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子夫人有点甜-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六娘确实是个厉害的女子,寻常女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恐怕只有一头吊死?的份。
  但于六娘没有,她卖身入薛家,做了薛家二郎的侍女,又成了他的妾室,并且生下一个女儿,深得薛二郎宠爱。
  于六娘留在薛家,查明了当年的真相,拿到了证据,一份牵扯到许多人的账本,从盛京到地方,那么多人。
  然后在薛家宴会时,于六娘找到沈瑞,沈瑞也不负她的期望,一路上几次出生入死,把于六娘带到了盛京,并最终决定翻案。
  福县几千个亡魂,还在泥水中苦苦挣扎,她于六娘?,要为他们和自己枉死的家人复仇。
  有些人,必须要付出代价。
  这是于六娘的决定。
  听完这件事情,左右两边的人,都安静下来。
  沈绵早已经知道这件事情,然而让她再听一次,她还是胸口憋闷,难以忍受。
  她见过很多死人,在青州的时候,那样的惨状,前些年沈绵每每回忆起来,都要做噩梦。
  可是瘟疫是天灾,难以避免,?可福县水灾,那就是完完全全的人祸,直到现在凶手都逍遥法外。
  而且这个逍遥法外,是上位者所允许的。
  安王露出震惊的神情,久久不语。
  于六娘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许多人,道,“我知道诸位,都是高官厚禄者,可能也不在乎我们寻常百姓的性命,甚至怀疑我这件事情,是胡乱编造的,但,真的就是真的,我于欣,只要活着一日,就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天下所有人,让他们知道,三年前这件事情,可能落在我们福县头上,三年后这件事情,就可能会发生在他们所有人身上,若是不查出真相,严惩真凶,我们于家,福县几千口人命,全部都死不瞑目!”
  说罢,她自己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尘土,沉默地站在人群中,毫不怯弱。
  这样的情景,安王早有准备,他回头道,“本王不司刑狱,也不负责查案,这个案子,若是真的那也得请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在场的几位大人,你们觉得,此事需要禀告陛下吗。”
  在场的人都沉默了,涉及几千条人命的大案子,他们要是不查,那如何给百姓一个交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惹到了百姓,必将危及大夏国本。
  然而,这件事情,当年为什么会压下去。
  因为嘉妃啊,因为这个女人,她生下皇帝最小的孩子,多年来圣宠不衰,是皇帝的心肝肉,?当年的案子,御史台是派人去查访过的,可是最后,这件事情,被皇帝陛下金口玉言,遮盖了过去,谁还敢提,没有人啊。
  就连稍微知道真相的几个人,都被皇帝调到?外面去了。
  所以,这个滔天血案被人遗忘,只是谁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于欣活下来了。
  一个弱女子,她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拿到了证据,将所有的事情公之于众,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是瞒不住的。
  即便处置了于欣,也是于事无补,何况安王殿下今天来了这么一出,显然是打算做些什么的。
  刑部侍郎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他是疯了吗,为什么今天要来应安王府的邀约。
  御史台的人则是一脸茫然,笑话,这件事情,他们御史台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要是知道,就是拼上一死,也得参奏薛家和嘉妃啊。
  嘉妃是皇帝的宠妃又如何,她就是皇帝的亲娘,御史台都不会客气,大夏的御史台,硬气起来,皇帝也得退让三分。
  这位不到而立之年的张御史当下拍案而起,先朝于六娘行了一礼,允诺道,“于娘子,在下任职御史台,于娘子放心,我御史台一定会向陛下上奏折,若查明你的言辞属实,相关人等,一定严惩不贷!”
  于六娘子灰败的双眼中重新点起一丝光亮,回头看着张御史,道,“多谢大人,多谢您了。”
  只要有人愿意开口,这个案子,就一定有机会重新调查!
  安王见有人应承下来,当即十分满意,但面上显得严谨又认真,道,?“此事事关重大,到底如何,暂时说不清楚,本王会将于娘子留在安王府中,待明日早朝,陛下决断。”
  安王一锤定音,暂时结束了这件事情。
  安王妃上前安抚众人,道,“今日突发此事,扰了诸位的兴致,王府准备了酒宴,请大家入座。”?
