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杂货-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那罐头作坊今年究竟生产了多少羊肉罐头呢。上一回扩修城墙的时候,多圈进来的那一片荒地,现如今那上面除了几个作坊和一小片廉租房,剩下的全部都是仓库,仓库里摆着的全部都是羊肉罐头和熏肉。

    那几个仓库规模宏大,头一回进去就没有不吃惊的,那还放不下,听闻在常乐县衙,就连那监狱里头都被役卒们打扫打扫,扛了罐头进去,一罐一罐恨不能跌堆叠至屋顶,就更别说那些个仓库了。

    罗用最近也是整日都在思索这个问题,罗二娘见他又要劳心费神,不免就要念叨几句。

    “你倒是知道叫四娘莫要一开始就把那县主当得太好,怎的到了自己身上便忘了”

    话虽这般说,她心里又何尝不知晓,这当县令和当县主,到底还是两码事,罗用当了这一县之长,肩上便担了责任,他这人瞅着虽也是个聪慧的,却从不知道惜力。

    罗二娘这些年与人做买卖,见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然而正是因为见过了那么多的人,她才更加觉得自家兄弟的品性难得。这些个埋怨的话,也不过就是嘴上说说,心疼罢了。

    当初这一大批杜仲胶运到常乐县,若是直接将其卖出,当地市场有限,若要出关,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毕竟朝廷方面是限制杜仲胶出关的,虽然这一两年不如先前严厉,但总归还是有些敏感。

    再加上常乐县当地羊肉价贱,人工亦不贵,罗用很自然就想到了做羊肉罐头,这么做不仅能在很大可能上带来利润,而且还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解决周边牧民卖羊肉难的问题。

    总而言之,罗用只是选择了一条相对来说,对所有人都更有利的道路。

    若说这批羊肉罐头的销路他是否早已胸有成竹,那是没有的,就算两世为人,他到底也只是一个平凡人而已。

    “眼下这时候,大伙儿都还不缺油水,待到再过三两个月,届时羊肉价高,百姓多以菜蔬杂粮肉干果腹,届时再将这些罐头拿出去卖便是。”

    常乐县这位置着实不好,东到凉州等地,西到西域各国,方圆数千里之内,羊肉都不算什么稀罕物。

    “依我看,也挣不了多少钱。”二娘不太看好他们这个羊肉罐头的买卖。

    “挣得少也是挣。”罗用并不后悔当初做羊肉罐头的决定,毕竟在官府挣钱之前,他希望当地百姓多少也都能挣到一些钱,家家户户都能有些积攒,如此一来,才不会因为些许的天灾人祸,轻易又有许多人死去。

    “只是,那水渠又要待到何事才能修得起来”二娘叹气。

    “慢慢来吧,横竖我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是别想再回长安城了。”罗用笑了笑,无奈道。

    上回因为那恭王李博义的事情,长安城那些个皇亲国戚对他很是抵触,皇帝就算有心想要召他回去,大抵也得等到这件事的影响逐渐淡去的时候。

    这个年代的人宗族观念都很强,就算是九五之尊,也不可能一点都不考虑自家族人的感受。

    罗用这几日思来想去,终于也是有点想开了,今年这些羊肉罐头卖出去,若是不够钱修水渠,那他们明年就再干一年,明年若是还不能挣够钱,那就后年接着干。

    “你能这般想便好。”听他这么说,二娘便放心了,她就怕罗用思虑太过,伤了身体。

    “听闻昨日又有伊吾人去羊绒作坊看货”罗用问她道。

    “便也只是看了看。”二娘不在意道。

    “没买”罗用问道。

    “挑拣了半日,便只买了几件。”二娘摇头。

    “总归还是有人买。”罗用笑道。

    在常乐县的西面和北面那些地方,当地百姓的穿着大多以毡和麻为主,毡布便是用羊毛制成,比麻布易得,价钱亦贱,所以这些地方上的人大多对羊毛制品不是很感兴趣,市场有限。

    不过罗二娘她们那个羊绒作坊出产的羊绒衫毕竟精致,颜色也很丰富,这几年积累下来,款式也是越来越多,关外一些胡人也比较喜爱。

    “待到开春之后,我要运一批货物去往凉州那边。”过了一会儿,二娘又道。

    “那边仓库可是没货了”罗用问她。

    “快了。”二娘说道:“听闻凉州城这两年又比从前热闹繁华许多,各地胡商与中原商贾在那里买卖货物,尤其是这两年河西出了白叠花,中原那边又过来不少人,只是很多人都在凉州一带置产,并不过焉支山。”

