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徐氏宗族出手,帮忙攒银两,希望女主真的能高中。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闲暇之余,女主也依然会带些手抄书出去卖,虽然赚不了太多银两,却也能够贴补一些,不至于掏空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
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女主并没能去书院念书。
书院不同于私塾,那时更大的地方,也是更为专业的地方,大地方的书院,对学子的帮助会很大,可束脩也贵。
都说穷书生,实际上在古代,能读上书的人,家境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
“‘当真不行吗?’
‘并非为兄不帮你,只是这孩子,恐怕难成大器。’
‘可他如今不过十一岁。’彭夫子并不愿放弃这样好的苗子,特意找了当年的同窗,希望能通融一番,让徐絮免束脩进入书院,结果却并不如意。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学生本性如何,从小便可以确认,至于这孩子,’面前彭夫子的同窗看着面前的一摞试卷摇了摇头,‘如你所说,这孩子天资过人,可他又有左右逢源之嫌,若是当了官,怕也是此等作为。’
‘可……’彭夫子还要再说,却被同窗拒绝。
‘这样吧,你说这孩子家境不好,届时他要乡试,恐怕盘缠不足,为兄给你个面子,到时候可以让他暂且住在我家小院,可以省去一笔开销,让他能安心考试,如此可好?’
言下之意,书院是必定不能进的,如今能通融,已经是他给彭夫子的面子。
彭夫子自然也知道同窗的意思,如今科考,学子都该有一门专精,像徐絮那般,样样都精的,反倒不受欢迎。
他也曾好奇过徐絮为何会有那样五花八门的想法,后来仔细一想,恐怕是启蒙时学杂了,再叫她扭转,便再也扭转不过去。
如今同窗这般说,他也不好再多说,便是点头答应下来。
……
回了头,彭夫子与徐絮说起此事,徐絮却满心高兴。
毕竟这时候学生科考,笔墨纸砚是一部分开销,每次科考时的盘缠又是一大笔开销,彭夫子居然能为她讨来临时免费居住的地方,着实是为他们家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只是她现在有的,系统空间的东西实在不好出手,而系统空间之外的东西,又拿不出手,便只能连连道谢。
这倒是让彭夫子不好意思起来。
临走时,彭夫子叮嘱徐絮:‘莫要有太大压力……’
……
乡试科考开始前,徐絮带着徐母一起往乡试考试的地方过去,果真在彭夫子的同窗家里有了留宿之地。
这同窗也客气,半点不提书院之事,甚至还提点了徐絮几句。
只是话里话外,还是让徐絮选择一门专精,若是不能,即便高中,对后续仕途也会有影响。
对于这一点,徐絮自然很难同意,倒不是她不愿意,只是她的学习空间里的老师,个个都是人才中的人才,她是打从心底觉得这些老师说的都很有道理,让她选择一门,那就是让她放弃其他的老师,她是万万做不到的。
不过面对这位彭夫子的同窗,徐絮并没有再提到当初与彭夫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些话,只是点头应是,却不再多说。
……
深夜,徐絮出门上了个茅房,路过彭夫子同窗家亮着烛光的门口时,听到里面传出的对话。
‘怕是不行,如今这位主考,并不喜左右逢源之人,为人坚毅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
‘我是不懂你们的想法,只是没想到学识居然也有差。’
‘自然,自古以来,朝堂政策变化繁多,即便是如今的朝堂,也是争论不断,主考者带着天子之令,自然会选择偏向自身的考生,那孩子年纪轻轻便能考中秀才,确实天资过人,性格却执拗幼稚,不过想想也是,还是小孩罢了。’
‘或许他能考上呢,你那位同窗先前拿来的,不是早些时候的文章吗?若是他如今又有大进步呢?’
‘不过几个月时间,又能有什么大进步?’
