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女炮灰[快穿]-第1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遥一行人几乎逼到土匪老大营帐,才被人发现。
  可是已经迟了,萧遥与手下人挥舞着长剑、大刀或者长矛,威风凛凛地冲了进去。
  几个小队长忍不住看萧遥,担心她一个女子杀人时害怕,却见萧遥宛如杀神,挥舞着长剑往里冲,她所到之处,瞬间清空了。
  “好!”几个小队长高声喝彩,旋即跟上,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打了进去。
  土匪老大以及其他土匪看到萧遥一行人气势如虹,全都心胆俱裂,完全没有反抗之心,马上收拾细软,从侧门逃下山。
  然而刚打开侧门冲出去,就发现漫天都是箭,根本看不出箭是从哪里来的,看到利箭袭来时,许多人都感觉到了剧痛,然后倒在了地上。
  因时值隆冬,天气严寒,京兆尹觉得点卯着实痛苦,他希望可以窝在烧足炭火的暖融融的家中,看看书看看画,就这样过一天。
  所以这个时候有人来要求京兆尹处理事务,需要出外勤,他的心情都不会怎么好。
  如果事情很大,必须由他亲自出面,那就更讨厌了!
  这天,京兆尹终于挨到差不多可以回家了,他站了起来,决定四处巡查一下。
  根据经验,这样走一圈,就可以回家了。
  然而这一次,他刚站了起来,就看到有手下来汇报:“大人,将军府的萧大姑娘和护院绑了一大群人来,说那些人是城外黄泥山的土匪。”
  京兆尹杜大人的脑袋突突的痛:“什么萧大姑娘,还有黄泥山上的土匪,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那手下道:“萧大姑娘说,您去看了就知道了。”
  如今将军府败落,京兆尹是不用给萧遥面子的,不过想到萧遥带了一大群土匪来,声势浩大,估计吸引了很多人观望,这个时候,他不出现就说不过去了。
  杜大人走到府门口,看到府门前黑压压围满了的人群,不由得倒抽一口气。
  这还真是一大群人!
  他打量一眼,见除了跟萧遥统一着装的人和被绑着的所谓土匪,还有很多普通老百姓,当下上前:“萧大姑娘,这是?”
  萧遥上前施了一礼道;
  “今日辰时两刻,我七弟的书童浑身是血来报,说七弟和八弟被山匪劫走,我当时正好在城外的庄子上,得知消息,当即带上护院前去营救。营救时得知,这帮土匪无恶不作,干脆便带着人马上山,将土匪窝捣毁了。这些,都是山上的土匪。”
  杜大人听到这话,心中暗暗吃惊。
  其实黄泥山上的土匪,他不止一次听说过,据说人数很多,也很难缠,上一任京兆尹曾借富商报案,不止一次派人去攻打,可惜都奈何不了那些山匪。
  没想到,萧大姑娘带着府上的护院,居然就将黄泥山打下来了!
  杜大的态度多了几分郑重:“敢问萧大姑娘,黄泥山的贼匪,全都在此了么?”
  萧遥道:“大部分都在此处了,但也不排除有几个漏网之鱼,剩下的,就交给杜大人了。”
  杜大人忙道:“正是。”
  萧遥跟杜大人交割清楚,便带着人离开。
  回到府上,林树忍不住问萧遥:“姑娘,既然山匪老大已经招认指使人是五皇子府上的人,你当时为何不和京兆尹说?”
  萧遥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不宜对上皇家。不过,五皇子这大礼,我绝不会忘记!”说到最后几个字,她的声音冷得像冰渣。
  林树想了想形势,感觉自己也不大懂,便没有再说。
  第二日,萧遥刚醒来,老太君身边的玲珑就道:“老太太请大姑娘过去。”
  萧遥一听,便知道又出事了,稍微收拾一番,便去了老太君院子里。
  老太君脸色凝重:“我刚得到消息,第二座城远城,也被北戎攻破了!若北戎继续挥师南下,最多不过七日,便能直达京师!”
  萧遥吃了一惊:“这么快?朝廷就真的没有换将前去抵御北戎?”
  老太君嗤笑一声,不屑地说道:“那些文人只懂纸上谈兵,以为北戎穷困,在我们大兴朝和更北边的匈奴的夹缝中生长,不可能打进来,所以只想着将兵权收到手上,哪里会管派的人会不会打仗?”
