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的日子-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安静就不是小姑娘应该有的样子。
  对于这些格格,静娴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人家从小就是这么教养的,你一上来就说人家不对,谁也不能听你的。
  她就只能叫布尔和多跟她们接触,希望能够潜移默化的叫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等她们慢慢的有了对自己的认知,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才成。
  又过了会儿,几个孩子就来齐了。
  静娴也不去问他们差事跟功课上的问题,这会儿就只盯着几个人吃喝。
  孝期吃素,几个孩子都瘦了一圈。
  几个孩子吃了饭,除了弘晖便都离开了。
  弘晖又陪着静娴坐了会儿,逗了会儿他家的俩儿子才告退出来。
  最近他家的儿子总是跟着静娴。
  说了会儿话,弘晖就去了前边养心殿。
  胤禛也正好要吃饭,见到弘晖过来还笑着招呼他坐下来也吃点。
  弘晖摆了摆手,“儿臣跟额娘那里吃过了,阿玛吃就是,不必顾及儿臣。”
  胤禛听他这么说,也不再招呼他,夹了一筷子菜吃起来,“你额娘那里收拾好了?”
  弘晖点了点头,“嗯,挺好的,看着跟之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换了换窗纱。”
  也就是说静娴没有怎么收拾。
  胤禛知道,他刚登基,不管是户部还是内库其实都没什么银子。
  康熙朝的时候,老爷子年年出门,南边北边的跑,还经常打仗,有银子也都挥霍了。
  可这也不能叫自己的皇后,连收拾个房子都不舍得。
  俩人没有就这个问题多说什么,都有意的避开了这个话题。
  俩人一边说着话,弘晖一边说起来,“儿子如今是真觉出二伯当年的辛苦来了。”
  可不是嘛,当年胤礽还是太子的时候,哪个不是紧紧的盯着他,恨不能一言一行都扒拉出来叫他们看看。
  那时候胤礽又何尝愿意那样做,当初他也是理解先帝的,可是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里边的憋屈,他是没人能够诉说。
  那时候他跟直郡王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说是索额图跟明珠逼得,其实又何尝不是他跟直郡王的心魔。
  现在弘晖是嫡长子,想必在旁人眼里,就是个隐形太子的名分,又如何能不盯着他。
  当年胤礽受过的所有苦痛,这孩子恐怕都得遭受一遍。


第四百八十章 登基大典跟封后大典
  不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子好不好,反正在胤禛这个阿玛心里边,剩下的就只有心疼。
  “行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人盯着你就盯着,不必多在意,现在他们也不敢对你说什么,反而是你说了他们什么,这才是他们最重视的。”
  弘晖心里有些明悟。
  天渐渐暖和起来。
  胤禛现在虽然也是被人叫万岁爷万岁爷的,实际上还没有经过登基大典。
  礼部也是紧锣密鼓的跟他敲定了登基大典的时间。
  静娴其实并不关心这些,但她身边的人却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
  毕竟过了登基大典,她的封后大典才能开始准备。
  静娴也是得经过封后大典,拜了祖宗神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后。
  她其实并不在意这些虚的,但是她不在意也不成,因为封后大典很有可能牵连着她的气运,到时候真要是封后大典上她没能压制住自己,出了什么岔子,那才是要遭。
  西北那边,十四虽然在那里呆了几年,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会儿,胤禛正跟十三对面坐着。
  “回皇上,年羹尧此人可用,但这人的人品实在是叫人信不过,若用他,粮草方面必要选一信得过的人。”十三说道。
