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女配不干了-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地,袖子被拽了拽,她抬眸看去,就见崔云缨靠过来小声道:“二姐姐,这徐家人也太不要脸了吧?”
  温家怎么会有这样的亲家,如今还缠上他们崔家了。
  崔九贞搁下茶碗,伸出手指点了点她额头,“不许胡说。”
  虽是训她,可语气亲昵,说是训不如说是宠溺。
  徐丽雪偶尔抬眼便瞧见了这一幕,实在教人羡慕。
  只可惜,她不是崔氏女,没有这样的身份能与她们并肩。
  那边三太太并未直接应下,只说道:“以你们家姑娘这容貌,哪里还用得着我们来掺和,这想要的人家怕都要踏破门槛儿了。”
  “哪有这般容易。”徐太太倒起了苦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儿,每回我想着哪家不错,一打听却都不成。”
  “哦?”
  崔七太太也来了兴趣。
  徐太太便将这事儿说了,“……平日里瞧着是个君子模样,可不是与表妹有了首尾的,便是在外喜欢花天酒地,甚至还有断袖之人。”
  三太太和崔七太太相视一眼,前者道:“这是人不行,如何怪得了旁的,再多瞧瞧便是。”
  “可不是,起初我也这么想来着,但近日去寺里算了一卦,大师说丽雪这婚事,得贵人相助。”
  她看了眼三太太和七太太,“你们说巧不巧,这刚算完没过几日,温怡丫头的事儿便寻上了我,这不是又见到两位太太,要说这贵人除了你们,我可想不到旁人了。”
  贵人?
  崔九贞扬了扬眉,却是没说什么。
  “竟有此事……”七太太遂看了眼徐丽雪。
  要说这孩子,容貌算不上最上乘,可也是个不错的,最重要的是瞧着温软,也端庄得体。
  这样的姑娘,其实不难寻婆家的。
  “我在京中待不久,这贵人相助的事儿,怕是轮不到我的。”她还是拒绝了。
  徐氏也没硬巴着她,闻言便看向了三太太。
  见两人这模样,三太太便只能含糊着道:“这事儿也急不得,我只能帮你留意着,至于成不成,还得要你们自个儿去打听。”
  徐太太一听,立即满口应下直道谢着。
  “多谢三太太,有您在我可就放心多了。”
  “徐太太言重了,我主不了什么事儿,不过是托人留意几个人家罢了。”
  说着,见到嬷嬷端着盅粥过来,立即吩咐她递给崔九贞。
  这话头才在这儿打住了。
  崔九贞觉得太多,又热乎乎的,一人定是吃不下,便拉着崔云缨一块儿用。
  眼见着就到了中午,三太太已经吩咐下去备桌席面。
  “既都来了,便正好留下用个饭,赵守那孩子有我们家姑爷招待,你不必担心。”
  三太太对崔七太太说道。
  七太太笑着应下,“如此,便叨扰了。”
  “都是自己人,哪里来的叨扰之说。”
  崔九贞听了,心中微微嘀咕,难怪没见着赵家那公子,原来是谢丕在招待。
  那岂不是说去见老太爷了?
  可自家祖父哪里是外人那般好见的。
  想着,她悄悄睨了眼如云,后者见此,立即心领神会,趁着人不注意时溜了出去。
  看着崔云缨吃完了小半碗燕窝粥,她将自己碗里剩的搁下了,拿了块蜜糕吃着,神思却是飞到了谢丕那儿去了。
  前院会客的厅室内,谢丕与赵守正就着策论说着话。
  谢丕不愧是谢氏养出的公子,自幼才名广播不说,又得帝师收入门下,自然不是他能比的。
  虽说,赵氏从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赵守抬手道。
  谢丕难得地语气还算温和,还了一礼,“赵兄也见解独到,想来明岁秋闱定不在话下。”
  赵守笑了,“那便借谢兄吉言了。”
  说着,他犹豫了下,询问道:“来时长辈所托,让我拜会老先生,不知老先生可方便?”
  “祖父在授课,怕是不便。”谢丕没有犹豫地就拒绝了。
  “这样……”他叹了口气。
  该说意料之中吧!


