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翠翠收起结婚证,拉上背包拉链:“我不来,这婚也已经结了,千里迢迢过来,不过是念着骨肉亲情。谁不想结婚有父母祝福,谁不想全家为自己高兴,当初定亲是我答应的,逃婚也的确给你们造成了困扰,一家子谁都有对错,如今日子好了本可以不计较的……就像你说的,我完全可以抛掉你们一辈子不回来――你也说对了,以后我不会来了。”
她扯扯嘴角,看着傻傻呆呆的四人,转身向外走去。
易晨沉默地跟着她走。
走到大厅门口,方翠翠停下脚步回头:“你也别说我没良心,写信让你们出去赚钱,大姐二姐涛涛都去了,也的确赚到了钱,我有好机会不会忘记姐妹兄弟,但也不会帮算计我的人。”
说着,直直看向方海和他老婆。
两人吓得不约而同避开视线。
方翠翠嗤笑一声,跨门出去。
房间里的行李一早就收拾好了,两人进门拉出行李箱背上包就能直接离开。
吕大萍追出来,红着眼睛拉住方翠翠:“亲生父女,再吵再闹也是父女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当真,这么记仇呢?”
方翠翠挣开她的手:“妈,我回来一天了,你还没问我,我婆家人怎么样,对我好不好。”
倒是彩礼先要上了。
吕大萍的哭腔卡在了喉咙。
易晨牵过她的手,两人背着包出了院子。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不是说城里人吗?哪里还会有不好的呢?你肯定是我们家过得最好的了呀!”吕大萍追上来。
方翠翠避开她的手:“妈,你放心,只要涛涛听话,我会好好照顾他,让他在锦城扎根成家。”
吕大萍脸上一喜:“真的?”
“只要他听话。”方翠翠强调。
吕大萍连连点头:“会的会的,涛涛从小就黏你对你最好,他肯定听你话。”
方翠翠没应,说:“我们走了。”
吕大萍又想留下她又不敢留,只好红着眼睛看着她走了。
易晨出了村口越想越气:“你说一句会照顾方涛,他们真的连人都不挽留了?”
方翠翠:“儿子是方家的命根子。”
易晨鼻孔重重出气,仿佛一头气坏了的牛。
方翠翠见状,笑出了声,摇一摇两人牵在一起的手:“回家咯,总算可以回去了。”
易晨握紧了交缠在一起的手,一边爬这段山路,一边在心中发誓,他一定要给翠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弥补她在原生家庭受到的所有伤害。
两人到小镇的时候是中午,吃完饭找了镇上唯一一家招待所,安置好东西后出门买了水果,两人来到了方翠翠的中学。
方翠翠去看望曾经的班主任,支教老师有专门的一排宿舍楼,他们直接去那找人。
然而那位班主任已经离开了,支教老师流动性强,方翠翠来之前也料想过这个可能。
不说老师,七年间,这所中学的校长都换了第二次了,现在的校长刚上任半个学期,同样住在宿舍里。
方翠翠就将水果送给了这位新校长,将自己过来感谢曾经班主任师恩的事大概说了一遍。
听到方翠翠正在准备读博,校长有一瞬间的惊讶,惊讶之后看着方翠翠的眼神就变得十分炙热:“我一定帮你联系到曾经的班主任,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好,真是好,方同学,你可真了不起,是我们所有山里孩子的榜样!”
方翠翠尴尬得直摇手,她还不太适应这么上价值:“只是为了自己前途努力而已。”
聊着聊着,方翠翠心中起了个念头――她想资助学校里想上学却因为家庭各方面原因不能上学的女孩。
“每个孩子一学期两三百,资助三个孩子一年也不到两千,但是对这里的孩子来说,上学赚到三百块钱就已经是一笔大钱了,就算不能改善生活,也有了前往锦城的车费。”
回去路上,方翠翠问易晨:“没和你商量就和校长说了这件事,你不介意吧?其实花费并不多。”
易晨笑着说:“怎么会介意?我觉得很好,不管是鼓励她们继续上学,还是给她们一张前往大城市的车票,你给的都是希望,如果曾经的我知道有个方翠翠在这里,岂止三百,三千我也愿意给,只要能让她过得稍微轻松一点。”
方翠翠抱着他的手臂靠上去:“易老师,你可真好。”
易晨刮刮她的鼻梁:“同学你有点马屁精哦。”
方翠翠和校长交换了联系方式,第二天才坐最早班车离开小镇。
山路、中巴车、客车、高铁……一路辗转,从大山到大城市,这条路,方翠翠又走了一遍。即便交通发达的现在,离开大山的路依旧很长,长得让人疲惫,但是这一次,她已经充满了力量与自信,身边还有易晨陪伴。
回到锦城,大姐她们来问情况,方翠翠只说了一句话:“爹要十万彩礼。”
三姐弟吓得舌头都打结了。
方涛脱口而出:“三姐你可真有先见之明,幸亏我偷了户口本出来!”
