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小女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算是佛教的长斋月之一,听闻大荐福寺要趁着这个长斋月开始讲新变文,三娘早早便央着郭幼明带她去玩耍。大荐福寺在安仁坊,要穿过东市再走很远,她还没去过呢!
  郭幼明天生爱热闹,自然也想第一时间去听听这次的新变文,可惜这不是被罚抄书吗?他苦着一张脸说道:“你看我这像是能在九月前抄完的吗?你知道《论语》多少字吗?”
  三娘一脸懵懂,摇着头反问:“多少字?”
  郭幼明噎住。
  他哪里知道多少字?谁会无聊到去数《论语》的字数啊!
  郭幼明若无其事地掠过三娘的问题,拿过二十卷让它们在书案上排排站,好叫三娘直观地了解到《论语》到底有多难抄。
  “看到没有,足足二十卷!”
  郭幼明强调。
  “就算一天抄十卷也要抄二十天,咱肯定是赶不上新鲜的了。”
  三娘听后忧心忡忡,她冥思苦想片刻,积极请缨:“我跟八叔一起抄的话只需要十天,到时候正好去玩!”
  一开始,郭幼明是拒绝的。可等他看到三娘写出来的字后沉默了,要模仿别人的字迹可能很难,但三娘这个初学者写起字来歪歪扭扭,竟是和他苦练多年(事实上并没有练)的狗爬字扭到一块了。
  摆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是谁写的!
  郭幼明瞳孔地震。
  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默在屋里蔓延。
  郭幼明开始三省己身:难道我真的这么菜?难道我真的这么菜?难道我真的这么菜?
  好吧,他承认了,他确实挺不学无术。
  接下来几天,叔侄俩分据书案两边,齐齐奋笔疾书,效率居然还挺高。
  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王氏很快发现三娘抄书抄得手指头都长出个小鼓包似的茧子来了。
  小孩子的手本来就细嫩得很,平时用点力都能留个红印子,何况是每天拿那么久的笔?眼看三娘小小的指头都磨出了小鼓包,王氏立刻心疼地追问她到底做什么去了。
  这次东窗事发的结果是郭幼明挨了顿打,哪怕三娘说是她出的主意都挡不住郭家祖父揍儿子的决心——
  “晗娘五岁,你也五岁?!”
  “十四五岁的人了,字还和五岁小孩差不多,你好意思吗?!”
  “你自己好意思,我这个当耶耶的都觉得丢脸!”
  郭幼明被打得嗷嗷叫。
  等郭幼明被抬回自己住处,三娘迈着小短腿泪眼汪汪地跟过去慰问,抽噎着说道:“八叔,我不是故意出卖你的,可我、我刚答应过阿娘以后不撒谎。”
  郭幼明浑身都疼,本来挺难受的,瞧见三娘哭得眼睛红红鼻头红红,当即又好面子地强作坚强:“你别哭,我就是叫得惨点,实际上没啥事。要是我不装出很疼的样子多嚎几声,还得继续挨打!”
  三娘这才止了泪,关切地问:“真的不疼吗?”
  郭幼明笃定地表示不疼。
  好不容易把三娘哄走了,他才暗暗抹了把辛酸泪,喊人进来给自己上药。当人叔父可真不容易啊!
  相比于有些郁闷的叔侄俩,忍不住动手揍了儿子的郭家祖父心情却挺不错,拿着孙女抄的《论语》欣赏了半天。
  翌日郭家祖父出去蹭贵人家酒喝,听到席间有人开始夸耀自家孩子,便也忍不住埋怨般说起自己的孙女不懂事,居然都能帮着她八叔抄书蒙骗长辈了!
  才五岁啊,字就写得跟她八叔差不多,他一开始都没认出来。
  郭家祖父这明贬暗褒的话,旁人一听就明白他纯粹是在炫耀自己孙女五岁能书。
  郭家祖父这么多年一直在地方上辗转,致仕后才回京师定居,买的宅子还在紧挨着城墙的常乐坊。哪怕他致仕前也算三四品的官,在权贵遍地走的长安城里还是不够看。
  像今儿设宴邀大家来饮酒的便是集贤学士贺知章,正儿八经的二品大员,目前还兼任秘书监,掌朝廷馆藏的古今经籍图书,约等于大唐图书管理员兼中央出版署署长。
  座中诸人也不乏朝中要员。
  郭家祖父在这种场合一般只能当陪客,主人敬酒时热热闹闹地跟着喝就对了。
  不过今儿除了贺知章这个写得一手好字的秘书监以外,还有同样留在京师养老的书法名家钟绍京。
  钟绍京不太擅长当官,一度被贬到偏远之地,不过他曾帮着当今圣上父子俩杀掉韦后、夺得皇位,如今都七十好几了,自然可以留在京师安享晚年。
  钟绍京与贺知章同岁,两人算是几十年的好友,老来最爱凑在一起喝酒。
  听郭家祖父吹嘘自己孙女五岁能书,字写得和他十四岁的儿子一样好,钟绍京呵呵一笑:“看来令郎的字写得不怎么样,连个五岁女童都比不上。”
  吹牛惨遭当场拆穿的郭家祖父:“……”
  老脸一红。
  有点憋屈,但根本没法反驳。
  没办法,说话这位不是旁人,人家本身就是当朝大书法家啊!