    当年汉武帝设河西四郡,从东往西,分别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便是唐初这时候的凉州一带,凉州过去便是甘州,甘州的州府便是张掖。

    在凉州与甘州之间,隔着一道焉支山,隋代以前,大多数胡商都不愿过焉支山,当年隋炀帝杨广在焉支山宴请西域各国的使臣商贾,并许与诸多好处,逐渐才将这些胡商引到中原一带。

    焉支山上天气恶劣多变,那一年隋炀帝过焉支山的时候,曾在扁都口遭遇六月飞雪,士兵随从大半都被冻死,就连隋炀帝的姐姐都被冻死在那里。

    现如今,因那两条水泥路的便利,因羊绒买卖的兴盛,又因河西这边出了白叠花,许多中原商贾富户纷纷来到河西,焉支山东面的凉州城是一派的繁华景象,而在焉支山西面,则要冷清得多。

    “听闻陇右道这条水泥路也快通了”罗用说道。他这些时日与一些东边过来的商贾闲谈的时候,那些人都说河西这条水泥路快通了,现下便只剩下少数几段路还未铺好。

    “快了。”二娘也说:“开春那时候应是能修好。”

    河西走廊这边,人口比之中原稀少,行走在驿道之上,放眼望去往往都是大片大片的荒野。

    既少人力又少资源,自然条件恶劣,朝廷那边的钱帛供给又不及时,丁朝议这一条路铺得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总算快铺好了。”罗用也是替他松了一口气。

    “可不是。”二娘亦是感慨。

    “可定好了出行之日”

    “约莫清明前后。”

    二娘她们这一次运货,还是与赵家人合作,赵家人在敦煌那边有商号,时常亦有货物往来。

    这一次运货需要的脚夫,便由赵家人从敦煌那边招募,先从常乐县这边运一批羊绒制品去往凉州城,然后再从凉州城运一批赵家商号的货物回敦煌。

    如此一来,赵家人不仅运送了自家的货物,还能从罗二娘这里挣到一笔运货费,至于他们家在敦煌卖货挣来的钱帛,大多都在当地置了产业,少数换成金银,带回凉州那边维持商号运营。

    “脚钱如何算”罗用顺口又问了一句。

    “三成货物。”二娘答曰。

    :

357 一个正在崛起的家族

    

从常乐县去往凉州城的这条驿道上; 亦是每隔三十里一个驿站; 与中原地区相同。

    之所以是三十里一个驿站; 是因为在眼下这个年代; 一般人无论是坐车还是骑驴还是步行,一日大抵便只能走三四十里路。

    从常乐县到凉州城一千七八百里,即便现在已经铺上了水泥路,至少也要走上一个多月。

    这一路过去路途遥远; 人烟稀少; 自然环境也很恶劣,运送的物品又颇贵重; 时刻要提防关内关外的贼寇拦路抢劫; 再加上沿路各城镇关、各地大小势力团伙的疏通打点,那三成货物的运费,赵家人收得并不亏心。

    凉州城那边许多商贾富户世族大家不愿过焉支山; 其中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此,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运货又诸多危险,若不是在这一带长期经营; 一时便要来这边行走,那必定是诸多艰难,处处不便。

    约好了清明前后出发; 罗二娘她们的羊绒作坊从年后便开始盘点库存打包货物了。

    羊绒制品到底还是轻便; 一车能装很多; 价钱亦贵; 正因为如此,加上高昂的运费之后,到了凉州城那边出售,依旧还能保证利润。

    若是换了常乐公府的羊肉罐头,莫说利润,根本连运费都挣不回来,凉州那边的人也不缺羊肉吃,这些个羊肉罐头就算再怎么宣传炒作,又能卖出什么天价去,毕竟谁也不是傻子。

    不仅是罗用他们被这运输问题难住,杜构他们早几年在莱州那边开始做鱼罐头,借那水路运货南下,同样也吃足了运货的苦头。

    那些做好的鱼罐头,他们要先用小船沿着海岸线北上,运到济水入海口,然后沿着济水一路逆流而上,一直行到一个名叫大野泽,穿过这个大野泽,对面便有一条名叫白沟的渠运,乃是大运河的一段,沿着这条白沟往西走,便能抵达东都洛阳,这一段亦是逆流。

