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女炮灰[快穿]-第1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
  太子忙点点头,担心将军府来人了,便让幕僚商量该如何说服将军府以及解决目前的困境,自己则去找太子妃,将今日朝堂上的事说了,然后脸色凝重地道:
  “这是老四向我发难,他想将我拉下马,自己上。我不做太子没什么,可是衡儿曾经是太孙,只怕老四上位之后,不会放过衡儿和你。”
  太子妃脸色难看:“那信件,可是旁人伪造的?可否让我看一看?”
  太子道:“必定是许尚书他们伪造的。”又继续说若自己被四皇子拉下马整个东宫会面对何种命运,说得异常详细和恐怖,让太子妃自行判断。
  太子妃听完,不住地点头:“不能让四皇子上位,绝不可以。”
  太子松了口气:“所以你绝不能乱说话,即使跟将军府的人也不能乱说,相反,你还得帮我说话,知道么?阿锦,我们东宫未来的命运,衡儿未来的命运,都掌握在你手上,你一定不能乱说。”
  太子妃再次点点头:“我不会说出去的。”
  太子又道:“此事闹得大,想必你娘家那里,很快便有人上门来,你到时好好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你是相信我的。”
  太子妃萧氏再次点点头。
  将军府来的是当家的萧大太太,她如太子想的那样,为萧城兄弟和儿子侄儿战死而来,问萧氏可曾听到过什么动静。
  萧氏摇了摇头:“我并未听过什么,殿下是被人冤枉的。”
  萧大太太抚了抚胸口,松了口气:“我就知道。”看了看四周,脸色凝重地道,“此事想必是有人故意构陷,你让太子殿下万事小心些。”
  太子妃点了点头,柔声应是。
  萧大太太回到将军府,将此事告诉老太君。
  老太君沉吟不语。
  萧大太太道:“阿锦毕竟是我们家的姑娘,衡儿身上流着我们将军府的血脉,幸而此事是假的,不然倒不好处理了。”
  老太君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命人细查罢。若太子的确做过那样的事,便是太孙身上流着将军府的血液,我们也得找太子讨回公道!”
  第二日,朱大人继续出列将昨天还没成功的事拿出来参太子。
  朝堂上再次吵了起来,吵了一整个早朝的时间。
  第三日,第四日一直如此。
  到了第五日,事情迎来了转机。
  早朝时朱大人循例参了太子一本之后,朝堂上再次吵了起来。
  正当两派吵得口沫横飞之际,朱大人忽然出列,扬声道:“皇上,臣找到了人证!”


第621章 
  吵得跟菜市场似的金銮殿上瞬间一片沉默;静得连一根针落在地上也能听闻。
  皇帝本来有些打瞌睡了——这样吵吵嚷嚷互喷口水,实在太烦了,他起得早本来就困;再听到这些废话;根本支撑不住;因此愣了好一会儿,才在重新吵起来的大臣嘴里知道,朱大人找到人证了。
  他眯了眯双眼:“朱大人找到人证了?传——”
  太子回过神来心中一沉,差点支撑不住跪倒在地上。
  找到了人证?
  一定是骗他的……吧?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目光下意识地看向王丞相。
  许尚书找到人证一直没动;就是为了钓鱼,因此今日让朱大人犯难时,便一直密切留意着太子的动作神态;看到太子额头上出了汗,极度惊恐之下;下意识看向王丞相,便知道,王丞相果然是太子一派的人。
  他心中冷笑;王丞相这老东西藏得可真够深的,可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被他轻易试探出来了?
  王丞相出列笑道:“既找到了人证,那一切好办了。”说完目光仿佛无意般;从太子脸上一扫而过。
  太子蓦地想起;他之前跟幕僚商量过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也跟王丞相通过气的;王丞相说过自有安排的;当下心中的恐惧少了几分。
  许尚书缓缓眯起那双老眼;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没事似的王丞相;心中蓦地一沉,出列道:“皇上——”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惊呼声:“有刺客——”
  许尚书的心再度一沉,他马上看向老神在在的王丞相。
  王丞相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许尚书心中暗骂老东西,忙看向皇帝:“皇上,正值带证人的关键时刻便出现刺客,此事极像狗急跳墙之举啊!”