  萧遥默然。
  这一刻,她忽然产生一种想法。
  这样的王朝,这样的统治阶级,这样的高官,还挣扎什么?
  不如直接让这个王朝破碎,再由能者居之?
  不过只是略一想,她就将这个想法抛到脑后了。
  若世道当真乱了起来,又不知有多少老百姓遭殃。
  至于那些高官,他们改头换面,肯定又能在新朝里把持朝政的。
  还不如,努力奋斗,让自己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尽量改变这一切。
  老太君知道的消息,皇帝自然也知道。
  不仅皇帝知道,满京城的人也都知道了。
  达官贵人纷纷准备出逃。
  朝堂上,不少官员站出来,请皇帝南巡。
  当即就有刚烈的马上站出来反驳,认为抛弃百姓南下不可取。
  在朝堂上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南巡,其实就是怕城破,所以率先逃跑。
  皇帝看着吵在一起的两派官员,沉声道:“眼下天气严寒,的确适合南下避寒,可是,若朕走了,这满城的百姓又如何?雪灾如此严重,朕救他们不得,又如何能抛下他们?南巡一事,休要再提。众卿还是举荐一个懂得行军的猛将出来吧!”
  这个话题一出,朝堂上再次吵成了一锅粥。
  几个派别一边举荐自己人,一边拉踩导致永城破的苏不为和导致远城破的武安彦,都竭力要求治罪。
  在你来我往中,一直没能吵出输赢。
  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这时许尚书出列:“皇上,臣启奏。”
  皇帝看向他,神色稍缓,问:“爱卿请说。”
  许尚书道:“我大兴朝北军一贯勇武,可是这次却接二连三吃败仗,甚至城破,这固然有苏不为和武安彦不懂用军之故,但臣认为,北军前将领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非他们贪功冒进,致使北军多年来第一次打败,士气大受打击,这次北军断不会如此节节败退。”
  苏不为一派马上出列:“臣附议!”这么说能给苏不为减少责任,他们肯定要支持的。
  还剩下一派却站了出来,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先选择北上抵御外敌的将领人选,而这人选,从苏不为和武安彦可以看出,绝对不能再由原先之人担任。
  萧遥不知道朝堂上是如何吵的,她只知道,皇帝不会往南逃跑,他不走,百官也不可能跟着走。
  除此之外,京城上出现一种声音——这次北边连破两城,归根到底是萧家将领贪功冒进,导致北军多年来第一次大败,影响了士气。
  这种消息刚出现,第二天,就传遍了京城。
  萧遥带着丫鬟去看原主娘,从花园经过,见大厨房的一个采买顶着泛黄的菜叶子一脸狼狈地回来。
  萧遥叫住人,问她是怎么回事。
  那采买小心翼翼地看了萧遥一眼,不大敢说,见萧遥沉下俏脸,才结结巴巴道:“外头都说,这次永城、远城被攻破,都是将军府害的,所以知道我是将军府的,便扔烂菜叶子了。”
  萧遥听了,原本阴沉的俏脸,更加阴沉了。
  她知道,将军府接下来会大祸临头,可是没有想到,那些人居然挑唆老百姓起头。
  这是民愤了,皇帝一定会处理。
  萧遥让采买先回去,自己也不去看原主娘了,而是直奔老太君的院子。
  刚走出不远,就有人跑着来报:“不好了,有老百姓在我们将军府大门口泼粪扔石头。还有人企图上来砸破我们将军府的大门。”
  萧遥听了,命人去请几个护院过来,自己便直奔将军府正门。
  她到了正门时,见正门外果然围了很多老百姓,这些老百姓一脸的义愤填膺,一边扔东西一边大声叫:“将军府的人出来以死谢罪!”
  萧遥上前。
  这时有人砸了一捧雪过来。
  萧遥一鞭子抽出去,将这捧雪抽碎了,上前来,站在府门口居高临下地看向门口的老百姓:“我将军府世代镇守北地,虽说主要是受皇命之故,可也的确曾保你们无忧,今日,你们便是如此回报我们的?”
  马上有人叫道:“那是从前。”
  萧遥看向那个人:“那么,你从前受了人恩惠,时间过了,便可以不算数了?”
  有些人听了这话,脸上露出羞愧之色。
  可还是有人坚持说道:“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天寒地冻的,北戎却直逼京师了。我们跑不掉,只能死在这里。这都是你们将军府害的!”
