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薯这东西真的很能长。“这东西的生长期约莫为六七个月,等它丰收的时候,您再来看看就知道,我有没有乱说了。”
第893章 尾声(7)
  太皇太后把薛湄押回了京城,不准她乱跑。
  薛湄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她是有婆婆的人了。
  婆婆知道儿子管不住薛湄,索性让薛湄住到了宫里,由万景宫的医婆照顾薛湄。
  这让她哭笑不得。
  “我自己就是大夫。”
  太皇太后会瞪她:“不许胡闹,你是大夫就了不得了?”
  薛湄:“……”
  不是说天大地大,孕妇最大吗?为什么她这只快乐的小鸟,要被抓到笼子里来?
  至于她那不靠谱的丈夫,在薛湄诉苦要出宫的时候,他居然说:“哪有儿媳妇不受婆婆的气?你让母后摆摆婆婆的谱,她等了一辈子了。”
  这货提到婆媳关系,恨不能薛湄和太皇太后打起来,好让他确定他们家的婆媳关系是真实的。
  故而薛湄一抱怨,他就用那种炫耀的口吻拨火,意思是:去啊,放心大胆去怼太皇太后啊,跟我这里逞什么英雄?
  薛湄和太皇太后没打起来,主要是不敢,怕惹急了,太皇太后把他们一家三口一锅烩了。
  不过宫里也挺好玩的。
  之前的老妃子们,在先皇驾崩之后,要么跟儿子去了封地,要么搬到了寺庙,给新皇帝的妃子们腾出地方。
  萧明铮的妃子也不少,听奚宝辰说,一共有一百三十人,其中足足有六十多人一次都没有承宠过。
  没有承宠的,今后也没什么机会,毕竟每年都要进新人。
  这些没承宠的,奚宝辰和太皇太后商量之后,将她们送回原籍,每个人还给一笔遣散费。
  这笔钱,居然是奚宝辰自己出,没有动用国库。
  她的钱,都是薛湄给的。
  这件事让奚宝辰在内廷和朝廷之上,都收获了大量的赞美。说起此事,朝臣们对这位年轻的太后很是敬佩,说她仁慈。
  剩下承宠的妃子,也是几十人没有儿女。
  萧明铮做皇帝才五年多,除了奚宝辰和戚思然,后面选的妃子们,哪一个不是十六七岁?
  故而,后妃们多半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不像萧明铮父亲的妃子们,有些三四十岁了,心态老了。
  这些年轻的妃子们,送到寺庙去,肯定要出事,而且人多。
  先皇的妃子没这么多。
  主要是萧明铮刚刚登基不久,萧靖承为了架空他,让他沉迷美色,每年给他选的人都太多了。
  奚宝辰把这些承宠了却又没有孩子的后妃,专门开辟了一处宫殿养起来。这些人身边,不再派人服侍,她们要自己照顾起居。
  不仅仅如此,她们还需要干活,主要是做针黹女红。
  “再过十年,她们年纪大了,宫里清苦的生活磨掉了她们身上的锐气,再放她们去寺庙。”奚宝辰道。
  薛湄没说什么。
  她感觉很残忍。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在薛湄看来,就是一群高中、大学的女生,她们被选进来,也不是她们自愿的。
  皇帝宠幸了她们,又不是她们的错。
  其他没有受过宠幸的,反而能得一笔钱回家,她们偏偏不能够。
  “……大姐姐,你怎么不说话?”奚宝辰看得出薛湄有点不太高兴的样子,心下惴惴。
  薛湄笑道:“将来若是有机会,我想开设一个内廷太医院,用女子做大夫,她们不仅仅可以给宫里的人看病,还可以给贵夫人们看病。
  如此一来,这些人倒也不至于荒废了。四十几个呢,都是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应该发挥她们的作用。”
