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房门突然推开,一个护士匆匆走出来。
  向北忙拦住问:“怎么样?产妇没事吧?”
  护士看了他一眼:“产妇力气太大,把产床都弄垮了,你们家属准备赔钱吧。”
  向北一听,眼睛一亮。南风还能使出这么大的力气,是不是说明诸事皆宜?
  他赶紧道:“赔赔赔,我们赔。母子平安吗?”
  护士道:“母子平安,赶紧找张推床来,孕妇和孩子可以出来了。”也是邪性,这产妇力气大到出奇,几张产床都被她弄垮,产房现在连张推车都没有了。
  一听到“母女平安”这四个字,梁银珍顿时脚一软,沿着走廊墙连滑了下去,嘴里喃喃道:“好好好,平安就好。”
  陶守信喜笑颜开:“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力气大也有力气大的坏处,平时陶南风控制得挺好,这次估计是生产太辛苦没办法控制力道。幸好没有把产科医生、护士打骨折,只是弄坏了几张床,没事没事。
  等到陶南风推出来,她嘴角带笑,有一种极度拼命之后的平静。
  陶守信与向北、梁银珍一起奔到病床旁,眼中带泪,看着面色苍白的陶南风,心疼得不行:“南风,辛苦了。”
  一个护士两只手抱着襁褓,有些茫然:“陶南风的家属,你们不看孩子了吗?”
  梁银珍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马上跑到护士跟前,幸福地端详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
  护士将两个娃娃往她手中一放:“两个女孩,恭喜!”
  梁银珍现在哪里还会介意是男孩还是女孩?母子平安一切都好。她动作娴熟地抱过孩子,左看一眼、右看一眼,怎么看都看不够。
  “哪一个是大姑娘,哪一个小姑娘?”
  护士指着孩子手腕上的吊牌:“这个是老大,这个是老二。”
  向北在那边守在推车旁,目不转睛地看着陶南风,跟着护士一起进了病房,留在外面的梁银珍却有些懞。
  另一个护士将一团小小的襁褓送到她面前:“还有个老三,恭喜!是三胞胎。”
  梁银珍抱着两个孙女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什么,还有一个?
  ……
  一家人看着乖乖躺在陶南风枕边的三个娃娃,呆立半晌,梁银珍率先打破沉默:“唉呀,先前准备的两份包被不够。”
  向北接了一句:“买!”
  梁银珍又说:“你爸只做了两张摇窝。”
  向北又说:“买!”
  “小衣服、尿片不晓得够不够。”
  “买。”
  “我们只有三个大人,还得照顾南风,人手不够啊?”
  “到村里请个婆婆来帮忙。”
  多子多福?这一口气添了三个,真不知道是喜还是愁哇。
  既然有了三个,那先前被丢下的“向陶然”这个名字便用了上来。女儿都姓陶、儿子姓向,大家不争不抢,挺好。
  陶南风奶水足、身体好,出院回家后一个人喂三个孩子的奶,竟然也足够。当孩子贴近胸前,陶南风便觉得内心柔情无限,这是我的孩子,怀胎十月的孩子。
  养了两个月,孩子们都长得雪□□嫩,就连当初看着最瘦小的三儿子也一天一个样儿,健壮结实起来。
  陶南风对孩子们的习性也摸熟了。
  大姑娘陶庭芝爱哭爱闹,事事爱占先,精神头最足;
  二姑娘陶庭玉性格平和,很少哭闹,喜欢观察;
  三儿子向陶然即使哭,也是安安静静地哭,柔和乖顺。
  梁银珍、向永福对孩子事事宠溺,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捧到他们面前。陶南风、向北则相对公允,就事论事。
  陶守信是个中间派,主张尊重孩子个性,自由发展。
  有了三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忙碌。到1981年6月陶南风顺利研究生毕业,孩子们已经满地跑了。


第128章 旧相识
  陶南风读研期间; 发生了很多事情。
  向北的生意越做越大。
  趁着国家大集体经济起步,向北在院后村开起了卷烟厂,请高德顺过来当厂长; 鼓励村民种植烟叶; 注册新品牌,延续秀峰山农场的模式,开始产销一条龙。
  秀峰山卷烟厂的技术人员也拉来几个,与江城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研制安全、低毒、新香型的香烟。
  新的香烟品牌名字很简单; 就叫“南北”。走南闯北,抽一枝南北香烟。这是无数采购员挂在嘴边的推销词。
  向北的钱越赚越多; 却一直低调。在外人眼里; 他就是个普通的小生意人,每天接送老婆上学、抱着孩子四处闲逛、偶尔去烟厂晃晃。
