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廿四明月夜-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让从一旁食盒里拿出小碗,舀了一小碗汤递给她:“喝了暖暖身子,待会就可以看见星星了。”

    阿沅捧过碗小口小口地啜着,余光瞥了眼夜空,头顶上月光正盛,星星消隐,可远处与山相连的地方,星光闪烁,也是一幅美景。

    “现在也有星星啊……”她喝完汤,指着远处的星空道,话音未落,她的眼睛陡然睁大。只见山下的县城里各处不约而同飘起光点,就像星星一点点升起一样,那光点越飘越高,渐渐连成一簇,在夜空上绽放着微亮。

    那是天灯,祈愿的天灯。

    看着她转为惊喜的表情,程让面上带了点笑意问道:“你要不要也放个星星上去?”

    阿沅回头看他,纯净的眼眸里映着灯光,微微发亮,“可以吗?”

    当然可以,你要什么都可以啊。

    程让心想,手里像变戏法一样,突然从背后拎出个崭新的天灯来,白纸糊的灯罩上还有几行字,看着有些醒目。阿沅凑过去看——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语出《诗经》·《绸缪》篇,阿沅听木先生提过几句,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木先生说过这是一首写新婚之诗,可程让却堂而皇之写在祈愿灯上,意思不言而喻。

    她脸色微红,装作没懂那诗的意思,将灯摆在桌上,示意程让点火。

    程让似乎也没想过他抄写的诗会让少女害羞,三两下将灯里的蜡烛点燃,带着阿沅出了亭子。他让她捧着天灯,自己双手微扶着她手背,慢慢放手以后,那灯便晃晃悠悠却又稳稳地向上升去。

    “姜国皇帝偏重佛法,又惜命,便下令设立放灯节,每到放灯节这夜,姜国各地都要放灯以求皇帝圣体安康。”程让解释道,“我原想着以后要带你来看看的,没想到如今凑巧就碰上了。”

    他们放的灯越来越高,直至与其他灯汇在一处。

    难怪程让今夜不走呢,还是为了带她一观这盛景。阿沅心里软软的,微抿着唇,怕自己忍不住泻了笑意,叫旁边这人得意了去,可她不知那眼角春情却是怎么都遮掩不住。

    眼看着天空上的灯越来越稀,阿沅也有些受不住外面的寒气了,程让无比自然地牵过她的手,将人带到石桌前坐下。暖锅还冒着汩汩的热气,酒也是刚温不久的。

    阿沅嗅嗅那酒味儿,有些疑惑:“这味道怎么这么熟悉?好像我酿的。”

    程让替她斟了一小杯,又将暖锅里的菜夹了一小碗,自己也斟了杯酒道:“是你酿的,你去年不是说酿好了要请我尝一尝的吗?前些日子你在清州,我便让人去京城向伯母讨了来。”

    阿沅把这酒从桂花树下挖出来时,还感叹今年找不到可以一起饮酒的人,没料到兜兜转转间,她竟从京城到了清州,又在归途中被绑到了姜国来,还与程让在异国他乡共饮起她亲手酿造的菊花酒来。

    这世间奇妙尽在于此,总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何事,未知让人惶恐,也让人感慨——尽是缘分使然。

    “阿沅,”程让看着对面饮了几杯后,有些酡颜微醺的少女,声音有些低哑,“我很欢喜。”

    阿沅没听清,抬起头来迷迷瞪瞪地傻笑了声,“嗯?”在自己家或者在崔家,她都不敢喝这么多酒,因为怕阿娘和阿姊会说她。可如今在程让身边,她深知少年只会依她、宠她,便有些有恃无恐了,喝了几杯不说,还妄想将少年面前的杯子也端过来一起喝了。

    程让眼疾手快地拿过自己的酒杯,无奈地叹气,他是不是太宠着她了?但看着阿沅娇憨地笑,心里只想把她想要的都给她,哪里舍得她难过?

