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跟着的小厮把静娴带回来的猎物带下去处理了,毕竟是满族人家,烤肉也是常吃的。
  庄子上的庄头,又去摘了些野菜送来,这个时候吃野菜也是正应景。
  觉罗氏也不去管他们,随他们折腾。
  厨下准备的很快,野菜大都是焯水凉拌了,拌上麻油也香的很。
  肉也都分类处理了,院子里架起了烤炉,静娴先拿了一个兔腿刷上油,烤的油滋滋冒烟,等看烤的两面金黄了就撒上孜然再烤一会,咬一口,“嗯,真香”
  几个哥哥看她吃得香,也不说自己吃,烤好了就给她放在盘子里,静娴还没发现,还在想着,怎么吃了这么多了盘子里的烤肉也不见少,真是奇怪。
  几个人胡吃海塞了一通,就看见那嬷嬷进来了。
  静娴见那嬷嬷进来直接就去了觉罗氏那里,小声说了些什么,觉罗氏点了点头说到,“领她进来吧。”
  那嬷嬷就从门口领进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婆子,那婆子进来就跪下给觉罗氏行了个礼,“奴婢是庄头家的,我们家那口子说,门口站着几个人,瞧着像是四阿哥,叫我来问问,是不是请了人进来。”
  觉罗氏想了一下对星禅说到,“星禅,你去门口看看,问一下四阿哥可要进来,估计不会有什么事情,要有事就应该去找你们阿玛了。”
  星禅到门口一看,果然远远的是四阿哥一行人,上前去给四阿哥打千行了一礼,“阿哥爷来此可是有事,可要进去少坐一会。”
  四阿哥摆了摆手,“不了,就是闲极无事走到这里来罢了,这就走了,你也不用在这里伺候了,回吧。”
  星禅看着四阿哥一行人走远了才有些愣神的回去了,他怎么也没想明白四阿哥来自家门口逛一圈是个什么意思,总不能真的就是闲极无事吧。
第十四章 太子胤礽
  四阿哥不知道自己给星禅造成了困扰,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可星禅就头痛了,四阿哥毕竟是皇子,而自己阿玛又是在这么个位置上,两家还真是不好走得近了。
  想了一通没想明白也就不再纠结,回去跟觉罗氏回报了以后就去继续吃肉了。
  七月,“阿哥爷,西征路上的消息到了。”
  胤禛从苏培盛手里接过密报,“圣人身体不适,欲召众皇子前往侍疾。”
  胤禛将密报反复看了几遍,才放到灯上烧毁。
  又转过来跟苏培盛说,“去收拾一下行李,回阿哥所,皇阿玛这几天不定会叫哪个过去。”
  果然第三天前方传来消息,“召太子胤礽与皇三子胤祉前往行宫。”
  七月的天,热的人简直想去屎一屎,老爷子快到漠北了,那里倒是凉快,可是老爷子哪里能想到这些人过去的路上要遭多少罪。
  太子跟三阿哥还得是一副十分担心的模样,一路快马加鞭,半点不敢耽搁,本来半个月的路程,愣是走了五天就到了。
  到了漠北的时候,俩人基本上都虚脱了,胡子拉碴,已经完全看不出本来面目了。
  可是俩人还不能歇着,去了行宫不远处的一处帐篷,几个小太监伺候着梳洗了一番,就给推到行宫里了。
  胤礽都觉得自己洗澡的时候就要睡着了,到了行宫也完全没有精神。
  可胤祉却不同,他从小就是不受重视的,小时候大哥是勇武的巴图鲁,二哥是太子,经史武功无一不通,下面老四又是佟佳皇后养子,佟佳氏是父皇的表妹,很是得父皇垂青,因而也能常常见到父皇,只有他处在几人中间,额娘早已失宠,一年到头都很少得到父皇的垂询。
  因此这次有机会被父皇召见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得到父皇青睐的机会。
  因此一进行宫他就一脸的心痛,前面领路的小太监直接把他们领进了老爷子的寝宫。
  三爷一看到老爷子就哭着扑倒在床边,“父皇,您怎么瘦了这么多,呜呜呜,太医呢,都怎么照顾的父皇,你们这样的都该拉出去打板子。”
  一句话说的众人都跪下来了,胤礽有些不屑,这个傻子把人都得罪光了。
  正巧这个不屑的表情落在了老爷子的眼里,老爷子顿时感到伤心不已,这就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自己都躺在病床上了,他居然还能不屑,这是在对谁呢,这要是自己有个什么不测是不是才能趁了他的心意。
