长孙转过头,他记得爹爹说人多不能喊师父,嗯,他是个听话的孩子。
太子心里别提多骄傲了,儿子就是聪慧。
上官老大人摸着胡子,孙女是太子妃,他也没见过几次皇长孙,仔细数数洗三,满月,抓周,算上宫中见过的几次,他也没和皇长孙接触过,心里发酸啊,不知道的以为周书仁才是皇长孙的亲外嫁!
皇上抱起大孙子碰到玉佩,就想到自己的珠串,“耀儿很喜欢你。”
周书仁见皇上点着玉佩,利索的解开玉佩,“长孙喜欢是臣的荣幸,这块也是太上皇给的。”
张公公利索的伸出手去拿,只是没扯动,又用了一些力才拿过来。
周书仁面上大气利索,心里实则滴血,太上皇留给他的都是好东西,最好的两块玉佩没了!
又过了一会,皇上要带孙子,周书仁等人都退了下去。
巩大人和礼部尚书将周书仁拦住。
巩大人,“这满朝我佩服的人不多,周侯在我心里是这个!”
说着竖起自己的大拇指!
新任的礼部尚书是皇上的心腹,所以知道的多一些,比如皇上顺嘴说日后不能委屈皇长孙等等,还说立太子大典可以更隆重一些。
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子继位后皇长孙就是新太子,也说明皇上心里能继位的只有太子。
礼部尚书想到二皇子,心里撇嘴,同样有皇子在,瞧瞧工部的三皇子!
周书仁谦虚的道:“只是有幸得了皇长孙的眼缘。”
加上这孩子没出生,他们就已经定下了师父缘分!
礼部尚书笑着道:“我这里恭喜侯爷。”
皇家是真信任周书仁,他有的时候会想周书仁的确厉害,可为何会让皇家几代如此信任?这就很迷了!
时间飞逝,随着海务案子牵扯越来越广,吴尚恒已经躲进了宫里,这也意味着要有结果了。
晚上竹兰两口子聊天,周书仁道:“皇上会在皇后周年前处理干净。”
竹兰,“皇上对皇后感情很深。”
周书仁最有发言权,“我见过皇上给皇后画的画像。”
竹兰沉默一会道:“死在了最好的时候。”
不断回忆的同时会加深以往的情感,加上嫡出的几个孩子整日眼前晃,皇上不追忆都难想得多了皇后在皇上的心里只会越来越美好。
周书仁,“是啊,所以等着吧,周年一过谁提立后谁踩雷。”
“皇上还是年轻啊。”
说到这里,竹兰再次压低声音道:“皇上会不会如太上皇一样早退位?”
否则依照皇上的身体状况,继续在位几十年没问题啊!
周书仁,“皇上在等。”
竹兰疑惑,“等什么?”
周书仁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太子府的方向,“皇上在等太子不需要他,等我如何教导皇长孙,皇上等着看皇长孙的成长。”
他心里也嘀咕皇上会不会学太上皇,皇权迷人啊,可这些年的观察,皇上并没有随着太子独当一面打压太子,也没因太子名声高而忌惮,皇上和太子真的父慈子孝!
所以他渐渐有了刚才的结论。
竹兰感叹,“太上皇教育的好。”
周书仁笑出声,“该说太上皇这个榜样做得好。”
说退位就退位,退位放权彻底从不插手朝事,加上太上皇后期的引导,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想到这里,周书仁精神低落了起来,他又想起了太上皇!
随后的日子朝堂紧绷,海务案子终于有了结论,卓家挺了过来,意味着五个世家没了。
其中还牵连不少人,皇上没做绝给了机会。
大部分眼里这么认为的,周书仁这个知内情的清楚,皇上留在不是为了网开一面,而是留下的鱼饵,只等着再次有机会清理。
皇上是最大的胜利者,随着清理加强了对五个世家地方的掌控,让海务清明等等。
随后的大事就是皇后周年,周年一过,卓家就办了丧事,卓老爷子死了。
皇宫,皇上听到消息冷哼了一声,“他倒是会选时间死。”
周书仁抬眼,“他知道您已经恩典。”
卓老爷子明白他不能活了,他活着意味着背叛太上皇,现在卓家没了爵位日后能依靠的只有皇上,为了卓家不被吞噬干净,他只能选择死亡!
太子开口,“卓古瑜还不错。”
卓家能停下来卓古瑜功劳最大,现在卓家卓古瑜当家。
皇上嗯了一声,“算了。”
周书仁知道卓家能活下来了。
皇上突然道:“朕记得你说昌忠要定成亲的日子?”