  王丞相上前一步:“许尚书所言甚是,不过除了狗急跳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特地伪造这一出狗急跳墙。”
  许尚书的眸色渐渐转冷,瞥了一眼王丞相。
  王丞相却仿佛没有察觉他的视线,一派担忧地对皇帝道:“皇上,人证至关重要,请皇上加派人手保护人证。”
  皇帝连忙派人去查看。
  很快,今日轮值的御林军小头目面如土色地进来跪地求饶。
  人证死了,被御林军中的一个张姓子弟一刀砍掉了脑袋。
  这张姓子弟杀人之后,马上横刀自杀了,他直接割断了自己的脖子,显然一心求死!
  皇帝勃然大怒:“查,彻查!”
  人证不人证倒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御林军中居然有被人收买并敢在宫中杀人的死士——今天能杀人证,明天是不是能杀他了?
  反了天了!
  王丞相和许尚书都提出让大理寺和刑部一起彻查。
  皇帝点头同意,又加了一个厂卫所——他觉得,只有厂卫所可靠,大理寺和刑部都有王丞相和许尚书的人,他信不过。
  命人去查明真相之后,朱大人再次将注意力拉回太子身上,指责是太子狗急跳墙,才故意击杀人证,避免被人证所指证。
  王丞相没出声,这种情况,他是不该出声的。
  太子的人刚才听到王丞相的话了,马上厉声反驳,认为朱大人根本找不到人证,所以才自导自演了人证被杀事件,妄图将脏水泼到太子身上。
  两派人再次吵了起来。
  太子一派一口咬定没有人证,所谓的人证,是朱大人一派自导自演的。
  朱大人那一派则一口咬定人证是真的,是太子派狗急跳墙,杀人灭口了。
  太子派冷笑:“我们根本不知道你们有人证,更不知道你们何时会找到人证,如何安排人狗急跳墙杀人灭口?朱大人就算要往太子殿下身上泼脏水,也请合理一些。”
  许尚书一派也冷笑:“这就要问问太子在宫中有多少势力了。只要势力够,不管哪天有人证,太子殿下总能安排妥当,让人证有来无回的。”
  搞不倒太子,也要让皇帝因此而猜忌太子!
  这话着实诛心,太子当即跪下,指天画地地辩解自己绝对没有这势力,又哭求皇帝还自己一个清白。
  皇帝坐在龙椅上,没有说话。
  两派都有道理,所以倒不好说人证事件是真,但御林军中有死士,却十分值得警惕,当然,这些死士的背后是太子,太让他坐立不安了。
  于是皇帝开始名面上打压太子——这个儿子正值盛年,而他已经老了,不打压不行啊,不定哪天,自己就会被太子拉下来当废物一般撇到一边。
  许尚书一派见状,更加卖力打太子这落水狗。
  许尚书想起当年两度南逃,他们被那些书生编了歌谣在市井中吟唱,当即让许大老爷找人也如此这般地操作。
  老百姓们听了,几乎都炸了。
  当初都说两位萧将军贪功冒进才导致北边失守,被连下两城,为此他们没少骂两位萧将军,可如今才知道,竟是太子殿下搞的鬼,这种发现被愚弄后的愤怒,格外强烈。
  老百姓和书生们群情汹涌地骂太子,要求皇帝给先前两位萧将军平反,还他们一个清白。
  又有书生愤怒地煽动百姓:“眼下萧将军以一介女子之身在外征战,一心为大兴朝开疆拓土,甚至一直未曾婚嫁,皇上难道不该还将军府一个清白吗?”
  萧遥接连收复远城永城,灭掉北戎,如今又接连攻下海原国诸多城池,快打到海原国国都了,在世人眼中她是个十分了不起的将星,因此这书生这么一煽动,老百姓和许多书生,更愤怒了,一致要求处死太子。
  当一件事成为民意,那就不得不处理了。
  而且,皇帝也觉得该给萧遥一个交代,免得君臣之间生了嫌隙,当下思索起来。
  太子一派看出皇帝的意思,急得不行,连忙死死抓着没有人证证实太子曾做过那样的事为由力证太子清白,又说若皇帝被民意要挟,那难免亲者痛仇者快,再者,此人既能指鹿为马,煽动那么多人诬陷太子,将太子弄下台,那么他未来难免不会将矛头指向皇帝。
  别的都还好,最后一点,是皇帝十分忌惮的。
  他为什么那么倚重萧遥?
