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夏逆-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烧烤,是赵胜和文超留在人间的痕迹之一。在他们之前,九州大地上当然也有“炙烤”这种烹饪手段,但往往将原料和佐料分开,烤好了之后再蘸着酱汁来吃。某些讲究的人,还认为原汁原味最有利于健康,以至于什么佐料都不用。
  那样烤出来的东西,能吃自然是能吃,但要说美味……反正潘龙是无法接受。
  赵胜和文超改变了这个传统,由他们开始,才有先将食物腌制入味之后再烤的做法,以及一边烤一边刷油和调味料的做法。
  这两种烤法分别被称之为“文烧烤”和“武烧烤”——文烧烤,指的是文相发明的烧烤;武烧烤,指的是武帝发明的烧烤。
  这间老朱烧烤,用的便是“文烧烤”的手法,各种食材预先腌制妥当,客官想要吃什么,伙计便为他烤制。在烤制的过程中,除了时不时加一点油防止烤干了之外,不再添加任何额外的调料。
  这种烧烤方法的关键在于食材的选料和腌制的手法,至于烧烤火候的把握,倒是相对没那么严格——前世那些铁板烤肉、纸上烤肉的店铺里面,让客人们自己去烤,都没有问题,更不要说现在好歹还是由专业人士处理火候。
  店里的生意很忙,潘龙坐在角落里面,等自己点的菜烤好送来,倒也并不着急。
  就在这时,他又听到了一个稍稍有些熟悉的声音。
  “国忠兄!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们一定要向太子殿下进言才行啊!”
  “那个……我觉得你们未免有些太紧张了……”
  潘龙循声看去,只见之前曾经遇到过的“小张状元”张国忠正坐在另外一个角落里面,愁眉苦脸地面对着几个人,看起来十分尴尬。


第三十一章 请自谭复生始
  张昊,字国忠,南海人氏。
  对于大夏来说,北地和南海都是“九州”之外的地方,这两处的学子要参加科举,必须去九州之中。
  虽然他们也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而且同样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为官,但无论文坛还是朝堂,都有一股歧视这些“化外之民”的歪风邪气。
  在两者之中,北地地广人稀,盛产勇猛的战士,如潘龙的父亲潘雷那样参加科举而有所成绩的寥寥无几。北地人也并不在乎这个——对他们来说,练就一身好武艺,去金城防线和荒人、凶兽厮杀,立功成名,才是男子汉该做的事情。
  读书?科举?
  我的亲娘呦,你开什么玩笑!
  官学开蒙那几年,背书背得还不够吗!
  而南海人口众多,经济又相对发达一些,文风便较为昌盛。历年参加科举的人数都不少,出成绩的自然也不少。
  但是因为歧视的缘故,南海人考秀才考举人都不难,考进士就明显难得多。至于状元……自从朝廷开拓南海以来,几百年的岁月之中,南海出身的状元公,满打满算,一只手就能数完。
  而且这只手就算稍稍有点残缺,比方说因为喝酒误事而自己剁了自己一根小拇指,也并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张昊身为一个南海人,能够在整个大夏的科举之中独占鳌头,最终考得状元,的确是非同寻常。
  但这位状元公的仕途并不如意,他在翰林院蹉跎了十几年,到现在也只是个翰林学士。
  做几年翰林学士,是有面子的事情。做十几年翰林学士,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这位老学士平时谨言慎行,姿态摆得很低,简直是把“低调”二字刻在了脸上。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他得到了太子帝河东的赏识,经常被帝河东传唤过去问策,看起来似乎是有苦尽甘来的意思。
  倘若事情发生在十年前,他可能会意气风发。但现在……他已经深知藏拙和低调的重要性,除非是在帝河东的面前,否则平时越发表现得人畜无害,简直像是拥有“气息遮断”的刺客一般没有存在感。
  越到看见希望的时候,就越要小心,因为希望……多半是和绝望住在一起的。
  一个不小心,希望就会变成绝望。
  类似的事情,他已经见过太多。
  然而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张昊张国忠已经很努力地低调,但当事情找上门来的时候,就算他再怎么想要低调,再怎么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没有用。
  比方说今天,好几个在翰林院最多也就是“熟人”交情的同僚,突然在下班之后拖着他一起喝酒。
  他当时就知道情况不妙,但他不会武功,被一群人拖着,仓促间也来不及想什么办法……等上了马车,再想办法,也来不及了。
  此刻面对同僚的劝说,他满脸无奈:“诸位,国家大事,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稍稍有一些问题,也不算是多大的事情。大家何以这就着急了呢?”