  这酒谁还喝得下去,但安王府客客气气地留人,他们又不能强行离开,只能坐下,看着面前华美的宴席,却食难下咽?。
  赵王妃已经泣不成声,她坐在沈绵旁边,已经哭湿了一条手帕。
  沈绵把自己的手帕也给她擦眼泪,劝说道,“王妃别哭了,此事一定会调查清楚的,幕后之人肯定逃脱不了。”
  安王妃道,“查出来有用吗,死了那么多人!”
  沈绵无言以对,只能帮她擦眼泪。
  何娴宁和王灵瑶也在沈绵附近,王灵瑶惊骇得难以言表。
  何娴宁则是小声询问沈绵,“?这件事情,你早就知道?”
  “我二哥哥带回来的人,你说呢。”沈绵道。
  何娴宁点头,“只是靠你们不能翻案,要找这位。”
  “是这样。”沈绵道。
  何娴宁道,“这样的案子,也该好好明查。”
  “我也希望。”沈绵笑着看何娴宁,何娴宁拍拍她的手臂,以示安慰。


第422章 后继有人
  沈绵靠在马车里打呵欠,身上穿着国史馆的官服,江星列骑马在外面,两人一个去国史馆,一个去大理寺。
  沈绵掀开马车帘子,道,“怎么也不见陛下召你入宫查案呢?”
  江星列解释道,“案子的消息,从我手中泄露出去,还闹出这么大的事情,陛下自然对我不满,想来这几日都是不想见我的。”
  皇帝又不是傻的,这件事情,因沈家而起,虽然最后是出自安王之手,但其中要是没有江星列和沈家的推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皇帝自然能想到这些事情,要对江星列不满。
  沈绵听了,忙道?,“那怎么办,要是陛下迁怒你和二哥哥,找你们的麻烦怎么办?”
  沈绵着急,江星列倒是从容冷静,道,“没事,什么事情都顺着陛下,那是佞臣,你夫君难道瞧着像佞臣吗?”
  江星列并不担心皇帝的迁怒和不满,这并非了不起的大事,回头想办法让他老人家消气就好。
  沈绵上下打量着江星列,道,“唉,这谁知道,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万一你就是怎么办呢,我也瞧不出来。”
  江星列道,“绵绵,怎么想听你说两句好听的话,就这么难呢,嗯?!”
  沈绵赶紧陪笑?,“好嘛,我错了,江世子品貌都好,做官也好,绝非佞幸之流,定当名垂青史。”
  江星列笑道,“行了,到国史馆了,下来吧。”
  江星列先下马,然后把沈绵扶下来,又道,“别忘了我交代你的事情,别说错话。”
  “我记住了,你放心吧。”沈绵再三保证。
  江星列目送她进了国史馆,这才转道去大理寺。
  沈绵一进大理寺,就被人围住了。
  “沈夫人,听说昨天安王府的兰花忽然就凋落了,是不是真的,您亲眼看到了吗,”朱小郎君一马当先,率先问出了众人想问的问题,“福县的案子真的有问题吗,是不是冤案!”
  沈绵故作严肃,道,“胡说什么?,传言而已,都别挤在我这儿了,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
  众人见状,自然不肯轻易放过沈绵,纷纷催问。
  朱小郎君?一跺脚,道,“江夫人,沈姐姐,我的好姐姐,您就说说嘛,盛京都传遍了,到处都是这个消息,您就跟我们说一句,我们保证不出去乱说,好姐姐。”
  朱小郎君今年十五,仗着自己年纪小,拉着沈绵的袖子就是一通撒娇,这一句“姐姐”喊的毫不忸怩,十分自然。
  沈绵瞪了朱小郎君一眼,对这句姐姐倒是挺喜欢,道,“好了,好了,我说了,你们可不许出去出去乱传。”
  “嗯,我们听听,肯定不出去乱说。”王文峰也催促道。
  “兰花确实是凋零了,特别快,一眨眼,”沈绵道,“至于案子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过几日朝中肯定会有结果的。”
  “真的一瞬间就枯死了?”
  “我听说是玄策道长说有冤案,那于娘子这才说出来的,是不是啊?”
  “玄天观挺灵的,我娘腿疼,去求了一道灵符,她就好了。”
  “是吗,我爹老寒腿,我也去求个符!”
  “求什么符纸,冤案啊,死了好几千人,你们还求符纸,这案子要是真的,那得多冤屈啊,你们还是大夏的朝廷命官吗!”
