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女配的八十年代-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麦香对这两间屋子的用途,早就做好了规划,此时荞麦问起来,她便指着屋子侃侃而谈。

    荞麦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哇,弄个制衣坊这么麻烦,光是两间屋子就要分这么多地方。”

    “你以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只知道疯玩,有空多跟姑姑学学,看看姑姑多本事,你将来有她一半,妈也放心了。”

    程大嫂说的是真心话,她觉得自从小姑跟吴家退婚后,整个人好像脱胎换骨了一般,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就闹脾气,矫情得要命,对嫂子也格外尊重,对侄子侄女更没得说,瞧瞧荞麦身上那件裙子,不知羡慕死了多少村里的女孩子。

    “大嫂可别这么说,咱荞麦这么机灵,将来肯定比姑姑强多少倍呢。”

    程麦香笑着摸摸她的头。

    “麦子,这两天我满打满算,咱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差不多五家,加上咱家那三台,还有小林送过来那台,一共八九台缝纫机,那至少要招九个人,你的钱够不够付工资的?”

    虽然知道女儿靠着给人做衣服挣了些钱,可程母还是有点担心她的预算不够,怕前期没订单,没钱付租金,想着如果女儿开口,她就掏出自己的钱来给她添补。

    “妈,你不用担心,妹子如果不够钱,我跟她大哥绝不会干看着,毕竟这事要是做好了,她大哥在村里也有脸,至于做衣服的人,算我一个,除了咱家那三台缝纫机不用给租金,我也不要工资,省下一个人的费用。”

    程麦香对程母和程大嫂流露出来的关心由衷感动,她觉得自己似乎越来越融入这个家,不似刚来时的那股陌生和不适。

    “哎呀,你们就别替我操心了,反正我都做好足够的准备了,现在哪,咱们回家吃饭,等吃完了饭,找人把桌椅抬来,下午咱们就要在这里招工,争取把制衣坊的人定下来,签好合同,明天就该做衣服了。”
………………………………

第33章 开业

    程麦香和程母又整整忙了一个下午,面试了很多人,这才彻底定下了制衣坊上工的人员名单。

    吃过晚饭,程麦香又在灯下忙活,程母见她一整天都没怎么好好吃饭,不禁有些心疼。

    “麦子,制衣坊的人不是都招全了吗,还在忙着写什么?”

    程麦香头也不抬地说,“我在起草合同,等写好了就让制衣坊的人签字。”

    “啥,合同?”

    程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不明白程麦香到底想要做什么,有心问个明白,可见她一直埋头奋笔疾书,只好等她写完再说。

    不怪程母不解,这个年代不像后世,跟别人的约定多以口头为准,而且因为民风淳朴,基本上很少有反口不认的情况,所以民间很少有双方签合同来规定权利义务,至于乡下更是闻所未闻。

    可是程麦香却不愿意这样,毕竟签了合同会有保障,对双方都是只有好处没坏处,当然,她也能想象得到,让女工们签合同会引起多大的反应,她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次制衣坊一共招了十五人,自然需要十五份合同,程麦香想节省成本,不愿去花钱到城里复印,只好一字一句地抄写。

    一直花了两个多钟头,程麦香才把所有的合同都整理完毕,收拾好了准备明天拿去发放给员工,转头见程母一脸慈爱地望着她,于是在她身边坐下,头轻轻倚靠在她肩上,“妈,怎么了?”

    “麦子,你跟以前不一样了。”程母由衷地说。

    “不一样了,哪里不一样了?”程麦香自然知道程母说的是什么,却只能装傻,“妈,我是不是比以前更好看了?”

    程母扑哧一笑,手指在她额头轻轻一戳,“是,是更好看了。”

    确实更好看了。

    以前的女儿,整天眼睛里只有那个吴家栋,吴家栋高兴,她不一定高兴,可吴家栋不高兴,她一定更不高兴。

    哪像现在,整天笑脸迎人,无论是什么事,都拿的定主意,似乎天大的事只要交给她,就再也不用操心。

    程母没读过书,说不出气质这种词来,就是觉得女儿的精气神完全都不一样了,整个人浑身充满了自信。

    程麦香不希望程母再提这个话题,“妈,你忙了一天,要不就早点歇着吧。”

