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可能会更冷,你确定不回白崖镇?”萧靖承每次来,都如此问。
薛湄:“我要在这里过冬。”
萧靖承在她的雪屋里住了一夜。
正如她所说,这雪屋内点炉子,是不会融化的,非常暖和。
“为何会暖和?”
“其实很冷的,屋子里的温度,一定是在零下几度左右。但是,外面的风大。一旦有风,周身散发出来的热量会被吹得干干净净。同样零下一二度,外面感觉就要比里面冷太多了。”薛湄说。
人体取暖,靠的又不是外界,而是自身。穿衣、住屋,仅仅是把自己散发出来的热量保留住。
雪屋就是这个理念,它挡住了风,就把人体的温度存了下来。
至于炉子,它散发出来的热量,只是方寸之间,和宽大的雪屋相比,微不足道,也不至于融化掉雪屋。
“……匈奴人不太清楚取暖的原理,如此简单的办法,他们也没想过用,世世代代苦熬。”薛湄笑道。
“别说他们了,我也没听说过这些。你又给苍生创造了福祉。若是在古代,你可以封圣人而成仙了。”萧靖承道。
薛湄:“……”
他说的古代,在薛湄的概念里,算是非常远古的地球时代了。
那时候社会形态极其落后,人们幻想着“封神”的事情的确存在。
薛湄低声对他说:“我没想过做谁的神,只想做你的。你把我当女神看,我便很满足了。”
萧靖承:“这话,是好话,还是你在给我下套?”
薛湄:“……”
这孩子现在警惕性好强。
她哈哈笑起来,心情很是愉快。
萧靖承又说雪橇特别好用,也可能是改变大家生活习惯的好工具。
经过薛湄和萧靖承的考察,雪城墙最终没有建起来,只是在西南那边搭建了一个“壁影”一样的墙面,阻挡寒风。
想要建造一座雪城墙,耗时至少两个月。等它建成,草原上没那么冷,雪就要化了。
雪开始融化,雪屋里也住不了。
不过,气温能融化冰雪,也就意味着怎样都不会冻死人了,大家再从雪屋里搬出来,住进帐篷里。
萧靖承打算回去了。
时间到了腊月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外面仍是刮大风,而气温到了零下二十多度。
这个时候,如果把人推到外面去发展,一个小时内他会彻底冻上,变成硬邦邦的冰锥子。
也是在这个时候,葛刺部带人来投降了督抚司。为了活下来,他们愿意一半的壮汉作为俘虏,一半的牲畜作为礼品。
为了全族的人,这一半的男人自愿去死,换取种族的生存。
今年,比去年更冷、雪更大,他们生不逢时。
第566章 民心所向
荒原上的自然环境很恶劣,到了地球时代的后期,也存在“无人区”,不适合人类生存。
匈奴人比较倒霉的是,他们出生于此,祖祖辈辈都靠这样艰苦生活。
今年的雪,并不比去年大,气温也没有去年低。
但葛刺部的人却闹了两次内讧。
理由很简单,他们和往常一样在死人,可不远处的同罗部,却保全了人畜。
草原上的“鼹鼠”传出来消息,同罗部至今没有冻死一人,也没有冻死一匹马。
葛刺部的牲畜被冻死了,捡回帐篷里,很快那牲畜在帐篷里也冻硬了,想要吃点热乎都难。
他们准备的牛粪、马粪不足。而冬天牧草都被大雪覆盖,牛马吃得很少,拉粪也少,这就意味着,他们取暖用的燃料非常稀缺。
“……我们学了你们,去找黑石。但是我们受到了诅咒,两间帐篷里烧了黑石的人,全部死在里面了。
我们也学着做雪屋,雪屋从里面塌了,砸死了好几个人。”葛刺部的首领,捧着扎合干端给他的滚热羊汤,喝得满头冒汗。
他环视这个雪屋,的确像“鼹鼠”们传说的那样,温暖洁白,他的眼泪都快要下来了。
为何他们做不成这样的雪屋?
