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岳手里拿着灯,照在车头上,接着解开车头处绑着的一根彩带,露出底下光彩夺目的‘宝石’来。
很多人差点被‘宝石’反射出来的光芒闪瞎了眼。
如果没看错的话,那车头镶嵌着一颗玻璃宝石?
而且,不止自行车上有,那滑板车、轮滑鞋……甚至儿童三轮车上都有?!
唐岳:“这镶嵌的宝石,是先生手里才有的宝物,所以,诸位老爷以后买车,请认准‘神行天下’字号哦。”
底下自然又是一片哗然。
胤祺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胤禛却知道,这个赌,自己和五弟怕是输定了!
因为方才三哥说,那童车卖价比别的都低,成本只是木匠的人工和木料,最多买个一二两银子。
但那上面镶嵌的宝石,虽然小,但也不止值一二两银子吧?!
为了宝石,也多的是有钱人认准这家的童车买,这都是面子啊!
三哥……好厉害!
戏台上,预告了皇室所捐赠之物后,唐岳又预告了明日的‘盲盒’玩法,以及后日的平板玻璃买卖权拍卖。
听到盲盒的玩法,连太皇太后都感兴趣了。
康熙拧了拧眉,“这不就是‘关扑’,大清禁赌。”
胤祉解释,确实有□□的感觉,但本质不是赌博,盲盒里都是跟卖价等同价值的东西,只是买下之前不知道是什么款式罢了。
绝不会出现玩关扑那种用低价值物品,故意卖出天价,让人倾家荡产的现象出现。
康熙这才点头应允。
今晚的义卖结束,众人称心如意地回去了。
玩得开心,又得了入伙这种好事儿,大家自然就不跟胤祉计较他偷跑之事了。
只是第二日,康熙带着大家再次在苏州府游玩视察了一番后,在午膳后就要启程去江宁了。
大家却都不愿意走了,包括两位皇太后。
“不是还有两日义卖会么?”太皇太后说,“不急。”
康熙无奈,他的行程是早就跟底下的官员敲好的,此去江宁是为了阅兵,同时于成龙还安排了可展示神威给数万百姓来看的场地,以进行武比。
看两位皇太后不太想去,一番商议后,康熙决定自己带太子去江宁,将其他人都留在苏州。反正等他回銮,还是要来苏州的。
只是踏上行程之时,康熙和太子,不约而同有种孤独的错觉……一定是错觉!
“三弟,咱们兄弟够意思吧?都留下来帮你撑场子。”大阿哥洋洋自得地邀功。
胤祉:“……”
不捣乱他就阿弥陀佛了。
于是这两日,康熙和太子在江宁,展示自己的神武和皇家的天威。
而胤祉带着家人,微服在苏州吃好玩好,别提舒坦了。
苏州人都以为御驾已经离去,所以整个城里重新热闹起来。
苏州的繁华,比之京城又是不一样的,这里各式各样的小商品更多、做买卖的人多、逛街的富贵闲人更多……
晚上的义卖会也是一日比一日热闹,他们捐赠的东西都拍出了极高的善款,连简单的木工童车也拍出了三百二十两的高价。
那盲盒是定价商品,不竞价,先到先得,也是一上货就被抢购一空。
第三天,平板玻璃的独家买卖权,筹得了五十万两纹银和十万石粮食的善款。
康熙收到的消息的时候,心里反倒不是滋味了。
这样的商人,可谓富可敌国了,真的是深藏不露啊。
不过胤祉也没在信里告诉他,拍得这买卖权的是哪家,挠得康熙心里痒痒的。
正好他也要从江宁回銮了,便没有再写信问。
这时已是六月中下旬了,苏州城外李家村的御稻,可以收割了。
康熙南下到苏州,正赶上御稻丰收,便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意头,早就派御前侍卫在李家村守着了。
是以前两日李英贵预估了下收割日,康熙便把去李家村看御稻丰收的日程给安排上了。
李家村离苏州府城不远,胤祉也得了消息,带着家人一起去寻汗阿玛了。
胤祉等人比康熙还先一步抵达,看着李家村千亩金黄的稻浪在风中摇曳,胤祉只觉得心里满满的,鼻尖都是稻香。
其他人也有一样的感觉,两位皇太后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种场景,他们也很少见。
茉娅琪是第一次看到大米长在植株上的样子,都看呆了,“好美啊……”
胤禛和胤祺则有着一堆的问题,问大哥,这大米是怎么种出来,又是怎么从壳子里剥出来的?