  因为他自登基以来,一直被权臣掣肘,难以施展抱负,而萧遥的崛起能让他可以雄起,不那么担心群臣的掣肘。
  只是掣肘,他便如此难受,像这次搞太子那种力量,能将人掀下马的,那比掣肘可怕多了。
  皇帝一边让厂卫所彻查幕后的推手是谁,和哪位皇子有关,一边给萧遥去信,将太子一事细细说了,又表示因为没有铁证,他不好废太子,先罚太子五年俸禄,但将军府的确受了大委屈,还丢了丹书铁券和降爵了,所以他决定,多封将军府一个侯爵。
  皇帝觉得,自己身为大兴朝的天子,这么详细跟萧遥解释,用这么温和的语气跟萧遥说给太子的惩罚,又给将军府一个爵位,已经足够放低身段了表达诚意了,就是从前对上权臣王丞相和许尚书几个,他也没有这么和蔼可亲过,所以,他觉得,萧遥一定会给自己面子,就这样算了。
  萧遥收到来信之后冷笑,还以为许尚书多了不起,不想也是个废物。
  人证物证都有了,居然还让太子逃过一劫。
  罢了,她再给许尚书点帮助,看他能不能扳倒太子吧。
  皇帝对她有知遇之恩,她不会动皇帝,也不会为难皇帝,但原身的杀父之仇,也不能不报,所以一定要弄死太子。
  萧遥做了一番吩咐之后,便写奏疏给皇帝,表示自己在北边已经听到从京城传过来的话了,太子故意不增援的可能性极高,要希望皇帝查明真相严惩太子。
  为了表示自己不会用战争来要挟皇帝处理太子,她继续领兵攻打白羊城。
  白羊城是海原国国都的最后一道屏障,易守难攻,又加上海原国知道,一旦白羊城被攻破,海原国都城也是迟早的事,届时他们不是被杀被俘,就得往更北边或者西边一带迁移,所以都死守。
  萧遥见伤亡并不高,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到时攻打海原国国都时用火炮或许能攻个出其不意,早点入城将海原国的王族一网打尽,因此便继续用传统的手段攻城,而没有将炮火暴露出来。
  皇帝在收到萧遥的折子前两天,先从厂卫那里知道,这次出手搞太子的,是许尚书和四皇子的人,也就是说,许尚书是四皇子的人,他们想拉太子下马,让四皇子做太子。
  得知这个真相,皇帝勃然大怒,先发作了四皇子以及许尚书一通,然后开始明着抬举太子。
  由于有萧遥这个大将在,他如今面对朝堂,顺手了很多,从前只能忍的事,如今都敢直接处置了。
  他知道,只要萧遥这颗将星掌管着北军,他就不用像从前那样,深受王丞相和许尚书等权臣的掣肘,即使其他地方还有军队也不怕,因为萧遥一个抵十个,真打起来萧遥不会输。
  而王丞相和许尚书等权臣,他们不管多老奸巨猾,手下又有多少爪牙,都没用,因为他们是臣,天生上身份就矮一截,除非造反,不然他们是拗不过他这个有兵权的天子的。
  接连抬举了太子两日,又给了不少赏赐,皇帝拿到了萧遥写回来的折子。
  萧遥要求严惩太子。
  皇帝的脸色有点儿不好看,他都这么有诚意了,萧将军为何还不满足?
  他可是给了将军府一门三爵啊。
  一公爵,两侯爵,这可是亘古未有的!
  再者,太子击杀将军府二公子和四公子,并故意不增援一事,根本就没有切实的证据,他已经查清楚了,萧遥为什么还要求彻查,还要求严惩太子呢?
  皇帝觉得萧将军有点不识相,不够尊重自己。
  不过想到萧遥的勇武,以及萧遥崛起给他带来的好处,又想到萧遥只是听到京城传过去的流言,也并不知道此事是四皇子做的,皇帝心里那点子不快就消失了。
  他决定跟萧爱卿好好说清楚四皇子的狼子野心,告诉她四皇子想拉太子下马,想让皇太孙将来无法成为太子天子,甚至无法活下去。
  皇太孙是将军府的外孙,萧将军看了他的解释应该能谅解的。
  他这封迷信还没有发出去呢,许尚书一派又在朝堂上放出一个惊雷!
  奉太子之命暗算杀掉将军府二公子的一个证人找到了!
  被皇帝抬举,以为此事已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