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这个事儿我晓得了。对了,你家分的生姜够不够?要不要再匀给你家一些?”虽然里正不算什么大官啥的,但至少也是掌管一个村的人,所以在分姜的时候,里正家比旁家分得多一些。如果王老三家分的生姜不够,那王里正是乐意匀出一些给王老三家的,毕竟每次都帮他分忧,不说功劳那也有苦劳啊!何况在王里正看来,王老三既有功劳又有苦劳。
“我家的姜是够的。叔,我来主要就是跟你说一声,既然这话我都说完了,那我就先回去了?”
王里正点了点头:“行,回吧!改天你跟你爹一块儿过来,咱爷三一块儿吃个饭!”
王老三没答应也没拒绝,就怕一句话说不好,显得生分或者过于熟悉了。所以他就笑了笑,然后转身往自家赶,毕竟他心里还惦记着闺女说要找他有事儿商量嘞。
等王老三走后,王里正立马让大小山去跟村民说这个事儿,因为最近总召集大伙来说事儿,所以这次王里正看到的村民远远要比之前的村民少。
王里正心里清楚村人也有脾气,况且有些估计还在琢磨如何处置生姜呢!不愿意来听他一个老头子讲话,也是正常的。
如此劝慰自己一番,王里正总算心里平静了许多:“又叫大伙儿过来主要是想跟大伙说件事儿,你们都听一听,至于乐不乐意听进去,那我就管不着了。”
本来村民心里、面上多少带了些不甘不愿,但是他们心里不满是一回事,王里正的态度又是另一回事。人天生有种犯贱的心理,你越是跟他说:“这事儿重要,你一定要听一听。”他或许有逆反心理:“哦?你要我听我就听,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但是,若是你说:“这事儿很重要,听不听看你自己。”那他们就寻思了:“这啥意思啊?这事儿重要里正还说让他们自己看着办?是不是里正不想管他们了?”
是以,当王里正这样说完后,
“哎!里正啊,你这是啥意思啊?”
“对啊,里正说的话我们啥时候不乐意听了啊?”
“里正一定是为了咱好,咱肯定听啊!”毕竟不久前才刚分了生姜,哪个村的里正能有王里正这么公正、大方嘞?
“对对对,里正你有啥事就说吧!俺们指定听!”
王里正听着这乱七八糟的声音,反而内心有些安慰。看,他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村人们念着他的好呢!那他做的事儿就没有白做,那他为村民费的心就没有白费!
“行,大伙儿都静一下。嗯,是这样,之前不是跟你们分了生姜吗?大伙都知道这生姜是个好东西,我也知道大伙都不舍得将这些生姜全部用在自家身上。但是,你们应该也知道,我之前说了,我说之后很可能天气变得极冷,那这些生姜是不是能派上用场了?”说到这里,王里正顿了顿。扫了一眼脸色变得认真的村民,这才接着说:“不用我说,想必大伙都明白这生姜有时候意味着什么。有时候咱受了风寒啥的,咱乡下人哪有那个闲钱去看大夫、买药?还不是在锅里扔块儿姜煮煮?所以,我还是想劝劝大伙儿,这生姜能留着就自家留着,兴许哪天就用得上呢?再说,冷的时候喝碗姜汤也能暖暖身子不是?”
王里正这席话说完,众村民都静默了片刻。过了会儿,场面才再度热闹起来:
“嚯!里正要是不说,我恐怕都要卖给别人了!”
“谁不是嘞,在过来之前就有外边儿来的村人要跟我换生姜,只不过那人没银钱,而且拿来换的东西我也没看上,所以才留下了!哎哟,现在想想,还好我眼光高啊!”
“这时候还能开玩笑?我看有好些人脸色不大好呢,没看到……那脸黑的像锅底似的!”
“我知道为啥,那人刚刚将分的生姜全部卖了!你说是不是傻,就算要卖,至少也留一块儿吧?好家伙,这全部都卖掉,这是有多缺银子啊?”
“那生姜我瞅着比之前我见过的都好看!就冲着这姜的卖相,我都不舍得卖掉嘞!”
