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那个管事没跟着到鄂州?”

    如果两情相悦,应该不远千里跟随过来才对吧,没看到那个柳絮儿身后都跟来一个爱慕者么?

    “当时,管事的名额只有一个,他没争取上。”

    罗福资历老,年轻的排后面。

    “那米兰呢,她的事情怎么说?”

    “米兰说了,随胡姑娘做主。”王嬷嬷把两人都问了一遍,确定好了才来回报,“老身觉得,那两个护卫头子不错,可以从中选一个。”

    罗宣罗巢为人确实不错,珍珠也觉着合适。

    “王嬷嬷,你先探探口气再说,玉生说了,护卫们大多在京城有亲眷,也许他们定了亲,或者有长辈帮着操持,总之,得先问清楚。”

    “这事,老身明白的。”王嬷嬷应承。

    两人又絮叨了几句,王嬷嬷见她没有离开的意思,言行间带了几分踌躇,忙开口问道:

    “姑娘,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么?老身没有别的本事,给您出出主意还是成的。”

    王嬷嬷说得很诚恳,她到胡家虽然没多久,可是,短短一段时间,足以让她喜欢上这家人,平实、随和又亲切,没有丝毫架子。

    珍珠朝她感激的一笑,她确实有些犹豫,姜书媛与罗十三刚定了亲,她就开始不看好这段姻缘了,真是不大好开口。

    她把今日与姜书媛的对话细节告诉了王嬷嬷,又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我觉着他们以后生活在一起,可能会不大幸福。”

    最后,她总结出这么一句话。

    王嬷嬷听着听着,眼神就古怪起来,听到最后,她实在没忍住。

    “哈哈~”笑了起来。

    珍珠的脸就僵成了一块块,她是不是又搞错了方向?

    第四百九十三章 秋收

    王嬷嬷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笑容,胡家姑娘的想法还真有趣。

    “姑娘,婚姻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说合成功,是双方经过各种考虑的结果,不单是媒人的一己之力,姜姑娘与罗副将的亲事,都是他们亲自认可的,以后的生活如何,得看他们自己了,那不是媒人能决定的,谁也怪不到说媒人的身上。”

    “话是这么说,可罗副将是玉生的左右手,我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能过得幸福。”珍珠抿抿嘴。

    “姑娘,我看罗副将可是挺喜欢姜姑娘的。”王嬷嬷就笑道。

    “……”

    确实,从罗十三急匆匆赶着定亲就知道,他挺喜欢姜书媛的。

    “所以啊,他们以后未必过得不好。”王嬷嬷继续说道,“姜姑娘心气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特别是接受过启蒙,识文断字的女子,多少都会有些心气,也许不自觉的就喜欢暗中与同龄人攀比,您说姜姑娘对你有些不友善,多数是嫉妒您了。”

    王嬷嬷见过太多世家权贵的千金小姐,相互间的攀比较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小到衣裳首饰,大到文采夫婿,明里暗里,样样都要较劲。

    “等她成了亲有了孩子,忙活起来以后,就会好转很多了。”

    珍珠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觉得王嬷嬷的话还是挺有道理的,以前念书的时候,十五六岁的中二孩子,攀比的风气就很严重,文具书包,衣裳鞋袜,什么都有人相互攀比。

    姜书媛,大约是心存嫉妒了。

    “那依着王嬷嬷的意思,不需要管他们是么?”

    “哈哈,姑娘想怎么管?因为她心气高,所以要退了亲事么?姑娘举得罗副将会同意么?”王嬷嬷笑呵呵地说道。

    呃,应该不会,大约还会怪她多管闲事吧。

    珍珠有些讪讪,习惯性地伸手挠挠后脑勺。

    王嬷嬷就叹着气摇摇头。

    “不过,姜姑娘这般心性,委实有些不知好歹了,她们孤儿寡母的远离家乡,在异地谋求生计,本来亲事就难说合,你们家给她说了门好亲事,理应心存感恩才对。”