  胤禛点头,没有说话,十三也不知道他是听没听进去。
  登基大典马上就要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什么事都得给登基大典让路。
  皇帝的登基大典,后宫是没有机会去前边观礼的。
  说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前边的乐声传到后边,也是隐隐约约的。
  静娴这心里边好奇的跟猫爪子一下一下的挠着似的。
  可是她也知道这事情的严肃性,倒没有非要偷摸的跑过去看看。
  再者静娴也没有功夫往前边去。
  她的封后大典,礼部也已经将礼仪规矩都列好了条陈。
  静娴正忙着练习。
  先迈哪只脚,在哪个地方要走几步,几步之内必须到哪里。
  往哪个方向拜几次,往哪个方向叩几个头。
  条陈上写的十分繁琐,静娴只觉得看的头大。
  静娴倒不担心不小心绊倒什么的,毕竟以她的身手,真有什么绊住了,她也能一脚给踢碎了。
  就是这地上泼了油,她也能走得健步如飞。
  她主要就是担心自己但是忘了哪一节规矩,到时候出了错可咋办。
  因而最近一直努力练习,生怕到时候再忘了。
  到了封后大典这一天。
  静娴才知道,还有礼部的官员专门唱词。
  她站在长长的红毯上边,礼部的官员高声唱道“走”她就跟着走。
  人家又唱“跪”静娴就跪,“叩首”静娴就叩首。
  长长的红毯两边,跪着满朝文武大臣,都低着头。
  静娴从他们身边经过,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来。
  她穿着大红的凤袍,头上带着凤冠,一步一步走上台阶。
  胤禛坐在上首,静娴走到他面前跪下,又听礼部官员念赞词,敬告祖宗神明。
  直到胤禛伸出手,静娴才拉着他的手站起来,坐到他的身边,接受百官的叩拜。
  坐在上边,看着底下众人尽皆俯首,一种神奇的感觉,油然而生。
  到晚上的时候,静娴跟胤禛躺床上,静娴就说道,“怪不得旁人都为了这个位子能打破脑袋,今儿我才知道,坐在高位上的这种感觉,确实叫人无比着迷。”
  胤禛就笑,“合着到了现在你才知道啊。”
  说着还往她身上摸了吧。
  静娴:……什么毛病。憋坏了吧。
  静娴的封后大典过去了,日子就清闲下来了。
  她也有功夫带着宫里的格格们到处乱窜。
  不得不说,宫里养着的这些格格们,身子骨实在是弱。
  头一天,静娴领着她们围着御花园转圈,还没有四分之一呢,大部分就已经开始喘不上气来。
  要知道,皇宫的御花园,可不是圆明园里的那种,皇宫的御花园并不大,南北宽八十米,东西长也就一百四十米。
  一圈下来只有四百多米。
  围着御花园转了一圈,不仅是这些格格们累的够呛,静娴心里边也是够够的。
  也不怪宫里的公主们活下来的少,就这身体素质,能有四个活着的,那也得谢天谢地了。
  静娴无奈,总不能叫这些格格们一直这样下去。
  没办法,她只好跟教导格格们的老先生请假。
  下午的时候,叫她们跟着自己出来溜腿。
  教养公主本来就是皇后的职责,老先生即便是心里边不高兴,他也说不出什么别的话来。
  日子就在静娴领着公主们锻炼身体的节奏里慢慢溜走。
  这天晚上的时候,养心殿前边没人了,静娴看时辰实在是不早了,叫人去叫了好几遍,胤禛也没回来,便亲自往前边去看看。
  苏培盛站在前殿门口,门口还扣着好几个小太监。
  就连周全也低着头在那站着,一见着静娴过来,这小子就咧着嘴笑,“娘娘,您来了。”说着就上前行礼,伸着胳膊去扶静娴。
  苏培盛跟其他几人这才看见她,也都上来行礼。
  静娴拿询问的眼神撇了苏培盛一眼,苏培盛小声说道,“娘娘,实在是皇上他吩咐了,不叫打搅啊。”
  静娴点了点头又小声问道,“今日可是有什么事?”
  苏培盛皱着眉摇了摇头,忽的想起什么来又说道,“今日不知是哪个递上来的折子,皇上看了就不说话了,一直到现在。”
  这怕是折子上出了什么事情吧。
  静娴想了想,对身后的周全说道,“去御膳房带点好克化的过来,皇上想必晚上也没吃饭。”
  一边的苏培盛还笑着点头,“是呢,皇上今晚什么都没吃。”
  静娴提着食盒,轻手轻脚的进了养心殿。
  胤禛果然正在一脸沉思。
  她把食盒放下,轻轻叫了声,“爷,还没吃饭呢,稍微吃点吧。”
  胤禛抬起头来冲她扬了扬手里的折子,“你看看。”
  静娴也没有避讳,接过来看了眼,“嗯?”老八的折子?