……
徐絮悄然无声地从窗户外走过,回到如今暂定的住处后,拉上与徐母之间的帘子,进入学习空间学习。
这帘子是这家人帮忙装的,想来是认为母子俩不适合在一间屋子里。
徐母自然知道徐絮的女子身份,这帘子若是为这个需求,确实没有必要,只是她知晓徐絮学习时爱静,这帘子正好可以起到稍稍隔绝,便任由它落在中间,还想法子弄的严实了一些,免得她做事打扰到徐絮。
徐絮自然不会多说,她也确实需要一个能够进入学习空间里学习的环境。
……
‘今日之题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这一日的学习时,徐絮并未有太大感触,对她而言,这就是最正常的一次学习,直到她在乡试科考时,看到了这道题目。
‘这是押题押中了?’”
第222章 学生徐絮
“所以是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大学》吗?我真的笑了哈哈哈哈; 这本书的名字好有趣啊。”
回复:“我也在看到《大学》的时候笑了。”
回复:“哈哈哈哈,虽然明知道这里的大学可能指的是大的学问之类的,但是真的好笑。”
回复:“+1”
“仔细想想,这个大学之道还蛮有意思的; 就这么几个字; 讲出了很深奥的道理。”
“这个《大学》; 是不是前面提到过的四书五经里的一本?”
回复:“应该是; 所以是科举考试的时候; 需要考到的书。”
回复:“我也觉得是。”
“女主押题押中了哎; 是不是说明这次科考没问题了?”
回复:“本来就没问题吧; 以女主的能力; 再加上这一年抵十年的学习,不说排名; 但考中举人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回复:“我也这么认为。”
……
帖子:聊一聊蘑菇大大新文里提到的四书五经。
主楼:一直在追蘑菇大大的新文,剧情确实是很爽,但突然有点想要聊一聊文里提到的四书五经,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聊聊。
1L:蹲。
2L:看文的时候不考虑那么多; 蹲楼。
3L:想看大家分析。
9L:我也想过聊这个; 只是蘑菇大大文里的四书五经; 提到的并不多。
16L:目前知道的就《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儿童启蒙书; 再往上就只有《论语》和刚刚出现的《大学》。
23L:你们真的都认为这些书出自蘑菇大大手里吗?我不是觉得她的文笔不好; 说实在话,她的文笔还算不错,可要说她写出这些书; 总觉得有点……过了。
35L:我跟前面的想法一样; 也觉得似乎有点过了。
39L:你们是现在才这么感觉吗?我很早就有这个感觉了; 从苏轼的第一首诗出来; 就有感觉了!
52L:重点是蘑菇大大每次开文,在文里写的诗基本都不会写全,就好像是在引用,如果是她自己写的,完全不需要多费这样的心神。
59L:李白的那几首诗,全部放在文里我都不觉得过分。
68L:苏轼也是一样啊,经典就是经典,《定风波》我是真的很喜欢。
75L:啊?什么?所以现在大家都是怎么认为的啊?
86L:《论语》和《大学》现在出现的内容不算多,但是按照文里设定,这两本都是古时候科考的书籍,所以应该有一整册,如果是之前,我可能会担心这一整册的内容怎么办,可现在突然就不担心了,不知道为什么。
97L:回86L:我懂,就跟当初李白在美食文那本的番外出现,看着文里的女主对李白出现大肆吹捧,我是真的担心后面李白出现,会够不上大家的期待,然后也觉得那篇文番外出现正文都没有出现过的无关人物,真的没有必要,有凑字数的嫌疑,可是真的到李白出现的那一刻,那种想法就完全消失了。
113L:回97L:同上,在另外的帖子里,我也是这么说的,当初美食文那本,已经是蘑菇大大的第三本了,再加上又有前面键盘游戏的大火,蘑菇大大也算是绿江站内有名字的粉红,但那时候那个番外出现,确实有些突然,直到李白真的出现的那一刻,真的是绝了!可转念一想,好像当时蘑菇大大就很有自信,可那时候她应该不知道自己会开全息文吧?
126L:回113L:《将进酒》那篇,就算不开全息文,随便哪一本,都能火。
138L:回126L:重点就在这里,好像蘑菇大大知道李白一定会大火似的,或者说早就知道李白那些诗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167L:从头看到现在,所以现在的结论是什么?那些诗词都不属于蘑菇大大?是别人的?难道说李白真实存在?