    “早点歇着?”程母有些啼笑皆非,看了看屋里的自鸣钟,“才八点半,乡下人夏天哪有这么早就睡的,不怕人家笑话。”

    那倒是,夏天的晚上,村民大都喜欢聚在那两棵柳树下聊天说八卦,程母不喜欢去跟别人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这才少去,可也确实很少在这个点歇下。

    程麦香坏坏地笑了一下,从桌上的本子里抽了一张写满字的纸出来,递给程母,“妈,既然你不累,那我们就讨论讨论明天的工作计划吧……”

    “麦子,你没完了……”

    开业的日子选在了八月八日,如今不允许搞封建迷信,程母原本想私下找人算日子,也被程麦青否决,最终,程麦香拍板定下了八月八日作为制衣坊的开业之日。

    八八,发发!

    一大早,程麦香和程母吃完早饭,就赶到了制衣坊,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和布料都一一拿出来,放在了每一架缝纫机上。

    八点半,十五个女工都准时开到制衣坊,跟程麦香和程母打过招呼后,程麦香把找人写的布幌子“双水村制衣坊”挂在了门上,程母点燃了早就准备好的一千响鞭炮。

    劈里啪啦,震天的鞭炮声引来了许多村民围观,许多小孩子更是凑在门口看着燃放的鞭炮拍手叫好。

    程母端出一盘子的水果糖,分给来凑热闹的孩子,孩子们纷纷过来抢,一盘水果糖被一抢而空。

    程麦香见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尽管这个开业典礼无比简陋粗糙,没有花篮,没有剪裁,更没有明星站台,只有村民的捧场,可她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她一直相信,只要她用心做,这个制衣坊一定能在她手中发展壮大,能为双水村的人谋到更多福利。

    开业典礼很快就结束了,女工们按照昨天定好的位置,在缝纫机和绣桌旁坐了下来。

    昨晚,程母和程麦香就进行了分工,程母负责教做衣服的女工看图纸,并详细说明衣服的制作方法,以及衣服的验收标准。

    招来的几个女工都是在家做衣服做惯了的,程母没费多少气力,几人就纷纷表示明白了,对程母定好的验收标准也没有太大异议,于是拿过程母给她们备好的布料,就开始埋头做衣服。

    程母原本也想做,可是她要管理的事实在太多,根本就闲不下来,不时有女工就衣服的细节跟她讨论,她只得先去解决其他人的问题。

    刺绣女工这边则有程麦香负责,她的活相对就简单很多,毕竟她画的图一拿出来,这些经验老到的人就立刻明白了,根本不需要她多费口舌,没过多久,女工们就低头专注自己的工作。

    这次程麦香设计的图样,摒弃了传统的大红大绿,也没采用农村人喜欢的牡丹莲花,或者是图喜庆的鸳鸯戏水,她采用了后世更为消费者喜欢的淡雅风格,或一袭碧绿湖水上泊着一条小舟,或是黄昏下一座孤立的小木屋,都带着几分小资情调。

    这样的图案,放在几十年后,简直是滥大街似的存在,可在这个时代就让所有人都耳目一新,所有人都对程麦香的设计啧啧赞叹。

    有女人在的地方,就不缺热闹,经历了刚开工时的紧张,没多久大家便都放松下来,边做事边聊着这几天听来的新闻。

    程麦香听了一耳朵,便没了兴致,左不过就是些别人家的家长里短,也没什么劲爆的大瓜,她跟众人打了声招呼,便进里屋整理布料和纸袋。

    这次众人做的,都是上次她在县城公园接下的订单,前几天程母做了几件,可远远不够,她上次在县城还买了些布料,一并放在这里,正好趁这个时候好好整理一下。

    “妈,这次制衣坊招工,你咋没让我来试试?”

    外面传来程二嫂不满的大嗓门。

    “请你,为啥请你?你既不会做衣服,又不会绣花,那架缝纫机自打你结婚,你打开过吗?”

    程二嫂似乎被噎了一夏,可又立即说,“这制衣坊不是妹子开的吗?就让自家人挂名领个工资不行吗?咱自家人还一定要干活吗?”

