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当着侯府其她人的面还是她还是维护自己的面子,只道皇恩浩荡,秀女进宫不是像普通人家嫁人,带进宫的身边伺候的女子也只能一个。
只是下了一道圣旨,宫里就来人把傅倩倩带进宫了。
既然女儿进了宫,方雅贞的使命就完成了,她走遍了京里名寺,为女儿求得恩宠,还未过完端午,她就南下去莱州了。
方惟彦见状不禁道:“这人但凡有什么事情,总是求鬼神。”
“都是如此,想必大姐姐心中知晓不妙,但总期盼奇迹会发生,故而求神拜佛吧。”这种心理蜜娘也能理解,但凡人力已经无法维持的时候,只好求助于鬼神。
不仅仅是方雅贞,很多人也是这么干的。
陛下这次一共选了十名秀女充盈后宫,封位最高的是京中勋贵老世家的女儿,她祖父做是子爵,父亲是个男爵,到了她哥哥那里,就没有任何爵位,但毕竟勋贵之间多有联姻,她有位姐姐和东安侯的方五娘嫁的还是一家。
她也因此被封为九嫔之一的充媛。
除此之外,再有南直隶苏州府进献的民女,被封为婕妤。
皇帝给了老勋贵们面子,但也选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宫里很是热闹,但即便如此,宫里现在最高位份连贵妃都没有,新入宫的不免都起了心思,以前就有资历的,也更想争取。
太后也不解,太后当然在很多事情上,尤其是前朝的事情并不敢多言,但是在立后上,也是难得道:“皇帝,难道相看了这么些人,一个中意的都没有吗?”
永隆帝笑道:“母后,论德行这些人中没有比得上大行皇后的。”
“我也知道先皇后论孝心德行无人能比得上,但你正当盛年,若身边无人照顾,这怎么成呢?我年岁已老,你身边无人,我将来即便去了下面,又如何放心得下?”
太后这是大打感情牌,永隆帝又再次保证,日后一定会立后,这才从太后的寿康宫出来。
天子一出来,就看到了顾望舒,一般是有急事,顾望舒才过来。
君臣二人去了紫宸殿,顾望舒才道:“圣上,不好了,臣接到密报,钦差黄崇身亡。”
永隆帝拍了一下桌子:“是谁这么大胆?敢阻挠钦差办案。”
顾望舒摇头:“我们的人折了几个兄弟去,怕是有人在防范。”
朝廷上官官相护,皇帝有时候都杠不过大臣们,因为官员做官,还是靠提携。
永隆帝颔首:“我知道了,此事不宜打草惊蛇,日后我会再派人过去探查。”
“是,另外臣收到线报,是有人串联准备逼崔学士让您早立东宫。”
永隆帝冷哼一声,于立储的事情上,顾望舒也不敢多说什么,说完就退下了,永隆帝屈指,有一下没一下的叩击桌子。
立后和立东宫,都在打探他的心意。
却说崔缇作为首辅,深受皇上的信任,但过于阿谀皇帝的官员,也会受到言官们的弹劾,当然当年言官们地位变高,也有皇帝纵容,如今却是尾大不掉。
“皇长子已经七岁了,就是寻常人家也早就开蒙读书,皇上却还不允许皇长子出阁读书,首辅大人,此事你可千万要敦促皇上啊?这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国本未定,将来社稷何安?”