第399章 执着
  若帝师是那么好见的,那便谁都能见到了,别说是他,就连三公也不是哪个都能见到的。
  这么一想,他能得谢丕接待,也是极为给面子了。
  “不知谢兄一会儿可有空,我近日琢磨了一篇文章,许多地方无法渗透其意,若谢兄得空,还望指教一番。”
  “指教谈不上。”谢丕说着,就看到了门口伸头望着的如云。
  他扬了扬眉,赵守也看到了,只见那丫鬟随即进来福了福,“奴婢见过姑爷,赵公子。”
  赵守有了印象,是崔九贞身边的人。
  谢丕问她,“可是奶奶有什么话?”
  如云低头,“是三太太,说是中午的席面已备好,一会儿命人摆在玉兰轩前厅。”
  “知道了。”谢丕颔首应下,因着外人在,他也不好再询问崔九贞的事儿。
  好在如云是个上道儿的,又接着说:“奶奶起时在三太太那儿用了粥,这会子在陪着几位太太说话,让您不必管她,好生招待客人便好。”
  谢丕微微勾唇,接收到他的意思,如云松了口气,立即告退。
  赵守不明白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听得稀里糊涂的,不过他看向谢丕,只见人如玉树,风姿出众。
  这样的人,也难怪能与崔氏大小姐相配。
  谢丕见着如云离去,才道:“待用过饭我再陪赵兄讨论文章,现下还请移步去玉兰轩!”
  赵守哪有不同意的份儿,与他一前一后起身离开。
  待用过饭,谢丕便带了他去往外书房,两人就着一篇早年崔老太爷写下的文章讨论着。
  不得不说,赵守还是聪明的,谢丕身为帝师的关门弟子,自然明白也能理解他的意思。
  而这其中便是说了些许给赵守,也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
  “强国必强兵,强兵必强民,强民必强土……”
  赵守痴痴地说道,“崔老先生弃了仕途甘愿做个闲云野鹤,整日侍弄田地,难道就是看透了这个吗?”
  “那我等拼命求学入仕又是为了什么?”或者说,用在哪里!
  “那便是祖父的另一层意思了。”谢丕说道:“齐国莫非王,得民心者治天下。”
  “民心!”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够治理好天下,才是民心所向,否则空有其表也难长久。”
  崔老太爷这篇文章还是十几年前做的,为的就是告诫天下人。
  而随着他后来辞官赋闲在家,那双手不再统领朝堂百官,而是侍弄田地,琢磨外番之物。
  渐渐地,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便分为了两派人,一派认为民以食为天,加大国家的种植才是强国的根本,正好应了老太爷文章里的话,强民必强土。
  只有百姓吃饱穿暖,才能为国守好天下。
  而另一派则是认为文人治天下,武夫不过是听命于文臣的棋子,没有文臣便是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莽夫。
  是以,这批人认为辅佐皇帝治理天下,是他们才能做到的事。
  至于那些莽夫,只要乖乖听命便好!
  而这两派人也的确泾渭分明,将士们在边境无事便耕种田地,文官在京城整日为这为那争吵不休。
  甚至一言不合就能打起来。
  也不是没有中立的,廉颇蔺相如便是典范,即使众人皆知,也还是挡不住两派分立。
  总归也没有不好处,将士们能吃饱了,如今还琢磨出了不少番外之物供人们食用。
  文臣也能乖乖听话,毕竟只要没有矛盾,他们也懒得与莽夫争论,否则还得跳起来打他们。
  不得不说,谢丕是尽得帝师真传,赵守像干旱的田地一般,尽力吸收着落地的雨露。
  一下午过去,恍然未觉。
  到了申时中,下了衙的崔恂也回来了,跟随他身后的是路上正好碰见的温慆,想来是接徐太太母女的。
  谢丕带着赵守去拜见过崔恂,又说了会儿话,这才得了内院崔七太太的吩咐,准备告辞离去。
  “既都在京城,得了空便可来府里,昳中平日里也是一个人,同辈中也没个说话的。”
  崔恂温和地说道,毕竟对赵守的感官还是不错的。
  赵守忙地应下,欣喜之情并不掩饰。
  “是,多谢崔叔父,还有谢兄。”他揖了揖道。
  崔恂颔首,他一身官袍还未换下,便命谢丕送客去了。
  转而,他看向温慆,“近日功课如何?三哥走时给你布置的那些题,可都解了?若有不明白的,便过来问我。”
  温慆应下,“是,还有些确实不懂,近日都在翻阅书籍,只是总不得其要。”
  “明儿个我正好休沐,你带上那些题和做的文章过来。”
  到底是顾着温家几分的,他教导一个温慆绰绰有余。
  “是,姑父!”
