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小女官-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戡不服气地道:“不算,这哪能算数,都是你和我说话我才分了神。”
  三娘道:“不管你因为什么分神,反正剑被人打掉了就是输了。哪有游侠儿能丢掉自己的剑!”
  这时绕梁已经帮三娘把剑取出来,三娘拿过自己的剑对李泌说道:“你不用让着我,我们点到为止地比划比划就好,比完正好吃饭去。”
  李泌点头。
  两人便在庭院中相互拆起招来。
  李泌常年习道,使起剑来很有些以柔克刚的道家之风。
  三娘摸索了半天也没摸索出破他剑法的关窍,最后索性喊了停手、把剑一收,哼唧着说道:“时辰不早了,我们还是先用膳去吧!”
  萧戡可算逮着机会嘲笑回来了:“你再打下去也会输的。”
  三娘道:“阿泌比我年长六七岁,我输了有什么稀奇的。我又不像你,总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就天下第一。”
  她骑马练剑可都是为了强身健体以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又不是想争强斗勇。输赢根本不重要!
  几人分席坐定,三娘便好奇地追问李泌:“你这些年是躲在终南山里头练剑吗?”
  李泌道:“小时候便学了,这几年闲暇时也会练练。”
  山中的日子是很平静的,他每日无非是读书修行,空闲时间自然不少。
  三娘又问:“你这次下山是有什么事要办吗?”
  李泌笑道:“受人之邀要去华山一趟,经过蓝田县时想起有人说你跟他讲你隐居终南山的朋友不来看你,所以趁着时辰还早来一趟。”
  三娘:“……”
  看来终南山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竟真叫裴迪把话传到李泌耳里了。
  长安洛阳一带的终南山、华山以及嵩山都是隐居爱好者的常驻地,李泌在华山那边有朋友也不稀奇。
  三娘说道:“我当时是和裴先生开玩笑的。你就算十年八年不来见我,我们的情谊也不会变!”
  旁边的萧戡闻言露出酸倒牙的怪表情。
  三娘忍不住横了他一眼,警告他不要作乱。
  三人也确实没有生疏,边吃吃喝喝边叙旧,饭后还小酌了几杯。
  等到天色擦黑,萧戡便很熟练地邀李泌去他家住一宿再出发去华山。
  三娘这边住着的大多是女孩儿,男客是不好多留的。经由李俅上次提醒以后萧戡就很有这个意识了!
  李泌没有拒绝,在萧戡家借住一晚,翌日一早便出发前往华山。
  李泌前脚才走,二老的搬家队伍便到了。
  他们还在城门口碰了面,所以郭家祖父见到三娘时还询问:“李家那后生是来找你的吗?我记得他好像在终南山里隐居?”
  三娘没想到两边还能碰上,点着头答道:“他要去华山那边,顺道来蓝田县看看我们。”
  见三娘神色如此,不见半分紧张和遮掩,二老便知那李家后生在她心里也是光明坦荡的好友关系。
  明明孙女身边不缺适龄未婚人选,她怎么就一点动心的迹象都没有?
  愁人哟!


第98章 
  关于身边长辈们或多或少的操心; 三娘是不晓得的,二老搬过来了,她高兴得很。
  即便人一天天长大; 心里头总还是期望回到家能见到亲近的家人,尤其是像三娘这种从小家中和睦的,离家久了难免生出诸多思念来。
  不想翌日一早; 隔壁也陆续有仆从来来往往地往里搬东西。
  三娘本也没在意,结果出门时撞见个熟悉的管事,讶道:“您怎么在这里?”
  原来这管事竟是越国公府上的,三娘去寻钟绍京的次数多; 一眼便认了出来。
  管事没想到能叫三娘撞上; 笑呵呵地说道:“国公爷没与您说吗?这宅院是国公爷年前盘下的,一直在修整; 如今总算差不多可以搬进来。”
  三娘睁圆了眼。
  她去拜年的时候钟绍京都没讲过这事儿; 只老神在在地坐在那儿听她说舍不得贺知章也舍不得他。
  没想到隔壁居然是钟绍京买下的!
  这人居然!偷偷买她隔壁的宅子!
  哪怕已经认识钟绍京这么多年,三娘还是觉得他老人家的性情着实叫人不知说什么好!
