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和徐氏一向不和,又感叹:“那阮姑娘听说也就相貌好点,女人再好看的容颜,给不了什么帮忙,十天也就厌了。惟彦现在二甲头名,什么媳妇说不了,偏偏就要娶她为媳妇。若是娶了简月华,惟彦可就得了快两百抬嫁妆,他日后总要分家出去的,又有简家扶持,又有钱开道多好啊。”
“先等等,看阮家和你姨母之间关系如何吧。”翁老夫人道。
方芙蓉颔首,翁家现在门庭凋零,她母亲依靠的人便是她这位妹妹简夫人,方芙蓉大归,虽然有她娘撑腰,但是她娘早就上了春秋,若是她娘走了,嫂子当家,她又何去何从。
因此,她和简夫人那里走动颇多。
如何对待惟彦媳妇,如果是她和姨母和好如初,即便她不喜欢嫂子,但也能容忍一二,但若是她不识抬举,那就别怪她了。
第56章
庶吉士们在翰林院由翰林院的饱学鸿儒之士学教习三年;散馆后再另行授官,方惟彦在其中自然很受瞩目,但他从不以科名自矜身份;反而处处谦逊,教习师也很看好他。
而一甲前三的张敖李冠等人,都已经授予了官职;张敖刚刚成婚;自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只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
方惟彦发喜帖的时候,大家都笑:“张状元刚成婚,方亚元又要成婚了,咱们真是喝不完的喜酒。”
翰林院修撰陈同卓是他的房师,当时就是他推荐方惟彦为经魁的,也因为如此;方惟彦进翰林院后;很受陈同卓的照拂。
在陈修撰心里;方惟彦才是名副其实的状元;张敖和李冠都是关节考生,只是元辅势大;大家并不敢多说什么罢了。
故而,一听说方惟彦要成婚了,很是捧场:“那我肯定去。”
李冠和阮家关系一向不错,他和方惟彦也是同年,故而笑道:“季英兄;你这婚事啊;我都不知道往哪边去了。”
众人好奇;连一向鼻孔朝天的张敖都忍不住问道:“这是何故?”
这李冠方道:“季英兄岳父是我救命恩人;当年我还是少年时,差点坠入冰窟内,他正要参加乡试,见有人落水,毫不犹疑跳下去救我。后来,我母亲教阮姑娘琵琶,我们俩家正是亲如一家。但我又和季英兄是同年,你们说说我该往哪边去?”
大家不知道还有这缘故,方惟彦却知道李冠是特意说出来抬高蜜娘身份的。
要知道大家虽然捧着张敖,但是对李冠更热络,原因就是人家爹是吏部侍郎,吏部铨选天下,外官入京的三四品官还要看一个吏部小官的脸色。
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个道理。
方惟彦笑道:“既如此,你就两边都来,上午去阮家送嫁,送完正好到我们方家再吃酒。岂不是两下便宜。”
又有人咦了一声:“令岳父可是工部郎中阮嘉定?”
方惟彦点头:“正是。”
“哟,这可巧了,嘉定兄和我同科,他和京里瀚海公承恩公府俱是一族,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却又搏强直击,在我们那一科中非常有名望,也很是热心。”
所谓的望族只是点缀,最重要的还是人家看你有没有关系,有李覃的关系,所谓江陵望族就是点缀。
方惟彦笑道:“岳父大人向来如此,大司空曹大人十分赏识我岳父为人,这次亲自出面做保山。”
众人都羡慕不已,还道:“方兄你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可不是……”
从翰林院下衙之后,方惟彦悄悄去了阮家一趟,阮家已经开始搭喜棚了,毕竟很快就要成婚了,喜棚得先搭起来。
这个时候阮嘉定还未回来,他是曹大人信任之人,本人对治水非常有举措,因此很是上心。定二奶奶正安排老家来的客人,见他过来,忙笑道:“我的儿,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岳母,近来天儿太热,蜜娘又不能出去,我寻了一本书准备给她,她循礼也不能和我相见,因此就麻烦您了。”方惟彦其实很想见蜜娘的。
定二奶奶为他的体贴更增添了一丝好感,她并不古板,反而道:“她就在后罩房里歇息,你亲自给她去。”
啊?