    阿沅看了看自己抓空的手,有些不解道:“你不喝就给我嘛。”

    “我喝。”程让一手抓住她伸过来想抢回酒杯的手,声音低沉道,像是在压抑着什么。

    在阿沅酒后格外澄澈的目光下,他仰头将酒倒入口中,突然倾身扳住她脸,捏着她脸颊的手稍用力,阿沅唇便微微张开,感觉到唇上贴过柔软的触觉,紧接着清冽中透着清甜的酒水被渡入她的口内。

    她不受控制地咽下那一口带着缠绵的酒水,唇上的触觉却没有散去,反而越发紧密温润。少年无师自通地伸出舌尖探入她双唇间,像是要尝一尝酒的余香。

    这是一个滋味难明的吻,辛辣又甘甜,清醒又沉沦。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不觉进入考试周了,看着课本觉得,我怕是要在试卷上现编一部古代文学史给我们老师看了:)第52章

    归途缓心路,回京遥无期。

    宿醉后醒来头痛难忍,阿沅敲敲自己脑袋,觉得那酒液都浸入了自己脑子里,变成了水,晃晃脑袋还能听见声音。至于酒醉后的发生的事情,她稍回忆了下,模模糊糊的,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再看周围,尽管布置温馨、摆设齐备,但不能改变这是一辆马车的事实。甚至这马车比之前海盗给她坐的那辆还要晃悠几分。

    阿沅感受了一下车速,他们应该是在很紧急地赶路。她爬起来掀开车帘看了眼,程让骑着马在队伍最前方,她的马车边上至少有六名护卫骑着马护在周围。有个护卫看见她撩开车帘,立刻催马跑到最前面去了。

    阿沅看见他靠近程让说了什么,然后程让便回头看过来,她对上他的视线,弯唇笑了下,就乖巧地放下了车帘。看样子这是在回八郡的路上,也不知道还有多少路程才能彻底安全。

    她正琢磨着洪思源的毒解了没有,车帘突然被掀开,程让弯腰进来。

    “头痛不痛?”他一进来便伸手替她揉太阳穴,揉了一会,将人抱到自己腿上,“赶路有些急,你要是不舒服就和我说。”

    身处程让怀中,阿沅觉得马车都没有那么摇晃了,她顺势歪头靠他胸膛上,“我们到哪儿了?还在姜国吗?”

    “我们刚刚跨过穆国与姜国的分界线。”程让撩起侧窗帘,指着不远处的山峦道,“就那条山脉,将姜国隔在那头。接下来还是山道,有些颠簸,等出了这座山,我们就走官道,到时会平稳许多。”

    阿沅好奇趴在侧窗上看,山峦连绵起伏,像一道道翻滚的绿色波浪,山峦间还有晨雾,太阳刚刚升起,金光在云里若隐若现。冬日的朝阳也是冷的,她哈了一口气,在暖黄的光里凝成冰冷的寒气。

    “原来岭南的冬天也这么冷啊。”

    车帘落下,程让抓过她的手试了试温度,他一直在外骑马,手握缰绳,按理来说应该被冷风吹僵才是。可偏偏他的手暖如火炉,阿沅在他手里蹭了蹭,他的手心和指腹上有长年累月形成的厚茧,硬硬的又带有皮肤特有的柔软。

    “我被绑走后,我的那些护卫还有我堂姐去了哪里?”她一边玩着程让的手指,一边问道。因为程让的手修长劲瘦,骨节分明,看起来格外有美感。爱美之心自然是人皆有之,她看看自己的手,倒是小巧白皙,但离她的审美还差一段距离。

    程让腾出一只手让她玩,另外一只手扶着她腰,免得颠晃。

    “我让他们都回京城了,也写信给伯父伯母了。”他答道,“你放心,我没把这事告诉你阿姊,她还以为你早回京城了。”

    阿沅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可不想怀孕的阿姊还要为她担惊受怕。至于其他的,她莫名相信程让肯定已经处理好了一切,说不定昨夜就连夜将她平安的消息送了回京。

    这一推测源于她对程让的信任,然而——

    在漫天星辰闪烁下,程让写道:“若从岭南回京,一是路途遥远,二则危险未知,言襄不敢以阿沅之安危为玩笑。因而暂让阿沅居于八郡,待晋王携属归京之时,且让阿沅随往。”

    鹞鹰在一旁歪头瞧他,眼神有几分无辜。程让面不改色将纸条卷成根小棍子,放入细管内,妥帖地用蜡封好,随即拴在鹞鹰的爪子上,“去吧。”

    一旁醉酒后熟睡的少女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算算日子,现在都十一月十五了,再有一个半月便过年了,阿沅有些忧心,“那我什么时候回家啊?从岭南回京算起来要二十几日,还不知道路上好不好走,若是再碰上大雪封路,我怕赶不回去了。”