189L:引用这一点我是真的想不通,怎么都想不通。
196L:咱们在这里聊,肯定怎么都聊不出结果吧。
216L:说起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聊那些诗词的时候,会下意识说那是谁谁谁写的,都是文里的那些原作者,而很少会说是蘑菇大大写的。
231L:回216L:是我了,我会说是李白写的、杜甫写的、苏轼写的,但不会说是蘑菇大大写的。
245L:回216L:蘑菇大大写文的感觉也是这样吧,每个人还有生平,还有单独的资料页,文里也总是强调这是谁谁谁的作品,而且是一整个世界观强调,还有时间顺序呢,李白哪个朝代的,杜甫哪个朝代的,苏轼哪个朝代的,顺的不得了。
258L:难道说真的有什么内幕不成?
269L:回258L:除非是来一点玄幻的东西!
276L:回269L:没准是科幻呢哈哈哈哈!
……
论坛里讨论的开心,但也仅限于论坛里而已,每个人依然会有自己的想法,至少在确切的证据出现之前,各人都会有各人的猜测,且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猜测才是正确的。
就好像在有明确的史料被挖掘出来之前,野史将一直都被称为野史是一个道理。
如果没有平行世界的事,别说是在论坛里,就算是在全网,哪怕猜测再多,也只是猜测而已,对易夏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只不过在那个时候,对易夏来说,可能是比较让她难受的一件事。
她自己是很喜欢那些诗词歌赋的,她也清楚知道那些诗词歌赋并不属于她,可如果没有平行世界的事,或许她一辈子都无法澄清。
眼下这样,反倒能让她放松一些,也轻松不少。
因为明知道有一天会公开,她现在看到这些讨论,不仅心里没有丝毫焦虑,甚至心底还隐隐有些期待,期待着消息公开的那一天,期待着到时候大家的反应。
时间也快了。
她开新文的时候,郭正教授就说大概两三个月时间,就会有成果,然后公开消息。
那时候她想的是这几个月时间,估计她的文都差不多完结了,现在她这篇文的字数比她想象中拉的长了一些,等到公开的时候,也应该还在更新中。
可以想见,到时候消息公开,她的文章收藏多少会有一波涨幅。
但现在的她早已不是当初的她,不会像那时候键盘游戏的时候,因为收藏突然暴涨而心慌,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
“‘中了,中了!!!’
‘什么中了?’
‘举人,徐絮中举了,而且还是经魁,中了经魁啊!’
‘经魁是什么意思?很厉害吗?’
‘当然厉害,经魁的意思是徐絮不仅中举了,还在前列,他如今才十一岁啊,十一岁的经魁,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就能当解元了!’
中举的消息一传开,引来一片哗然。
此次来参加乡试的人不少,大多都住在客栈里,唯独徐絮因为家中贫困,不得不寄住在别人家,但同是县城之人,彼此也多有照应,大家都知道徐絮现在住在哪里,得了消息后,便立即赶往徐絮如今住的地方。
远远的,就传开喊着‘经魁’的声音。
徐絮正在帮徐母晾洗衣物。
原本她要准备科考的时候,一切事宜都由徐母来做,她看在眼里,也是心疼的,但那时候要帮忙,徐母定不会答应,如今科考结束,徐母才答应让她搭把手。
前头彭夫子的同窗往外迈了两步:‘这附近居然有人中了经魁?这可好,经魁可是第三名到第五名的称呼,能中经魁者,学识定然出众。’
说着话,他回头看到了徐絮,想了想后道:‘你岁数还小,往后还有机会。’
同窗的夫人从里头走出来,也看到了徐絮,好奇询问:‘今日放榜,你怎不去看?’
她这话一说,同窗立即推了推她。
夫人想着,立即了然,脸上露出笑容:‘你这般年纪,能考中秀才已是极为出色,不必气馁。’
徐絮听着,对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