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家父子不是早被江田平捞出来了么”宋程濡有些记不清了,实在是这事儿也不是特别要紧,宋楚宜只在乎那二十七万两银子,想着不叫落在东平和太子手上就是,至于其他的,后来在城郊清虚观闹那一场就一直忙忙乱乱到现在,混乱中根本想不起来。现在宋程濡一想,才隐约记起魏家这对父子来。
    宋珏知道的还是比宋程濡清楚一些,点了点头肯定了宋程濡的记忆力:“祖父说的没错,江田平早把他们放了,这两人”
    宋程濡拍拍手笑一声:“倒与今天敲打我的那番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圣上哪里真的在意魏家父子死活应书你此去,首要的是先整治了江田平,尽量做到周全。”
    这说的周全,意思是,若是要杀,一定要做的叫人说不出话来,这回汪御史也是要跟着回湖北的,汪御史到底怎么跑出的江田平的包围,蹿了回京城,谁也说不清,还是防着些的好。便不为防他,也防着陈家那起子头脑发热的才行。
    因此想遮掩太子的丑事,当然要先把江田平给处理了,省的江田平脑子发热说出不该说的来,只是这处理二字也大有学问,一定要师出有名,要先斩后奏,也得有充足的非杀不可的理由不可。当然,这对于崔应书来说,是不难的。
    崔应书也应了,见宋程濡已然从建章帝的敲打里恢复过来,忍不住打趣一声:“果然是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都多,我尚且战战兢兢的,您老就已经老神在在了。”
    宋程濡哪里真的老神在在,他也很是悬了一阵子的心,要不是清风先生口才好,宋楚宜又一向拎得清有先见之明的,他哪里敢以退为进又用辞官那一手天知道他可真怕建章帝当场点头,叫他回家去享福。
    不过这也不是没收获,这么一试,就知道从前摆出的纯臣姿态在建章帝那里还是有用的,建章帝显然还想继续用他,既然如此,那也就等于提前过了河给崔应书试了深浅,崔应书这回去湖北,大可敞开了干了。
    说了一会儿话,后头来说酒宴已经摆下了,宋程濡又领着众人往后头去,崔应书落后一步走在他旁边,又同他商量:“原本没料到湖北的事儿会这样急,以为能在小宜大婚之后再走的,可现在我眼瞅着就要动身,阿琰倒是有些麻烦了。”
    清风先生既然去湖北找亲戚,那就是耽搁不得的,就是崔应书,他也不可能迁就宋琰的行程,宋程濡点了点头:“我也早料到了这一点,问了阿琰自己的意思。他的意思,是想叫清风先生先同你走,他过了十月初六再往湖北去,在湖北会和了清风先生,找到了人,就直接去蜀中进学。”
    清风先生说的有道理,男孩子,多点阅历是好事。湖北那边情势既然这样艰险,在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增长见识,体验民情,是很有必要的。
    崔应书没什么意见,他自己也深为不能看着宋楚宜出嫁而觉得遗憾,可是身处这个位子,这原本也是没法子的事,只好妥协。
    酒宴摆在水晶阁,过了中秋,晚上的风吹的人浑身舒服之于又有些凉,一轮硕大的月亮挂在中央,崔应书侧耳听了一会儿屏风那头女眷们的动静,朝着宋程濡和宋仁拱了拱手:“郡主她们在京,就多赖二位照顾周全了。”
    这一去少说也要个三五年,崔应书会不放心也是极正常的事,宋程濡才答应一声,林海就小跑着从外头跑进来,擦着汗往他耳朵旁边轻声说话。
    宋老太爷如此老辣的人也不由变了脸色,垂在身侧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崔应书跟宋珏惯会察言观色的,都觉察到了不对,纷纷看向宋程濡。
    饶是女眷那边,似乎也知道林海来的时机太不凑巧,一时寂静无声。
    宋程濡勉强笑了一声,朝宋琰道:“你过去同你祖母她们说一声,没什么事儿,叫她们该怎么高兴就怎么高兴。我同你舅舅书房有些事去商量商量,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宋琰是会看眉眼高低的,应了一声转过去安抚宋老太太她们。