  77级的那一批考上大学的,大专三年的胡焕新、魏民、陈志路都已经毕业; 陈志路成为南北烟厂的销售主管; 做得有声有色。萧爱云、叶勤、李惠兰还有半年就要毕业; 乔亚东继续读研; 这一群73年同往秀峰山的江城知青都已经成长; 不再复青涩模样。
  叶荫桐老爷子正式平反; 从西北回到江城; 他是个豁达的老人; 面对范雅君的忏悔不仅没有责怪; 反而还安慰道:“不怪你不怪你; 你年青、坚持创新是对的。”
  范雅君与叶初旧情复燃;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结婚生子; 现在孩子已经满月。
  而陶南风,凭一己之力,在江城建筑界内掀起了地震。
  即使她读研期间没办法出去接私活,来邀请她去参加验收工程的甲方络绎不绝。
  江城市建设局的田强局长到江城建筑大学,承诺两年之后给她一个副局长的位置,希望她毕业之后到建设局工作。
  刘森教授所在的京都建筑大学则发来邀请函,希望她毕业后到京都建筑大学任教,并加入京都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工作。
  大家都知道她一眼就能发现施工质量问题,这样的本事如果去了甲方或者政府主管部门,那简直是工程质量的把关神器!如果去了科研单位、设计单位,那接活岂不是接到手软?
  一时之间,陶守信感受到了女儿名声所带来的负担。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找他打听陶南风什么时候毕业,准备去哪里工作,有什么人生规划,简直不胜其烦。
  陶守信希望女儿早早定下去处,但陶南风却心有成算。答辩结束,拿到毕业证之后,她立刻注册了一家小型的设计咨询公司。
  ——南风建筑设计与工程咨询公司。
  向北在学校附近买下一栋临街的三层民房,装修简洁而有艺术感。一楼接待业务,二楼、三楼为办公、设计室。
  作为习惯吃公家饭的陶守信,对女儿自立门户表达过忧虑。
  “去建设局多好,两年之后就能当副局长。”
  “我不想当官,太受约束。”
  “那留校任教当老师吧?自在。”
  “爸,你忘记我在梦中所看到的世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将迎来基建浪潮,不趁这个时候建功立业,更待何时?留在学校太过安逸,没有斗志。”
  “那去大的设计院吧,承接的项目多、各类工种配套全。”
  “可是,设计院里名堂多,规范流程一套一套,女性在那里处于劣势。你看范雅君,那么辛苦才当上高工,我不想像她那样。”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
  建筑系这一届研究生分配的单位都非常不错,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工程局、科研结构……偏偏陶南风哪个都看不上,非要自己创业。
  陶南风看父亲依然心有不甘,便微笑着说话。
  “咱们家那三个宝贝,哪一个是省心的?我现在自己创业,公司就在学校门口,还能顺便带带孩子。如果去建设局、设计院上班,天天早出晚归,他们不吵个不休?”
  陶守信想到外孙女陶庭芝的大嗓门,顿时感觉脑仁疼,连连点头:“玉儿、陶然都很乖,你没事多带带芝芝,让她消耗一下那旺盛的精力。”
  也不知道陶庭芝是哪里来的精力,每天像只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家里每个人都快被她祸祸得差不多,根本应付不过来。只有陶南风力气大,抡起小家伙一顿折腾,芝芝那兴奋劲才能缓解。
  就连梁银珍都觉得稀奇:“你说芝芝像哪一个?南风虽然力气大,可是脾气柔和。向北小时候虽然调皮,可是也很好带,没她这样的暴脾气。”
  陶庭芝长得玉雪可爱,可是好哭爱闹,谁也不能抢她的东西,事事都得优先她。哪怕是妹妹玉儿、弟弟陶然也必须听她的,要是谁逆了她的意,就会扯开嗓子拼命地嚎,只有陶南风的拥抱和亲吻才能让她安静下来。
  想到这里,陶守信点了头:“好,那你开吧,我给你们当顾问。”南风和向北都是有想法的人,这个世界终归是年青人的,由他们去吧。
  和向北的卷烟厂和批发部一样,南风建筑设计与工程咨询公司低调地开张了。
  没有剪彩、没有锣鼓、没有领导讲话。南风与向北将刚做好的不锈钢铭牌挂在一楼办公室内,静候项目的到来。
  第一个项目,是范雅君的丈夫叶初带来的。
  范雅君还在休产假,叶初提着一个网兜,装着十几个红鸡蛋,美滋滋找上公司。他将鸡蛋放在一楼会谈室的茶桌之上,笑得眼睛都找不着,瘦削的脸上现在长了不少肉,估计是陪夫人坐月子吃剩鸡汤吃出来的。
  “陶南风,沾了你的福气,雅君刚生了个小子,感谢感谢!”