  老爷子一生气就感到头晕,本来是坐着的,这就要往下倒,胤祉就在床前眼疾手快的就扶住了康熙老爷子。
  胤礽虽然也担心,但是却并没有表现出来。
  老爷子又看了他两眼,缓了缓气方感觉好点了,才开口说到,“太子胤礽,于皇父病床前并无半点忧色,实乃不孝,今日将其遣回太子东宫,静思己过。”
  胤礽听到之后完全就是蒙掉了,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
  消息总比人走得快,当胤礽还在路上的时候,消息就传回京中了。
  四爷看着手中的字条,心里一阵激荡,头顶上的那座大山终于有了动摇的感觉。
  本来自己虽然也有肖想过那个位置,但是上头的太子二哥实在是太过出色,完全没有自己出头的余地,自己又不能去亲自动手,不然一个不忠的大帽子扣下来就足够把他排除在外了,毕竟储君也是君。
  可是现在父皇亲自把这座大山挪开了一条缝,让他们都能看到希望了,他如何能够不激动。
  激动过后却不能做什么,这个时候一动不如一静,于是他就在阿哥所里设了一个小佛堂,每日里抄两卷经,供奉佛前,除了吃饭睡觉都缩在佛堂里了。
  不仅是他,他还算是跟随太子殿下的人,因而激动也只能偷偷的,这个时候最激动莫过于大阿哥胤禵,他总是记得,自己从小养在大臣家里,可是太子却是养在父皇的寝殿,是父皇亲手拉扯着长大的。
  等自己回宫的时候,都已经七八岁了,可却很少见过父皇,而胤礽却能天天跟父皇一起吃饭,自己怎么能不嫉妒,自己都要嫉妒的要死了,可是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轻动,好在前几年父皇也想到了要限制太子的权柄,算是把自己提溜出来跟太子打擂台,现在自己已经不知道是因为父皇的原因跟他对着干,还是自己本身就想把他干下去了。
  这个消息传来之后,自己真是激动的浑身颤抖,现在自己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确实本身就想要把他弄下去。
  京里因为这个消息,虽然没有太大的动静,但是却也变得人心浮动,李贵家的每隔数日就会来庄子上给觉罗氏请安,静娴就是从她的口里得到的消息,自此更是确定绝对不能回京,现在想要到阿玛这里走门路的人肯定多的数不清,自己绝不能给阿玛添乱。
  因此在京外过得愈发的自在了。
  又过了六七日,太子胤礽才回到京城。
  这个时候康熙才想到自己此举是给了一些政治投机者错误的信号。
  可是作为一位君主,是不能出尔反尔的,所以一直到了十二月份才有了机会。
  十二月初四,孝庄太后三周年祭日,老爷子传来圣旨,“着由太子胤礽代朕于安奉殿祭奠孝庄皇太后。”
  众人才确定这件事在老爷子这里已经算是过去了,但是表面上过去了,可谁也不知道老爷子心里边是不是能够过得去,所以很多动作好似停止了但是不过是把面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地下而已。
  至此,京里面虽然表面上一片平静,就好像太子从来没有被关禁闭一样,但是水底下却是暗流涌动,谁也不敢轻动,就怕一个不好就被卷入水底,再无翻身的机会。
  太子自小便是由康熙亲自教导,自然是感觉敏锐,如何能不知道京城的情况,因此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鞭打奴婢,宫里开始人人自危。
第十五章 年宴
  年底,准格尔部大败,葛尔丹伺机逃走,漠北的天气已经不适合再继续打仗了。
  虽然葛尔丹逃跑了,但是准格尔部被打散,几年之内暂且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康熙决定带兵回朝。
  等大军回来的时候已经马上就要过年了。
  宫里太后不管事,又没有皇后,连个太子妃都没有,几个主位娘娘都知道圣人为太子生了大气了,都不肯接这个担子,因此为过年的操办内务府是操碎了心,关键是没个人告诉他们要办成什么规格,要知道今年征讨葛尔丹户部粮库已经被掏空了,哪里还拿得出钱来过年。
  静娴他们也已经回家了,毕竟过年总不好也在庄子上过,而且康熙老爷子已经回朝,暂且也就不会有什么人再乱动了,于是一行人安安心心的回了府。