    且不说这一路逆流而上,运输艰难,单就那水道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便能叫人寸步难行。

    最初开始运货之时,虽有当地商贾引路,却依旧还是困难重重,有恶意盘剥的,恨不得将他们连货带人都给生吞了,也有那逞凶惯了,无事找事刻意刁难的,也有那杀人不眨眼上来就亮刀子的。

    为了经营这条商道,杜构他们不仅砸了许多钱财下去,还赔了不少小脸,甚至还填进去十几条人民,与那些水寇厮杀数回,这才挣来些许名声与方便,大致能在这条水道之上行走运货,不再处处受人为难。

    在水里行船,比之在陆地上行走,到底还是有不少好处,虽说是逆流而上,但那一船能装许多货物,只要风向对了,便能一路扬帆而上,运费成本比之陆运要低不少。

    转眼,莱州人做鱼罐头的买卖已有好几年。

    去岁末,杜构听闻朝廷要在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铺一条木轨道,据说在那木轨道之上行车十分轻巧迅捷,比水泥路更要快上许多,于是这一年春节后的第一批货物发船的时候,杜构也随船出来了,他想知道那木轨道是否果然就如传说中那般了得,是否能给他们的买卖带来便利。

    杜构他们这一趟走得还算顺利,不过即便如此,等他们抵达洛阳城的时候,时间也已经是二月底了。

    罗大娘那时候正好在洛阳城寻找铺面,杜构听闻了,亲自去寻她,并与她介绍了自己在洛阳这边一些交好的友人。

    长安城许多世族大家都在洛阳这边有家宅产业,京兆杜氏亦然,杜构年少时便来过洛阳几次,结交了一些洛阳这边的少年郎,后来他又出仕为官,亦曾随军出征,洛阳这个地方他来过很多次,也很熟悉了。

    这些年更是常常往来于莱州与洛阳之间,为莱州百姓的鱼罐头买卖奔波行走,现如今在这洛阳城中,无论是士族大家还是商贾小贩,他都认识不少,其中不乏重情重义之人。

    杜构将自己的这些友人介绍给罗大娘,自然是给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脉通达,那一间新店的铺面,数日之内便有了着落。

    新店开张之前,罗大娘在自家铺子里宴请杜构与其友人,并在将各种水果堆成小山,散席之时请众人喊了自家仆役过来,尽情搬取。

    “那罗大娘虽是女流,行事却比寻常男子大方。”数日之后,这其中有几分交情深的私底下又见面,席间便有人感慨道:“恁多罐头,不知能换多少钱财,她说送便送了。”

    旁边一名中年男子听闻了,笑道:“那说明她所谋甚大,与之相比,那些罐头并不算什么。”

    很快又有人附和:“辩之并不似十分机敏矫捷之辈,胸中确有谋略。”

    “我便不爱那太机敏的,与人相交,要恁机敏的作甚”

    “机敏些也不是坏事。”

    “并非指你,莫要自己往上凑。”

    “只她再能耐,到底也只是个食铺店家,又有甚了不得”席间亦有不以为然者。

    “这你就想错了。”其他人纷纷给他上课。

    “前两日在那席上,她自己不是也说了,近日要在江南置办几个果园。”

    “我听长安城那边几个熟人说起,这一次罗大娘不仅把长安城那边那家阿姊食铺的收入全都运去江南置办果园,南北杂货那边亦是倾囊相助。”

    “传闻惠和县主把她今年的食邑都给掏出来了。”

    “不仅是她自己的食邑,与她交好的几个小娘子里边,还有把嫁妆都砸里边的。”

    “那几日长安城颇热闹。”

    “初时还有人闹着要退亲,闹着闹着便都消停了。”

    “怎的不消停,待这条木轨道铺好了,长安与洛阳之间往来便利,届时大量的水果罐头流向长安,像这些个杨梅罐头枇杷罐头,在长安城不知道要卖到多贵。”

    “那些个小娘子这时候把钱投给罗大娘,显然是做了一笔好买卖。”

    “如此一来,罗大娘的果园岂不是还有她们的一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