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小女官-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听到东宫传来的噩耗,第一时间召见了李俨。
  瞧见李俨形容憔悴枯槁、宛如行尸走肉,李隆基心中颇有触动,招呼他坐近一些,抬手拍着李俨的手背说道:“你这些日子衣不解带地侍疾,为人子能做的事你都做了,莫要伤心过度,你阿娘与你妻子还需要你,你底下的弟弟妹妹也都还小。”
  李俨听得眼眶湿润,竟是连句完整的话都答不上来,只能“嗯”地一声哽咽答应。
  李隆基让他继续操办太子李瑛的后事。
  李俨一走,李隆基倚在御座上良久,才和高力士聊了起来:“你觉得皇孙如何?”
  高力士是李隆基的潜邸旧臣,李隆基当了多少年皇帝,他就在李隆基身后站了多少年,帮李隆基办过的事多到他自己都数不清,他也从来不曾去数。
  若说世上有谁最了解李隆基的想法,那绝对是高力士无疑了。
  听李隆基这么一问,高力士便恭谨答道:“皇孙至纯至孝,连老祖宗都曾降下福旨,自然是极好的。”
  他说的乃是当初安禄山的事,安禄山还未被押送入京,皇孙便已知晓其人其貌,还说此人会祸乱长安。大唐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长安洛阳更是万国来朝的繁华都会,谁敢说大唐会陷入动乱之中?
  偏偏当初那个年方七八岁的小孩说得极其详细,叫李隆基生出了“宁杀错,勿放过”的心思。毕竟这么说的人也不独皇孙一个,张九龄他们也总把胡人狼子野心挂在嘴上。
  那时候李隆基虽然已经不喜张九龄,却还是因为皇孙那个梦的缘故把话听了进去。
  安禄山已经因为自己犯了军法被杀了,皇孙当年的童言稚语旁人自然无从知晓。
  也只有常年跟在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会提起。
  李隆基听后也想起了当年的事,当年李俨是噙着泪花儿来找他的,说是有要紧事必须跟他说。这也证明了李俨十分信赖他这个祖父,觉得他是天子,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所以梦见那般荒诞可怕的事以后第一时间便来找他。
  李隆基重新闭上眼靠在御座上,不知在思量什么。
  朝中上下也都是安分至极,没有人敢在这节骨眼上跳出来当靶子。
  不管父子间亲不亲近,中年丧子总不是什么快活的事,千万别让李隆基在这种时候注意到自己才是正理。
  太子李瑛当了将近三十年的太子,与南朝那位有名的昭明太子相差无几,还效仿昭明太子办了《两京文选》。
  没想到最后居然连英年早逝这件事都随了前人。
  虽然太子李瑛这些年没什么一展才能的机会,不少文人墨客还是纷纷写起了哀悼诗文,纷纷为大唐痛失贤明储君悲伤不已。
  一夜之间仿佛满长安都是曾被太子赏识过的读书人。
  这段时间李隆基还是歇在兴庆宫那边,鲜少回大明宫去。
  杨玉环一直陪在他身边,如今她已陪他走出几次丧失亲近人的伤痛,情分自然和旁人不同。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年轻美丽的脸庞,握着她的手说道:“宫中已数年不曾有子嗣出生,你我恐怕也很难有孩子,是我有愧于娘子。”
  杨玉环温言笑道:“能得夫君恩宠,玉环已不胜欢喜,再无旁的奢求。”
  两人在兴庆宫中多以夫君娘子相称,可李隆基到底是皇帝,杨玉环既然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便不能想太多,平时都是顺着李隆基的意思当多解语花。
  李隆基看着她堪称绝世的笑颜,十分动容地把她拥入怀中,说道:“皇孙年初已经娶妻,我打算立皇孙为储君,皇孙为人至孝,日后定然不会为难于你。”
  李隆基都这般说了,杨玉环自然回以满面感动。
  至于李隆基是不是真的在为她考虑,杨玉环并没有去深究。她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该以何种姿态应对李隆基,更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她父亲早逝,少年时都是依附在官职低微的叔父家中生活,除了李隆基的宠爱之外什么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左右李隆基的决定。
  比起选那些曾称她一声“嫂嫂”或者“弟妹”的人当太子,选皇孙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储君之位空着不是什么好事,太子李瑛葬入皇陵以后,李隆基便正式让李林甫拟旨让皇孙李俨入主东宫。
  居然是立皇孙为储君!