  “不客气,恭喜。”
  “这次过来呢,其实还有一件事情。”
  “你请说。”
  叶初整个人因为长胖而变得平和下来,不再复往日的颓废与迷茫。他笑着喝了一口陶南风泡的绿茶,赞了一句好茶之后,便说起了正事。
  “自从你上次帮我们化肥厂办公楼做了加固扶正工程之后,不少厂矿基建科的人都在打听你的情况。但凡是有工地竣工验收的,都想请你去看一眼,以保证万元一失。只是那个时候你怀孕生子,又要读书、写论文、答辩,没空答理他们。现在既然开了公司,这项业务要不要搞起来?”
  陶南风点点头:“行,接吧。”
  叶初道:“我们化肥厂项目当时给建筑系赞助了一千块钱给你做奖学金,现在既然是开公司,那就不能少于这个数的一半。毕竟那个时候你还做了加固设计。”
  陶南风刚刚开公司也没什么经验,像咨询顾问费这些项目,对方觉得值,那再贵也值;对方若是觉得不值,再便宜也不值。
  “行,那就五百块一单吧,如果有额外的设计要求,再加钱。”
  叶初见陶南风采纳了他的意见,高兴地站了起来:“明天就有一个项目,想请你出马。”
  这个项目并不棘手,是位于扬子江畔钢铁厂17街坊专家楼的竣工验收工程。因为是专门为外国专家建的家属小楼,厂里特别重视,就怕出什么纰漏,想请陶南风去看一看。
  第二天,陶南风便成为甲方代表,和叶初一起参加了17街坊专家楼的竣工验收。
  原以为是走个过场,没想到还真遇到了事。
  江城钢铁厂规模很大,年产两百多吨,可是废品率几乎达到10%,今年下了大决心引进D国、R国的轧机系统,因为涉及外国设备的引进、安装,厂里需要外国专家常驻,便认真建设17街坊专家楼。
  前面的16个街坊都是一个街坊10栋建筑,组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
  17街坊因为是为外国专家使用,只建了三栋五层小洋楼,每一栋都是两单元、三房两厅,街坊内假山、花坛、流水、大树,景观设计做得非常好。
  竣工验收的甲方队伍很庞大,里面有两张熟悉的面孔。
  ——钢铁厂副厂长郑猛、采购科科长郑绪兴。
  当年郑绪兴与陶悠谈恋爱,指使小流氓调戏陶南风反被制服,直接打上门去,把郑绪兴扭送派出所。郑猛是郑绪兴的父亲,他和妻子一起赶到派出所,央求陶南风撤案。郑母威武,痛斥陶悠与冯春娥无耻,逼着陶悠改了姓,自此名叫冯悠。
  郑绪兴看清冯悠的嘴脸,在母亲的强势要求下坚决分手,却依然忍不住打听她的消息。
  一眼看到陶南风,往事历历在目,凑近了打招呼。
  “听他们都在说陶先生、陶先生,没想到是你。你现在……基建方面这么厉害了?上次我见到你的时候,你还在农场当知青呢。”
  陶南风笑了笑:“那是五年前的事情。”你那个时候还是个跟着冯悠屁股后头转的愣头青呢——只是这句话却没有说出口,免得伤了和气。
  郑猛是主管基建的副厂长,平时工作忙,早就把五年前的旧事丢在脑后,听基建科梁佑坤科长力荐,说陶南风如何如何神奇,便同意请她前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
  今日一见,陶南风竟然是当年狮子大开口、讹了家里一千块钱的小丫头,顿时就不高兴起来,斜了梁佑坤一眼:“你们基建科现在到底在做些什么?这么多科班出身的工程师心里没底,非要请个年青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