方惟彦可不愿意蜜娘知道书中玄机。
但定二奶奶都这么催促了,他也没办法,只好去了后院。此时蜜娘因为在家,天气太热,头发全都盘上去了,一个乳白色绣牡丹的抹胸,外罩着纱裙,胸前露出一大片白皙。
反正也没人看,她自己在榻上歇息。
但方惟彦不知道啊,他进来时看到蜜娘如此穿着,第一反应就是往外出去。
蜜娘也没想到他竟然来了,瞬时坐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听到她的声音,方惟彦总觉得恍若隔世,好几个月没见着面,现在再见她,总觉得有点不真实。
他笑道:“我是怕你在家憋闷,选了一本游记来送给你,本是准备让岳母给你,但岳母说她忙,让我亲自过来给你。”
“原来如此。”蜜娘含笑看着他,又接过书,刚翻了几页,就觉得不对劲。
这里边夹的居然是银票,约莫有五千两之多,而且新旧不一,应该是方惟彦自己的体己。
蜜娘问道:“这是什么?”
方惟彦解释道:“我知晓你是最正直的,但人靠衣装马靠鞍,到时候送嫁妆,若是有人言三语四的,怎生是好。”
他不是怕新娘子嫁妆少,而是不愿意蜜娘被人说闲话。
若非简月华那一百八十八抬嫁妆闪瞎了祖母翁老夫人的眼,翁老夫人也不会亲自喊他过去试探一二。
蜜娘听到这里,把银票推回给他:“你拿回去吧,我不怕别人言三语四。我爹娘替我筹备的嫁妆已经很用心了,我也并不觉得少,我爹本就只是个五品官,若是弄那么多的嫁妆别人才觉得有问题。”
“蜜娘,你……”方惟彦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
他很快认错:“对不住,我知晓了。”
其实方惟彦做的没错,甚至非常贴心,世人都生了一双势利眼,尤其是越靠近名利场,越是如此,谁都不可幸免。
但蜜娘不想这般,她温柔的看着他:“我知道你对我好,我也不是那种假清高,只是这个钱给我若做了嫁妆,这样我会良心不安的。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传出去了,旁人只怕说的更狠,我就更百口莫辩。”
“那你就先收下,反正过门了,我也会给你的。”方惟彦理所当然。
蜜娘心道,你总算上道了。
但还是假意推辞一二,什么无功不受禄云云,方惟彦道:“自古夫妻一体,虽然还未成亲,但不过是几天的事情,早给和迟给又有什么区别呢?”
蜜娘忍不住拿出帕子拭根本不存在的眼泪,再抬眸,眼睛水汪汪的,她犹豫了一会儿,才道:“既然你这么说了,就暂时放这里吧。”
看蜜娘终于接了过去,方惟彦才松了一口气。
在接钱的时候,她手指故意碰了碰他,方惟彦反应过来时,蜜娘手已经抽回去了。
蜜娘也适时关心他:“听爹说你现在在翰林院做庶吉士,馆课多不多?”
不是中了进士就一本万利,教习师还会每日布置馆课,有的松一点的还好,有的学士非常严格,大家不得不熬夜才行。
但这对于方惟彦而言,并不算难,反而得心应手,他轻松的笑笑:“还好,不是很多,学士也是爱护我们。”
“这样就好,反正我是不想看你那般辛苦的,有一句话怎么说来这‘悔教夫婿觅封侯’,我只希望你平安顺遂。”
这话方惟彦爱听,家里母亲妹妹们都恨不得他一下为官做宰,从来没想过其中要付出多少,又有多艰辛。
他又听到蜜娘嘴里说出“夫婿”二字,更觉得受用。
“我也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那是,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即便想成就大事,也要先保住命再提其他。否则,人一死,就什么都没了。”
这也是蜜娘一贯的信念,别说什么谁一辈子都这样,任何人只要想改变,都不是没有机会的。
方惟彦想,此女真是心智坚韧,寻常妇人大多数宁可死也不愿意受辱,她却能想着时时翻盘,若为男子,不知又有怎样的一番出息。
偏在此时,蜜娘推了推他:“天色已晚,你家去吧,别让你家里人担心。”
她肚子都饿了,也不想和方惟彦说话了。
人一饿,就莫名情绪很低落。
方惟彦见她杏核眼中有股忧愁,忙说了个笑话给她听,“昨儿晚上我写文章写的入了迷,准备拿杯子吃茶,却不曾想拿的是砚台,嘴到今天还有墨色,还好没喝下去,拿到唇边才发现。”
蜜娘听了捂嘴直笑,但笑完又气道:“你的丫头小厮都不在身边伺候么?若真的灌了墨汁,可如何是好?”
