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想着,雍正心里稍稍平衡,并非是那魏清泰赢过皇家了,只是仙女要历劫才到他家,这么说来那魏清泰一家可真差劲,自家出了一个仙女都不知,不过若是他诚心向仙女讨教,不知能不能教他一两招仙术——
显然雍正帝此时是忘了梦中仙女的设定是没了记忆投胎转世的,不过这也不打紧,等苏培盛探查完魏清泰一家的消息归来时,雍正帝便什么都记起了,还兴致勃勃的打算将那仙女接进宫看看是什么模样。
苏培盛亲自将探查到的消息跟万岁爷说了,说那魏清泰之女生来聪慧,特别是在这一两个月表现得格外机灵。
雍正心里的冲动总算平复下来,沉吟片刻,“你去将熹贵妃叫过来,朕有事吩咐她。”
平白无故让一个包衣旗的四五岁闺女进宫那肯定是不行的,更不用说他还是帝王的身份,只会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若是让熹贵妃代替他做这事就简单很多了,像是借口熹贵妃膝下无女,想从大清子民中选几个年纪正好的女孩儿进宫陪伴她,这理由就过得去了,虽说也有那么一两分的扯淡,但总比皇帝亲自将那魏清泰之女迎进宫好。
不久后熹贵妃奉命过来养心殿,从雍正口中听说要将魏清泰之女迎进宫一事,原本熹贵妃还以为这魏清泰之女是什么惑乱君心的狐媚,但在知道那女孩儿只有四五岁后,便没有多少怀疑了。
四五岁的女孩儿进宫能做什么?皇帝不至于这么荒唐,当然,听到皇帝说这魏清泰之女命格有益大清帝王后,熹贵妃便诚诚恳恳、欢欢喜喜收下这门差事了。
这可是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啊,虽说自皇后病逝后,她就是后宫实质上的掌权人了,但皇帝对她的态度没有多少转变,熹贵妃心里就没有多少底气,但这次有了皇帝的信任,她在宫里掌权也掌得安心了。
当然,她得试探一下皇帝对那魏清泰之女的态度。
熹贵妃笑吟吟道:“皇上,那女儿家进宫后,可要以和硕格格的身份伺候着?”
雍正想也不想道:“就以和硕公主的身份伺候着。”和硕格格的身份有些低了,等确定了那女孩儿是真的有这能耐,好歹也是用固伦公主的身份伺候着。
至于为何不真正领养这女孩儿,雍正心里别有打算。
“是,万岁爷。”熹贵妃这下心里有数了,恭恭敬敬退下。
……
在不久后,内廷实际上的后宫之主熹贵妃光明正大向各大命妇表示膝下空虚,想养个女孩儿在膝下。
好些宗亲瞧见这个机会,都向熹贵妃推荐自家格格,毕竟自家女儿也姓爱新觉罗氏,与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家人,但熹贵妃显然没打算从宗亲中选一个年龄合适的女孩儿。
而是在京城里命人打听了几个年龄不过四五岁的女孩儿,将其一一宣进宫查看,李沐就在其中,熹贵妃一看见她就紧紧抱住她,一副就是她是自家梦中闺女的模样,李沐心里还怪好笑的,这宫里妃子的变脸速度可真非一般人能媲美。
其他人瞧见熹贵妃已经选中了养在身边的女孩儿,在仔细打听过这女孩儿的身份不过是汉军包衣旗人,一时间都觉得挺不平的,毕竟自家女儿的身份可比这魏清泰之女更贵重,还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旗贵女,只是熹贵妃就相中了这女孩儿,其他人就是再不平也得受着。
而李沐的阿玛额娘虽对女儿离开自己身边挺难过的,但女儿能被熹贵妃看中,这可是祖坟冒青烟才得来的好事啊,于是一个个都不打算耽误女儿的前程,在女儿被选中后的第一时间就将女儿收拾好,将女儿再次送进宫。
李沐只得跟相处了没多久的额娘阿玛告别,被内务府派来的马车迎进宫里。
不久后,李沐就定居在景仁宫偏殿,主殿当然是熹贵妃住下,毕竟熹贵妃是景仁宫之主。
第248章
在皇宫住下以后,皇帝就迫不及待想见识她的手段了。
李沐能给皇帝编造出一个梦境,自然得结合自己擅长的手段来蒙骗皇帝,不然她怎么将皇帝敷衍过去,皇帝又不是容易被人骗的。
在被带去养心殿时,李沐是对仙界之事一问三不知,惹得皇帝好一番失望,但皇帝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希望,毕竟梦中的情景实在是太真实了,真实到不像是虚假的。
雍正想到这转世之人已经遗失了在仙界的记忆,便按耐住心里的着急,让李沐去太医院跟在那些太医身后学习,李沐一开始‘不明白’学这医术有什么用,但后来跟着太医学,触类旁通,进步飞快,有时还会在皇帝的眼线下将系统空间的药丸与其他药物捣鼓在一起。