这可把胤禔给难住了,“问你们三哥去!”
胤禛很体贴:“三哥不爱说话,大哥,你就给弟弟们说说嘛!”
胤祺:“大哥该不会也不知道吧?”
“胡说,大哥什么都知道的!”
胤禔:“……”
要不是胤禛语气笃定真诚,大阿哥真的要怀疑他是故意讽刺自己的了。
他求助地看向三弟,救救我,这我还真的不知道!
他在这会儿忽然想起,三弟不就是那写《少年与御稻》的涧中鱼先生么?!
可恶,当初三弟什么也不说,自己和二弟以为三弟崇拜涧中鱼,结果在汗阿玛面前闹了笑话!
等要找三弟算账的时候,他早没影儿了。
胤禔想到这个,眼神从求救变成生气。
胤祉见状,忙道:“找李英贵,他才是、种稻少年。”
胤禛和胤祺一想也是,大哥不管知不知道吧,都没有真正会种的人懂啊。
李英贵早就迎出来了,得了命令,就主动带着主子们,去到田间,恭敬而耐心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
大家也就是看个新鲜,等李英贵讲了御稻的可贵之处,才有所动容,但也仅此而已。
唯有胤祉知道,李英贵预估的产量,对大清目前的粮食生产力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爷,小人能否问问,迟老他老人家,近来可安好?”
他想着胤祉是涧中鱼先生的徒弟,涧中鱼先生又是迟老的徒弟,应该是知道的。
胤·老人家·祉,“……好、非常好!”
阿哥身份尊贵,李英贵也只敢问这么一句,就满足了,不敢细问了。
其实他还想要问,迟老什么时候,能亲眼来看看,他种出的这一片稻田,闻闻这里的稻香?
午后,御驾便到了李家村。
李家村万事俱备,只等康熙一声圣旨下,就要热火朝天地开始抢收了。
阿哥们也都在等着看,这民间的秋收盛景了。
康熙看到眼前的景象,果然龙颜大悦。
但令阿哥们没想到的是,汗阿玛一声令下,不止他自己,所有阿哥都要跟着下地收割。
阿哥们:“…………”
第142章 第 142 章
今日; 李家村的村民们都格外有干劲!
丰收总是让人喜悦的,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 连皇帝都跟他们一样在收割!
这对于他们来说; 是何等的光宗耀祖啊!
等到年纪大了,就可以跟子子孙孙吹牛了,多有面子啊!
而且到时候说出来; 孩子们可能都不信,你看那皇帝收割的动作和手势; 竟然是个会干活的?
相比起来; 那些阿哥们可就……好玩多了。
看一个个那笨拙滑稽的动作,还有那刚下地就吓得吱哇乱叫的小娃娃; 还有那没割到稻子先割到手指的皇太子……
噗~
这要不是亲眼所见; 谁能想到皇家的孩子竟是这样的呢?
他们放下架子,跟农人一起收割稻子,不但让百姓感到了皇帝爱民之心; 倍感亲切; 还感受到一种被圣恩沐身。
每个人干起活来都更加卖力了,就想让皇上看看; 他们李家村的都是干活的好手; 多给他们一些眷顾。
还有一些会干农活的官兵; 也被皇上指使着下地帮忙; 众人拾柴火焰高!
所有农人的脸上都挂着发自内心的灿笑,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阿哥胤禔还好; 虽然不得法,动作滑稽; 但到底是阿哥里年纪最大、最健壮的; 倒是也能干些活儿。
太子胤礽一开始就割伤了手; 但是怕汗阿玛失望,也怕被兄弟们特别是大阿哥比下去,咬咬牙,忍着痛就继续小心翼翼地继续割稻子了。
四阿哥胤禛一脸生无可恋,他本来力气就小,割个稻子真的要了小命了,不过他特别善于观察,慢慢地摸索出农人们省力的诀窍,但也是累得够呛。
五阿哥胤祺一开始还觉得好玩,拿着镰刀锯着稻梗玩,谁知稻梗一断,他整个人都摔到还未全干的稻田里,把自己整成了泥猴,顿时哭了……
而这一个个画面,全都被田埂上架着画架的胤祉给画了下来。
胤祺哭过后还得继续割稻子,因为汗阿玛说了,今天能吃多少饭,就得看他们割了多少稻子了,他好饿……呜。
“呜呜,为什么三哥就可以不用割稻子?!”小声胤祺怒吼。
这音量,已经把大家远远甩在后面的汗阿玛应该是听不见的,但足以让自家三哥听见。
胤祉笑眯眯地看着他:“你行,你来呀。”
胤祺:“……”
嗯,是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就是不用跟兄弟们一起体验民间疾苦呢。
胤禛一脸认真道:“三哥,他不行。”
胤祺:“…………嘤。”
虾仁猪心啊!