  管事清点完搬过来的东西; 赶回长安向钟绍京复命。
  顺道说起被三娘撞见的事。
  钟绍京哼道:“知道了就知道了; 又没打算瞒着。”
  哪怕是搬去蓝田县,钟绍京也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肯定得让人把宅院收拾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才过去。
  既然已经准备停妥,钟绍京便让人去跟贺知章这个老朋友讲了一声,说自己去蓝田县小住一段时间,往后喝酒不必喊他了。
  事实上钟绍京和贺知章那些朋友也不太处得来(主要是他说话爱带刺); 这些年渐渐地已经不去赴宴了,如今也只是跟贺知章道个别罢了。
  这才得知钟绍京早就把宅子买好了的贺知章:“……”
  不是; 你不声不响的,搬去蓝田县做什么?
  长安城已经没有你在意的人了吗!
  贺知章也知道钟绍京鲜少遇上聊得来的晚辈; 倒也没有拦着,只说等得了空要做过钟绍京新宅作客。
  钟绍京其实也在东宫挂着个官职,不过他向来是不必上值的,想去哪便去哪。
  去蓝田县的路修得不错,一点都不颠簸,钟绍京下午就到了。
  郭家祖父知晓搬来的是钟绍京,第一时间便过去拜访。
  钟绍京说话虽然不好听,可是待三娘是真的好,送的那些名家真迹他这个当祖父的都送不起。
  郭家祖父不觉得钟绍京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这般优待他孙女。
  这是三娘自己结下的缘分,
  只不过三娘自己事情多,他这个当祖父的当然得帮着走动走动。
  钟绍京见了郭家祖父,也没说什么带刺的话。
  听郭家祖父说三娘去年冬至已经开始酿酒了,两个好酒的老头儿便一起去看三娘酿酒的地方。
  米酒这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七八月就要开始准备,大雪那日开始摊晒米饭,到冬至天气愈发冷了,便可以下缸酿酒。
  三娘来的时候正是八月,被人赠了些好酒药,这才生出亲自酿酒的想法。她不是爱说大话的人,要是自己没把握,去岁也不会与李白他们说今年要送他们酒。
  三娘回到家,就知晓两小老头儿在酿酒那院子里看东看西瞧了半天,现在都还没出来呢。
  她刚寻过去,就听钟绍京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开口就问:“你怎么才弄这么一点,开春怕是榨不出几坛。”
  三娘道:“我又不是要卖酒,能酿出来就不错。酒不在多,好喝就行!”
  钟绍京道:“我看也未必好喝。”
  三娘:“……”
  好气哦。
  好端端的一位国公,为什么长了嘴巴!
  别听钟绍京说得挺嫌弃,末了他又来了句“榨出酒来先给我尝尝,不好喝就别给旁人送了”。
  三娘能说什么,三娘只能随他去了。
  多了几位长辈在身边,三娘每日下衙都更开心了。她还把郑莹和两个学生介绍给郭家二老认识,平时她们三个经常跟着三娘,到家里来也是常有的事,还是得相互认识认识的。
  郭家二老早就知晓她收了学生,见两小孩只比三娘小两三岁,却心悦诚服地缀在三娘后头当小尾巴,自是很为自家孙女骄傲。
  过了晦日,萧戡才知晓新昌公主也在辋川那边弄了个别业,还招呼他逢上假期便过去住上几日。
  萧戡忍不住和三娘嘀咕:“她怎地跑辋川去了?难不成是听你老师说辋川那边风光好?”
  三娘道:“你娘应该是想多见见你。”
  萧戡道:“我有什么好见的,过去十几年不是天天都见。”
  三娘和他分辨起来:“就是因为以前天天都能见着,如今见不着了当然会想念你。你要是平时得空了便回家一趟,你娘也不至于琢磨着到蓝田县置产。”
  萧戡的情况和她不一样,她有正经官职在身上,等闲不能离开自己任地。
  萧戡可是想去哪便去哪,他是能时常回长安走动的。
  可惜萧戡压根没有这么细致的想法,一脸敬谢不敏地说:“回家又没什么意思。”
  三娘不再劝他。
  说萧戡不体恤新昌公主,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执意离家,走上这条许多人并不看好的路。
  过去很多次母亲拉着她的手欲言又止,她都知道母亲想说什么。
  只是母亲偏爱她,不忍把她拘在家中,一直没把“不如别考了”“不如别去吧”之类的话说出口,她便装作不知母亲心中的忧虑与不舍。
  说到底,她们都是仗着母亲的偏爱而已!