  “对了……”崔恂犹豫了下,见着谢丕和赵守已经离去,厅内也没旁人,便问道:“元淑向来与你们亲厚,她离京时,可有见过你们?”
  温慆抬眼看向他,摇摇头,“没有,侄儿也只听说她离开了,还是与……那孙瑞。”
  说到此人,温慆有些难以启齿,毕竟自己的小姑姑却是与这人不清不楚的。
  崔恂闻言,似是也想到了这层,抿唇不再询问了。
  温慆余光打量了下,到底没将之前那件事说出来,藏在了心里。
  待说完了话,他去接徐太太母女时,特意提前命人递了消息给崔九贞。
  过来的是如云,见到她,温慆将崔恂询问自己崔元淑的事说了,“上回她没去我府里的事姑父还不知,你告诉表妹,既然人都已经走了,便算了,以免姑父这儿说不过去。”
  如云笑着应下,“我们小姐哪里会费那心思去管她,当初也不过是确认人真的离开罢了,表少爷知道的,二姑娘从前便是个麻烦。”
  温慆自然明白,点点头后便离开了。
  等接到徐太太母女,一同向三太太辞行,这才离开了崔家。
  回头,如云便将温慆说的话同崔九贞禀报了。
  得知后,她正净着手的动作顿了顿,从水盆里抽出,水珠立即顺着她的柔嫩的双手哗啦啦地落下。
  “看来父亲还真是执着呢!”她冷笑。
  “小姐,温家会不会走漏风声?”如云有些担心,虽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家小姐做了什么。
  崔九贞扬眉,“怕什么,他们不敢也不会!”
  【感个冒到现在都好不了,南京的天真的说冷就冷!大家也注意保暖,真好奇北方的暖气是啥样,这辈子没感受过!】


第400章 绝配
  要知道温家如今靠的是谁?
  自然是崔家,不是崔恂,而是整个崔家,或者说是老太爷。
  对崔元淑的态度,最先表态以及决定的就是他,即便崔元淑真死在他面前,他恐怕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试问,明白老太爷这般态度的温家,又怎么会捅出这种事,让他不喜?
  擦干了手,崔九贞也不再纠结此事,晚上在东苑用饭,崔恂明日休沐,倒是能松松身子了。
  崔九贞主动地要陪他走走,父女二人便在院里散着步说着话。
  “……府里准备过几日便去别庄避暑,父亲您往后下了衙可要早些回家,不然别庄的路黑,可不好走。”
  崔恂微顿,道:“我若住别庄去,来回不便,还是住府里吧!休沐时再过去陪你们。”
  “父亲要一个人留在府里?”崔九贞停下了步子。
  “留在府中上朝方便,也近。”
  “父亲恐怕不是图着上朝方便吧!”崔九贞戳破了他,径自道:“听说父亲在寻崔元淑的下落?”
  崔恂一愣,被她拆穿了到底有些尴尬。
  “咳,为父也就打听打听,毕竟她一个人在外……”
  “父亲可能忘了,她不是一个人!”
  这话提醒了他,崔恂沉默,叹了口气。
  “为父这些日子总梦到她,有些不安,便想打听打听她的下落,也图个心安。”
  崔恂自然不会做出什么再将她接回来的事儿。
  “你放心,为父不是拎不清的人。”
  “父亲不必担心她,小温氏死前可是给她留了不少好东西,够她挥霍一辈子的了。”
  前提是,只要她不作死,那些东西能让她过的比大家闺秀还舒坦。
  “是么……”崔恂怔愣了下,似是许久未曾听过这个人了,让得他有些恍惚。
  “父亲,我想给娘上柱香。”崔九贞突然说道。
  这句话立即拉回了他的神思,一想到明儿个就是她的生辰,又思及她今岁不愿意热闹,一颗心思便全在她身上了。
  “好,咱们去。”
  说着,他着人提了灯过来,准备带她去拜祭温兰清的牌位。
  两人离去,屋里的老太爷也收回了目光,背着手在罗汉床上坐下,身后跟着谢丕。
  “大理寺那个人是个什么情况?”
  “回祖父,昳中得到消息,那人恐怕是安化王的人,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