  萧遥沉下俏脸,看向两旁的护卫:“若再有人撞门或是砸东西到门上,只管动手,出了什么事,我一力承担!”
  “是!”护卫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声音响亮,正气十足,让一些只是跟风过来的人忙遮住脸转身离开了。
  次日的上午,萧遥正跟老太君在府上等消息,勤国公府悄悄派人来传话,说朝廷很多官员认为北边战败的主要根源是将军府,又有民愤,所以要求将军府的男丁往北抵御北戎赎罪和安抚民愤,皇帝下午会宣召将军府一些人入宫。
  萧遥和老太君相视一眼,都知道,她们一直苦等的大祸,或者说机会,终于来了。
  午时刚过,太监来传皇帝口谕,宣召将军府老太君、萧煦、萧照并萧大姑娘入宫觐见。
  原主娘、二婶并几个嫂子脸上都露出惊慌之色,忐忑不安地道:“怎么办?皇上是不是听信谗言,要拿我们将军府治罪了?”
  萧遥安慰她们:“别急,皇上英明神武,不会听信谗言的。”又怕她们在府上胡思乱想,便道,“我之前托你们给我准备的东西可都准备好了?若没有,马上制作。我们将军府能不能挺过这一次,就看你们了。”
  说完见太监开始催了,便扶着老太君带着萧煦、萧照进宫。
  在马车上,萧遥低声问萧煦和萧照:“我之前交代你们的,你们都记牢了?”
  萧煦皱着眉头,露出不认同之色:“姐姐,你是女子,不该由你上战场的,我和照儿虽然没学过武功,可是,我们可以上了战场再学的。”
  萧照马上点头附和:“我们是府上的男丁,遇到事情不仅毫无办法,还要推你出去,这还是男人么?”
  萧遥道:“你们忘了,前阵子你们被山匪劫掠,是我救了你们么?我虽然是女子,可是,武功和行军方面的才能,都比你们强。除此之外,你们是男丁,也该留在府里支应门户,不然满府女眷,遇到事情了,由谁出头?”
  说完见萧煦和萧照还要再说,便道:“不许多说,就按照我原先说的来。不然,我们说法不同,皇上怪罪下来,我们家可就绝无翻身的可能了。”
  萧煦和萧照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点了头。
  皇帝是在小议事厅召见萧遥四人的,他身边,位列着朝廷正三品及以上的朝廷命官。
  萧遥五人向皇帝行礼。
  皇帝微微起身,伸手做虚扶状:“老太君不必如此多礼,来人,赐座——”
  赐了老太君坐下,皇帝看向王丞相。
  王丞相上前对老太君说道:“北边被北戎连下两城,外头民怨沸腾,都认为是将军府之故,两位萧将军也的确曾做过贪功冒进之举,因此,我们需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老太君微微抬了抬眼睑,看向王丞相:“王丞相不妨说得直白些。”
  王丞相听了老太君这样不冷不热的一句话,脸上不见丝毫怒色,继续温言道:
  “如今朝廷已经选出领兵的将领,即将出征。将军府类世出将帅之才,萧七公子和萧八公子想必不愿堕了祖上威名。这次,不如就由萧七公子和萧八公子跟随大军一同北上御敌罢?”
  老太君听了,站起来,向皇帝行礼:
  “皇上有命,将军府不敢不从。只是,我这两个孙儿,从小读书,未曾习过武,也从未读过兵书,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反是老身,十多年前曾领军,运气也算不错,略有建树。此番,不如由老身出征,保卫我大兴朝?”
  皇上连忙说道:“如何能让老太君出征?”当年他能成功继位,老太君也算出了大力气的,此番听到老太君提起,他心里更过意不去了。
  王丞相道:“萧七公子和萧八公子虽说不懂行军之事,但进入军营中跟着学,理应很快上手。”
  老太君看向他,沉声道:“苏不为与武安彦两位是多年的老将了,打了半辈子的仗,可这次仍然大败,累得城破,百姓流离失所,王丞相又如何肯定,我这两个什么也不懂的孙儿,在战场上能有所建树呢?”
  苏不为正是王丞相一派的,老太君这样一问,王丞相被打脸,一时没话反驳。
  许尚书出列道:“因为萧家两位公子,出身将军府啊。将军府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