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小太监正在皇上跟前献殷勤呢,逗得皇上正哈哈大笑。
  梁九功偷偷的瞪了那小太监两眼,到底没敢说什么,只尽职尽责的站回康熙老爷子身后。
  静静的听那个小太监跟皇上说话。
  小太监姓于,正在跟康熙说他家里的情况。
  “皇上,奴才是前年才进的宫,之前奴才家里也是有良田百亩的。”
  康熙这么一听但是来了兴致,“哦,照你这么说,你家里应该大小也算是个地主了吧,那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就能进了宫。难不成都叫你败光了?”
  要真是叫他败光了,那这个小太监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小太监说起来,“奴才家里姓于,奴才原先也有读书识字,我爹还想着叫奴才好好读书,以后好考取一个功名。”
  说到这里小太监声音低沉了下来,“可惜天不遂人愿,哪成想天降大祸啊。我那时刚从书院出来,我爹不放心,还专门来接我,结果就碰到城里不知那户人家的公子哥儿,正强抢民女。
  奴才也是读的圣贤书,哪里能看的下去,就站出来呵斥了一声,结果那公子哥儿半点都不知廉耻,反而转头叫他家的家奴把奴才打了个半死。
  奴才的爹当时就拉着奴才不叫去的,都是奴才蠢笨。
  不仅如此,奴才当初被打的昏死了过去,是奴才的爹把我抢了出来,带去医馆,好容易活了过来,就听说家里的地。。
  那些地都是奴才的爹一点一点挣下来的,都是我爹的心血。
  谁知道都被那公子哥儿使了个计,算计了去,还说奴才的爹是伪造文书,把他下了大狱。
  奴才的爹本就被毁了心血,心中疼痛难忍,又被下了大狱,心中惊惧,不仅如此,还被上了刑。
  奴才。。奴才的爹,就这样,一口气没上来,就去了。
  奴才当初正是伤重未愈,又被他们抓住,丢到了行宫里。
  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小太监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梁九功听着都有些可怜他,你说说,好好的个孩子,家里还有良田百亩,能够读书识字。
  当初说不得也是有大出息的。
  结果闹得个家破人亡,自己也进宫成了太监。
  以后连个后人也不能留下来。
  你说说这么个孩子,你咋能不可怜他。
  梁九功连对小太监的防备都给暂且放下了。
  小太监哭了两声,突然想起这是在御前,抬起袖子胡乱的抹了两把眼泪,才有些惊慌的跪下,不好意思的说到,“皇上,奴才失态了,还请皇上恕罪。”
  康熙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计较。
  “你先起来吧,朕知道了。”
  小太监麻溜的爬了起来,脸上也带了笑。
  能够见到皇上,再叫皇上知道自家的情况,真的是三生有幸了。
  小太监也不再多说什么,专心致志的哄康熙开心。
  而康熙老爷子这会儿却没有认真听他说话。
  反而是想着之前他说的事情。
  只是一个不知道谁家的公子哥儿,就能叫原本家有良田百亩的地主家,家破人亡。
  权贵世家圈地实在是太过分了。
  小太监想的不过是报仇,而皇上想的确实通过这件事情,遏制权贵世家圈地的行为。
  果然坐在不同的位子上,考虑的问题便也是不同的。
  梁九功早就看出皇上已经陷入了沉思,可是那个小太监却还在说道。
  梁九功叹息一声,罢了,这么个孩子,蠢萌蠢萌的,昨天能入了皇上的眼,不知道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瞧瞧现在,又傻了吧。
  皇上正思考呢,你说你还在那叭叭什么。
  自己还担心他对自己产生威胁,也担心的有些太早了。
  这点眼色都没有,真不知道这孩子到昨天晚上是琢磨了多久才敢在皇上面前那么做的。
  銮驾行的很快。
  静娴头一天还想着要出去玩呢,第二天就被告知,皇上快回来了。
  胤禛得去接驾。
  静娴:每次都得去接驾,康熙老爷子真是嫌儿子们都太清闲了啊。
  静娴反正是不用去的。
  她也没有关注。
  结果御驾回来的当天晚上十三偷偷的来了四爷府。
  当时俩人都已经睡下了。
  门房上原本是知道十三爷来了可以直接领进来的。
  可时间实在是太晚了,门房上不敢自专,只好一个人领着十三慢慢往里走,一个人快速的从另一边跑进正院。
