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伯又有什么事儿吗?”他甩袖,咬着牙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他就不信,到了这儿还能让他去刷恭桶,泼菜地。
梁伯对他板着脸,道:“老太爷吩咐了,往后每日需要的柴火,都由你负责,现下还不快上山去砍柴,回头主子们要用水,耽搁了,仔细你的皮。”
刘瑾忍无可忍了,“你们当咱家是什么,竟然让咱家干这些连下人都不如的事儿。”
梁伯眼皮一拉,“怎么着,你还以为是自个儿是主子不成?在老太爷这儿,连谢二公子和殿下都得干活儿,你难不成比他们还金贵?”
“你胡说什么,咱家怎能与殿下相提并论……”
“那还等什么,干活儿去啊!”
“你……”
原本还想再吵两句,谁知梁伯不理他了,直接走到摸着武器架上的武器端凝的太子身边。
“殿下,老太爷先前吩咐,您和几位主子一句舟车劳顿,得梳洗一番,晚上才好吃好吃的。您瞧,这刘瑾让他去山上砍柴也不愿意去,小的使唤不动啊!”
刘瑾见此,一口血噎了自己一喉咙。
这个老不死的。
太子这会儿才有空子理会他,“嗯?老先生都吩咐了,还来问孤作甚?”
刘瑾急了,忙道:“殿下,奴才是您的贴身近侍,他们分明有意折腾……”
“让你去就去,哪儿来这么多废话。”太子颇为不耐烦,只见他已经举起了红缨枪,准备耍两下。
梁伯立即腾出位置,夸赞了一番太子好勇武。
太子听得得意一笑。
那可不?
可怜的刘瑾想再说什么,却已经被面无表情的梁伯给拖走了。
在地上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倔强又顽强。
扔了把破刀给他,梁伯揣着手转身就走。
刘瑾气得攥紧挥舞几下,“老不死的,等我飞黄腾达的那天,就用这把刀剥了你的皮。”
死老头子,人老力气还不小,他摸了摸被勒疼的脖子,骂骂咧咧地朝着后山走去。
等晚间老太爷回啦时,别院里已经做好了饭菜。
乡间野菜也好,溪里的鱼也罢,各种野味摆了一桌。
太子早就看的发馋,等人都坐下,立马动了筷。
崔九贞也在,这会子也没什么旁人,不必避讳了,至于谢丕,脸皮厚些也就过去了。
自个儿的学生,还能赶走不成?
就着鲜美的菌菇鱼汤吃了一整碗,太子觉得不够,又盛了一大碗饭。
就这样的日子,他宁愿住在宫外也不愿住回宫里去。
待他往后接过父皇的位置,定要在宫外安个家,顿顿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哼哧哼哧地用完饭,他拍了拍圆滚的肚皮,正吃着茶解腻。
老太爷此时才开口道:“我听说殿下的骑射还算不错,从今日起,你就跟着学骑射,以及排兵布阵,这整座山都是你用来历练的地方。”
太子双眼放光,简直不要太高兴。
“老先生果然疼孤,嗝~孤简直太喜欢你了!”
许是吃的太多,他没两句话便打起嗝来。
老太爷看的一脸嫌弃。
跟他养的猪崽子一样,就会吃。
再看向谢丕,见着其与自个儿孙女正目光纠缠在一起,立即黑了脸,“嗯哼!”
崔九贞神色如常地朝他看去,谢丕也面色淡淡。
老太爷气不打一处来,“九贞明日跟我去趟护国寺,至于你,好生看着太子,他就交给你了。”
谢丕微微倾身应下,“是,先生!”
崔九贞奇怪,为何她要跟着去护国寺啊!
翌日,送走了他们,谢丕立在别院门口久久。
太子这回总算聪明一次,拉了拉谢丕的袖子,道:“先生你放心,就算八字不合,孤一句话,父皇也能给你们赐婚。”
这件事他也听刘瑾在耳边叨叨过几句,是以知晓几分。
谢丕低头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眼中势在必得。
总之,放手如今是不可能再放手的,她既招惹了自己,便只能是他的!
跟随者老太爷坐着马车离去的崔九贞突然觉得后背汗毛一炸,痒痒的。
她看向老太爷,“祖父,为何要带我去护国寺啊?”
老太爷闭目养神,只道:“去瞧瞧,上个香去去晦气!”