    程让温言安慰:“没事,先在八郡休整一下,我已将你平安无恙的消息传给伯父伯母了,且看他们回的消息如何。”作为小将军,他平时习惯了冷脸威容来震慑下属,唯一的温情都用来哄骗小姑娘了。

    阿沅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他传信的做法,丝毫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写信让他送回去。

    过了山道以后路就平缓了许多,他们也没怎么赶路了。阿沅一边享受着岭南迥异于京城、清州的景色,一边又暗暗着急自己的归家日期。她还是习惯于过年时与家人待在一处,况且这大概是她最后一次与阿父阿娘一块过年了,毕竟来年九月她就要嫁与程让。

    进入八郡地界范围以后,阿沅能感觉到周围的护卫都放松了不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原本的冷脸上都或多或少带了些笑意,那是由衷的回到家时的笑容。

    她心里有些羡慕,她也想回家。

    程让自从不急着赶路之后,就直接放弃了骑马,跟着她窝在马车之内。这会看见她面上神情,就知晓她心里在想什么,咳了声道:“伯父伯母的回信来了。”

    阿沅一下被引开了心神,“什么时候到的?你都没和我说。”

    程让一副有口难言的样子,将已经拆开的竹管递给她,“我怕你不开心。”

    这有什么不开心的?她存了疑惑,接过来打开,一张小纸条能写的字并不多,但其中殷殷舐犊之意读来感人至深。可情意再深,其中的意思也很明了——从岭南回京之路,山长水远,且冬日行路不便,不如等开春以后再行打算。

    阿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阿父阿娘就这么放心将她扔在岭南?

    程让掩嘴又咳了声,面色却是十分平静,他当初写那一封信不过是虚晃一枪,晋王初到封地,还未有明显政绩,如今已是十一月末也没接到陛下的召入京旨意,想来今年是不会回去了。林伯父在京城朝中,应该对陛下的态度有几分揣摩,在此情况下,断然不会让阿沅跟着晋王回京。

    他在写信之时就料到了这情形,但他当时还担心阿沅的阿兄就在岭南,林伯父会不会让他送阿沅去林潮那儿。等收到信后,他心里的石头便放下了,林家伯父比他想的还要谨慎,林潮在晋王身边境遇不明,伯父还是更相信他一些,正合他意。

    阿沅虽然有些不开心,但过了那阵儿就好了。她原先一直担心自己赶不到京城过年,现在也算彻底没了这忧心事,倒是像抛了个包袱一样,心情一下子轻松许多。

    “那我们今年就一块过年啦!”她将小纸条放回竹管内,转头眯眼笑道。

    程让略微提起的心也放下来,阿沅算是他使了点手段才留下来的,其中不乏自己的私心,可说到底确实是为她的安全考虑。但再多的打算也怕她真的不开心。

    “哎呀若是我没来,你今年岂不是要一个人过年?”阿沅突然想到这事,为自己的粗心自责,程让一个人守在八郡,程伯父守在天河城,那过年时候都不能在一块。

    程让淡淡一笑,“你看周围的军士,他们过年时也不能回家,等年夜饭时我们一起请他们吃饭好吗?”周围是他最亲近的下属,他们从小就在一块习武练字,这么多年的情谊早已跨越了亲情的界限。

    阿沅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他们的家就在八郡呢,原来不是吗?”

    “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清州人,还有守在八郡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从别地抽调而来的,他们过年时都不能回家。等除夕那夜,我要在府中设宴款待军中将领,到时候就有劳阿沅帮忙了。”程让心情甚好,心里已经开始谋算除夕那夜该喝到几分醉了。

    阿沅却是迟疑道:“帮忙设宴吗?”她都没好意思说,阿娘一直都没教过她如何管家,包括这些当家夫人都需学会的摆宴之事,大概是自欺欺人觉得她还小,暂时不到出嫁的时候。

    设宴之事向来繁琐,从座席次第到菜色酒水,每一环节都需慎重斟酌,她初来乍到,怕是对岭南的年节风俗都不了解,如何能做这事?

    程让一看她迟疑,立马改口:“设宴之事自有管家操办,只是想让你帮忙看看。府上的管家有些年纪大了,有时候难免思虑不周全,我平日又忙,你闲时可否帮衬些?”

    一听说管家年纪大了,阿沅立马脑补出一位白须驼背的老者形象,大过年的哪能让老人家还这么操劳?她立时答应下来:“好啊,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