  一时间议论不止,朱小郎君拉着沈绵的袖子,道,“沈姐姐,我是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的,我也不信玄天观,那个玄策肯定是骗子,沈姐姐别理他们。”
  朱小郎君知道沈绵不喜欢玄天观,当即上来表忠心。
  沈绵笑道,“行了,先上去吧,今天的事情还不少。”
  朱小郎君点头,“嗯,我和沈姐姐一起上去,还是你教的好,我家那老头子,一说话就发脾气,我可受不了他。”
  沈绵道,“朱翁也是为你好,小郎君可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都喊您姐姐了,您叫我闻舟就好。”朱小郎君道。
  “好,那我以后叫你闻舟。”沈绵也不推拒,这小郎君性情不错,和沈绵很合得来。
  两人说笑着进去,王文峰在后面道,“闻舟你这个便宜可占的不小,竟然白得了一个姐姐。”
  沈绵对王文峰道,“你要是喊我姐姐,我也认的。”
  王文峰年近弱冠,虽然比沈绵年纪小,但脸皮薄,哪里喊得出口,当即不说话了。
  朱闻舟笑嘻嘻地跟在沈绵后面,一上午问东问西问个不停。
  上午国史馆中人心浮躁,到处都在议论三年前的事情,黄侍郎乐得他们讨论此事,巴不得越闹越大,根本不管。
  盛京城中也是一样的,几千条人命,绝对不是小事。
  平常从护城河里捞出来一具尸体,盛京都能议论许久,何况几千条人命啊,再加上安王一派人的推动,简直是要闹翻天了。
  御史台也分成了两派,已经吵了一上午。
  昨日去参加宴会的张御史急得已经站起来了,高声道,“沈大人,蔡大人,您二位怎能对此事视而不见,那可是几千条人命啊,三年啊,三年不得昭雪,大人,您两位何时畏惧过权贵之人,如今竟然一言不发,岂能如此,沈大人,我可是奔着您,才来御史台的啊!”
  沈秉看这年轻人着急上火的模样,和蔡御史对视一眼,看来御史台,这是后继有人了啊。
  沈秉道,“先坐下,这件事情,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沈大人,我都快急死了!”
  蔡御史上前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呀,得沉得住气,咱们直言进谏,最后是要让陛下和朝臣们信服的,不能信口开河。”
  两人把这个着急上火的年轻人劝住了,这才开始商议对策。
  江星列是最沉得住气的,今天有人来问这件事情,他一句话全部打发了,那就是“不要传谣言”,除此之外,半个字都没有多说。
  任谁过来,都难从他嘴里撬出再多的话。
  下午,沈绵闲来无事,坐在国史馆喝茶,听朱闻舟沈姐姐长沈姐姐短,说各种有趣的事情。
  正说的热闹,朱闻舟看见几个内侍过来,示意沈绵去看。
  内侍走到沈绵面前,客客气气地行礼,笑道,“江夫人,老奴是嘉妃娘娘宫里的,想来您也不记得了,您好些日子不进宫,娘娘很是想念您,请您进宫去说说话。”
  沈绵早有准备,起身还礼,道,“哪儿能不记得您呐,李公公,我这也没什么好收拾的,现在就过去吗?”
  李公公道,“江夫人请。”


第423章 大义灭亲
  朱闻舟有些担心,毕竟昨天的事情,据说罪魁祸首就是薛家,嘉妃可是薛家的人,现在把沈绵喊进宫,能有什么好事。
  “沈姐姐,您~”
  “没事,世子来接我的时候,你们跟他说一声就行,我与嘉妃娘娘相识已久,只是有些日子没见,没事的。”?沈绵从容道。
  王文峰拽住了朱闻舟,道,“江夫人放心,我会转告世子。”
  沈绵点头,和李公公一起进宫去了。
  进了宫门,李公公的话就多起来,“江夫人,我们娘娘因着盛京之中的流言蜚语,着急上火的,一整天都没吃饭了,您帮着好好劝劝她。”
  沈绵心想,当年的事情,是嘉妃向皇帝求的情,个中内情,她肯定是最清楚的,现在闹得风风火火,她自然比谁都着急。
  “公公放心,我一定劝说娘娘,左右有陛下护着,肯定没事儿的。”沈绵道。
  李公公点头说是。
  沈绵刚进嘉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