  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当年则天大圣皇帝建明堂,从明堂门额到明堂九鼎上的图文都特地点名他一个九品小官参与题字,可见他的书法早已超越品阶、蜚声长安!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他的书法如今更了不得了。
  据传人家先祖还是史上有名的书法家钟繇来着!
  钟绍京这么一开口,郭家祖父啥话都不敢讲了。
  在贺知章、钟绍京这两位当世书法名家面前吹嘘自家小辈字写得好,纯属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面前耍大刀!
  这本来也只是酒宴上的小插曲,郭家祖父本就不是什么重要人物,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不想散席之后,贺家一仆从竟追上了郭家祖父,给他赠了份字帖,说是给他家孙女临摹用。
  贺知章为人好客,最好饮酒,对郭家祖父这个脸熟的酒友也有点印象。
  方才郭家祖父被钟绍京呛得都没声了,他这个邀人过来喝酒的东道主自是要安抚一二。
  郭家祖父比贺知章小十岁,官场上更算是晚辈,得了这么一份赠礼后心中激动不已,离开贺府时走路都带飘。
  要知道地方上的三品官和天子身边的二品官,其中的差距可不止一星半点!
  一直到回了家,郭家祖父都还有些得意。
  他一生辗转各地任职,光是刺史就换过四个地方,走过的路多不胜数,见过的人也多不胜数,不仅腿脚练了出来,脸皮更是早就练成铜墙铁壁,席间被说道几句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没想到今儿竟还叫他白得了张字帖,这次赴宴着实是赚到了!
  到家里坐定,郭家祖父便命人去把三娘唤来。
  三娘不晓得祖父找她有什么事,不过她是个听话孩子,二话不说就跑过去喊:“阿翁!”边喊还边往她祖父怀里扑。
  郭家祖父最喜欢她这股子快活劲,笑呵呵地揉了揉她脑袋,说道:“来,阿翁给你看样好东西。”
  三娘不明所以,转头看向郭家祖父手中摊开的字帖,便见上头所书的字体端方秀致,一看便叫人心折。她已经跟王氏开过蒙,捧起字帖认真辨认了一会,便认出了落款处的名字:四明狂客!
  三娘眨巴一下眼,不太认识。她不懂就问:“阿翁,谁是四明狂客?”
  郭家祖父就给她介绍了一下,四明狂客贺知章,江南东道考出来的状元郎,年轻时才华横溢,老来疏放恣意,自号“四明狂客”。
  事实上贺知章更有名的是他那一手草隶,不过能考状元的牛人写起楷书这种公文字体肯定也不会差就是了。
  郭家祖父丝毫不提自己席上吹牛被戳破的事,表示这是贺知章听说她五岁能书,特地赠她一份字帖勉励她往后好好习字。
  三娘本来听得懵懵懂懂,得知这居然是贺知章送给她的,登时高兴得不得了。她拿着字帖看来看去,一直看到吃饭都舍不得撒手。
  还是王氏帮她把字帖收了起来,她才肯坐下来好好吃饭。
  三娘好奇心向来很重,飞快吃饱后便央着诸位长辈与兄姊给她讲讲贺知章的事。
  长兄郭曜耐不住她的软磨硬泡,便教她读了首最好记的《咏柳》,好叫她能领略一下人家贺学士的状元之才。
  这诗写得朗朗上口,三娘听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时候眼睛都睁圆了——明明全诗都是简单至极、朴素至极的言语,却莫名让人听上一遍就忘不了。
  这位贺学士好厉害啊!
  三娘得寸进尺地缠着长兄把《咏柳》写出来给她看。
  说实话,郭家大多是武将苗子,郭曜的字也写得挺一般。可这是妹妹的要求欸!