才一个下午的功夫,所有的稻子都被割下来,拢成了一堆又一堆高高的金黄色‘小山’。
村里的孩子和老人,都在珍稀地捡着稻穗,听说皇上要统计亩产,他们不舍得一落任何一颗稻米。
更让所有人都不敢想的是,皇上居然跟大家一样,割了一个下午的稻子,收获不比村里一个壮劳力少。
所有注意到这点的农人都很振奋,皇上,真的是爱民如子啊!他知道百姓的苦,他也能吃百姓的苦!
康熙下地前,外衫换了便服,但他那些昂贵的里衣和鞋袜等,都还是沾满了泥点和草屑灰尘,脏得不能看了。
可是他的目光看着那些金黄色的小山,却给人一种意气风发、江山在握的感觉,帝王之威尽显。
相比之下,阿哥们就狼狈多了,狼狈的不止他们的形象,还有他们的表情。
胤祺抽着鼻子扑到皇太后怀里,然后期期艾艾问:“汗阿玛,什么时候能吃我割的稻米啊?”
康熙挑挑眉,“想吃自己亲手收
割的?”
胤祺有些咬牙切齿:“嗯嗯,三哥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吃自己收割的稻米做的饭,比别的米都香!”
康熙微怔,而后哈哈大笑,“你三哥说得很好,不过这些米没那么快能吃。”
说着,他点了李英贵道:“你给大家伙儿讲讲,这些稻子割下来后,还得如何炮制成大米?”
李英贵面对皇帝,还是有些抖,磕磕巴巴地给大家讲了打谷、晒谷子、舂米等步骤和所需的时间。
听到最快也要好几天后才能吃到新大米,胤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
康熙看得直乐呵,“行了,饿不着你。”
晚黄昏时分,除了还在打谷子和晾谷子的官兵,其余人都参加了皇帝的赐宴。
虽说因条件限制,没有皇帝吃的山珍海味和王公大臣那样奢靡的筵席,但也丰盛到令百姓叹为观止的地步。
“天哪,我一定是在做梦,我们居然跟皇帝一起吃饭了?”
“做梦都梦不出来这种好事儿吧?”
“三生有幸、祖上积德啊!”
“那一定是李英贵那小子祖上积德最多!”
“哈哈哈哈哈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死了也值得了!”
“你们不知道,皇上刚刚还赞赏地看了我一眼呢!”
“皇上也说我干活干得好!”
百姓没参加过皇帝的赐宴,就跟吃村里的红白喜事流水席一样,闹闹哄哄的,格外嘈杂。
康熙也不恼,让大家伙儿随意,还赐酒给了李英贵、蒲松龄及当地负责此事的官员,令他们受宠若惊,心潮澎湃。
此刻,所有人都在祈祷,希望那亩产量可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不枉了圣上隆恩!
这不是胤祺吃过最好的席面,却是他吃得最香的一次,“唔唔,百姓的米挺好吃的嘛,百姓的日子也不错嘛……”
“不错?”太子胤礽挑挑眉,似笑非笑问:“读书和割稻子你选一个。”
从来读书偷懒的胤祺毫不犹豫:“读书!”
“哈哈哈……”众人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吃饱后,胤祺又有了精神,胤祉都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好的精力,拉着哥哥们要去看打谷和晾谷子。
官兵们简单吃了往上后,此时正干得热火朝天的。
原本,这么多稻子一起收割,打稻子都要打很久很久,但有了迟老给的新型农具图纸,加上身强体健、训练有素的官兵侍卫来操作,速度比以往要快上十倍多。
而且因为皇上来了,整个县城的打谷机都被调了过来,应该不用到明日,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