“我们手下的大将要带着部众,离开我们。部众以为他们要来投奔督抚司,居然有八成的人愿意跟过来。”首领又哽咽着说。
他虽然平定了叛乱,却也让他明白,民心所向,他们的部众很想去投降。
哪怕少了一半的牲畜、丢了自己的性命,也可以保全剩下的牲畜,以及自己儿子们的命。
这是延续种族的办法。
葛刺部的首领犹豫了整整七天。
在那七天里,又爆发了一次逃跑事件,被他抓了回来。
在所有人的支持下,他们来投降了。
他们依照“鼹鼠”传给贺兰部和薛延驼部的消息,献上一半的牲畜、二千俘虏。
督抚司和梁人也许永远想不到,这二千俘虏,是他们自愿的。
他们可以为了族人、为了孩子们去死。
“望督抚大将军收留!”葛刺部的首领给扎合干跪下。
扎合干搀扶起他。
在薛湄的教导之下,扎合干也机灵了点。他的确是恩威并施,接受了葛刺部献出来的俘虏,又收了他们一半的牲畜。
腾出雪屋给他们住,将葛刺部这剩下的一万六千多人全部安顿好。
为了安顿这些人,大家就开始拥挤了,毕竟雪屋不是一下子就搭建的。
“……依照承诺,郡主会教你们一门手艺。”扎合干对葛刺部的首领道,“你们可以商量,想要跟郡主学什么。”
“能学这个搭建雪屋的办法吗?”葛刺部的首领立马问。
扎合干:“这个不算,这个是基本生存手段,郡主都会教。如果你们想要纺织羊毛线,织成羊绒布、或者地毯,郡主也可以教。”
葛刺部的人去商量了。
他们也亲眼所见,扎合干的同罗部的确口粮充足。在这样酷寒的天气里,他们一日能吃两顿饭,每顿都能吃个九成饱。
他们什么都吃。
“……这是什么汤?”葛刺部一位贵胄问扎合干,“里面放的是什么面,这样香?”
“是牛杂汤。”扎合干说,“就是牛的内脏、肠子等。”
“不可能!”
这些下水,他们是不吃的,拿出去喂野狗。
要是能吃,也算口粮,就不至于饿死人了。
“……至于面,其实是白崖镇的军粮捶碎了。”扎合干道。
今年白崖镇大丰收,他们每顿都有新鲜的牛羊吃,都是扎合干的部众用爬犁送过去的。
他们的士卒不爱吃的军粮饼,又被扎合干的部众带回草原。郡主教他们,碾碎放在汤里吃。
两边的人都吃得很满足。
“如此说来,从前一只羊能养活三个人,现在能养活十个人了?”葛刺部的首领眼睛在发光。
扎合干:“还有羊皮。收集起来,等明年开春卖给梁人,恐怕一只羊能养活五十人。”
葛刺部的首领激动万分。
扎合干收了他们的牲畜,却没有宰杀他们的母羊、种羊、母牛和种牛,给他们留下了种子。
而他们主动献上的俘虏,扎合干也给他们衣服穿、东西吃,还给他们住雪屋,只是每个人脚上要挂镣铐。
还需要做事,帮忙搭建雪屋。
葛刺部的人投降十五天了。
薛湄也见了他们的首领。
这十五天内,他们没有再死一个人,也没有再死一只羊。
薛湄甚至带着自己的徒弟们,给他们处理冻伤的地方。
又过了几日,草原上再次开始下大雪。
薛延驼部的人就是冒着这样的大雪,也来投降了。
在过年之前,草原上所有的残部,都聚拢到了督抚司,一起过这个冬天,都归顺了梁国人,上缴了他们的武器。
只有贺兰部的一小队人马还在逃。
并不是说贺兰部的人少,而是他们的大将背叛了小贺兰将军,自己带着人马来找扎合干了。
逃掉的那一部分人里,只有不到三千人马,牛羊牲畜也不算多。首领是小贺兰将军,听说他的儿子们都冻死了,毕竟是小孩子。
他把自己父亲、儿子的死,都算在梁人身上,要跟梁人不死不休;而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个梁人,就是廖真。
薛湄让扎合干不用管。
一场战事、一个冬天,匈奴人从十几万降低到了五万。
剩下两三千再逃。
他们冻死、饿死的人,是战争里牺牲掉的人数总十倍。
冬天的牧草少,这些人都聚集在王庭附近。
薛湄教会了他们如何搭建雪屋,如何合理利用家畜,如何烹饪;她也教会了他们硝制皮草、提炼胭脂盐、纺织羊毛线。
不过,她没有教他们如何用爬犁和雪橇。
“总要留一手。”薛湄如此想着。