  另外几个翰林学士七嘴八舌地说:“张兄,现在情况已经很紧急,你还这么轻松?”
  “是啊!那些巡查使者们每到一处,就像是豺狼一样,连别人家供奉祖先的族田和祠堂都要查问,简直岂有此理啊!”
  “这是要丧失民心的啊!”
  “二皇子反正没办法继位,他当然可以不在乎。但太子殿下未来是要继承皇位的,若是因为变法导致朝廷和百姓起了矛盾,这不是给他添麻烦嘛!”
  张国忠皱眉说:“大家都是翰林院的,都有上奏的权力。若是你们觉得巡查使者们做得不好,直接上奏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找我出面?”
  “唉!我们也是没办法啊,朝廷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直接上奏?奏折只怕都到不了天子的书桌上。牵涉到变法的事情,没准我们今天上奏,明天批改奏折的就是那以美色迷惑二皇子的苍渊……”
  “你跟我们不一样,你能够直接去拜见太子殿下,当面进言啊。”
  “国忠兄,太子殿下对你青眼有加,你出面去进言,殿下会多在意一些啊。”
  “是啊!国忠兄,这是关系到国家气运的大事,我辈文人当责无旁贷。你就不要推辞了!”
  众人七嘴八舌,俨然这件事关系到国计民生,渐渐地,他们甚至说倒张国忠如果不肯配合,就是自绝于士林,自绝于天下,和百姓和苍生为敌……云云。
  潘龙听得暗暗皱眉,他知道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有矛盾,也知道这段时间,巡查使者们借着“追查百家余孽”的名头,着实闯入了不少高门大户,调查他们的资产——因此爆发的矛盾,苍渊和他的幕僚们每次讨论的时候,都要争论一番。
  但却没想到,保守派这些人自己不出面,却逼迫一个中立派的人出面!
  (真是一群鬼蜮之辈!)
  他心中恼怒,正要开口说话,张国忠却叹了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神情变得坚定起来。
  他笑了一笑,说:“诸位,张某还有事情要做,就先告辞了。”
  “国忠兄,你什么事情能比这个更大啊?”一个年纪不小的翰林学士大声问。
  “是啊,这可是天下苍生大事,哪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另一个翰林学士以颇为严厉的态度批评。
  若在过去,被同僚们这么批评,张国忠多半是要慌神的。
  但此刻,他却毫不在乎,反而露出一个有些讽刺的笑容:“我要去读书,《国变》正好读到第二十二章,还差最后几段就读完了。”
  说完,他匆匆离去。留下一群同僚纳闷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片刻之后,一个翰林学士突然反应过来,怒道:“张昊真是不知好歹!我们邀请他出面进言,是在给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居然不识好歹,反过来讽刺我们,真是不当人子!”
  他这么一说,别的翰林学士们也纷纷反应了过来,连声怒骂。
  潘龙有些纳闷,不明白他们在骂什么,想了想,结账出门,找了个书店,问:“老板,你这里可有《国变》一书?”
  “客官说的是文超公的《国变》?若是问这个的话,本店倒是有货。现在这书很流行,大家都爱读。”
  说着,老板从书架上找出一册书,递给潘龙。
  潘龙翻开书,直接翻到第二十二章末尾,略一浏览,便明白了张国忠的意思。
  《国变》这书,背景大概是前世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故事到第二十二章,变法已经失败,变法的各路干将或者逃走、或者被捕、或者自杀,一副树倒猢狲散的架势。
  这一章开头,是变法派第一高官谭复生面对劝他上书请罪的门客,摇头说:“我看古今中外的史书,但凡变法,没有不流血而能成功的。若我国变法也需要有人流血,请自谭复生始。”
  于是他依然办公如故,最终被捕。
  而这一章末尾,则是变法派文坛领袖康广厦仓皇出逃,路上有学生询问他对变法未来的看法,他说:“我看古今中外的史书,但凡变法,没有不流血而能成功的。若我国变法也需要有人流血,请自谭复生始。”
  这一段应该来自于前世著名的网络段子,讽刺意味十足。
  张国忠将这段话用在刚才的情况,果然十分合适!