  正巧苏培盛还没去歇着,小太监一路小跑着进来。气都没喘匀,就说到,“苏爷爷,门口十三爷来了,在后边已经进来了。”
  苏培盛啐了他一口,到底不敢耽搁,悄悄的进了内室。
  秋叶见着他还说他,“苏哥哥,主子爷跟福晋都睡了,您怎么没去歇着,反而进来了。”
  苏培盛叹了口气说到,“门口十三爷来了,已经进来了。”
  秋叶也为难,你说说这事整得,主子爷都睡下了,十三爷却来了。
  “您去叫醒主子爷吧,这么晚了,不知道十三爷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秋叶说到。
  苏培盛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我先进去了。”
  苏培盛进去也不掀开帘子,隔着八步床的帘子小声叫到,“主子爷,主子爷醒醒。”
  胤禛本就刚歇下,睡得还不浓,倒是一叫就起了。
  “什么事。”胤禛掀开帘子,小声问到。
  苏培盛正要说,胤禛抬了抬手,指了指门口。
  苏培盛立马会意,这是主子爷怕吵着福晋歇息呢。
  俩人轻轻的出了里间苏培盛才说到,“主子爷,十三爷来了,已经往里走着了。”
  “十三来了?”胤禛皱着眉头,“去看看吧。”
  一边说着一边叫苏培盛帮他穿好了衣服。
  十三为什么来,其实胤禛心里面清楚,不过就是因为江南的事情。
  十三还是太年轻,就这点事,就稳不住了。
  胤禛又想到太子。
  太子实在是胆大包天,估计这里面也有十三什么事。
第二百三十三章 嗯,咬不动
  不会是十三知道太子要做什么,却知情不报吧。
  嘿,这个傻孩子。
  这是想做什么,不想好好过日子了是吧。
  这么想着,胤禛又加快了脚步。
  得赶紧去看看他,十三这孩子胆子不大,这会儿估计早吓坏了。
  胤禛到书房里的时候,十三正好也刚进来。
  一见面十三什么都没说,只坐在椅子里垂头丧气的模样。
  胤禛走过去,只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孩子还得继续成长,这么不稳重,一点事就往自己这里跑。
  成个什么样子。
  胤禛正要说什么,门口苏培盛又进来了。
  “主子爷,福晋那边给您和十三爷叫了膳,说是太晚了,怕十三爷也是饿了,叫您跟十三爷一起吃点。”
  胤禛一看苏培盛食盒里的东西差点没笑了。
  食盒里装的是出远门准备的那种干粮。
  一整张的大饼,烙的跟石头一样硬。
  得使老大的劲才能从上边撕下一块来。
  吃起来十分费牙。
  这是想干啥!
  胤禛心里边呵呵哒,这估计是给十三发泄心情用的,叫他把心里的那些痛苦,难受,还有害怕全都发泄出来吧。
  自己这小福晋也是费了心思了。
  胤禛点了点头,跟苏培盛说到,“你跟福晋说,爷知道了,叫她早点睡,今天爷就不回去再打搅她了。”
  苏培盛“哎”的答应一声,把东西收拾出来,就转身去了正院。
  等苏培盛出去,胤禛便拿起一块还能称得上是饼的干粮。
  “给,吃点吧,出门一趟估摸着你也没吃好。”胤禛把饼递给十三。
  自己也拿了一块,放在嘴里。
  嗯,真硬,咬不动。
  胤禛又换了一边牙齿继续咬,结果还是咬不动。
  最终胤禛还是悻悻的把干粮给放了回去。
  结果一抬头就看见十三在那儿,把干粮咬的嘎嘣嘎嘣的。
  一口就能撕下一块饼来。
  肯定是十三的饼比较软和,绝不是自己牙口比不上他。
  胤禛看着十三跟狼崽子撕肉似的,撕着嘴里的饼。
  精神却慢慢的放松了下来。
  吃到最后,一张饼只剩了一小半,十三使了使劲,最后这一口怎么也没有咬下来。
  “四哥,你家这饼咋这么硬,都咬不动。”十三放下嘴里的饼说到。
  咬不动你不也吃了一大半了。
  “苏培盛,去要一碗消食汤。”胤禛没有理会十三的话,转头跟苏培盛说了起来。
  苏培盛跟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了一碗消食汤,“爷,福晋早就吩咐了,一直在炉子上温着呢。”
  “福晋连这也想到了。”也是干粮这么硬,谁也知道不好消化。
  十三吃了些东西,瞧着总算不像刚进来的时候脸色那么难看了。
  这会儿又喝了一碗汤,顺了顺肚子,瞧着神色舒展开了。
  “四哥,弟弟真是苦啊。”十三说着挠了挠头。
  胤禛眼看着十三从头上揪下一绺头发。
  清朝的发型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而是从头顶扎上一根很细的辫子。
  要求发尾能够穿过铜钱孔。
  可即便只有这么少的头发,十三居然还是能从头上揪下一绺头发来。