大姐惊上加惊:“什么?你偷了户口本?”
方涛:“也不算偷吧,娘不是一直把东西放在那个老柜子里吗?都没人理会这东西,我翻出来随手带上了呗。三姐不是要结婚嘛,她特意回去拿多不方便。”
大姐说不出话来,她觉得这逻辑不对,但是她老实人,又指不出逻辑上漏洞在哪。
二姐笑得不行,还挺解气:“爹失心疯了吧,十万都能说出口?咱们老方家的女儿能有这么好卖?”
大姐拍她:“胡说八道什么?”
二姐翻白眼:“不是吗?我们哪个不是被卖的?”
大姐:“越说越不像话,妹夫对你不好吗?”
二姐呵呵:“你听三妹夫说的,人家城里姑娘结婚什么样,我们呢?破嫁妆没两件,彩礼要得足足的却一分钱不给女儿。”这不是卖是什么?
不止呢,卖出去以后,还同时多了一个钱袋子,娘家有点什么事,就找大钱袋二钱袋要钱。
大姐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说:“爹娘也不容易。”
方涛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二姐就差没说爹娘卖女儿养儿子了。以前他是得利的人,年纪又小,所以浑然不觉,甚至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今他在外打工,身边都是姐姐,脱离了那个环境有了新的视角,才发现三个姐姐都过得很不容易。
方翠翠终结三人的讨论:“我把户口迁出来了,以后不会再回去。”
大姐还是不忍心:“亲爹妈,哪有隔夜……”
“大姐,”方翠翠打断她,“你也生了女儿,你会要求未来女婿给十万彩礼吗?”她也不等方翠翠回答,只问闷不吭声的大姐夫,“大姐夫,你会要吗?”
大姐夫老实说:“不能要,咱村里彩礼才几千,这么敲竹杠,女儿以后在婆家会吃亏。”
大家齐齐看着大姐。
大姐动了动身子。
方翠翠说:“大姐,这才是亲爹。”
做什么说什么会考虑女儿过得好不好,而不是只要收到钱,管你将来死活。说多了就来一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
散局的时候,方翠翠把户口本给方涛:“我已经办好了户口迁移,户口本你带回去。爹和大哥应该能猜到是你拿走户口本,肯定会生气,到时候你就把一切推我头上。”
方涛接过,半点不怕回家的情况:“我知道,到时候我就说三姐要结婚,托我带户口本来锦城,我没多想就拿了呗,至于为什么不告诉大家,我就说本来想说的,但是忘记了。咋样,这个理由无懈可击吧?过年那会儿我们就和爹娘说了你要结婚的事,我哪知道他们会威胁你嘛,我又不知道他们的计划。”理直气壮!
方翠翠笑,拍拍他的肩膀:“技能课上得怎么样了?”
方涛一说起这个就兴致勃勃:“姐,这个课真挺不错的,我现在会用电脑了,还会打字!但是你让我去学物流什么的,有什么用啊?”
方翠翠:“前两年,国内兴起几家网购公司,同时当地成立了好几家物流企业,我老师受投资方邀请去调研过网购行业,很看好这块市场。如果网购未来真的能成功,伴随而生的就是物流企业,你说学这个课什么用?”