第三十二章 国变
  《国变》这本书,虽然是文超公的作品,但过去并不流行。
  它所虚构的“变法”,距离大夏百姓的生活太过遥远——主要是,大夏百姓无法理解一个统治着庞大的土地和人口,却被远在几十万里之外的敌人以一支区区偏师打得丢盔弃甲,乃至于要割地求饶的国家。
  就算是战国时代,九州大地上的诸侯们也从来不曾在那些“番邦异国”面前吃过亏。至于大夏就更不用说了,北地、南海,全都是靠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江山。
  我们不去欺负别人,就已经是大慈大悲与人为善了,被人欺负?
  抱歉,这个我真没有代入感……
  这本书里面虚构的社会矛盾,就潘龙的感觉,似乎还是靠谱的——在这本书里面,“大清国”严厉限制武道的传播,民间只懂得一些粗劣的武功,绝大多数武者甚至连先天境界的边都摸不着。只有得到朝廷或者世家大族的允许,才能够修炼比较高深的武功,进而凭借强大的武力成为人上人。
  而那几个侵略“大清国”的番邦,则是全民普及武道教育。就算最高深精妙的武道,也向所有人开放。官府每年统一核定大家的武道修为,然后根据武道修为给予对应的额外权利。
  所以那些番邦人数虽然少,但武道强者却很多。区区三千人的偏师里面,就算是打杂的辅兵,都有接近先天境界的修为。军中精锐清一色的真人宗师,甚至连长生者都一抓一把。
  更重要的是,他们热衷于学习和研究,当他们和“大清国”接触之后,便努力研究“大清国”的武道,很快就拿出了一系列克制和破解这套武道的手段来。
  ……这对他们来说,算是常规操作。一个番邦高手,至少要懂得五六套风格不同的武道,才能够应对各种情况。而且他们还需要定期学习最新的武道知识,才可以确保自己不落伍。
  那种闭门修炼几十年,出关之后天下无敌的情况,在番邦是绝无可能的。
  闭关三十年?等你出关之后,很可能会发现你的武功早已被破解,就算修为低你一个层次的人,都能轻松打败你!
  老实说,这种情况别说大夏的读者们无法理解,就连潘龙这个穿越者,也不大能够理解。
  文超这设计的什么故事啊?乱七八糟的!
  当初他粗略翻看过《国变》之后,评价就不高。
  “抄历史可比抄小说难多了,毕竟……小说需要合理性,历史不需要啊。”他如此感叹。
  那本书自然也被他束之高阁,再也没看过哪怕一次。
  大夏各地的读者,基本也是类似的情况。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是文超公的作品,从笔法和用词可以看得出来当非伪造,只怕它早就无人问津了。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本书可能是伪造的。有人假借了文超公的名义,仿照他的写作习惯,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出来。
  这种说法一度很有市场——因为谁都不相信,才华绝世的文超公会写出这么一个差劲的故事来。
  ……直到帝洛南变法。
  帝洛南提出变法的经过,以及他提出的变法措施,其中很多内容都和《国变》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保守派攻击变法的一个重要理由。
  众所周知,《国变》是一本并不优秀的仿作,所谓“学乎其上,仅得其中”。学习这种拙劣作品里面的做法,结果会怎么样?
  不用问都知道!
  而且,就算只看故事里面发生的事情,也知道变法破坏了太多人的利益,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稳定。最后“大清国”非但没有因为变法而扫除弊端变得强大,反而因为变法而激化了内部矛盾。在不久之后,那些平民出身的新生代武道强者们,就在各地掀起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