当然,万不可能只有同意的声音,除了这些支持的声音,角落里还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逃荒路上我靠美食发家了
第252章 后悔
“里正这话是啥意思?生姜不是分给我们了吗?难道他后悔了?我就说嘛,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都叫啥事儿,他说以后天变冷就变冷了?我瞅着这整天的大太阳,根本不可能嘛!”
“反正我是要卖掉的,手里没握着点儿银子,心里不踏实啊!”
“我也是,我都跟别人说好了,等会儿回去我就将那生姜卖出去,卖了生姜娶媳妇!”
听到这人实在的话,有人嗤笑出声,有人却在心里认同。虽然现在处境有些复杂,但是谁能预料到以后呢?能存些银子指定是有用的,也许以后就用得上呢?也许就能靠着这攒下的银子成家立业呢?所以,哪怕是嗤笑出声的人,难保自己心里没点儿计较。
…
王里正稍微听了两耳朵,也没将这些话放在心上。毕竟,早在王老三跟他说这话的时候他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个情况了。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丰富,不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吗?
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就连思维、想法也不……是因为有这么些不同,才构成了这么个多元素的世界,不是吗?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那也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听王里正的话呀!即便你明明确确告诉他,这个事儿你这样做才能得到更多利益,你这样做才能避免危险。但你不能要求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认可你,哪怕你实实在在地为对方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常常会以己度人,以自己曾经的经历来衡量与揣测一件事的好坏。
你不能说你说的一定对,你也不能说别人的选择一定是错的。王里正活了大半辈子,也许没混出个什么来,但是也算是活明白了许多,有些人与事,不要可以去对待,你就将事情公正地摆在他们面前,剩下的就看他们的选择与造化。
人呢,很多时候你告诉他们没用,你得让他们去经历。只有他们自己经历了这个事儿,那他们的感触肯定更深。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你再去跟他们说这个事的好坏,他们便乐意听进心里去了。
收回翻飞的思绪,王里正总结陈词:“反正我就是把我自己的想法跟你们说一下,你们乐意听呢,那就听一听,你们要是不乐意听,那就当我啥也没说,你们就听个乐就行了。”
人有时候就是犯贱,你求着他们做一件事时,他们也许理都懒得理你。但是如果你说随便,他们心里就不乐意了,就想问为啥啊?你凭啥不重视我呀?我就不值得你重视了吗?
王里正这番话一说完,底下的一些村民就忍不住嚷嚷道:
“里正你这话是啥意思啊?你不管俺们了?”
“就是,里正你这话说的可不中,都不把俺们当自家人了!”
“我觉得里正说的挺对的,咱是不是得听一听?”
…
听到这些话,王里正嘴角带上了一抹只有他能懂的微笑,只不过那抹微笑稍纵即逝,眨眼间王里正又是一幅端正的神情:“好,那就说到这儿,你们自己考虑,我也当不了你们的家,都散了吧!”说完王里正便背手离去,不顾身后村民的挽留。
王里正走后并不知道,村民里本来还想将生姜卖掉的人,有一半儿决定不卖了,还有一小部分决定留下一些,最后只剩下极少的村民冥顽不化地执意要将生姜卖掉。他们不但自己要卖,还要怂恿别人卖,别人不卖他们就挖苦、讽刺对方:
“哎哟,傻子才不卖呢!这么多生姜留下干嘛啊?就算真的太冷了,多穿点不就行了?再说了,煮点滚水不也是一样的?”
“你们说的不卖啊,到时候别看我们赚了银子你们就眼红啊!”
“没错!你们要是借钱可是没门的,到时候说啥我都不借!”
这些人说的话,说好听点那叫尖酸刻薄,说不好听点儿那就是难听至极!听着就让人心生不快,但即便是不好的话,也有人听进去了,当下就有俩三暗戳戳想要将生姜偷偷卖掉的,但是大部分还是决定听王里正的或是坚持己见。
而站在人群中的崔寡妇脸色却有些僵硬,藏在怀里不久的五两银子此时就像是一块儿烙铁似的,不知是她的幻觉还是怎的,她总觉得接近心脏与银子的部分尤其地烫,甚至让她有种心要被烫化的错觉。
柳娘子有些尴尬地低下头讷讷地与崔寡妇耳语:“娘,我,我也……她哪里知道这么长远的事儿啊!王里正也是,怎么不早说呢?非要她好不容易让婆婆对她脸色缓和之后再说这事儿?害得她现在里外不是人了!
