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年代炮灰家庭-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着车斗的粉葛都卸空,回程花的时间比较来时快了不少。等拖拉机驶入大队路口的时候,还在田里上工的村民们纷纷抬头看向他们,挥手喊道:“启生回来啦!”
  启生大声喊了几句,算是打了个招呼。等车子停好在大队仓库前,车斗里的人这才一一走了下来。
  程晓燕冷眼看着董家英在一个小伙的帮助下,从车斗跳了下来。那小伙还帮着她提着那一捆书。看样子好像还准备帮她送到知青点去。
  程晓燕用手肘撞了撞跟大头说着话的林启生,抬头示意他们看过去。
  大头脸色微微难看。
  回来的一路上,董家英就老是抓着他搭话,想打听他们为什么会把粉葛往糖厂送。见他一直不搭理她,就把目标转到二蛋身上。二蛋这傻小子,还以为人家小姑娘对他有意思,巴巴地凑上去跟人家小姑娘献殷勤。
  “启生,我不跟你说了,我去把二蛋这小子给抓回来。不然,这傻小子怕是什么时候就要吃亏了。”
  那天所谓的搜查行动,要大头说,起因就是这个董家英。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小姑娘不像表面那么简单。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发小跟这样的人扯上关系。
  程晓燕跟林启生看着大头往董家英跟二蛋的身后追过去,齐齐摇头。
  “晓燕,你先回去,我把钱给会计送过去就回家。”说完,林启生把身上背着的挎包放到程晓燕身上,就走了。
  程晓燕点头,背着那个装着好东西的挎包就往家里走去。回到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家,其他人都还在上工没有回来。程晓燕跟长辈打了招呼,就背着挎包先回自己屋里头。
  把挎包放到桌上,开始清点这次出去所有的花费。带出去的粮票都用完了,钱花了两块。收获了陆盼盼赠送的两张糖票。反而是林启生这边,不止把粉葛给卖了,还得到了好东西。
  把好东西的纸包拆开后,程晓燕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没有错。一包是两斤重的红糖。这红糖味道正宗,不含杂质,应该是上好的红棉糖。一包是一根猪筒骨,虽然上头已经一根肉丝都没有,但是油花花的,筒骨的中心还带着厚厚的骨髓。
  不知道启生是怎么弄过来的。
  这次出去,程晓燕就打着去弄根猪筒骨的念头。要知道公社的猪肉肥肉都要肉票,但是这纯骨头是不要票只收钱的。只是因为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让她的买骨头之行受挫。
  把红糖放好后,程晓燕就拎着筒骨出来。
  林爷爷这会儿跟林奶奶两人正在屋檐下坐着剥豌豆夹,一看她拎着跟老长的猪筒骨过来,笑呵呵地问道:“哟,晓燕,这筒骨哪里来的?”
  程晓燕笑着应道:“启生在公社买的。家里不是有粉葛吗?咱们晚上就喝猪筒骨粉葛汤。”
  林爷爷一听有好吃的,就兀自高兴起来。倒是林奶奶,一辈子节俭惯的人,开口絮絮叨叨:“不年不节的,吃什么肉呢?好东西要存着,等有客人上门或者过年过节在吃的……”
  林爷爷笑眯眯地听着她唠叨,也不反驳,反而说要帮忙把筒骨剁开。
  程晓燕可不敢让爷爷干这活,赶紧摇摇头,往厨房跑去,口中说道:“爷爷,等一会儿启生就回来了。等他回来再剁,我去削粉葛先…”


第18章 新的道路
  猪筒骨粉葛汤是一道非常简单又带着滋补的汤。这次大队从分了这么多粉葛;程晓燕就盘算着要怎么处理了。
  家里拿回来的粉葛都摊在院子里晾晒,程晓燕直接跑到院子,找了根不大不小的;拿起一旁的柴刀剁了一半下来。粉葛这玩意儿又硬又重;但是味道非常清香。黑色的柴刀刀身都被染上了很多白色的粉葛桨水,味儿散了出来。
  等她把粉葛的皮削干净、剁碎后,林启生也回来了。夫妻俩一个准备中午饭,一个在剁猪筒骨。一时之间厨房充满了温情。
  中午一家人上桌吃饭后,林启生这才把今天去公社卖粉葛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感叹道:“要不说糖厂真是个福利好的单位。我去他们食堂送粉葛,食堂大师傅看我身后跟着负责采购的人,估计是以为我们俩是亲戚;硬是给我塞了根猪筒骨,怎么推都推不掉。”
  林大嫂听到这话;惊讶道:“那他这不是拿公家的东西送人?”