方涛挠头:“听不懂,但总觉得你说得很厉害啊,那我先学着吧,反正听三姐发大财,嘿嘿。”
方翠翠白他一眼:“我没这个能耐,只有勤能补拙。”
方涛和姐姐姐夫们继续上着各种适合自己的技能课,方翠翠开始和易晨准备婚礼。
5月中旬,他们去拍了婚纱照。
6月方翠翠毕业,两人又拍了一组毕业结婚照留念。剩下的时间便是各种婚礼准备,喜帖派送。
方翠翠这边,她邀请了三姐弟,连大叔一家、刘姐孙姐、丽丽小王还有研究生的同门和老师。
易晨亲戚更多些,还有不少同学队友。
男方女方来的人都不少,热热闹闹的没有半分遗憾。
7月,方翠翠从回龙区那个小房子出嫁,在亲友见证中与易晨定下终身,盟约白头。
婚礼后,他们直奔北欧,玩遍北欧各国。
8月回国,分发完国外带回来的伴手礼,方翠翠沉下心开始恢复学习状态。
大姐学了中式点心的技能培训课,为了练习手艺,周末有空就来借翠翠家的厨房,做出一笼笼包子,从奇形怪状到口感外形渐渐标准化,然后将做好的包子分给妹妹和弟弟。
翠翠会帮她上网搜索相关的制作技巧,教她调整、尝试,提升食物的口感。
自从大姐学点心,这家里的包子馒头松糕……各种点心再没断过。
点心课程夏季秋季各有一次报名,大姐全都去上了,一年学下来,手艺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年底的时候,她和大姐夫一起上门找翠翠商量,她的手艺开一个早餐店合不合适?主要是看见了小王的成功,她们夫妻虽然老实不会做生意,却难免心动。
方翠翠鼓励她试一试。
早餐店成本不高,大姐夫妻两个完全可以尝试一回,失败了也损失不大。
于是找店铺、装修、□□、采购……方翠翠和易晨帮大姐俩夫妻一起将店支撑了起来。
第540章 天路44
二姐见大姐有了自己的店铺,自己当老板,羡慕了。
她学的是西点,刚学没多久发现方翠翠和小王合开了一个蛋糕店,而且生意很好,于是学得更加起劲儿了。但是呢,怎么学,方翠翠怎么教她,她都做不出小王那样的口感。
方翠翠安慰了几回,鼓励她再找找别的机会,同时对这类就业课程随时关注着,有适合的课程就推送给他们。
二姐抛掉了最初对免费课程的犹疑,颇有当年翠翠那个拼命的架势,只要能报上名的课,她全都去上了,而且夫妻两个错开来学,一门都不浪费。
方涛则被安排去上电大,难度比自考低很多,但凡稍微看看书,花点心思准备考试,就能拿到文凭。
方翠翠把娘家的人安排得妥妥的,指挥得他们忙得团团转,又累又有干劲。
因为方爱民这些老家的人,易晨对方家的印象坏到了谷底,但看着这三姐弟奋斗劲儿,又慢慢回转回来,发现原来这一家子还是有共同点的,拼起来都一模一样。
大姐的早餐店稳定赚钱时,二姐自己找到了生意路子,二姐夫在技能课上学会了一些厨艺,她打算夫妻两个推个小车在工厂边上摆摊卖炒饭炒面等等吃食。
“你二姐夫厨艺比我好,我怎么学都做得不够好吃,你二姐夫上次从课堂上带回来的炒饭,都凉了一半,我觉得和小摊上卖的差不多。”
方翠翠觉得可行:“但是小摊一般都是非法经营,容易被城管抓或者赶,我没接触过这行,不知道利润怎么样。”
二姐比大姐胆子大得多:“先试试呗,不行再进厂子,工厂总会招人的,尤其过完年开工。”
小王听了方翠翠的话,在小镇买了一个落地房,二姐夫妻要辞职出来摆摊,没了宿舍,方翠翠就让他们在小王房子附近租房住,大家住得近也能照应。
二姐精明会算计,做生意比大姐更厉害,炒饭摊子一摆,发展速度非常快。
一开始只卖炒饭炒面,后来多了几个炒菜,再后来摆成了夜市夜宵摊,摊子铺大了,总是被城管撵,撤退很麻烦,经常会因为占道经营被罚款。二姐一咬牙,把所有积蓄投进去,在工厂边上开了一家小餐馆。
小餐馆面积小,但成本比摆摊高,菜品价格肯定要上浮,二姐夫炒菜手艺竞争不过别家,反而赚不了钱了。
方翠翠陪二姐在周边逛了一圈,尝了同类型的各家餐馆招牌菜,最后只能劝她放弃。
不开餐馆干什么呢?钱都投进去了,装修钱都没有回本。
这一回真的是几年辛苦,血本无归。
经济陷入困境,二姐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