  除了新昌公主的别业落成,李腾空也搬来了,三娘便择了个休沐日过去见自己的好友。
  李林甫为她修整了一个环境清幽的道观,背山临水,松竹繁茂,还是冬天景致便很不错了,想来待到春暖花开时节应该更宜居。
  观中还有几个原本就在的女冠,俱是品行端正、潜心向道之辈,断没有淫祠野庙那些腌臜事。
  李林甫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又花钱把整个观都翻修了一遍,李腾空搬过来自然没人会为难她,住的院子也是单独的,不管是清静修行还是招待朋友都很相宜。
  三娘与李腾空坐下论道半天,感觉整个人都空明了许多。
  末了她还一点都不见外地捞过李腾空的琴给她弹了几曲。
  “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李腾空素来都喜欢清静,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个话多到永远说不完的朋友。
  话讲够了,她还能给你弹琴。
  所谓的一个人堪比千军万马,说的可能就是三娘这种人了。
  三娘则觉得是自己让李腾空来蓝田县的,怎么都得多陪陪来投奔自己的好朋友。
  听到李腾空让她走,她还很有些意犹未尽,坚持不懈地对李腾空说道:“你再给我指正指正,一会我准备去看老师在不在。最近我都没空练琴,怕生疏了,得在你这抱抱佛脚。”
  虽然弹琴作画只是聊以娱情,可人准备去见老师前总是觉得自己该做点准备的。
  李腾空便又凝神听她弹琴,不时点出她的几处错音。
  倒也不是三娘不记得琴谱,只是她有时兴致来了可能会随心地改那么一两处,改着改着就把自己改动的部分记进去了。
  这就得让能静下心来分辨每个曲调的李腾空来帮她纠正了。
  两人随意地消磨了半天,三娘才溜达去王维的别庄看看王维有没有过来。
  三娘一走,整个庭院便静了下来。
  李腾空在原处坐了许久,才渐渐习惯平时的清静状态。
  最爱说话的人和最不爱说话的人当了这么多年的朋友,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另一边,三娘去寻王维,得知王维没过来,也没纠结,准备回县城去。
  赶巧萧戡也从新昌公主别业中出来了,两人便又一起回。
  “我娘刚还问起你,说你怎么不一起过来。”萧戡在三娘面前向来是有什么便讲什么的,从来不藏着掖着。
  三娘道:“我与你往来也就罢了,再见你娘就不好了,御史肯定会弹劾我。”
  萧戡便不提了。
  说到了御史,翌日三娘还真接待了个御史,是要往南边去巡察的王昌龄。
  王昌龄已四十多岁了,许是因为如今仕途顺遂,瞧着竟比从前精神气更好些。
  当初张九龄罢相,王昌龄心中是很有些愤懑的,与人书信往来时没少抨击此事。
  张九龄之所以罢相,明面上的祸首是李林甫,实际上做决定的人还是李隆基。哪怕王昌龄骂的是李林甫,李隆基也会觉得他是在骂自己。
  若非太子李瑛从中转圜,他怕是要被贬去岭南吸瘴气了。
  这会儿王昌龄也是去岭南,不过是当朝廷使者去的,走到那儿都会被盛情款待,与那些贬谪去岭南的罪官待遇可截然不同。
  三娘与王昌龄也算是许多年的朋友了,坐下一同喝了几杯,便托王昌龄到了韶州以后也替自己去祭拜一下张九龄。
  许是宦途几次大起大落,张九龄年纪比贺知章他们小二十来岁,却已经去世三年了。
  可见劳心者未必就轻松,越是到了高位便越是熬心费血。
  提及当初提携过自己的张九龄,王昌龄也是慨然若失,别过三娘便启程往南而去。


第99章 
  蓝田一地; 素来是南商喜爱货物周转之地,开春以后车马麇集、商船蚁聚,处处都是说不尽的热闹。
  比起不便远行的寒冬; 天气暖和起来了,事情也多了,三娘便把绕梁和郑莹安排出去负责建立县城治安班底。
  不良人大抵都是些不受管教、曾有恶迹的小吏; 若不是萧戡这个不良帅压得住他们,寻常县尉来了是很难如臂使指般差遣他们的。再加上文化水平的参差,很多事务还是需要些人手来办的。
  三娘便跟崔县令要了批免役名额。
  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