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看标题和落款:《告都城隍文》陈梦雷。
嗯; 名字貌似有点眼熟; 但是不认识。
胤祉正想丢开; 意识里突然冒出一道声音; “是我的老师。”
胤祉吓了一大跳,浑身炸毛。
随即才反应过来,啊; 居然是‘原身’的声音?!
'你你你……出现了?'
胤祉自从噩梦醒来; 呼唤系统和‘原身’都没有回应; 没想到今日对方主动‘现身’?
'你莫要害怕; 你就当我是你,你是我; 若你不想我现身,我便永远沉睡下去。'
'不、不……呃我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排斥‘原身’,就是突然冒出个声音吓到了。
沧桑的声音道:'我只是想请你帮个忙。'
'你请说。'
对方便给他讲述了一桩无头公案:陈梦雷和如今的内阁学士李光地; 乃康熙九年同榜进士; 又算是同乡,感情甚好。
按陈梦雷的说法; 康熙十三年; 他送母亲回乡时; 恰逢耿精忠反叛清廷; 大肆‘招安’清廷官员; 陈梦雷躲避不从,无奈家人被囚,只好假意顺从。
后悄悄与李光地密谋,陈梦雷留在敌营,离间敌军,保护双方家人,并将探知的敌军内部消息传递与李光地,让他设法上报朝廷,请兵来剿。
后来李光地果然成功向康熙献上‘蜡丸疏’,得到康熙赏识,从此青云直上。
期间李光地为稳住陈梦雷,还写长诗赞过其忠于朝廷的壮举。
可后来三藩平定,陈梦雷作为‘贼党’被抓拿进京,预备斩首。他在狱中大喊冤枉,多次请求李光地帮他辩解为他正名,李光地却全盘否定,不发一语。
还是刑部尚书徐乾学看不下去,自己起草奏疏,胁迫李光地上奏,他才勉强去帮陈梦雷向康熙求情。
但陈、李二人各执一词,并无具体证据,长诗已在敌营被焚毁,成了‘无头公案’,就看康熙愿意信谁了?
'如今,便是汗阿玛尚未决断之时,老师写了这篇文,应当是为了呈给汗阿玛以伸冤,不想被乌鸦弄了来。'
胤祉听完极为唏嘘,说实话他是倾向于相信陈梦雷的,因为他感觉编不出那么信誓旦旦和具体的谎话来,李光地的沉默就是他的心虚。
‘原身’又继续讲述即将发生的事情:
康熙衡量之下信了李光地,但也没有处死陈梦雷,而是将他充为披甲人之奴,流放奉天。没多久,他的父母和发妻接连亡故,令他悲痛万分。
而同样被他保护了七年的李光地母亲,被李护送着荣归故里……
在‘原身’描述下,胤祉仿佛看到了陈梦雷七年的忍辱负重,换来背叛的痛恨欲绝,感同身受地生气了!
323:'啊呀呀呀好气人啊!!!'
胤祉呆了一呆,随即惊喜:'系统,你又有能量了?'
323:'有一点儿。'
胤祉问‘原身’:'你要托我做什么?'
‘原身’:'老师一身才华,助我编成《古今图书集成》,我后来总想着,若当年老师落难时,我能帮一把就好了。你如今稚龄,也做不了什么,不如写信勉励他一番,再送他些盘缠可好?'
胤祉觉得这不难办,点头应下。
他跟‘原身’一起琢磨字句,言道信他所言,斥责李无耻小人,勉励他继续读书著书,并附上大小银票数张。
当然,是匿名的。
写完胤祉召来乌鸦,细细交代它,将这信和文书,原路送回。
乌鸦:“咕——”
结果乌鸦才飞出去,就叫刚好回来的曹寅截获,一起送到了御前。
康熙:“?”
他心想,大半夜的,小子做甚送来如此多东西?
结果打开一看,顿时气结。
好小子,继私自与大臣联络后,竟然又要跟狱中贼党联络?!
而且这臭小子跟他写信一向是用大白话,怎么写这个勉励别人就用正经的书面语?
呵呵,真是一点也不气呢。
康熙先是情绪起伏一番,接着才去细看其中的内容,没想到正是最近闹得他头疼的陈、李二人的无头公案。
胤祉信中坚定地相信了陈梦雷的说辞,还给了银票说等他被皇上流放奉天,可以在路上给家人看病用。
康熙:“……?”