“是啊,崔大人,国本之事,您可一定要上书皇上才好啊。”
崔缇知道自己虽然是首辅,却是词臣出身,可清流对他很不满意,平日崔缇也是任人唯亲,当然,他不任人唯亲也不行。
朝堂上现在大抵有两派人,一派则是清流,持清议出身,一派如陆如法这样的中坚之臣,虽然也是翰林出身,但更想国家中兴,更希望以实务变法国家。
但眼下,清流们势头很大,崔缇都不得不防。
崔缇是两边不沾,他自持忠臣,只对皇上负责。
清流看不上他,觉得他过于阿谀皇帝,陆如法这一派的人又觉得他满口仁义,却对国家无意,但偏偏是他最得皇上信任。
尤其是崔缇作为首辅,不仅不敦促皇上早立太子,以正国本之事,还为了讨好陛下,献媚宫中妃嫔,要为陛下修什么摘星台,不仅如此还开了新库给太后祝寿,后宫越发奢靡起来。
以至于如今河北干旱,山东大旱,竟然拨不出银两来赈灾。
大家对崔缇简直是恨之入骨,甚至有人作奸臣传讽刺崔缇。
当然对付不了崔缇,但对崔缇的亲家王家,那个王家的事情可不少,再有崔缇提拔的人中,自古人无完人,那他们就要下手了。
崔缇无法,只好次日上奏本,委婉提醒皇帝让皇长子出阁读书,但是遭到无视,清流们早就觉得崔缇没有尽到首辅之职能,看他敷衍了事,一时弹劾声四起。
就连闺阁后宅的女人们都知晓这个消息,这日请安后,徐氏正拉着羡哥儿和敏哥儿说话,乡君就道:“你们听说了吗?崔首辅如今已经辞官,只是皇上没有应允。”
蜜娘笑道:“我也听说了,据说他把太仓银拿出来贿赂后宫。”
其实说起来崔缇也是暗合皇上的意思,你得了皇上的恩宠,但肯定也要替皇帝背黑锅。
众人说了一回,徐氏提出道:“今年这才五月份就热起来了,这一年也不能走亲访友,我怕孩子们受不住,到时候你们去庄子上住些日子。”
俞氏忙道:“太太,我们房里两位哥儿在外祖家读书,还得我看顾,我就不去了。”
徐氏了然的点头,同为续弦,徐氏当然知道俞氏的顾虑。
乡君也有些迟疑道:“儿媳倒是想去,但敏哥儿怕是不能长途跋涉,他这孩子坐马车都容易晕。”
常雨珠从小边关长大,她虽然是世子夫人,但资历最浅,前些日子还犯了大错,被婆婆骂了,因此正要蛰伏。
唯独,蜜娘答应的很是爽快:“羡哥儿天天吵着要我带他出去玩儿,正好能去庄子上,他怕是最高兴了。”
“好,你们一家子去也好。”
蜜娘能一家人去庄子上玩儿,据说那里种了好些桃花,还有温泉,一听就十分喜欢,不到三日就催促方惟彦带着她们娘俩过去。
一路上,蜜娘畅想很多,比如早上起床带孩子去摘果子,中午可以在树荫下乘凉,晚上还可以看星星。
方惟彦听她这么说,含笑都答应了。
二人说说笑笑,听说快到时,蜜娘忍不住兴奋的掀开马车帘往外看,不曾想,居然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简凝初。
蜜娘不解,她怎么在这儿的?
第118章
简凝初头发简单的挽着;一身粉衣,从衣裳的质地来看,算是上等的料子;她身后跟着几个下人,她正挎着篮子,走在路上;看样子应该是出来玩儿的;正准备回去。
“怎么是她?惟彦;她怎么在这里?”蜜娘看着简凝初的身影,指给方惟彦看。
方惟彦却觉得没什么稀奇的:“显然是被人救了,太太不是说一开始就没见她去教坊司吗?”
至于被谁救了,那能够救她的人肯定能量不小,毕竟简凝初还是犯官后人。
蜜娘多看了几眼,“你先派人打探一二;若她过的不错就罢了;若是她过的不好;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方惟彦点头:“此事我知晓。”
蜜娘也就不多说了;很快就到了庄子门口,这庄子不是蜜娘想的像在江陵乡下看到的农庄;居然修建的极为华美。
“大家都说庄子,我还以为是和我们乡下一样的农庄,没想到修的这般好。”
方惟彦笑:“那是,咱们夫妻来,娘肯定安排好一点的庄子让我们过来。”
不一会儿庄头出来迎接;雷庄头五十余岁的样子;看起来颇为精明强干;羡哥儿经过一天的颠簸已经累的眼皮都睁不开了;还好雷庄头早已准备好饭菜等候。
他还道:“都是乡间小菜,虽然比不得侯府,但也胜在有些野趣。”
这些话就很谦虚了,至少凉风习习的树下摆着可口的大灶烧出来的菜,别有一番滋味。
大抵是没有了平日规矩的束缚,蜜娘都觉得自己身上松快了许多,而且庄子上凉快,晚上都不用冰都很舒服。