    程麦香赶紧走了出去,见程母板着脸教训她,“老二媳妇,你嫁进程家那天,我就告诉过你,咱程家人永远要凭着自己的双手挣饭吃,这制衣坊不光是你妹子开的,还有双水村集体,你凭什么来吃白食?”

    说着,指着正在埋头做活的程大嫂说,“你看你嫂子,进了制衣坊,也要好好做事,才能拿工资,昨天她还跟我说,她不打算拿工资,就是单纯来帮妹子的忙。

    你也是个做嫂子的,万事不说帮衬着妹子,反倒带头来拆台,这算什么一家人?”

    女工都在旁边看着,见程母说着说着,脸气的通红,忙起身来劝,程大嫂则拉着程二嫂,劝她离开。

    程麦香知道二嫂是借题发挥,不过是气不过那天程母教训爱军,不由笑了笑,“二嫂想要个工作还不容易,正好有件事我还没找到合适的人,二嫂如果愿意,就来帮我的忙,也不用制衣坊发你工资,我掏钱给你就是。”

    程二嫂立即问,“真的,一月给我多少钱?”

    众人不禁翻了个白眼,可真是个好吃懒做的,一听有工作,不是先问做什么,倒先问有多少钱。

    “工资不多,每月五块钱,不过活也不累,就是每天守着这些大婶子,收拾她们做衣服剩下的琐碎布料,放到墙边的木箱里,另外再每天早晚各打扫一次卫生,不知二嫂可愿意做?”
………………………………

第34章 劳动合同

    才五块钱?还是个打扫卫生的?

    程二嫂没相到自家妹子居然给了自己安排了杂工的活,还只给这么点工资,极为不高兴,整张脸垮了下来。

    这次程麦香和程母亲自把关招人,招来的人除了专业技能过关,最重要的都是跟程母一般的性子,踏实干活,不偷奸耍滑,这样的人最看不上的,就是好吃懒做还妄想一步登天的人。

    众人见程二嫂这副神气,就明白她的心思,不外就是仗着自己是程家人,想在制衣坊混吃混喝,还能拿个高工资。

    还不等她发话,程母的好友徐婶子就笑着说,“麦子,还有这么好的事,这活挺轻松的,钱又不少,打打杂一个月可以买二十多斤粮食了。”

    “可不是,”她一发话,旁边沈青云媳妇也附和说,“这活确实不错,我家高梁也做的了,麦冬媳妇,如果你不做,我让高梁来做,她保管能做的妥妥当当,而且这下子,她连自己的口粮都挣出来了。”

    高梁是个十二岁的女孩子,年纪小干不了太多地里的活,工分拿不了几个,但是这份工作确实能养活她。

    沈青云媳妇这一提,家里有孩子的女工都抢着表示,可以让自家孩子来做这事,甚至工资低些也愿意。

    人就是这样,本来程二嫂感觉这活虽然不重,可感觉上不了台面,工资比起众人都低,可众人这么一抢,程二嫂又觉得这工作是个香饽饽,不能落到别人手里。

    “这活是我妹子派给我的,你们凭啥来抢?”程二嫂急了,赶紧对程麦香说,“麦子,这事我做了。”

    程麦香微微一笑,“那行,二嫂就赶紧工作吧,就是那个木箱,二嫂瞧着哪位婶子大娘的碎布多了,就收到木箱里去。”

    很快三个小时过去了,众人都回家吃午饭,到了下午一点,众人回到制衣坊,一坐下就发现自己位置上放着几页纸。

    徐婶子拿起那几页纸翻了翻,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她不识字,看得一头雾水,扬着手里的几页纸,奇怪地问,“这是啥东西啊?”

    沈青云媳妇在娘家曾念过六七年的书,虽然没学到什么,可到底是能识几个字的,她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这好像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众人都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名词,根本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啥叫劳动合同?”

    沈青云媳妇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打了一个不太形象的比方,“就是契约,比如地契之类的。”

    “地契?”一个女工惊呼一声,“卖身契?!”

    这下制衣坊直接炸锅了!

    “不是吧,程家要咱们签卖身契,那咱们不是一辈子都要给她们家做活了吗?”

    “这怎么行,这岂不成了给旧社会的地主老财当长工,绝对不行,这什么鬼合同我不签的。”

    “当然不能签,如果程家硬要咱们签,咱就不干了,最多不就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