所以胤祉为什么笃定自己会判陈梦雷流放奉天呢?
难不成……真有仙人指点胤祉?
还有,这从图海处得来的银票,还没焐热吧?就这么舍得送出去这么多?
而自己帮忙保管臭小子都拿不信任的眼光看自己,老父亲有点怄气!
康熙叹了口气,其实他也倾向于相信陈梦雷,但陈没有证据,而且李光地这人很好用,他正要用他。
翌日是年二十九,康熙二十年的岁末之日。
即使是这一日,太子和大阿哥也依然要读书。
康熙趁着空闲,将两人传召到勤政殿,问了个问题。
“李光地与陈梦雷之事,你们信谁的说辞?”
胤禔不甘落后地抢答:“我信李光地,他给我们讲过学,人看着很是清正!”
康熙又看向太子胤礽。
胤礽微微一笑,“汗阿玛想用谁,我就相信谁。”
康熙听完十分满意,“胤礽很好,懂为君之道。”
胤禔:“……”
可恶,又输了?!
胤禔:“那太子殿下觉得谁是汗阿玛想用之人?”
胤礽:“明眼人都会选李,他有能力,若汗阿玛信他,为他正名,就于他有恩。那么他必定在上任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政绩来。甚至,他会想办法立功,成为名臣功臣,堵住悠悠众口。”
康熙更加满意和自豪了,不愧是他亲自教养出来的储君啊!
胤禔蹙眉:说了这么多,胤礽跟他说的难道不是一个意思?
哼!
康熙端水大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朕已考校完你们的功课,回尚书房去读书吧。”
两人读书至午时,才被宫人伺候着,换了朝服,参加奉先殿和坤宁宫的祭祀典礼。
胤祉也来了,低着头乖乖巧巧的。
胤禔看到他就莫名轻松欢喜,有心要逗他,但看到他旁边的胤·炮仗·小哭包·禛,胤禔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
算了算了。
胤祉得以当个存在感极低的隐形人,混在人群里,感到十分舒适。
每年这个时候,康熙会亲手在索伦杆上投下神鸦喜爱的食物,神鸦便会飞来进食,也是祭祀的一环。
但今年,康熙投食之后,好半天,一只乌鸦也没有飞过来。
倒不是看不见,而是一只只蹲坐在屋檐上,像球一样,一动不动。
康熙:“……”
皇室宗亲们:“???”
他们看着,这群神鸦,是不是胖了不少?
胤祉手心捏了一把汗,糟糕!今日过节吃得丰盛,吃剩下的食物太多,全喂了乌鸦,这会儿一个个都饱着呢!
康熙稍微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往年的今日,都会特意交代专门喂养神鸦的内务府人员,一整日不要投喂。
但是今年忘了连胤祉一起交代了!
康熙无法,只能假装无事发生,继续下一轮的祭祖典礼。
祭祖仪式结束,已是除夕傍晚。
皇室宗亲们都不用出宫,因为康熙要赐宴给王公大臣,也包括他们在内。
赐宴地点在乾清宫殿前,康熙带着皇子们一同前去,赐酒同饮以示圣恩。
满蒙出身游牧民族,性情比较莽,像太子和大阿哥这个年纪,已经允他们喝酒了。
两人举着就杯,胤祉和其他弟弟则端着清汤。
胤祉一直低头不想引起任何多余的关注,完全没有注意到,胤禔悄悄地,倒了小半杯酒的量,在他的杯子里。
等康熙带他们与王公大臣同饮,胤祉举杯就喝,结果汤酒混合黑暗料理一入口,他就呛到了!
好难喝!好辣!
他好歹前世是喝过酒的,当即明白自己的汤里掺了酒!
胤祉心中警铃大作,他可是滴酒都沾不得的!
他连忙悄悄吐回杯子里,但是为时已晚,有些汤已经进了肚子,他开始迷糊了。
他努力掐着自己掌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放空自己。
只要放空,什么事情都不去管,就不会有事。
他听见康熙宴饮至兴起,忽然说要出个诗序,让底下的文武百官接下去,每人作诗一句,让起居注官记下来,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康熙:“丽日和风被万方,卿云烂漫弥紫阊。”
底下群臣无不捧场叫好。
大学士勒德洪第一个接:“一堂喜起歌明良。”
明珠:“止戈化洽民物昌。”
胤祉听着听着,有些打瞌睡,直到一个人站起来接诗,系统忽然激动:'就是他就是他,大坏蛋李光地!!!'