崔寡妇低下头看了看正一脸迷茫看着她和柳娘子的宝儿,将心里的郁气与苦涩悉数吞回肚中,然后才硬生生扯出一丝笑道:“没事儿,你也是为了咱宝儿,这事儿不怪你,毕竟我也没想到不是?”也怪她,净想着银钱了!还好,自家还留下了两块儿,有总比没有强,不是吗?
如此安慰了自己一番,崔寡妇这才好受了些。毕竟银子也得了,生姜也有留下的,她还有啥好抱怨的呢?
…
因为有王里正召集村民说事儿这个插曲,之前与人说好要交易生姜的买卖黄了许多。那些赵家村的,还有其他地方来的散民都忍不住骂骂咧咧,但是他们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毕竟人傍山村的人还是不少的,又有方老爷、吴娘子的庇护,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是以,等阿招阿阳两人顺着之前大叔指的方向找到老王头时,王老头的头摇的那叫一个快啊,简直就像个拨浪鼓!
“不中不中,俺们里正不让卖咧!”老王头没什么大学问,但是他这么些年就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跟着王里正的脚步准没错!他冷眼看了这么些年,心里早就门清,这里正指定不会坑他们嘞!
逃荒路上我靠美食发家了
第253章 新的吃食
阿阳有些不理解:“为啥啊?你们要这么多生姜也没用吧?再说了,价钱都好商量,我们也不全部买走,你看你卖多少都行的。”
老王头顽固地继续进行摇头的事业:“不中不中,俺不卖!”他最笨,说不过人家,那摇头必须摇过人家!
阿阳还想说些什么,结果被阿招打断:“叔,是这样,我家公子呢,家境还算殷实。如果你除了银钱还有别的需要,我们也会尽量满足,你觉得怎么样?”
老王头还想继续摇头,但是头摇到一半儿,他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有些无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还在趴地上玩土旮旯的孙儿,有些犹疑地问道:“啥都行?”
阿招脑子一向比阿阳活络,刚刚老王头扭头看孙儿的一幕就被阿招看在眼里,他眼睛一转就能明白老王头想要什么。
乡下人的想法都很简单:温饱、儿孙满堂、祖宗泉下有知以及子孙有出息。
那子孙如何才能有出息呢?当一个优秀的庄稼汉吗?那指定不是的。就如同现代的许多早早辍学或者没接受过教育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会拼命地赚钱,然后将自己年少未达成的心愿放在自己后代身上,企图让后代来替他们达成夙愿。
古代的乡下人就是吃到了没读书的苦,然后又看到了读书人读出名堂的好处,所以他们都想自己有能力供出一个读书人来,这样也许若干年后自家就能出个当官的来光耀门楣呢?
老王头自己知道自己没啥学问,对读书的事儿也一窍不通。但是,他之前常常路过村里的私塾,每每看到私塾里排排坐着摇头晃脑读书的小孩,他都打心底里羡慕。所以,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那他想让孙儿抓住这个机会!
“叔,你只管说,只要我们能办得到的,一定帮你办成!”
老王头这才正色地说道:“行,那我就直说了。我这个孙儿啊,我觉得有读书的天分,但是,俺们家太穷啦!没法供他读书嘞!”其实,牛蛋不但没有读书的天分,反而有些木讷,但是老王头从来没放弃过牛蛋,他就是觉得自家孙儿哪里都好!如果有哪点不好,那一定不是孙儿的原因,而是自家没给孙儿这个环境,应该怪自家,而不是怪孙儿!另外,其实他家也没有穷到读不起书,但是老王头指定是想要孙儿去个更好的地方,刚刚听阿招说话的意思,他们的少爷应该有钱有势,所以老王头才向阿招问道。
老王头没有说出来他想要什么,但是因为阿招本来就猜到了,所以很快就接过话道:“叔,你放心,到时候我们公子一定给你孙儿一个好的私塾,并且保证请的先生在京城也能排上名!”这话他就是信口拈来,至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