  李隆基这道诏令让许多本来已经蠢蠢欲动的人一下子都偃旗息鼓了。
  李俨接到这道旨意的时候依然很平静。
  当初向李隆基哭诉噩梦这一招是他们几个知情人商量出来的,挑的是在祭天之后的日子,从时机到地点都是精心计算好的,他付出的只是自己的眼泪。
  当时李泌就给他分析过,假如一切没能改变,李隆基想起这件事时也会对他多几分优待。
  那时候李俨没想过真的会用上这份“优待”。
  结果年后李泌又悄然让人给他送了信,让他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过李泌给的提议从不会让人为难,只是让他顺从本心,把自己的悲伤尽情宣泄出来就好,哪怕是在李隆基面前失态也不要紧。
  直至拿到李隆基册封他为储君的旨意后,李俨才意识到李泌把李隆基的心思拿捏得有多准。
  这样的人其实有些可怕。
  算下来李泌也才二十出头,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存在。
  李俨恍惚又想起幼年时的事,那时候三娘和李泌都是神童出身,读书比寻常人快得多,时常一起讨论书中内容。他学得慢,有些着急,便在夜里点了灯熬夜苦读,一心想赶上她们。
  那时候他还不晓得,世上许多人、许多事是你怎么赶都赶不上的。
  此时拿到这道旨意,李俨忍不住想:祖父看中的是不是他的平庸?
  兴许正是因为祖父并不喜欢太出色的太子,所以才立了他为储君。
  毕竟他未满二十,仍只能算在“中男”之列,天资又极其寻常,比起众多已经成年的皇子,他看起来还是只毫无威胁的幼兽,尚能勾起祖父的舔犊之情。
  皇孙李俨被立为储君的事很快便传到蓝田县,三娘听了这个消息总算是放下心来。
  李俨是皇长孙,向来得李隆基看重,当储君的可能性本就极高,只是事情只要没落定便可能生变。
  如今正式的册封旨意总算是下来了。
  比起旁人当太子,当然是好友当储君来得好!


第101章 
  山中消息到得要晚一些; 李泌知晓皇孙被册封为储君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了。
  那时候太子已经葬入皇陵,李俨也已经入主东宫,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对于这个结果; 李泌虽不能说早有预料,却也不算意外。他坐在竹荫下纳凉,心中推演着未来的事; 却推演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俨性情宽厚,倘若顺利登基,应当是个能听劝的好皇帝才是。
  只不过能共患难者,不一定能共富贵。当年李俨年纪还小; 才会把自己那堪称预言的梦境向他们和盘托出; 而他们那时候年纪同样不大,齐齐给李俨出了不少主意。
  这次听闻太子病重; 李泌还特地给李俨送过一封信。
  将来李俨若是当真能登基为皇; 想起昔日种种会是什么想法?
  李泌早已做好潜身远祸的打算,倒也不算太担忧自己的安慰; 只是思及立志走仕途的三娘; 他心中仍不免生出几分忧虑来。
  李泌正独坐树下思量,却听门外传来一阵人语声,他侧耳细听,很快分辨出其中一道熟悉而清越的嗓儿:“多谢裴先生领路,我们自己寻阿泌去就好。”
  李泌一顿,起身走出竹荫; 看向不远处的柴扉。他闲居山中,只有几个仆从相伴; 此时有人听到叩门,负责应门的老仆已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不是旁人; 恰好便是方才在他脑海中掠过的几个儿时玩伴。
  还有给他们引路的裴迪。
  裴迪把人送到了,笑着对李泌说道:“你们几个老朋友叙旧,我便不相扰了。”
  李泌谢道:“改日泌再请先生喝酒。”
  裴迪朗然笑应:“好!”
  说完也不多留,归去与王维弹琴赋诗去了。
  李泌起身引三娘几人入内,来的不仅是人在蓝田县的三娘,还有李俨和李俅兄弟俩。
  四人当年阴差阳错知晓李俨那场梦的事,这几年哪怕各有各的方向,实际上依然是绑在一起的。
  此番三娘便是陪着李俨前来请李泌出山到东宫任个幕僚,算不上什么实职,只为李俨遇事能有个商量。
  安禄山虽死,大唐也未必便安宁了,若是眼下的大唐当真一点问题都没有,两京如何会变成让外敌如入无人之境的地方?