崔九贞一噎,她怀疑老太爷在埋汰谢丕,她还有证据。
从此处到护国寺也不算远,两个时辰便到了。
只是路上颠簸得有些累,崔九贞连续两日坐着马车,着实腰疼。
到了护国寺,香火鼎盛,人来人往车马一片,老太爷带着他从另一条道儿上了山。
好容易爬到了山顶,崔九贞气喘吁吁,再看老太爷,风轻云淡。
一派仙风道骨。
若不是自己祖父,她就信了。
有沙弥过来迎接,询问了名姓后,将他们接往一间禅院内。
“阿弥陀佛,崔施主,进来吧!”里头传出一道洪亮的声音。
老太爷也不客气,推了门带着崔九贞进去。
禅房里头的炕上,一个圆润的大和尚坐在其上,瞧见他们,眯眼一笑,“哎呀!真是稀客呀!老先生许久不来,和尚我都快忘了你长什么样了。”
老太爷不客气地在他对面坐下,指了崔九贞坐在身边,道:“今儿个过来是想让你亲自看看这八字,究竟如何!”
说着,他拿出先前合的八字来。
大和尚一瞧,扬了扬那双浓密的粗眉,“哦?这是你孙女的八字?”
“嗯!”老太爷揣着手,等他说话。
崔九贞原本是不太在意的,但看着这大和尚越来越紧皱的眉头,心里也有些打起鼓来。
不是说八字合么!不会是出了什么问题吧!
老太爷也神色微凝,等了许久,才道:“如何?”
大和尚摇摇头,遂又点点头,突地抬眼看向崔九贞,倒是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啧啧称奇,“你这孙女是个三孤三悲的命,幼年丧母,婚嫁不顺,至亲尽失,声名尽毁,青年惨死,入土不安。”
老太爷大惊,这些年从未慌神过的他,此刻竟是双手颤了颤,“竟是如此,我这孙女,当真会早早去了?”
【明天不出意外更新一万字,感谢大家的支持哦!爱你们~】
第134章 要完
没有问自己,也没有问儿子,而是先在意自己的孙女。
他不能忍受,自己养大的孩子,竟然落得这样的命。
大和尚点头,晃着脑袋笑道:“可以这么说,不过,现在不一样了。”
老太爷一愣,心里头跟荡了秋千似得,他看着大和尚那德行,抖了抖胡子,到底没骂出来。
他撇过脸,“那现下到底是个什么样?”
崔九贞也看向他,眼中浮浮沉沉,没想到这和尚还真会算命,且,这说的不就是原主的命运么!
“现下嘛……”大和尚盯着崔九贞看了会儿,哈哈大笑,“峰回路转,枯木逢春,原本极阴之命,如今又恰巧遇上了极阳之命。一般人自难承受得起的,可你家这个,却是互补了,极好!”
听完,老太爷总算松了口气。
虽心口还在怦怦跳,出了一身虚汗,但眼中的波动已然平息。
这贪嘴的臭和尚,定是故意的!
“老夫明白了,既无事,自然好。”老太爷看了眼似乎懵懂着的崔九贞,还是不大放心。
只得日后多看着些。
这么想着,又思及王家,若当初真由着这门婚事继续下去,往后是个什么样,他还真不能保证。
大和尚前头说的那般,许就是答案了。
他竟差点儿害了孙女一生……
这个认知让得他有些失神,大和尚似是瞧出了什么,笑眯眯地道:“哎呀!儿孙自有儿孙福,现下不是将将好嘛!”
崔九贞笑了,的确是将将好,重生的将将好,遇着谢丕也将将好。
如今,她没有什么不满足的,至于其他,可以慢慢来。
“祖父,九贞觉着现下就很好了,有您和父亲在,又怎会护不住我?”
大和尚点头,“是也是也!”
老太爷默了默,认同了她的话。
只是,他看的远,想的自是要比她一个小丫头多的多。
八字没有问题了,老太爷便让崔九贞去隔壁耳房歇息会儿,他则是留下与许久未见的大和尚唠嗑唠嗑。
崔九贞自然恭敬应下,退了出去,比起干坐着,她去隔壁歪着吃吃斋饭不是更好。
房里,大和尚笑眯眯道:“放心,你这孙女瞧着福气深厚,将来也只会越来越好。”
老太爷点头,自家丫头当然是个有福气的,还用他说?