周书仁笑容满面,“是,臣休沐就去卫家商量。”
皇上笑着:“昌忠的名字还是父皇取的。”
第1835章 长生牌
一转眼到了户部休沐的日子,竹兰两口子带着昌忠去卫家,卫大人特意请了假在家。
对于卫家而言与周侯府联姻太重要了,定亲后卫家就尝到了好处,卫大人希望女儿早些嫁到周侯府。
两家寒暄一会,周书仁开口道:“前几日皇上还提了昌忠的名字。”
卫大人清楚女婿的所有信息,知道女婿名字的由来,“怎么突然提起?”
周书仁扯了扯嘴角,“皇上说昌忠也要成亲了,他等着昌忠孩子出生。”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昌忠的长子皇上会赐名!
卫大人咧着嘴,这是好消息,不是谁都能得到皇上的赐名,心里盘算闺女早些成亲,他现在就期待未出生的外孙了。
竹兰接到书仁的目光,笑着道:“既然谈到了孩子,我们也来谈谈两个孩子成亲的日子,我选了几个日期,你们看看。”
说着从清雪手里拿过写好的日子递给卫大人夫妻。
卫大人一看都是明年的,一时眉头皱了下,冯氏也微不可见的蹙着眉头。
竹兰看在眼里问,“日子不好?”
卫大人两口子对视一眼,冯氏出声道:“我记得明辉公子明年春后成亲?”
竹兰心思一转明白了,“昌忠是叔叔的确该提前一些,冬日成亲遭罪,我记得秋日有几个不错的日子,我们再选一选?”
冯氏脸上笑容深了,“好。”
竹兰心里叹气,她希望儿子明年生日后成亲,可惜不能不考虑卫家的想法。。
周书仁问卫大人,“你大儿子可有好消息?”
卫大人嘴角的笑更深了,“吏部有消息传出来,我家老大升一级。”
周书仁笑着,“恭喜。”
卫大人,“谢谢侯爷的指点。”
没有周侯时不时指点他,他也不会这么稳。
周书仁受了感谢,因为是昌忠的岳家,众多姻亲中他对卫家花的心思最多。
卫家花园,昌忠与卫大哥和二哥聊天,卫大哥道:“我听妹妹说你在翰林院很忙,编书很麻烦?”
昌忠,“我负责的书籍洋知识多所以麻烦。”
卫大人惊讶,“还编辑洋知识的书籍?”
“嗯,过一阵子会将编好的书全国推广,三年后的科举会多样化。”
昌忠敢直接说出来,因礼部已经着手准备,新任的礼部尚书皇上的心腹,现在只等着书籍。
卫大哥心道皇上真偏心周侯府,昌忠才入翰林院就捞了这么大的功劳,起点不是一般的高。
卫大哥又格外的高兴,这是他亲妹夫,心里又感慨妹妹嫁到福窝去了。
昌忠成亲日子定的顺利,定在了秋收后,竹兰对小儿子成亲早有准备,卫家也时刻准备嫁女,哪怕定在秋收后两家也不会手忙脚乱。
海务案已经结束,皇上的心思一半在推广的良种上,一半在太上皇两周年和皇后周年上。
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推广的良种长势好,随着太上皇去世两周年的到来,不仅京城寺庙的香火旺,全国寺庙的香火都旺了起来,百姓其实很朴实,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给谁立长生牌供起来。
太上皇研究的良种,今年又风调雨顺,许多百姓认为是太上皇保佑他们。
太上皇周年第二日,皇上带上太子和周书仁,还有皇长孙出了城。
一行人没去庄子,去京城远一些的村子,马车没进村子,而是停在田间地头。
皇上看着郁郁葱葱的庄家,“等明年百姓就能自己留种了。”
太子接话,“明年良种推广会更顺利。”
周书仁心里自豪,因为他的存在盛世已经显现,他想活的更久一些,“真好。”
皇上侧目,他不知道周书仁心里想着什么,却能感受到外露的情绪,“是啊,真好。”
再次上马车,来到给路人歇脚的茶摊,这条路四通发达来往都是各村的百姓。
茶摊只有一个老妇人,哪怕皇上出行低调,老妇人还是紧张的结巴,“客,客人想喝什么?”
周书仁开口道:“我们借此地烧些热水。”
马车里什么都有,因为有皇长孙,还是小心谨慎一些好,古代孩子难养活一个不好命就没了,为了不给妇人招祸事,还是喝自己带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