蜜娘吃了一口肉,赞叹连连:“以往我总觉得猪肥肉腻味,就是做的再好吃两三片也腻味了,这里的红烧肉倒是难得糯而不腻。”
显然方惟彦以前来过这个庄子,他解释道:“我听说焯水的时候,用的是荷叶捣出来的水,去了腻味。”
“原来如此。”蜜娘不擅长庖厨,但也会吃菜,听方惟彦解释,才恍然大悟。
复而,二人吃到一半时,羡哥儿已经完全睡着了,蜜娘先让乳母送孩子回去歇息,两口子说起了悄悄话。
“你说她们为何都不愿意来庄子上透气啊,在院子里闷着,人真的容易生病。”蜜娘很是不解。
方惟彦笑道:“大概是人多怕麻烦吧。”
蜜娘没好气道:“若是去上香,个个都抢着去呢,哪有你说的这般。”
其实来庄子上,方惟彦也有躲是非的嫌疑,他的先生陆如法和崔缇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崔缇和陆如法虽然都很得皇帝宠幸,也很有圣宠,但二人其实完全不同。
陆如法为官简朴,敢于任事,不怕得罪豪强,也不畏惧巨室,但崔缇是有名的青词宰相,论能力崔缇跟陆如法无法相比。
这世上的事情多是如此,溜须拍马的反而身居高位,专心办实事的反而还被打压。
而方惟彦有心想助陆如法,但他此时守孝,陆如法反而让他不要参与,保存实力,上层斗法,他现在守孝在家,有心无力,不如蛰伏。
前世他此时还在翰林院做编修,翁老夫人因为早就故去,也无所谓守孝之事。
但那时,他初出茅庐,又因家中弟弟惟钧故去,母亲徐氏和大嫂申氏斗法,他不得不保全自身。
现在惟钧已经有了爵位,他自然不肯再像前世那样被掣肘住,天子私欲太重,如今储位未定,一切和前世完全不同。
可他不能再如此。
没有阮太后和英宗的强有力的支持,阮太后支持黄老之术,向来支持休养生息,宫内裁剪用度也再所不惜,而英宗却少年英才,信任臣子,支持变法。
在庄子上歇息,实在是睡的都不想醒过来了,太舒服了。
而且不用所谓的请安,蜜娘觉得自己的头发都多长出来了几根,还有泡了温泉之后,四肢百骸都舒服到不行,就连羡哥儿因为这里太大了,成日被他爹爹带出去疯跑,仅仅半个月就看着又长高了。
同时,方惟彦派出去的人也来了,他有些不可思议的对蜜娘道:“那个庄子很隐秘,我们的人正好运气好,看到了一次,那仿佛是顾望舒。”
如果是顾望舒,蜜娘反而放心了。
虽然前世她十分讨厌顾望舒,但是顾望舒娶了简凝初的,还能给她一个名分,总比她在教坊司强上许多。
况且现在徐氏接了媳妇了,自然不想再提过去的简凝初。
“下人回报说她的日子过的不错,经常看到有人专门运了上等丝绸进去,隔几日就有河鲜海鲜和补品送到那里去。”
如果顾望舒真的把她当玩物,倒是不必费心到如此地步。
蜜娘点头:“既然这样,也是我们管不了的了。”
再回侯府的时候,已经快到中秋了,没想到转眼住了几个月了,一家三口先过来给徐氏和东安侯请安,徐氏抱着羡哥儿不撒手。
“是不是又长高了?哎呀,还真是。”
蜜娘笑道:“在庄子上他可以跑,跑累了吃的又多,天气又凉快,睡的也多,都快成小懒猪了。写字都不肯写了,我说一句,他回三句话。”
徐氏倒是心疼孙子:“他还小呢,只要平安就好。”
因为蜜娘和方惟彦都是过于勤勉之人,但羡哥儿到底还小,徐氏就怕孙子受苦。
几人说笑一回,蜜娘也从庄子上带回不少土产,给众人分了,徐氏则要留孙子过夜,蜜娘也就同意了。
这次去庄子上,方惟彦可没有闲着,徐氏把翁老夫人的私房,只拿出九牛一毛分给各房,大家都很欣喜,不知道大头已经被方惟彦拿着了,这次去庄子上也是逼人耳目,准备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安置好。
想起看到简凝初的事情,蜜娘见常雨珠过来,就不准备再提了。
常雨珠前世在宫中,因为身份颇高,而且听说是宜男之相,有妊很频繁,故而太后都颇为看重她,但去太后那里请安也高看几分。
但宫中和寻常人家的婆媳不同,寻常的婆媳日日都要见面,且婆婆在内宅权利还颇大,徐氏发现了常雨珠刚愎自用,好放大言又虎头蛇尾的毛病后,那是日日都耳提面命,常雨珠以前在边关的习惯不想改也改了不少了。
再有方惟钧很听徐氏的话,知晓常雨珠这些事情后,虽然没有疏远常雨珠,但也不复之前那样亲近。
蜜娘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