信任不能毫无底线,否则迟早要养虎为患。
匈奴人非常尊重她。
待雪屋开始滴水,草原上的气温真正回暖的时候,已经是二月初了。
三月,匈奴人开始宰杀牛羊,织造皮草、肉干,准备迎接他们的第一次贸易集市,希望可以换来更多的好东西。
就在大家分散开来的时候,萧靖承再次带兵进了荒原,要在第一次通商贸易的时候,抓到小贺兰将军。
虽然贺兰部早已不成气候了。
第567章 彻底消灭匈奴
萧靖承在督抚司的营地帐篷里,正在跟扎合干交代事务。
他们又换了个地方居住。
冬天建造雪屋的牧场,现如今雪屋都融化了,湿润得厉害。
帐篷要搭建在更干燥的地方,故而扎合干带人挪换了场地。
冬天过后,匈奴人会宰杀一批牛羊,只留能怀孕的雌性家畜,给它们提供更充足的水草,孕育出更多的小崽。
萧靖承这次来匈奴,是打算率部攻打贺兰余孽。无论如何,他这次都要歼灭贺兰部,不能再任由他们流窜了。
距离第一次通商,还有半个月,萧靖承也不急。
“每个部落,只要愿意保留自己的姓氏,便可以过来,找我的书官盖上书。”萧靖承道。
此事他考虑了一段时间,决定参考中原乡下的管理办法:赐姓。
比如说同罗部,扎合干虽然是督抚大将军,也是首领,但他手下有十几户贵族,他们并不是都姓同罗。
同罗部就是由扎合干和他的手下的部众组成的。
当初这些贵族率领自己的几百人投奔同罗部,聚集而生活,一起挨过战争与寒冷。
现在战争停了,匈奴灭国了,他们也有了应对寒冷的办法,不少贵族肯定活络了心思,想要带着自己的奴隶和牲畜,单独过日子。
萧靖承对此乐见其成。
他之所以赐姓,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抱成一团。
中原两姓之间,界限非常明确,甚至到了泾渭分明的程度。有些成仇的,就是世仇,能代代把仇恨传递下去。
姓氏,彻底把匈奴人分开,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几百人、上千人的小部落。
部落越小,打仗的可能性就越小,他们想都不会有这个想法。
通商的时间长了,他们得到中原的东西越多,也许会想要从匈奴荒原上迁出来,融入到梁人里。
萧靖承希望这一天能发生。
“大帅要给我们赐姓?”扎合干这个憨憨,是草原上的一头猛兽,只有力量没有脑子。
他阅历又很浅。
梁人的这些弯弯绕绕,他没搞明白。但是他知道,拥有姓氏的匈奴人,就等于拥有了身份,是很尊贵的。
这是大帅敬重他们。
扎合干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精明睿智的老者,一眼就看透了萧靖承的本意。但架不住每个人权欲熏心,都想要得到自己的姓氏,成立自己的部落。
恢复姓氏,得到承认,就意味着权力。
很快,往督抚司登记了五十七个姓氏。也就是说,从前匈奴的七八个部落,每个部落又分成了七八份。
拥有姓氏的,都是贵族,他们自己就有牛羊,也有奴隶。当然,还有平民愿意追随他们,做他们的奴隶。
这种奴隶比较自由,不想做的时候可以离开。有没有本事离开,又是另说了。
办完这件事,萧靖承打算领兵出发,薛湄也很想去,因为她想要找寻野牛。
春天来了,荒原上的野牛群也是一大祸害。若是能驯服它们,就是财富了。
“野牛很危险。”萧靖承道,“留点事给他们做,否则他们真的不成气候了。没过几年,又要咱们兴兵。”
薛湄:“……”
萧靖承不同意,她沉吟再三,也觉得没必要去,就把此事丢下了。
他刚刚整合了人马要出发,突然有信使前来,急急忙忙跑到了他跟前:“大帅,大帅您快去瞧瞧。”
薛湄也很好奇。
他们骑马出了营地,就瞧见几名衣着破烂、褴褛不堪的匈奴人,捆绑着两个人,正在往督抚司这边来。
萧靖承身边跟着的将军,一眼就认出来了,神色一喜:“大帅,是贺兰部的。”
捆着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