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消除你的执念[快穿]-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冬的日头不晒,但是任十一没干一会儿,脸就红透了。
  周逸芳和他对视一眼,张嘴回答邻居的话:“他是大郎的师父,教大郎拳脚功夫的,叫任十一,大郎参军去了,任师父――”
  “把那块石头递给我。”任十一站在墙头喊她。
  周逸芳话未说话,忙先干活。
  邻居笑呵呵:“好,这样好,你们家该有个男人,大郎不在,回村里过日子正好。”
  周逸芳皱皱眉,听着有些刺耳,仿佛大郎是什么拖油瓶、累赘一般,顿时不愿意再和这些人多说话,闷声做事。
  村里人都觉得她和任十一是夫妻关系,只是碍于再嫁或者说招婿,对方又是个江湖人,所以不愿意承认。
  周逸芳大概知道这种揣测,只是明面上纠正几次后,他们不再明晃晃地说,便也只能就此罢了。
  日头渐渐朝西,任十一停下手里的活回屋拿剑,出来撞上进屋的周逸芳。
  “我去城里。”
  周逸芳:“早些回来,给你留晚饭。”
  任十一微笑:“好,我快去快回。”
  “安全为上。”
  “知道了。”


第450章 大善人32
  任十一经过云湖镇的时候,脚下一顿,换了一身灰布衣裳才继续往汴州去,进了城,撕下一角布料蒙住脸,直奔赖霸王的赌坊。
  十年蛰伏,剑不仅不钝,还越来越快。
  赖霸王正在陪赌坊的真正主人对账,桌子上除了账本还有厚厚一叠银票,空气中仿佛都散发着金钱的味道。
  任十一破窗而入,不等护卫反应,利剑直奔上首之人。那人倒也机警,所有人中反应最快,当即歪身要躲。可惜任十一的剑仿佛早就预见了他的动作,或者说他的剑会跟着目标而转变方向,没有第二招,只一剑,便精准追着人割了他的喉咙,而后反手拔剑,剑锋划过还发愣的赖霸王脖子,两道鲜血先后飙出。
  护卫冲进屋中,便看到这血腥场面,立刻拔剑对准灰衣刺客向他围攻而来。
  任十一一手提起那位还在出气的贵人,朝着众人砸去,趁着护卫救人之际,从这突破口纵身飞出。
  飞出房门便是喧闹的赌场,任十一看了一圈周围,见赌场因人多昏暗早早点起了油灯,计上心头。
  只见他飞入赌场抓起一把银钱,不等赌徒反应便将所有的油灯一一击倒。
  油灯倾倒室内顿时昏暗无比,而倒下的火苗点燃家具、纱帘,大火瞬间燎起,赌场之中一片混乱。
  追赶过来的护卫又是救火又是找人,分身乏术,任十一在混乱中顺着人流跑出赌场。
  这次被他刺杀的人大概真的是个大人物,还未跑到城门口,满城已经戒严,任十一眼看着城门关上,果断调转回头,不再试图出城。
  村里,周逸芳留了两菜一汤热在灶上,一边收拾房间一边等着任十一回来。
  周父周母熬不住回房歇下,月亮渐渐升起又缓缓向西,山村陷入了沉睡之中,万籁俱寂,院门外没有丝毫动静。
  周逸芳灭了厨房的炭火,回屋躺下,迷迷糊糊似睡非睡,天光微亮,外头鸟儿叫了一声,她猛地惊醒,跑出屋查看,却发现任十一还是没回来。
  这么一折腾,人是彻底清醒了,周逸芳索性借着晨光收拾院子,时不时看一眼院子外的小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抬了几次头。
  汴州城内,处处戒严。
  任十一看到这个大阵仗才知道自己恐怕杀了一个大人物,但是他半点不后悔。这位稳坐赖霸王身后的大人物,放任赖霸王欺男霸女,开着这样一家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的赌场,死得半点不冤枉。
  昨日的灰布衣服早就随手扔了,他穿着往日的劲装去了枣子巷。
  这身劲装还是周逸芳亲手给他做的,当年住进周家不久,她发现他穿来穿去只有几件黑色袍子,于是每年换季给大郎做衣裳的同时,还会给他做上一两件。颜色也不再是全黑,灰、蓝、白、青各色都有,他今日穿的便是一身藏青劲装。
  回枣子巷回得悄无声息,早上开门却是大大咧咧,引起邻居注意。
  “任师父,您怎么回来了?”邻居又惊又喜。
  任十一答:“在家收拾行李,突然想起一些东西落下了,我脚程快,回来拿一趟。”
  “老家那边还好吗?这么些年没回去,房子是不是都得修补了?”