  “哪能呢?人家大师傅说了,这猪筒骨是肉联厂送的搭头,没花公家的钱,算不上占公家的便宜。”
  程晓燕倒是非常羡慕糖厂的职工;这食堂听着里面的伙食就不错。
  林启生继续说道:“这糖厂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职工买糖方便啊……”
  这话一出,大家都觉得口中的饭不香了。糖啊;无论是白花花的白糖;还是香喷喷的红糖;对他们农村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好东西。这糖厂的职工,怕不是整日都闻着甜味儿睡觉的。唉,真是羡慕……
  等到程晓燕下午去上工的时候,已经有消息灵通的,知道他们上午去了趟公社的糖厂。
  这不;程晓燕正弯腰剁着粉葛藤,就有一起工作的妇女围了过来。
  “晓燕,听说你们上午去了公社的糖厂。怎么样?这糖厂是不是满地都是白糖红糖啊?”说话的是林家的隔房亲戚林大娘。
  “大娘,哪里来那么多糖?人家糖厂生产的糖也是要成本的。”
  “唉,我就没去过糖厂。听人说那里头,连空气都带着甜味的。你们想想啊!这一吸气都是甜味,多幸福啊!”这人说完,闭着眼睛用力吸了口空气。看样子是在想象自己置身于甜香的世界了。
  只是,她这一用力吸气,马上就干呕了起来。
  “哈哈!马大姐,你就别闹笑话了。在糖厂吸气那是甜味儿,在养猪场这么用力吸气,是什么味儿啊?”
  马大姐被这几个人笑得有点恼羞成怒,把手中拿着的菜刀往粉葛藤处剁得砰砰作响。其他几个人立刻有点讪讪的。
  他们这会儿都在大队的养猪场里面,程晓燕是新安排进来,跟着六位大娘婶子一起,负责大队一共二十头猪的喂养工作。
  这工作虽然味道不好闻,但是算得上是非常轻松的。
  程晓燕只需要每天跟着一起上山打猪草,回来后把猪草剁碎,混合着其他诸如谷糠啥的喂猪。这猪一天就喂两顿,其余时间就是看看猪有没有哪里出状况的。
  至于养猪场的清洁工作有其他男同志专门负责。这个工作要不是因为他们家跟大队长关系密切,而且家里有三个壮劳力,她还争取不到这个工作。
  这会儿她这个新来的,看到这些大娘婶子闹别扭,只能装傻充愣,扯开话题,笑着说道:“这公社的供销社听说过两天要进一批新料子。我今天在公社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说了。据说是从大城市来的料子,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看到。”
  其他几人立刻纷纷开口:“大城市来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晓燕,有听说是哪一天吗?我手里可存了一整年的布票,有三尺布那么多了。到时候我去供销社扯布,顺便见识一下大城市来的好东西。”
  三尺布,其实是非常少的。估计扯回来,也就够一件打底衫。但是程晓燕看着这位说话婶子那骄傲的表情,再看看其他人羡慕的神色。想想刚刚马婶子被人取笑的样子,心里忽然有点酸酸的。
  这都是穷闹得!