方惟彦摇头:“天儿太晚了,我自不必让他们服侍,再者丫头们晚上并不在我房里伺候。”
说完,还苦兮兮的看着她:“所以,要请娘子快些过门了。”
蜜娘脸一红,啐了他一口:“谁是你娘子,我才不是呢,我现在是阮蜜娘,哼。”
方惟彦越发觉得心痒痒,只是蜜娘催他快些走,他又实在不好留。
却说这日方惟彦走了之后,晚上家中迎来了一位贵客简夫人,她表情很温和,拿了一份礼单给定二奶奶瞧,还道:“小孩子不懂事,你做大人的,总该知道女人嫁妆的重要性吧。”
自从知道方惟彦拿了五千两来,女儿都没做嫁妆,她看着简夫人的礼单,笑了笑,又推回去:“不必了,我们不是朝令夕改之人。”
简夫人身边的婆子又劝了一句,定二奶奶依旧态度强硬,坚决不受。
故而,蜜娘送嫁妆去东安侯府时,翁老夫人翻了翻礼单,才七十几抬,瞬时脸色就变了,方芙蓉立马讥笑的看着徐氏:“大嫂,好歹惟彦也是我们府上的嫡长子啊,这嫁妆也忒少了,若不够,我凑些,怎么也要八十抬才够看啊。”
徐氏看着身边挺拔的儿子,怕儿子难过,因此虽然心里有些发酸,但还是维护儿媳妇:“我们是看中她的人,倒也不是这些身外之物。”
方惟彦看了一眼小姑姑方芙蓉,眼神里闪过一丝玩味的神色,但稍纵即逝,唯独只有申氏看到了,但再看时发现方惟彦依旧表情很欢喜的模样,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第57章
简月华已经嫁到张家半个月了;张敖是状元,父亲又是元辅,简月华嫁妆丰厚;家世也好,更兼有得力能干的嬷嬷在身旁帮忙,很是顺心如意。
尤其是知道蜜娘嫁妆只有七十六抬时;更是笑出了声:“我听说东安侯老夫人说方惟彦的娘特地修缮了个宅院给他们住;为了压她们家老三一头;还特地叫凤梧院,她就这么点嫁妆,能铺满那凤梧院吗?”
宫嬷嬷清咳了一声:“二爷要回来了。”
如此,简月华才收敛起了笑。
张敖今年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时,他回来见简月华已经在候着她了;倒是很高兴:“怎么在这里等我;用膳了么?”
“还没有;本是要去太太那里;外边说您回来了,我就等着。”简月华笑。
张敖对此很受用;在简月华的服侍下,退了大衣裳,换上常服,夫妻二人共同用膳。张敖是湖广人,家中用的多是从湖广请来的厨子;而简月华却自小从扬州长大;吃的是淮扬菜;后来跟着简夫人;简夫人从不碰湖广菜,都是请的无锡厨子。
因此简月华是有些吃不惯,但是也不敢多说,只略略喝了点汤,就专心服侍张敖用膳。
用完膳,张敖才道:“过几日是我们翰林院同僚方惟彦的婚事,你和东安侯府也有亲戚关系,可是也要去的?”
简月华却点头:“我是自然要去的,我祖母母亲都去的。”
“嗯,那就早些去吧。”张敖想起曾经听过的简夫人和阮夫人的事情,又问道:“现在不知道令祖母和阮家关系如何?”
提起这个,简月华有点尴尬,依她平日的性子,当然要大骂阮夫人上不得高台盘,是个寒酸货,但她在张敖面前还得保持形象,故而只是强笑道:“平日里也不怎么往来,我祖母大小事要忙,阮夫人大抵也很忙。”
张敖颔首:“也是,我们湖广女子都是刚性子,都不肯服输。”
简月华无语。
这算什么刚性子,不过是不孝顺罢了。
但她知道刚成婚,祖母就嘱咐她,让她一定要恭顺些,站稳脚跟再慢慢露出手段来,因此就附和几句。
用完膳,张敖就被人叫了出去,他在外当然也有红粉知己,但那些粉头□□在简月华看来,并不构成什么威胁,因此也稳坐钓鱼台,并不介意。
宫嬷嬷也赞道:“二奶奶这样才好,等您身子长开些,再慢慢的生个大胖小子,渐渐的站稳了脚跟,男人的心就慢慢从外面回家里来了。现在就由着他们闹吧,反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