  每个人都应该工作,这是薛湄的价值观。
  她偶然反省,发现自己有点资本家的特旨。
  她愿意替这些妃子们着想,她们却未必肯吃苦。
  这个话题,暂时放下了,薛湄也只是有这么个设想。
  她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而奚宝辰的做法,才是真正适合宫廷的,宫里就是个吃肉的地方。
  宫里人少,薛湄每天都是跟太皇太后和表妹作伴,偶然去胡太皇太后那里打打麻将,也跟一些老妃子们走动走动。
  小皇子还没有后妃家眷,整个宫廷的气氛是薛湄喜欢的那种清净。
  她会和表妹说说人间疾苦,也会和小皇帝兄妹等人玩玩游戏。
  薛湄教孩子们跳格子,很是好玩,只是她不能亲自上去示范。
  “……晟儿我交给了皇祖母抚养。”奚宝辰也就这件事,问起了薛湄,“你觉得呢?那孩子太瘦弱了,我怕养不好。”
  晟儿就是戚思然的儿子。
  太皇太后也是戚家人,那孩子身上流淌着和太皇太后相似的血脉。
  借口说太皇太后宫中寂寞,把孩子给她,最适合不过了。
  “你的确应该避嫌。”薛湄道。
  戚思然的儿子,不管养得好或者不好,表妹都得不到任何好处。
  奚宝辰点点头。
  她去问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同意让孩子过来,反正她宫里使唤的人多,拨出几个照顾孩子,不值什么,又不需要她老人家亲力亲为。
  万景宫里多了个小王爷,热闹不少。
  戚思然的儿子的确不像她,这孩子体弱,导致他成长比同龄人晚,他至今都没有亲疏概念。
  他见不见自己的生母,他都不知道。以至于戚思然去世至今,他一句也没问过。
  也许,在他小小的脑子里,每个月去见几次那位娘娘,是个奇怪的仪式。他依照乳娘交给他的,一板一眼照做了。
  “你也替哀家生个孙儿吧。”太皇太后指着十皇子对薛湄说,“你看他多可爱。”
  “母后,先皇有十个儿子。最大的是皇帝,还有一个多月满八岁;最小的是十皇子,这中间零零总总还有八个,都是最好玩的年纪。
  您若是喜欢小皇子,不如再去领养几个,保管您天天看个够。”薛湄道。
  太皇太后:“若是平常门第的媳妇,是不敢这样违逆婆婆的。”
  薛湄:“……”
  太皇太后摆够了婆婆的谱,把薛湄说无语了,终于高兴了起来。
  薛湄除了在宫里,也可以申请出宫,回趟自己的郡主府。
  萧靖承虽然每天都进来看她,但他几乎不歇在宫里,薛湄也很想念他。
  这天她出宫回家,往萧靖承的外书房去,却见贺方立在门口,似乎是望风。
  瞧见了薛湄,贺方大声对里面说:“王爷,王妃回府了。”
  这是给里面的人提醒。
  薛湄:“……”
  她不在家,这是瞒着她干嘛呢?
  萧靖承里面打开了书房的门,薛湄非常机警往里面瞧,果然看到了人影,她心里咯噔下。
  谁在里面?
第894章 尾声(8)
  人影要闪,薛湄便道:“站住!”
  萧靖承也道:“站住。”
  他既然开了门,就没有继续瞒着薛湄的意思。
  于是,薛湄就看到他在书房里秘密接见的两个人。
  一男一女。
  男的略有点眼熟,女的薛湄认识。
  “你们……”
  “王妃!”两个人恭敬行礼。
  这女人肌肤微黑,双颊有匈奴女人特有的高原红,薛湄一眼就认得出,她是扎合干的妻子。
  而这男的……薛湄印象不深,应该是扎合干身边的亲信。
  她肯定见过,却不怎么留心。
  “你怎么在这里?”薛湄问扎合干的妻子,“扎合干呢?”