  “婶子,应该两天后就有了。刚好两天后公社初中不是放假吗?到时候可以坐大队的拖拉机出去,顺便下午还可以接孩子们回来。”
  这些人一听,好几个眼睛发亮:“对啊!刚好可以坐大队拖拉机出去。到时候,还要辛苦你家启生了。”
  程晓燕赶紧低头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反正我家也有三个学生要去接。再说呢,这拖拉机是公家的。接的都是咱们大队的孩子,这算什么了。”
  “哎,还是要辛苦启生的。这要不是他开拖拉机送孩子,咱们大队也没几户人家有自行车接孩子的。”
  程晓燕笑了笑,继续手中的动作。
  整个红星大队上初中的孩子其实人数并不多,只有十八个,其中大部分还是男孩子居多。这些孩子家里只有两个是有自行车的,其他人上学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后来,林启生毕业后,他们大队从公社分了台拖拉机,这种靠着两条腿的日子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这拖拉机接孩子也不是免费的。这来回费的油钱,需要启生自己兜底。所以,每个月到孩子放假的时候,林启生会开着拖拉机上公社接人,顺便带上一些想一起的村里人。从中间收点三瓜两枣贴补一下油钱。
  等粉葛藤都剁碎拌好后,程晓燕跟着本家的林大娘一起,一人提着一个木桶就往猪栏走去。
  猪栏里头的黑皮猪看到她们走过来,就开始哼呲哼呲地叫唤着。程晓燕一边往食槽倒猪食,一边上下打量着这些猪的身体。
  嗯,这猪的猪蹄看着肥壮有力,红烧的话肯定嚼劲失足。那只猪的耳朵可真是大,适合做成卤猪耳朵。再看看前边奔跑过来的小猪仔,那肚子圆滚滚的,特别让人羡慕。
  程晓燕已经开始脑部了十八种猪肉的吃法。不过现实就是,这些猪大部分是任务猪。等年底的时候,要跟交公粮一样交上去,剩下的才会整个大队分配。要是哪里养不好的话,说不得大队还得往里头倒贴钱。
  “哎,哎,晓燕。”
  程晓燕回神,看向林大娘:“怎么啦?大娘。”
  林大娘小声问道:“你家有听到风声吗?据说我们大队今年的桃子不卖给公社的收购站。”
  程晓燕摇摇头,这是哪里来的谣言。这大队的桃子不送到公社收购站还能送哪里呢?总不能全都分给大队的人吃吧!
  林大娘看她一副不清楚的样子,一脸高深莫测:“我听说你们这次出去跟糖厂搭上线了,大队长这不是想着让你们看看能不能把桃子也弄去糖厂那里。”
  程晓燕:“大娘,这事儿你是打哪里听来的?”
  “听说的,听说的,好几个人都听到大队长媳妇跟人家说的。”
  程晓燕心里疑惑,没有再问。等下工后回到家里,看到林启生就准备问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屋里,程晓燕一边把今天上工的衣服换了下来,一边把下午林大娘的话说了出来,“启生,怎么没听你说要咱们大队的桃子今年要卖给糖厂的?”
  林启生弯腰把她换出来的衣服整理好,听到这个话,倒是笑了:“这村里的人耳朵可真灵。这事儿八字还没一撇了,我这不是想着事情谈妥了,再跟你们说嘛!”
  说着,他把今天上午回来后跟大队长说的那些事儿简单说了一遍。
  公社的糖厂最近几年效益太好,糖厂账上钱不少。只是这生产红糖白糖都需要原材料甘蔗。这甘蔗的产量是固定的,糖厂再怎么扩大生产也扩大不到哪里去。总不能跑到隔壁几个省去找甘蔗。
  所以,糖厂的厂长就想着拓宽一下产品种类。就地取材,也不搞什么新产品,直接想做水果罐头了。
  他们省是水果大省,除了甘蔗外,还有其他诸如桃子、橘子、荔枝、龙眼、芒果等等品种的水果。时下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所以糖厂想着去底下的大队寻摸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质量好的桃子。
  “你也尝过大队后山的那些桃子,虽然个头不大,桃核又粗,一个桃子没多少桃肉。但是咱们这里的桃子口感就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甜脆汁多,特别适合用来做水果罐头。”
  听到这话,程晓燕赞同地点头。他们大队的桃子跟其他地方的品种不一样,特别好吃,唯一的缺点就像启生说的,桃肉太少。也因为这样,每年送到收购站的价格并不高。不过,这个缺点,在做成水果罐头后,就不再是缺点了。
  林启生接着说道:“上午那李同志就随口说了一下糖厂准备去底下大队考察一下水果,我这不是听了一耳朵,回来跟大队长一起琢磨琢磨,看看咱们大队的桃子有没有可能被糖厂看中?”
  程晓燕心中微动。
  这一切好像在那本回忆录里面没有提过,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是一条全新的、适合他们大队的道路。
  想到这儿,程晓燕伸手握住林启生的手:“启生,后天我跟你一起去公社。我们一定要把这事儿办成。”


第19章 糖厂之行
  程晓燕自觉自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姑了;只是那本《女首富董家英》回忆录让她见识到了不同的世界。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合法合规让大队能够赚多点钱的机会。
  她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林启生被她这忽然来得热切给吓了一跳,不过却是无条件支持她的。因为;他也想让自己越过越好。
  ……
  这是程晓燕第一次来到糖厂。
  走过高大的铁门;看到的就是一排排砖瓦结构的房子。路过这些房子,能够听到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