醉醺醺的胤祉也愤怒地站了起来,康熙一怔,玩笑道:“三阿哥莫不是也要接诗?”
胤祉看着刚接完诗,笑容满面的李光地点点头,“我接:忘恩负义你光地!”
康熙:“……”
王公大臣:“???”
李光地一脸懵逼,三阿哥,是在骂他吗?
第29章 第 29 章
康熙纳闷了; 怎么这会子,胤祉言语如此流利了?
许多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内心震惊无比。
这时; 刑部尚书徐乾学却鼓了掌; “接得好!”
然后又有几个人捧场说; “三阿哥接得好!”
图海也中气十足大喊:“极好!”
李光地脸色黑红交加; 又不敢说话; 他虽有战功; 但比起在座其他人; 可就太小儿科了; 加上最近跟陈梦雷这事儿; 他是真抬不起头来。
康熙哈哈笑着摆手; “好什么好?诸位爱卿莫不是也吃醉了不成?这韵脚不对啊。”
胤祉迷蒙着一双眼; 哦,对韵脚是ang; 确实不对; “那就!李光地丧尽天良!”
这回韵脚对了吧。
徐乾学和其他讨厌李光地的大臣纷纷叫好; “好!对了!”
康熙正想说他平仄不对。
徐乾学站出来回禀道:“皇上,方才大家韵脚都对了; 只有李大人‘膏以大泽人胥庆’不对; 是不是该罚?”
被他这么一提醒; 大家才发现; 是有这么一回事嘿; 大家一句接一句; 都捧场叫好; 差点就叫李光地给蒙混过去了。
李光地自觉丢脸; 窘迫不已,站起来连连自罚三杯酒。
就在他以为这事儿过去了时,徐乾学冷笑道:“李大人,连五岁天真无邪的三阿哥都明辨是非,您这圣贤书,莫不是都读到别人肚子里去了?”
胤祉:“读狗肚子里去了!”
康熙:“…………”
他终于察觉不对,胤祉的脸色很红,脚步虚浮,一副醉酒的姿态。
“梁九功,三阿哥是不是饮酒了,你去看看?”
梁九功连忙过去,端起酒杯一闻,神情惊慌,“禀万岁爷,是有股酒味。”
康熙面色一变,“快,传御医给他瞧瞧!”
这么小的孩子,怎能饮酒?!
他正要责问,那厢被梁九功请走的胤祉,边走边唱:“啊——背信弃义李光地!缩颈乌龟李光地!忘德不酬李光地!欺、君、负、友、李、光、地!”
康熙:“…………”
这小醉猫,还抑扬顿挫的?
“好!”明珠终于也没忍住,大声叫好。
接收到康熙瞥过来的目光,他行礼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大阿哥与太子殿下已是惊才绝艳,没想到三阿哥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康熙嘴角抽抽,没有搭话,却是拍案怒斥:“是谁给三阿哥饮酒?!”
胤禔一惊,慌忙越席而出,“皇父恕罪,是儿臣一时顽心起,欲逗弄于三弟,但儿臣实不知三弟会醉酒,亦不知他醉酒后,是如此形态!”
“你!”大臣面前,康熙不愿过分苛责皇子,丢的是自己的脸,“你给朕回去,抄写中庸百遍!”
说着,又令侍卫记下他哈哈珠子的过错,等过了年,该挨的板子还得挨。
胤禔大感丢脸,但看胤祉闹出这么大动静,也自觉理亏,顺从地退下了。
偏偏,他退下前,下意识地就去看太子。
结果果然看到太子讥讽的笑意,胤禔顿时气得七窍生烟。
三阿哥和大阿哥退下后,康熙也让其他年纪较小的皇子回去了,只留了太子。
想了想康熙仍不放心,喊来曹寅,命他暗中照料胤祉去,若生事端随时回禀。
李光地见康熙不罚三阿哥,还关心至极,心里凉了半截,脸色灰败。心想今晚这一遭,怕是皇上心里会倾向于陈梦雷,他完了!
不料皇上竟然不再提起他的事情,令其他官员继续对诗。
李光地犹如死里逃生,大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发誓,只要皇上信他这一回,他往后余生,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做皇上一人的纯臣、孤臣!
当然,他就算不想做孤臣,如今朝堂内谁也不愿意跟他共事了,就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