    宋程濡却携了崔应书疾走一段路,方才停在了挂着纱灯的桂花树下头,看着崔应书熠熠生辉的眼睛皱了眉头:“应书,你此去湖北,可要更加小心了。”
    崔应书就知道这里头必定是有事,点点头做聆听状。
    “圣上临时做的决定,圣旨设正副钦差,你为正,东平郡王为副,共赴湖北抚灾。”宋程濡叹息了一声:“看来情势比我们想象的,还是要更加严重一些。”
一百五十六·谨慎
    
钦差就钦差,从未听说过什么正什么副的,何况东平郡王毕竟是郡王之尊,乃是皇帝亲孙子,到时候出了分歧,是崔应书这个正钦差说的算,还是东平郡王这个龙子凤孙的副钦差说的算饶是崔应书素来机变,也不由得被建章帝这神来之笔惊得呆立当场。
    崔应书想了半响,有些没想明白:“这不是东平郡王为了魏家父子,刻意为之的吧”
    自从太子出了事之后,这位之前存在感极高的太子幼子就极为低调,一度叫人都忘记了这人的存在,怎么就在大家都快要记不起这个人的时候,他又蹦了出来
    宋程濡自己其实也有些想不明白,可是想的明白想不明白是一回事,经验却又是另一回事,毕竟是摸爬滚打爬上去的,对这些事的分析总是要比旁人强上一些,他摸了摸自己胡子看向崔应书:“恐怕两者兼而有之吧。若是没有圣上准许,为何东平郡王会成为副钦差说来说去,其实还是我之前说的那句话,太子恭王一同倒霉,得利的人唯有太孙殿下,圣上会疑心到殿下头上,实在在所难免。”
    当皇帝的就没有不多疑的,现在他儿子们一个个都完了,反倒是孙子辈的开始冒头,虽然建章帝向来宠爱他,可是作为皇帝,怎么可能不多想一想
    很多事不去想没什么,去想,总有能满足自己心里那点疑心的佐证。
    这也是他们之前同意宋楚宜捅出太子跟恭王的事之时就预料到的结果,崔应书做了个手势请宋程濡先行,自己跟在宋程濡后头:“东平郡王也不是个糊涂人。”
    被大范氏这么教导着长大的,也不能是个糊涂人。何况就看从前,在大范氏尚且那样飞扬跋扈的时候,他尚且知道爱惜羽毛,从来不曾闹出过什么不好的名声,当监察查陈阁老和杨云勇的案子的时候,也做的似模似样,很是得建章帝的心意,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个脓包。
    与其同个什么都不懂的脓包一同去湖北,崔应书倒是愿意同个聪明人打交道,毕竟聪明人才知道如何计量得失就算是为了他自己,为着叫江田平永远咽下魏氏父子去湖北的秘密,东平郡王也当知道该怎么做。
    现在周唯昭固然是怕太子还有什么叫建章帝不满的事情被捅出来,周唯琪不一样担心说到底,他们都是太子的儿子,如果建章帝真的对太子失望至极,甚至到了要废太子和废后的地步,那作为太子当初最宠爱的儿子,他的下场不会比周唯昭好到哪里,甚至只会更差。
    因此崔应书初时的震惊过后,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圣上自然是有进一步敲打我的意思,可是东平郡王既然都能处理好杨云勇跟陈阁老的事与太子的关系,总不至于不知道这次该如何应对吧他只要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其实还算是好事。”
    是啊,的确是好事,一方面能顺建章帝的心意,叫建章帝放心,另一方面,东平郡王恐怕巴不得配合他处理了江田平跟魏氏父子的事,彻底扫清隐患。
    宋程濡点头:“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崔应书晓得宋程濡担心什么,劝他:“您也不必着急,还是之前说的,殿下跟小宜都是有分寸的人,该做什么,他们心里有数。”
    从前周唯昭能靠着太子的排斥得建章帝的欢心,以后自然能从新得到。
    一顿晚宴面上还是其乐融融热闹无比的用完,等送走了崔应书跟端慧郡主并余氏母女,宋大夫人带着媳妇儿孙子们都退了下去,宋老太太方才看向宋程濡:“席间出什么事了”
    屋子里的都是可以商量的人,宋老太爷也就没什么好瞒着的:“圣上有旨,着东平郡王当副钦差,协同应书一同去湖北抚灾。”