  可见这孩子已经愁成什么样了。
  十三停了会儿又说,“太子现在跟皇上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弟弟整日身处他们两人之间,实在是精疲力尽。”
  胤禛没有说话,该说的自己都说过很多遍了,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想明白。
  十三也知道,胤禛都跟他说过很多次需要怎么做。
  这会儿他也不用胤禛在说什么。
  只是想要一个听众,想要把心中的烦闷全都说出来。
  “弟弟只是有些心疼太子,明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却活的连狗都不如。
  太子跟皇上两人较劲呢,明知道自己必输无疑,太子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胤禛听到这里才说到,“你是不是知情不报了。”
  十三默了一瞬才轻轻的点了点头。
  接着就解释道,“四哥,弟弟不是想要跟皇上对着干,弟弟只是太累了,明明那么多兄弟,为什么皇上偏偏选了我,我不想再掺和进去了。”
  胤禛叹了口气说到,“爷知道你的想法,可是皇上不会换掉你的。”
  十三霍的抬起头来,直盯着胤禛问到,“为什么,四哥,为什么皇上非得选我。”
  胤禛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因为你的心性最合适不过,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十三这才颓然的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
  “好了,天也不早了,你早些休息吧,我叫苏培盛给你收拾了院子出来。”
  等十三歇着了,胤禛却又睡不着了。
  他在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今天早上,御驾到了郊外,胤禛跟众皇子一起去接驾。
  回宫后,皇上却只叫了自己面圣。
  胤禛随梁九功进到南书房,里面康熙老爷子已经坐在棋盘边喝茶。
  “老四来了,坐,跟朕摆一局吧。”
  胤禛没有推辞,做到了康熙的另一边。
  “前些日子,朕听小太监说了一事。”康熙一边摆着棋子一边跟胤禛把原本家有良田百亩的小太监,讲的那件事说了一遍。
  胤禛手里拿着棋子,陷入了沉思。
  康熙见他如此,也不去催促,只在一旁端起茶水,慢慢等他。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胤禛才落下棋子。
  康熙老爷子笑着问他,“想到了什么。”
  胤禛神色自若,沉声说到,“回父皇,儿臣从权贵圈地想到了赋税和吏治。”
  顿了会儿他又说到,“这两样都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事情,赋税可以通过改制,慢慢渗透影响,最后到能够做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可吏治却不同,吏治毕竟是治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想要根除却是难了。”
  康熙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半点没说吏治的是,“嗯,那等你回去,写一份关于赋税的条陈呈上来。”
  胤禛回,“是,儿臣知道了。”说着就要走。
  康熙老爷子给拦了,“不必着急,你也说了,这是一件长远的事情,一时半会儿的做不成,跟朕把这盘棋下完再走。”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们都不是人
  等胤禛离开,康熙老爷子才小声说到,“老四倒是个做实事的,就是还不够稳重,是个急性子,再看看吧。”
  胤禛回去后,还没到家门口,就说到,“苏培盛,去叫几位先生到书房里一聚。”
  说完自己先跳下马,一路快步走回书房。
  等邬思道等几位先生进书房的时候,就见胤禛正坐在上首,书桌上满满的铺着户部历年的税收数据。
  几人还待行礼,胤禛摆了摆手指着下面的位置说到,“坐,都坐。”
  等人都落了座,胤禛才重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