  问题肯定是有的,只是他们从前没能接触到罢了。
  如今李俨成了储君,总是要做些事情的,难道真的等到风雨来临了才开始做伞?
  李泌听了三人的来意,并没有立刻答复。
  他的目光落到李俨身上,李俨眼神清明,没有因为成为储君而神魂意乱,心性在同龄人中算是十分难得的了。
  在李隆基底下当储君不容易,当能做事的储君更不容易,即便你的想法是好的、你的意见是对的,李隆基不想听你也没辙。倘若他对你生出了忌惮,你就更是寸步难行了。
  李隆基儿孙众多,想换掉你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李俨目前确实还很需要遇事能商量的人,磨子还得驴来拉上许久,远没到卸磨杀驴的时候。
  李泌在心中衡量过后,笑着说道:“其实殿下不必亲自过来,只要给我送封信,我自然会去的。”
  李俨道:“我知道你志在山林,请你来帮我实在令你为难,若是连亲自来一趟的诚意都没有便太不应当了。”
  李泌说要收拾一二,过几天再去长安。
  两人就此说定。
  三娘见他们谈好了,便邀他们在终南山中溜达起来。
  正值盛夏,终南山中草木葱郁,不少树上还挂着果子。
  三娘兴致勃勃地一路摘过去,最后几人寻了块树荫下的大石头就着潺潺流水围坐野餐,依稀找回了幼时无忧无虑一块玩耍的快活。
  只是他们都知晓,从这天起他们都将一脚踏入长安那无形的漩涡中,再不可能像从前那般随意自在了。
  临到分别时,李俅说道:“我也准备在辋川弄个别业,到时候我们每逢休沐便过来松快松快,也算是忙里偷闲了。”
  人总不能一直像弓弦那样紧绷着,偶尔还是该放松放松。他们都在长安,只三娘在外头,若是能时不时过来放个风,心情应当会愉快许多。
  三娘道:“行,你弄一个。只是老师怕是要骂我了,你们一个个的都到辋川置办别业,弄得老师的隐居之地都不像隐士住的地方了。”
  先是新昌公主,然后是李腾空,如今连李俅都要过来,偌大的辋川怕都是要被他们弄得拥挤起来!
  王维若是知晓始作俑者是她,一准要找她算账!
  李俅道:“他自己也不算隐士,他还当着左补阙来着。难道就许他自己过来偷闲,不许我们过来?”
  三娘乐道:“你说得也对。”
  三人别过李泌,溜达去裴迪家找王维一起回山外去。
  到六月底,采薇学堂便开学满半年了,城中这些兵嫂大多不必下田干活,只是仍需干织布刺绣之类的活儿帮补家用,所以每天并不能把课排得太满。
  好在她们的学习劲头都很足,基础好的人已经结束基础的识字课程,开始参加选修的专业技能培训了。
  有些课程是大家都想听且该听的,比如三娘特意下帖子邀来擅长儿科、妇科的太医及女医给大伙上课,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孩子被呛到该怎么办之类的。
  得知有权威医者来授课,连远在张家村的康丽娘都特意过来旁听。
  像康丽娘这样跑来蹭这类医学知识讲座的人不在少数,极大地满足了前来讲课的老师们的虚荣心。哪怕只是讲一些浅显的医理,能有这么多人盼着听对他们而言也是极有面子的事。
  这种兼具开放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是三娘建议卢氏开设的。
  要只是道听途说,许多人感触可能不会太深,听了也就听了,我就是不在意,我就是不羡慕也不嫉妒,你能那我怎么办?
  现在就不一样了,你看,这些这么有用的课程你虽然能来旁听,但你们不能像正式生员那样能坐下听,能拿笔把课堂上讲的内容记下来。
  感受到差距没有?感受到落差没有?是不是生出了想改变现状的想法?
  不得不说,三娘把人心拿捏得挺准,不少人蹭听完讲座后都闷闷不乐好些天。
  人家才学了半年,字就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遇上这样好的选修课程,人家永远都占着最好的位置听,她们只能在边上站着人挤人。
  以后人家能教儿女念书,儿女嫁娶都压自己一头。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