    宋仁有些诧异,继而就皱起了眉头:“钦差还分正副副钦差的身份还是天潢贵胄,这两个钦差意见不同的时候那到底是听谁的”
    建章帝这到底是想湖北好,还是想湖北不好
    宋楚宜倒是比宋仁的反应要平静许多,低头看着自己腰间缀着的五彩络子:“圣上这是想叫殿下知道,他还有别的孙子。”
    建章帝已经分别警告过了即将跟太孙成为姻亲的崔应书和宋程濡了,如今又通过东平郡王来直接暗示周唯昭。
    看来着实是被太子跟恭王的事刺激的不轻。
    宋程濡也直接看向了宋楚宜:“你说的不错,圣上千秋鼎盛之时,自然是不乐意看到所有优势都倒向一人的。”
    哪怕这个人原本就是他属意的继承人,一山不容二虎,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到底都是东宫的儿子,抬举东平郡王,圣上至少是没废东宫的打算。而既然不废东宫,太孙殿下就始终是正统,占着这正统的名分,只要不行差踏错,也就不怕了。”宋程濡叹息了一声:“只是以后,我们大家都收敛些吧。不要再闹出什么事来了。”
    处在逆境的时候自然是要不择手段的爬出逆境,哪怕手段激烈了一些。可是一旦取得了优势,凡事还是要缓和一些,留有余地才是做大事的人该有的胸襟。
    宋楚宜知道宋程濡这是在告诫自己,笑嘻嘻的应了一声:“祖父放心吧,我晓得啦。”
    宋程濡忍不住也笑起来,虽然他一直觉得以宋楚宜的本事能耐,还有她睚眦必报的性子,要做到低调实在是很难,还起意交代过宋老太太劝一劝宋楚宜,可是到底不放心。如今宋楚宜自己这么说,他却是一万个放心的宋楚宜说到的事,自来就没有做不到的。
    他点了点头,摸摸宋楚宜的头发:“你既然这么说,祖父也就放心了。”
    宋老太太忍不住叹一声:“也幸亏从前打了这么多铺垫,否则情形只会比现在更糟。”
一百五十七·顺势
    
今年的中秋实在算不上圆满,天上的月亮倒是一如既往的圆,可惜这人间事,就不能同月亮一般年年相似了。
    至少东平郡王这里,从来也不曾过过这样憋屈的中秋佳节,便是外头破天的热闹,也同他没有半点关系了宫宴自然还是要参加的,可是太子一倒,也没人对他这个从前备受宠爱还压太孙一头的郡王再做什么亲热态度,这不过一年时间,待遇已经天差地别,且母亲又死了,赖以生存的父亲如今也半死不活的半点用处都没有,他在宫宴上露了回脸,就仍旧回了东宫,在前殿陪着太子。
    太子待他向来是好的,饶是东平郡王从小被大范氏教导,可他到底也是正经被大儒指点过的,父父子子这一套早已深入骨髓,对向来待他好又是亲父的太子,他要说没有感情,那也是假的。因此这一旦失落,太子这里,他倒是时时来了。
    他来的早,走的晚,卢皇后哪回来,都赶上他在旁边伺候,太子偶有发脾气的时候,也是他轻声细语的劝解,不厌其烦的喂药。
    如此长久下来,连向来偏心周唯昭的卢皇后心都有几分软了,对这个孙子的事也不由上了心。
    这天他刚在殿里给太子擦完手,给太子活动了手关节,就听见说卢皇后来了,忙站起来行了礼,垂手侍立在一旁
    同样是亲孙子,往常因着大范氏的缘故瞧着就不那么引人喜欢了,可这一旦势弱下来,整个人都蔫蔫儿的,又格外惹人心疼起来,卢皇后叹息了一声,把他叫起来,先去瞧过太子。
    太子从来见了她都不肯好好吃药,总是要折腾的一屋子的人没一个安生的,此刻见了卢皇后却不恼了,费尽力气的指了指站在旁边的周唯琪。
    卢皇后有些错愕,下意识的抬头看了周唯琪一眼,又拿眼去瞧三宝。
    三宝跟在太子身边伺候的久了,太子中风后也就他能听懂太子的意思,他忙噗通一声跪下来,看着太子抖抖索索费尽力气的含含糊糊的说了几个词,琢磨了一会儿告诉卢皇后:“殿下担心郡王呢”
    卢皇后不过是一个母亲,要说起来她其实做的所有事都是为的自己孩子,只是或许是做母亲的时候实在太年轻了,她除了给孩子们想要的,尽量叫孩子们高兴,并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更不知道孩子之间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