  “嗯,挺好的,老人喜欢回家乡,很高兴。”
  邻居十分理解:“也是,周大伯周大娘年纪大了,念旧,你们回去也好,城里不安生。”
  大家其实都知道周家为何搬走,正因此,对周家的好感、感激、同情是占上风的,今日看到任十一孤身回来,还小心叮嘱:“您先在家等等,我们出去看看赖霸王那些狗腿子还在不在,别让他们又缠上您。”
  任十一心中知道外头必然没人,那帮人现在哪里顾得上他?但面上不显,道一声谢:“劳烦,我在家等着,您让护卫队的孩子来说一声就好。”
  邻居忙忙碌碌出工去了,不一会儿就有小孩敲门跑进来:“任师父,赖霸王的人没来,但是有个大消息!”
  任十一配合:“什么大消息?”
  “赖霸王死了!他们顾不上我们啦,现在全城戒严,街上好多捕快士兵,到处找凶手呢!”
  小孩问:“任师父,你还能回去吗?”
  任十一摸摸他的头,心里想起临行前周逸芳说给他留了饭,心中倒是真的急切思归:“能,你去玩吧,这边院子要锁起来了。”
  “好的,那我走啦!任师父,后会有期!”
  小孩似模似样地同他告别。
  任十一笑了一下,回了一个毫不含糊的江湖礼:“后会有期。”
  小孩乐了,蹦蹦跳跳跑了。
  院子重新安静下来,任十一出门锁了院子,踩上墙头去外边走了一圈,果然看到孩子所说的巡城士兵,于是又回到了巷子口,躺上了枣子树。
  周逸芳在村子里等了三天,等得嘴角上火轻易张不开嘴,从一开始镇定自若相信他不会有事,到第三天忐忑担忧甚至想进城打听一番。
  周父周母问任十一去哪了,怎么去了再没回来,会不会出什么事。
  周逸芳只好说他临行前交代过,此次归期不定,不用太过担心。
  周父周母是被安抚住了,她自己嘴角开裂上火却真实反映了几日来的心情。
  第四天下午,周逸芳握着锄头开垦院子里荒废的菜地,歇息的时候目光下意识往路口看去,不知第几次看过去时,那小路上遥遥走来一个人影。
  周逸芳停下动作站直身子盯着人影看,随着他越走越近,那身形姿态越来越熟悉!
  “任十一!”她放下锄头开了院门跑出去。
  任十一听到熟悉又陌生的急切呼唤,抬头看来,看到真是周逸芳,顿时加快了脚步,到最后几乎是运功飞跃过来。
  直到来到她的面前,这才停下。
  “我回来了。”
  周逸芳仔细看了看他,没看出什么受伤的样子,伸手拽住他的衣袖拉着人往家走。
  邻居听到动静出来看热闹,见状打趣:“可算回来了,芳娘这些日子天天望着路口盼呢!”
  说完,还暧昧地笑。
  一些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行为就这么落入旁人眼中又被当场戳破,周逸芳顿时尴尬,收了手快步回家。
  任十一追过去,一路追到堂屋。
  “这几天让你担心了。”
  周逸芳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回头望向他:“出了什么事吗?怎么耽搁这么久?”
  任十一说:“赌坊主人是个大人物,死后全城戒严,连我们枣子巷的家也被搜查了两遍,汴州直到今天才开了一角城门。”
  周逸芳关心:“没受伤吧?这些天你住哪?”
  任十一摇头:“没受伤,和当年一样,歇在枣子树上。”说着,揉了揉肚子,“别的没什么,就是吃得少。”
  周逸芳连忙说:“我去做饭,你想吃什么?”
  任十一:“你做的都行。”
  周逸芳笑:“行,那你先去歇着,马上就好。”
  任十一没动,只说:“我给你生火。”
  两人一起往厨房去,走了几步,任十一低头盯着周逸芳看。
  周逸芳缓缓停下步伐,疑惑抬目:“怎么了?”