  根本没办法拒绝。
  兄妹几个饭后便凑一起学《咏柳》以及研习贺知章所赠的字帖去了。
  唯有郭幼明有种不太好的预感,他目送三娘兄妹几人手拉手离开了,忍不住转头追问郭家祖父:“贺学士怎么突然送我们阿晗字帖?”
  郭家祖父老神在在地说:“当然是因为知晓晗娘五岁能书,写得还比你这个当叔父的好。”他说完还觉得不太够,继续打击亲儿子,“人贺学士行八,你也行八,怎地人家就是状元之才,你却连五岁的侄女都比不过?”
  已经沦为“锅粑”挺久的郭幼明:“……”
  这家不待也罢!


第3章 
  小孩子不知道大人们说话经常会进行艺术加工,三娘打心里觉得字帖当真是贺学士送她的,接下来也不见天黏着她八叔要去大荐福寺了,全心全意投入到练字大业之中,准备等学有所成后再央着祖父带自己去拜访贺学士。
  时人并不拘着女孩子读书习字,甚至连骑马弯弓也是能学的,三娘能自己找事干王氏自然乐见其成。毕竟她平日里要抚育这么多孩子,还得帮着家里操持诸多杂务,没办法只顾着三娘一个。
  最令王氏欣慰的是几个儿女都在三娘带动下变得颇为好学,连最不学无术的小叔子郭八都勤勤恳恳抄书(主要是不抄完没法出门)。
  为人父母的,不就想儿女个个都能有个好前程?郭曜很有兄长的样子,读书乏了便带着弟弟妹妹们在中庭锻炼拳脚。他们郭家男儿大多都是要上战场的,这一点阿耶早就告诉过郭曜,所以郭曜很自觉地督促弟弟妹妹勤练武艺。
  他们家里已经有一个游手好闲的人(郭八)了,不能再多了!
  正在抄书的郭幼明打了个喷嚏,手一抖,把抄了大半的《论语》给划花了。他如丧考妣地换了张纸,暗自嘀咕:也不知是哪个挨千刀的背地里骂他!
  转眼来到九月初,郭幼明奇迹般把他阿耶安排的抄书任务完成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了点羞耻心的缘故,他的字抄到最后居然整齐了不少。
  可见习字这事儿没旁的捷径,就是得静下心来认真苦练。
  大半个月没出门,可把郭幼明给憋坏了。他正要出去找自己的友人们玩耍,身后就添了个寸步不离跟着他跑的小尾巴,坚持不懈地提醒他“长斋月到啦”。
  大唐佛教以正月、五月、九月为长斋月,地方上的寺庙都会在长斋月中举办各种活动吸引香客,长安这种大都会当然会更热闹,连前去佛寺吃斋食的人都会比平时多上不少。
  三娘要做什么事那可都是极有恒心的,等闲绝对不会放弃。
  郭幼明看着这个侄女儿长大,对她执拗的性情再了解不过,知晓自己今儿肯定甩不掉这小跟屁虫,只能无奈地抱着她出门:“行吧,我带你去大荐福寺玩耍总成了吧?”
  王氏早前便听三娘念叨了几次,见郭幼明直接就要抱着三娘出门去,赶忙把人喊住让他等等,给他安排了两个小厮和两个丫鬟跟着,又把郭曜这个当兄长的也给喊上。
  别看郭曜才十一二岁,他身量已经趋近于寻常成年人,且遇事绝对比郭幼明要靠谱得多,有他看着妹妹王氏才能放心。
  至于坐席、供品、巾子、小食、替换衣裳之类的杂物,王氏也早叫人备好了,保证叔侄三人不管走到哪都能舒舒服服有吃有喝。当然,其中大部分东西都是为三娘准备的。
  郭幼明有些头疼,他自己出门都是两手空空的,有时候连个小厮都不带,哪里像小孩子出门这么麻烦?等领着侄子侄女出了门,郭幼明才和三娘感慨起来:“阿晗可真是你阿娘的宝贝疙瘩。”
  三娘得意地应道:“对,阿娘可喜欢我了!”
  那理所当然且开开心心的小模样儿看得郭幼明也怪稀罕的。
  郭幼明侄子侄女都多,光是他二哥家就已经生七个了,更别提他上头足足有七位兄长。不过感情这种事都是处出来的,三娘这小娃娃从小最爱黏着他问东问西,他俩的关系自然最亲近。
  这不,一路上看到新鲜东西,三娘又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抓着她八叔的手问个没完。
  好在郭幼明不爱读书不爱练武,唯独爱游街串巷,对街上这些东西再熟悉不过。对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