  “怎么,老八耐不住寂寞,想出来找找存在感了?”静娴把看完的折子,往旁边放下才问道。


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八福晋
  胤禛点了点头,“嗯,想去西北领兵。”
  静娴被噎了一下,“先帝时候,老八就想去领兵,被老爷子拒绝了吧。”
  胤禛从桌子上拿起刚才的折子放进一旁盛奏折的篮子里才说,“嗯,确有此事,西北……”
  静娴立马接过话去,“西北不能交给老八。”
  胤禛抬起头来跟静娴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说了一个人名,“年羹尧!”
  胤禛牵起静娴的手,轻轻的说了句,“还是你懂我,这大清的担子压在朕的肩膀上,都快要叫朕喘不过气来了。”
  胤禛的脸上带着疲惫,静娴走到胤禛身后,轻轻的给他捏了捏肩膀,“爷,你已经做的够好了,不用这么逼自己。”
  胤禛失笑,他那里敢真的放松,若是不逼自己,一旦他身上露出一丝破绽来,底下的人就会跟闻着味的疯狗一样,扑上来,叫他撕成碎片。
  “不会的,爷。”静娴笑了笑,“你放心,不会的,有我在,我会一直陪着你的,无论是谁,都不可能伤害到你。”
  说到这里,静娴突然有些脸红,这算不算是突然的告白。
  无论是谁,只要有我在,都不可能伤害到你,若真有人伤到了你,那一定是我已经死了。
  静娴不会把后边的话说出来,但胤禛却明白她的心意。
  两人并没有就这个话题多说什么,可是两颗心却越来越近。
  过了会儿静娴又轻声说道,“爷,吃饭吧。”
  胤禛吃着静娴亲手……嗯,提过来的饭?
  桌上不过几碟清粥小菜外加一碗粥罢了。
  现在西北动荡,胤禛又是刚刚登基,宫里的用度,不管是他还是静娴,都是一省再省。
  静娴看着他,养心殿里点着蜡烛,都说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美。
  静娴觉得,眼前的人,也是越看越美。
  嗯,也越看越叫人心疼。
  “爷”
  “嗯?”怎么了,胤禛咽下嘴里的一口饭,回了句。
  静娴低下头想了想才开口说道,“爷,先帝爷的儿子那么多,为何偏偏选了爷,你想想,是不是因为爷才是最合适的人选,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爷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心里边能够战战兢兢的,正说明爷心里边怀着敬畏。
  这世上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事儿。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先帝之所以能够看重爷,还不是因为爷心中装着天下,装着天下百姓。
  您只要一直揣着一颗公心,这天下就出不了大岔子,不管别人怎么说,老百姓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到时候谁叫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心里总是有数的吧,您呀,只要您做到了问心无愧,您又有什么好为难的。”
  胤禛嘴角不自觉的想往上翘,可想了想又压了下来。
  他往后边椅子上靠了靠,抄起手这才慢慢开口说道,“爷坐在这个位子上,每日都在心惊胆战,这个位子,就像一根钢丝,底下坠着千千万万百姓的性命,爷如何能不担心,即便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也难免失误,爷真是怕,怕自己兢兢业业,到头来依旧是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静娴虽然并不是胤禛,可她心里却明白胤禛的心情。
  有多大的能力,担多重的担子。
  胤禛能够心怀敬畏,这就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肩上担着的到底是什么。
  静娴没办法在这方面给他什么帮助,说句实话,静娴对于治国理政,一点都不懂。
  治国,并不是你有多超前的技术,更不是你有多牛逼的力量。
  这里边的每一分耕耘,都需要胤禛亲自扛过去。
  她心疼胤禛,但也敬仰他。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担得起这副担子。
  即便是坐到皇帝这个位子上,又有多少人成了昏君。
  静娴看着他小心翼翼的试探朝臣,看着他精益求精的为百姓谋福祉,她这心里边顿时软成一汪水。
  这样的胤禛,叫她心里想要给他更好的一切。
  可是她不能,她可以从侧面去影响历史,但历史不能由她亲手改变。
  一场春雨下来,就紧挨着初夏了。
  胤禛还挺稀罕这场雨,“这雨下的好,正是灌浆的时候,老天爷这场雨下来,百姓们省了大劲了,今年收成肯定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