在捣鼓时整个人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清醒’过来后又震惊自己怎么弄出了好几个药丸。
雍正将那药物拿过来给底下的人试过之后,发现是极容易让人恢复过来的药物,无论是伤口还是精力,只要用了这药丸就恢复过来,雍正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也欢欢喜喜用了那药丸。
反正聪明人最容易脑补,皇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皇帝心里,这仙女转世被抹消了记忆,但是仙法什么的没有被完全抹消,不然他命那些太医用同样的法子研制丹药,弄出来的药物不是又苦又涩,就是没有半点滋味,而且药物也没有任何作用。
李沐在宫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熹贵妃未必是真心喜欢她,但熹贵妃哪不清楚皇帝的心思,而且皇帝这些时日的变化也让熹贵妃心里暗暗有了揣测,难不成这小女儿还真是有福之女,不然皇上怎么会日日精神抖擞。
皇帝说过这小女儿是命格有益大清帝王的,她儿子弘历将来也会成为帝王,熹贵妃往这方面琢磨起来了,她当然是盼着自己儿子早日继承皇位,并且把守政权多年,这样她身为皇太后才能将日子过的舒舒坦坦。
在这层想法下,熹贵妃看向李沐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李沐在景仁宫的日子还算快活,毕竟好些奴才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只是这抬旗之事也不知皇上何时为之。
李沐知道原身家族想要抬出包衣旗,是挺艰难的一件事,而且皇帝不会任由一个没有功劳的家族平白无故被抬旗,这样对其他在朝廷建功立业的臣子来说并不公平。
可皇帝也得清楚有自己在,他才能延年益寿,这份功劳足以抵得上在战场上厮杀了吧。
若非雍正帝接下来只有三年的寿命,让家族在朝廷上拼功劳不太实际,李沐也不会冒险进宫搏一搏让家族都飞黄腾达的机会,只要皇帝将她家族抬出包衣旗,有一就有二,再将魏氏抬进满洲旗,哪怕只是满洲下五旗,那都比现在好。
毕竟当时那拉氏也只是满洲镶蓝旗,为满洲下五旗之一,也同样被看中为继后人选。
李沐知道魏家没有多大底蕴,皇帝就算知道了她是所谓的‘仙女转世’,也不会宣之于众,到时候一定会有不少人觉得那拉氏比她更适合当皇后,但到时候再想别的法子,她现在要应付的事还是家族抬旗之事。
在新帝继位前被抬旗和新帝继位后在抬旗,这意义可大不同了,在新帝继位后,不管她多能耐,旁人也只会将这当成是新帝对她家族的恩封,到头来都逃不过旁人对她低微的家世的揣测。
但在新帝继位前被抬旗,她家族的底蕴在雍正朝就已经初步形成了,饶是那些人对她原先出身包衣的家世有多不满,都得给她憋着,先帝都将魏氏抬成魏佳氏了,难不成这先帝的决定他们也得质疑一番?皇家脸面何在。
至少他们这‘魏佳氏’的家族底子是经历过一朝皇帝的沉淀了,他们想要骂包衣奴才这个词,也得掂量一下自己有多少个脑袋,是对先帝不满还是觉得先帝不英明?
李沐将心思稍稍定下来,而四阿哥弘历此刻也特地过来给熹贵妃请安。
介于皇帝现在还没有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封王,四阿哥弘历还在宫里住着,晨昏定省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对于额娘宫里突然出现一个包衣旗人,弘历心里不可谓不好奇,只是额娘从头到尾都没跟他说这小女儿是进宫做什么的。
若是说额娘觉得膝下空虚,想养个女儿,早些年在皇阿玛的三个养女未出嫁前,又不见额娘对那三个公主有任何好奇,而且他后院的嫡福晋富察氏在前年生下他的三格格,与其养一个包衣旗人,还不如养自家亲孙女。
因此弘历是不信额娘是因为膝下空虚才养这包衣旗人的女儿的。
后来熹贵妃大抵是被自己儿子烦透了,便稍稍透露一些有关李沐的事,说这女儿家是祥瑞之人,有她在,皇上这些时日都精神许多了。
弘历将这话听进去,瞳孔微缩,他是不太相信这事的,但皇阿玛不至于被一个女孩儿蒙骗,他问道:“这消息皇阿玛是怎么知道的?”