想着,两人论起佛道来,一个时辰后,老太爷才告辞。
见他就要这么离去,大和尚忍不住了,“嗯哼!施主是不是忘了什么啊?”
老太爷翻了他一眼,解下腰间的荷包扔给他。
“如你这般贪嘴的和尚,也能得此名望,佛主都不知被你忘哪儿了。”
那佛祖定然是打盹儿去了。
大和尚毫不在意地笑笑,一派慈悲,“佛主在心中,老衲心中有佛,哪里就都是佛!”
他摸了摸荷包,笑意僵了僵。
这小气鬼,又这么几个,就舍不得多给点儿。
老太爷才懒得理他,去了隔壁将快要睡着的崔九贞带上,到前头捐了香油钱,便下山去了。
马车一路平平稳稳地朝着别院行去,倒是比来时慢上了许多。
他看着趴在车窗看着外头乡间小路的崔九贞,脑海中想起还只有两三岁时的模样。
小小的一团,就喜跟在他后头摸泥巴,每回他得了空去看菜地,她都要缠着、跟着。
如今一眨眼,竟是已经亭亭玉立,待字闺中了。
眼中有些涩然,他移开眼,闭目养神去。
有些事,不得不做了。
崔九贞看了一路,这山间确实是个好地方。
少了喧闹浮华,多了纯朴生机。
回到别院,崔九贞刚进院子,就瞧见迎面上来的人,她嘴角上扬。
老太爷睨了他一眼,却是没再瞪他,任由他行礼后跟着。
“后山安排的如何?”
“回先生,已在布置了,只是人手有些不够。”
毕竟庄子上的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
“锦衣卫干什么吃的?”老太爷背着双手,“留两人轮流守着便好,其他人都过去。”
他带太子出来,可不是玩乐的,虽有为着孙女的事,但太子和谢丕的教导也从未搁下过。
在崔家里,有些事儿不好放开手脚,在外头就不一样了。
谢丕应下,目光却是移到了悄悄拉着他的崔九贞身上。
握紧手掌,将她包裹住,也明白了她的意思。
眉眼愈发温和。
……
接下来,一连几日,崔九贞都未见过老太爷三人。
只是某日院中多了些不曾见过的面孔,瞧着模样和腰间的绣春刀,她便也明了。
这些人守在别院里,已不必像之前那群天天只能蹲起来,而是光明正大地在他们眼皮底下晃荡。
又过了几日,崔九贞挑完花样,安排好要做的冬衣,才见到了老太爷。
一问起,她才知晓原来院里的人都是皇帝亲自调过来的,而太子现下已是没空子再晃荡了。
每日骑射以及兵法习读已占了所有时间。
再往后还要学排兵布阵,亲自去试炼,怕是又需要不少的功夫。
老太爷说起太子,真是唯有叹气。
让他读旁的,他能睡一天,若让他习武研读兵法,他也能折腾一天。
说他笨,他也聪明,说他聪明,偏偏又是那个蠢样儿。
只能扬长避短了。
只希望将来能早些绵延子嗣,否则江山交到他手上折腾太久,怕是迟早要完!
到了十月,天儿也冷了起来,衣裳一件件加厚。
这日,老太爷从后山回来,带着谢丕和太子打了不少野味儿。
梁伯笑眯眯地拎下去处理了,晚上又能大吃一顿。
突然多了这么些人,自然不能光吃粮食,那得多少?
山里水里的好东西多的是,平日里让他们自个儿打些回来,又省又便宜。
崔九贞见着老太爷他们难得齐了,准备亲自下厨。
待到了后厨竟然发现了几个橙黄的的长圆形之物,瓜蒂如喇叭,分明就是她后世所知的南瓜。
她惊奇起来,“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据她所知,现下好像还没有哪里见过此物。
来帮忙的梁伯正清理着鸡,回头看了眼,道:“老太爷在地里胡乱种出来的,还是年前使臣来朝带来的东西,老太爷换了来,折腾许久种出来这东西,也不知吃不吃得,这会儿熟了,就先搁在这儿了。”
崔九贞双眼一亮,怎么吃不得?这东西可好吃了。
【早安,我一般不熬夜,我只通宵,码了一夜,只写了八千。】
第135章 利弊
“不如让我试试?”她拍了拍南瓜,虽说品相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