    她可听说了,吕先生先前曾托了村里的媒人,替姜书媛说媒,媒人找了家村中富户说合,刚委婉提了两句,就直接被那家拒绝了。

    姜书媛过了年就十七岁了,再不定下亲事,肯定要被人说三道四了。

    这种时候,胡家帮她保媒拉纤,对方还是个六品的官员,她不感恩就算了,反而还对胡姑娘起了嫉妒之心。

    这样的品性,着实让人有些不齿。

    “我家不需要她感激,只希望她以后能好好的与罗副将生活就好了。”珍珠摇摇头。

    “吕先生看着心性还是不错的,姜姑娘大约还年轻气盛吧。”王嬷嬷叹了口气。

    珍珠与王嬷嬷说了一通,心里的担忧终于散去不少,没错,他们定亲的决定是问过双方意愿的,以后不论过得怎样,都该由他们自己负责。

    ……

    秋收的日子,总是最忙碌的时节。

    胡家的田地请了不少短工帮忙,很快把各种成熟的作物都收了上来。

    玉米、花生、黄豆、绿豆、糜子等等,挨样轮着收获。

    胡全福和胡长林、胡长贵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望林村的稻谷大获丰收,多数人家稻田里的谷穗都沉甸甸的,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靠田地吃饭的农户人家,没有什么能比喜获丰收更让他们高兴了。

    学堂也放起了“授衣假”,孩子们多数都跟着大人下田干活去了。

    就是平安平顺,还有赵柏铭,都老老实实地跟着长辈身后,该干啥干啥。

    田间地头,还有晒谷场,四处都堆放着黄灿灿的稻谷堆。

    胡家的骡车一趟趟的来回运着各种作物,储物房都快被堆满了。

    秋收的这几日,一直是大晴天,不过,村民们依旧早起晚归争分夺秒,秋收的日子最怕遇到大雨,有经验的老把式能观天看云识晴雨,好几个老把式都说,秋雨将至。

    唬得村民们更加不敢怠慢,生怕一场大雨把一年的盼头化为乌有,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泡在田里。

    好在,大雨来临前,村里的稻谷都收上来了。

    乌云在天空越积越厚,天开始阴沉沉一片,风吹得树上枝叶不停晃动,空气中的水汽也越发湿润起来。

    胡家请了短工,所以,早早把作物都收上来了,时间上比较充裕。

    大雨“哗啦啦”下的时候,大家都不慌不忙的。

    “哇,这雨下得真大。”平安站在廊檐下看着黑沉沉的天空感叹。

    “可不是么,那黑云像压在头顶似的。”李氏从屋里探出头,同样感叹了一句。

    一道闪电透过云层闪现,轰隆的雷声随之而来。

    吓得李氏忙把平安拉进了屋子里。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屋檐上,没多会儿,就交织成密集的雨帘。

    花圃里的玫瑰花被雨滴打得东倒西歪,却坚韧的没有折枝,只是大朵的玫瑰花瓣被打落了一地。

    一场秋雨一场寒。

    晚上,雨势稍减,气温骤降。

    一家人开始从炕柜里拿出了被褥。

    林婆婆和王嬷嬷的被子早就准备妥当了,被套是她们自己挑的料子,亲自缝制的,棉胎是新打而成的,松软厚实。

    王嬷嬷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心绪有些复杂。

    来到望林村,已经一个月了,她与胡家一家上下相处得都很好,生活在这里,她觉着非常的安心舒适,没有一点寄人篱下的感觉。

    而且吃得好,睡的香,从前身体的各种小毛病,似乎都好了许多。

    她与林婆婆年纪相仿,性情相投,有人作伴,让她感觉很舒心。

    她还看见林婆婆鬓角上长出了好些黑发。

    这让她大为吃惊。

    发根是黑的,发梢是花白的,说明新长出来的是黑色的头发。

    老人能重新长出黑发不是没听说过,可是,毕竟只有少数,多数老人的头发只会越长越白。

    林婆婆年纪不算太老,从前可能因为生活困苦,以至于早早花白了头发,现在,在胡家生活,吃食好,睡眠足,心情佳,身体状态就调养过来了,所以头发又黑了回来。

    王嬷嬷就想到了胡家老爷子与胡家老太太,两位都到了花甲之年,却都满头乌发,外貌状态比同龄的老人好上太多。

    还有隔壁的凌老先生,也是六十有余,头发乌黑,眼睛有神,精神矍铄,丝毫没有老人暮气沉沉的气息。

    那日,有个土旺奶奶过来给胡家送糖油粑粑,一问之下,竟然也是六旬老人,她的头发虽然带了几根花白,精神确是很好,说话清晰,走路稳健,也是一副健康有力的模样。

    这几日,整个望林村都在忙碌着秋收,王嬷嬷去田间地头边看过,大多数田地的谷穗都饱满结实,黄灿灿的,把穗杆都压弯了腰。

    王嬷嬷虽然不是农户,可对谷物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望林村产的粮食应该是上好的品种,又或是这里的土地特别肥沃,所以粮食不仅产量高,品相还非常好,难怪她们饭桌上的米饭那么香软可口。