  最近府里的采买非常忙活,主要是得置办年货了,大户人家置办年货可不是就只买点肉买几颗白菜就行了,一个府里这么多人的吃喝呢,方方面面都得想到了。
  觉罗氏也是属于宗室格格,费扬古还曾养育于中廷,现在又是九门提督,天子近臣,因而年宴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本来夫妻二人是打算不带孩子,想要单独去的,可是宫里传来口谕,要带上家里的孩子一起,于是静娴大年三十早上还不到两点就被人从被窝里挖出来了。
  好在自己早就知道大年三十要早起,所以没有练功,要不然说不定就要露馅了。
  宫宴之前几天觉罗氏就把几个孩子召集起来集体培训宫廷礼仪,除了五格其他几人都已经大了,学的到也快,虽然不如从小就在宫里长大的,但是也没有别的瑕疵了。
  只有五格怎么教都忘,学了无数遍也没有完完整整的学下来。
  后来还是费扬古觉得五格实在是太遭罪,“罢了,小孩子而已,圣人心胸宽大,不会与一个稚儿计较,叫他跟着前面的哥哥们做,不出大的岔子也就行了。”
  觉罗氏这才放过他。
  早上起的太早,静娴根本就睁不开眼,迷迷糊糊的被人收拾干净,找了件礼服穿上就被送到了觉罗氏的院子里了。
  等到了觉罗氏院子里人也就清醒了,觉罗氏跟费扬古早就起来了,五格还在奶娘的怀里抱着,几个哥哥的院子比较远,又过了一会才到。
  等人都到齐了也不急着先走,干巴巴的咽了几块糕点垫了垫肚子,一家人谁也不敢喝水,生怕在大年宴上去更衣再出了丑。
  只拿茶水沾了沾嘴唇,算是把点心沫给冲一下。
  出了门就坐马车,费扬古跟几个哥哥都是骑马,本来静娴也想骑马的,结果被觉罗氏无情的镇压了。
  马车上都有各府的标志,静娴因为在马车里所以也没有看到,只知道一路上走走停停,有给旁人让路,也有旁人给自家让路,一路上逛逛悠悠的差点把她又给晃悠困了。
  好容易到了宫门口,结果还没有开门。
  又在冷风里等了有半个时辰,才有小太监来开了宫门。
  女眷还好一点,至少在马车里,还有暖炉能暖和点,大臣们却很多都是骑马的,一个个这会子冻得走路都不太利索了。
  虽然每年觉罗氏都会训练他们宫礼,但是进宫这却是静娴第一次。
  现代的时候,静娴去过一次紫禁城,但那时候只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对于皇权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像现在静娴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皇家威严。
  一行人排着长长的队伍,却没有一人窃窃私语,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
  女眷里像静娴跟觉罗氏这样的满族人还好一些,至少她们是天足,但是很多官员家眷都是汉人女子,缠着小脚,站都站不稳,现在却要走这样一条长长的宫道。
  许多人都是被边上的丫鬟扶着走的,静娴也在扶着觉罗氏,毕竟虽然她们没有缠足,但也是穿着花盆底的。
  走了有一刻钟还多才到了宫宴的偏殿,男女分开在左右两边的偏殿里,在这里是为了整理一下仪容,免得御前失仪,扰了圣人兴致。
  等众人休整一番后先是宗室大臣跟着圣人祭天地。女眷跟孩子们这个一般可以不用去,等他们回来后还要再去奉先殿祭奠先人。这一套程序下来之后白天就基本上过完了。
  基本上所有人身上都会备着一个荷包,这一天都不会有机会正儿八经的吃一顿饭,所以荷包里都是放着好存放的东西,大部分是糕点或者肉干之类的。
  自家额娘觉罗氏也是参加过许多宫宴的人了,这一点还是准备的很充足的,每个人的荷包都比一般情况下大一圈,里面不管是肉干还是糕点都装着。
  静娴就闲着没事就掏出来磨牙,一会儿功夫小半斤的肉干就被她都吃光了。
  肉干这种东西不好消化,因此吃了这小半斤之后几乎一天都不会再饿了。
  静娴在那吃着,觉罗氏就一直拿白眼翻她。
  这个吃货,别人都没吃,她到好,吃起来没个停了。
  静娴也不去撩拨觉罗氏,冲她笑了笑,也不说话,反正先吃饱了再说。
  到了宫宴上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