熹贵妃道:“似是梦中所得,上天预示天子。”
听到这话,不管这事是真是假,弘历都收起对那包衣女儿的轻视了,有这份被皇阿玛看重的福气在,即便这女儿家出身低一点都无妨了,京城多少出身高的贵女都没有这种福气。
熹贵妃明白儿子对这女孩儿好奇极了,便主动将李沐叫出来跟自己儿子见一面,熹贵妃隐隐约约感觉到皇帝对自己有所隐瞒,这女孩儿的身世绝对不止皇帝说的那么简单,在摸不清这女孩儿的底子之前,熹贵妃是真的像对待自己亲女儿那样对李沐好的。
李沐迈着小步子,板着小脸,正儿八经在奴才的指挥下给四阿哥请安行礼。
弘历仔细审视面前的小女儿,倒是没从她身上看出什么特殊,但至少李沐是在他面前过了明关,他今后不会质疑熹贵妃宫里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起来吧。”弘历在见过这祥瑞之人后便没了兴致,左右皇阿玛现在对这魏清泰之女重视之极,连固伦公主的待遇都让她享受了,他是轻易不得接近这女孩儿的,唯有他今后为帝了,才有机会接近祥瑞之人。
因此弘历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
熹贵妃让李沐坐在一旁,听着他们母子俩谈话。
他们母子俩的谈话无非是关于熹贵妃对四阿哥嘘寒问暖,而四阿哥则是高高兴兴的跟自己额娘说起嫡长子永琏之事。
李沐对他们谈话内容没什么兴趣,他们交谈他们的,李沐在想自己得给皇帝下一剂猛药了,不然如何让皇帝为她家族抬旗。
当然幻梦丹不能在一个世界用两次,毕竟这丹药效果神奇,有限制的。
所以得让皇帝深刻体会到要了什么好东西就得给她回报的道理。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李沐便没有一次‘无意识’制作仙药了,皇帝对此费解不已,他服用了那些仙药效果好到极点,还盼着这女孩儿多做点给他吃,这种精神奕奕的感觉只要尝过一遍,就会想第二遍第三遍。
但魏氏不做给他,他也没什么办法。
他只得去翻遍古书,想找出一个解决办法,最终皇帝还是从什么民间游记里得到灵感,说那修佛之人需要民间香火,需要普渡众生,才能将修行之道维持下去,而这仙女转世前前后后为他做了近十颗药丸,他服用后身体比起以前好了许多倍。
兴许是因为这样,仙女的仙法被耗费了,但他又没有向仙女转世之人供奉,所以这仙法暂时没了,就没法给他研制出仙丹妙药了。
想到这里,雍正才醒悟过来,原来如此,这得怪他疏忽了。
只是如何向这转世之人供奉,雍正陷入了迷茫,最终还是试探性的让魏清泰跟随他重视的臣子一块办差事,让魏清泰蹭了几分功劳,顺带让魏清泰升了一阶官位。
然后雍正惊喜的发现,这转世之人的仙法恢复挺多了,能给他再次制作出一颗药丸了,但在这之后,这转世之人又无动于衷了。
雍正便自个儿琢磨,他自是不能随意提携这转世之人的身份,像是将其认为养女,毕竟他总得考虑宗室之人的心思,且魏清泰之女出身实在太低了,当然,他也可以不在乎这些将魏氏认定为养女,但养女将来会出嫁的,到时候要如何留在皇家。
这女子出嫁了,气运会不会转移到自己夫家身上。
因此雍正便只提携了魏清泰,而且这招看起来有些效果,就是效果不大,念及他刚才想到的魏清泰之女出身太低,雍正心道,该不会是这仙女的魂魄下意识为自己转世之体抱不平。
毕竟这包衣奴才,还是汉军旗包衣旗人,出身远比满洲旗包衣旗人还要低,兴许他得给这转世之人抬抬旗了。
雍正行动力是极强的。
他立马将魏清泰一家打包给他那信赖的大臣鄂尔泰,让魏清泰在鄂尔泰身边蹭功劳,毕竟他总不能无缘无故将其抬旗。
如果有选择的话,雍正还是想慢慢来,看着魏清泰是不是有才干之人,或者是这魏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