  女人不知如何回答,却看萧靖承。
  萧靖承:“你们先下去。”
  两人急忙退了出去,薛湄没有阻止。
  萧靖承揽住了她的肩膀:“你待扎合干像兄弟,所以我没敢告诉你。当年白崖镇也往匈奴派过很多密探,有些人是取代了匈奴整个小部落。
  扎合干的妻子,她父亲和族人,都是咱们的人。当时派他们过去,只想要深入匈奴,并非刺杀。
  她这次是借口进京给先皇扫墓,带着她的儿子到京城看看。主要目的是,她父亲去世了,临终意愿是把尸骨埋在自己的家乡。
  她母亲去世很早,父亲和族人们从来没跟她提过家乡,她不知道在哪里,特意来问问我。”
  薛湄:“……”
  其实也就是说,扎合干的岳父和他的部下是细作,但他的妻子只是细作的后代。
  她肯定知晓家族的秘密,却不是细作。
  薛湄对扎合干,也谈不上手足之情,只是当初收服匈奴时,扎合干出了很多力气;他的妻子,也是薛湄救活的。
  “……扎合干要是知道这件事,肯定会跟她离心。”薛湄说,“哪怕她不是,她也解释不清。”
  “我没想过泄露他们的秘密。”萧靖承道,“现在没了匈奴,当初的细作,现在想回来是不可能了。他们唯一还有机会回来的,就是尸骨运回来埋葬。”
  薛湄:“……”
  她一直没怎么接触过细作的生活。偶然窥见一角,只有心酸和无奈。
  提到了细作,萧靖承顺便告诉薛湄,他已经把甘弋江和陈微箬接回了京城。
  甘弋江在他身边做事。
  “我会安顿好他们。”萧靖承道,“甘弋江在成兰卿的事情里,是替咱们出力了的。”
  薛湄点点头。
  这天见到了匈奴旧部的细作,提到了甘弋江,薛湄接下来还见到了成家的人。
  她和萧靖承大婚的时候,成老将军和成家老三、老四来喝了喜酒,只是薛湄在内院不知道罢了。
  这次见到的,是成湛。
  白崖镇的事情,算是彻底结束了,现在是陈将军驻守,成湛卸任回家了。
  也是萧靖承招他回来的。
  之前一直没有招他,是因为朝中并没有适合的官职给成湛。
  随着萧明铮去世,有几位萧明铮的心腹大臣被迫辞官,兵部尚书的位置空了出来。
  萧靖承打算让薛湄的二叔顶上去;而二叔原本的位置,让给了成湛。
  “……扎合干托我带了一车的礼物给王妃。”成湛见到了薛湄,如此说。
  薛湄:“……”
  她有点心虚。
  国籍不同,在和平年代还好,若是战争年代,他们就是仇敌。
  薛湄和扎合干是化仇敌为朋友,现在却又知晓他的生活里,也有欺骗的影子。这些欺骗就是梁国人造成的,薛湄有点难过。
  当然,这个不能怪任何人。
  这是战争留下来的后遗症。
  战争是一场恶疾,会死很多人。剩下的人哪怕侥幸活下来,也多多少少有被恶疾折磨过的痕迹。
  它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除非长时间的和平,慢慢修复。战争带来的畸形影响,才会代谢干净。
  薛湄一时间很有感触。
  而后,薛湄跟萧靖承说:“我希望不要打仗。如果我的孩子能在和平里度过一生,我就很满足了。”
  萧靖承知道是因为匈奴残余细作的事,让她发此感慨。
  他轻轻拥抱了她。
  薛湄不太高兴,就不进宫去了,太皇太后戚氏催促了一次。
  萧靖承进去了,跟太皇太后做了解释。
  也不知他是怎么说的,总之太皇太后就没有再找过薛湄了。
  天气一日日温暖,薛湄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
  到了红薯丰收的时候,薛湄的肚子已经五个多月了。
  她消瘦,古代衣着宽松,五个多月的肚子也只是刚刚显怀,不说外人也看不出来。
  她活蹦乱跳的,身边服侍的人若是不用心,都记不住自家王妃是个怀着身孕的孕妇。
  红薯成熟的时候,引起了梁国朝廷极大的好奇。
  宰相是宋幕先,他是有名的博学、精明,官拜吏部尚书,是唯一一个不依靠家族而身居高位的官员。
  他脾气不算特别好,不爱奉承,虽然很有能力却不得先皇的喜爱,而后跟先皇不和,辞官归隐;萧明铮想过请他出山,他拒绝了。
  直到修朝登基,萧靖承亲自去请,这位归隐了十年的老先生,同意回来,现如今是一朝宰相,官居一品,四名辅政大臣之一。
  就是他,说薛湄浮夸红薯的产量,会让百姓寒心。
  他不怕太皇太后和萧靖承,自然也不会把薛湄放在眼里。
  为了防止薛湄弄虚作假,宰相提出要自己去亲自“帮忙”。
  他以为薛湄会拒绝,毕竟“帮忙”就有可能拆穿她的谎言。
  没想到,薛湄听了,万分高兴,因为可以省下雇佣农户的钱。
  她甚至问宰相:“宋大人,您家里有多少下人?”
  “……算上老仆,一共九人。”宋幕先说。
  薛湄:“这样吧,您把老仆都带上,我给您三亩地,三天内收完没问题吧?”
  宋幕先:“……”
  如此大方,这是搞什么鬼?
  宋宰相打开了薛湄的新思路,薛湄让表妹在朝堂上帮她问问,还有哪位大人好奇。
  如果好奇,带着家里能用得上的壮劳力,都去帮薛湄收红薯。
  “工钱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