    王嬷嬷觉着,就算单吃米饭,她都能吃下两碗。

    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地杰人灵。

    摸摸自己的鬓角,要是过段时间,她能长出新的黑发,就能肯定自己的猜测,应该是望林村的水土特别养人,所以老人看着都特别健康。

    自己选择来到鄂州,是做了个正确的决定,王嬷嬷思绪纷飞,辗转难免,直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雨下了一夜,直到天亮,还在“淅沥沥”的落着。

    珍珠伸着懒腰走出了房门。

    雨夜好眠啊,她最喜欢听着雨声入眠了。

    天空还是阴沉沉的,潮湿的寒气伴随着秋风阵阵吹拂,深秋的气息越发深重。秀溪山上的枫叶已经开始由黄转红,渐染的层次铺满了山林,相比满山的红叶,又是另一种迷人的景致。

    雨幕中的秀溪山,更添几分朦胧感。

    雨势未停,胡长贵抱着秀珠,有些忧郁的看着天空,旱地边上还有些未收的作物,雨下得太久,也会影响收成。

    “他爹,你就别操心了,今天是下不了地了,坡地上那点花生不会有啥事的。”李氏走出房门,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

    “咱家的不担心,我是怕,要是今天再下一天雨,好些人家旱地的杂粮就收不上来了。”胡长贵叹了口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老天爷要下雨,咱们可管不了。”李氏摇摇头。

    “爹,咱家今年的粮食要卖么?”平安从他房间里探出头来,今年粮食大丰收,家里的粮食就多了。

    “这,问问你姐。”胡长贵把问题推给了珍珠,闺女现在管着一大家子的仆人,每日的口粮都得耗费掉不少,家里粮食多,可以帮她减轻点负担。

    “不卖,留着。”

    珍珠很干脆,自家产的大米营养又好吃,留着自己吃,或者送礼都可以,家里又不缺这点钱,卖了干啥。

    “好多呢。”平安就嘀咕。

    “没事,吃不完,就算进罗府的采买份例内,那边那么多人,不怕吃不完。”珍珠从饭桌上拿了个肉包子,啃了起来。

    “怎么?你还要收玉生的钱不成?”

    胡长贵愣住,不由问了一句。

    “算啊,怎么不算,亲兄弟还明算账。”珍珠笑眯眯的。

    “他不是给了你那边的生活费么?”胡长贵有点转不过弯。

    “哈哈,所以要一样样记下来啊,等玉生回来的时候,好跟他算账,要不,他说我贪墨了,可怎么办。”

    珍珠就“哈哈”一笑。

    李氏就白了她一眼。

    珍珠吐吐舌头,老实吃着早饭。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心花怒放

    嘉晋城的罗将军府内。

    罗睿阔步从容的从抄手游廊一路直走,转道下了台阶,庭院内两旁是高大繁密的红皮云杉。

    西北地界干燥少雨,气候偏冷,土地也较为贫瘠,很多南方的花木在这边很难生存。

    庭院内,种的植物多是松柏、云杉、旱柳之类的耐寒耐旱的品种。

    绕过一道拱形门,罗睿远远就看见了自己弟弟。

    “大哥。”

    罗璟默默收起了手上的信笺。

    “弟妹又来信了?”

    罗睿脸上笑意吟吟,一声弟妹叫得很熟络。

    罗璟这次从鄂州赶过来,给他带了不少东西,不用想,肯定是那个素未蒙面的未来弟妹让带的。

    要不然,以罗璟的性子,根本不会携带这些需要马车装运的麻烦东西。

    罗睿对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胡家姑娘充满了兴趣,他这小弟的脾性,可不是那么容易顺服的。

    能让罗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