  任十一犹豫了一下,抬手:“上火了?”轻轻碰了碰她的嘴角。
  周逸芳下意识微微后仰躲开,回过神后便觉得脸热,低声应了一句:“嗯。”绕过他走了。
  任十一举着手望着她的背影,想起这十多年相处,周逸芳似乎时时刻刻平静镇定,即便养最疼爱的儿子大郎,都没有这样着急上火的时候。
  是着急上火了吧,任十一搓着指尖想,脑中又响起邻居刚才那句打趣。
  想完这些,他脚步轻快,几乎是跳着飘着,跟去了厨房。
  几日后,当朝相国之子死于汴州的消息传遍各地,也是这时,周逸芳和任十一才知道,任十一杀掉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这相国大人出了名的大奸臣,百姓私底下全都拍手称快,为行刺的义士叫一声好。
  任十一本人听到这样的夸赞声倒是半点没有波动,仿佛说的不是他似的,每日只专心致志地帮周逸芳修房子、复垦田地,准备来年的播种。
  隔一两个月,他就找机会去一趟城东军营,给大郎送点东西,再看看他过得怎么样,回来告诉周家一家三口。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消逝,南边彻底陷入了战争之中,北边的百姓人心惶惶又不得不为生计奔波顾不上想太多。
  汴州城还是歌舞升平,城外的日子却不好过了。
  盗匪四起,隔一段时间,大家就听说哪个小镇被盗匪光顾,这帮人杀烧抢掠,无恶不作,令人胆寒。
  周逸芳原本和所有百姓一样,等着汴州都尉率兵平定盗匪,哪怕做做样子,也得履行以下身为一城武将的职责。
  然而先等来的事大郎托任十一带来的信件。
  信中叙述之事,让人切齿愤盈!
  原来,前不久,那个与云湖镇隔湖相对的湖西小镇所谓被山匪血洗,实际上是汴州兵营派了一队人假冒山匪洗劫富绅百姓之家,瓜分利益之后甩锅所谓山贼。再过几日,这帮人随便找几个普通百姓栽赃他们为匪寇,当场击杀灭口,又能向上头邀剿匪之功……
  军中上下官员,哪怕一个小小的百夫长,都顾着吃喝嫖赌搜刮民脂民膏欺压底层士兵,披着将士的胄,干着贼寇的事,甚至比贼寇还敲骨吸髓!
  大郎在信中极尽愤慨,最后言:所谓忠君爱国,君若不君,国若不国,护国卫民之利刃次次屠民,儿子该当何如?
  周逸芳没有给儿子回复,大郎自己就有了答案。
  半个月后,城东兵营火光冲天,一场兵营内乱揭开了汴州城乱的序幕,近千名士兵逃离兵营跑到湖西占山为王,并公布了湖西小镇被劫掠的真相。
  一时之间,整个汴州府沸反盈天,那些真正被盗贼残害的百姓也都将怀疑栽倒了官府头上,南方流民不曾攻进来,汴州府内百姓先揭竿而起了。


第451章 大善人33
  汴州早年正常情况下,大概有两千左右的驻军,这几年,州府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又或是真的担忧南边打过来,不停向上进言要求扩军,到了如今,东边南边两处军营,加起来已有至少两万人。
  当年的两千人有不少吃空饷的,而今的两万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人数。
  京城之所以给了汴州这个权利,不怕拥兵两万的汴州心生异心,大概是因为这汴州知府是皇后的兄长,并且皇后所生的太子很讨皇帝欢心。而汴州又是挡在京城前的一道盾牌,驻军两万人防止南边反贼北上,皇帝才能稳坐京城安乐自在。
  只是如今,这两万人的军营,一半被撕得四分五裂。反叛当夜,东营大火烧掉粮草大半,低等、中等军官伤亡极重,一千多人反叛上山,一千多人或伤或逃不见人影,东营所谓的一万士兵,其中一半驻守在州府边界,那里流民极多,寇贼横生,守卫日夜倒班阻止流民北上,更要阻止匪寇进入汴州。
  所以,这大本营,其实是毁了大半。
  西营原本安然无恙,只是东营率先爆出反叛,西营里被逼入伍又目睹种种不公的普通士兵顿时人心惶惶。
  后来东营那一千多人占山为王,广而告之驻军曾经干下的罪孽,州府各地民怨沸腾接二连三爆出起义,东营不成了,西营便被派去平定叛乱,这一去,反而人心更乱了。
  因为率先起义的地区都是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曾经吊着最后一口气苟且着,后来看到有人起了示范,他们就拼了最后一把,揭竿而起只为活命。
  这些年充盈军队的都是被抓来的壮丁,运气不好可能前去剿匪剿的却是自己的老家,即便都是陌生人,看着这样的山匪,同是苦命出身的士兵们,如何下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