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咏言警惕着明佼,他们各自代表了家族,却又不能不回定国公的话,“的确有入眼的产业。”
李家一直安安分分的待在胶州,皇上不允许世家大族离开南方,李家是皇后母族紧跟皇上的脚步,谁私下搞小动作李家都没动过,现在光明正大活的产业,李家势在必得。
明佼也不会退让,明家家大业大,再多的产业都不嫌弃多,尤其是详细的产业税颁布后,家族内发现不少问题,有的族人私下藏了不少产业。
明佼警惕李咏言,“的确带了不少银子。”
说完嘴里就苦涩的很,天下都知道李家最不缺的就是银钱,当年李家掌握的是矿产!
现在所有矿产归国家所有,李家也得到了补偿的!
杨兮喜欢花茶,她示意侍女换花茶,品茶的时候向四周看去,她发现兰塔的戴琳公主也来了,还带了她的入赘夫婿。
周苒并没有来,对于产业周苒表示已经足够了。
等参加拍卖的人到齐,杨兮一瞧数得上的都来了。
杨曦轩带着太子亲自到场了,他不来结果也会告诉他,所以他到不到场效果一样。
拍卖开始,首先拍卖的就是朝廷掌控的京城产业,众人坐直了身子。
迁都后最值钱的就是京城产业,可以说京城的产业不可再生资源,卖一处就少一处。
最开始叫价大家族都没参与,等到了后面才陆续参与进来,杨兮夫妻也举了拍子。
这时候可不讲究谦让,谁谦让日后谁后悔。
拍卖并不是捆绑产业拍卖,杨曦轩心肠坏得很,他将所有产业拆分了卖。
杨兮两口子抬了不少价,也有失手的时候,他们只能花钱买了,一场拍卖下来失手两次,分别是一处京外的庄子,一处宅子的地基,宅子只剩下地基了,想要重建靠自己。
一笔笔银子入了户部,户部尚书乐的牙花子都出来了。
杨曦轩则默默记下叫价最多的几家,他已经很富有了,可这些家族底蕴让人心惊。
今年朝廷的大动作不断,先是拍卖朝廷掌控的产业,后又招标北方工程。
争夺产业商贾不敢参与,北方的工程商贾削尖了脑袋争夺,然中标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有良好的信用度。
随着商业法的完善,针对商贾信用度也有了模糊的概念,这次正式被提起。
杨曦轩未雨绸缪,管邑的海战终于结束了,海战期间杨曦轩贩卖武器赚了一大笔粮食,现在海战结束一批一批的粮食进入华国的粮仓。
管邑此次海战并没有胜,只是继续打下去只会损失惨重,双方停了战,其中杨曦轩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洋人和管邑都防着华国的海军。
管邑依旧不敢亲自来华国,他派了使臣前来。
管邑的使臣到来时,南方雨水不断有的州发了洪水,堤坝承受不住水量有几段决堤了。
并不是堤坝修葺偷工减料,而是雨水太大堤坝扛不住。
杨曦轩接见了使臣,管邑的国书中心思想感谢,这次使臣的目的是交换技术。
杨曦轩请来了姐夫,“姐夫,我不准备继续交换技术给管邑。”
这次海战让他看清管邑,他不能让管邑继续成长下去,现在管邑需要他的技术,早晚管邑会自主研究技术,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周钰,“主动权在皇上。”
杨曦轩笑了,他会回绝使臣,并且亲笔回信管邑。
他已经看到未来几年管邑会飞速发展,他忌惮管邑有不得不承认管邑的能力很强。
东北,振远年后就启程北上,他到了北方亲自送子律回南方。
只是子律走的很慢,他每次休息就会询问当地的神鬼传说,这就造成子律迟迟没回胶州。
振远回云州,他已经有功名在身,子恒也没客气安排了不少差事,还大手一挥让袁通判带振远办差。
杨兮夫妻没回北方,他们写信给子恒,子恒已向袁家透露过结亲的意思,袁通判一家早有猜测,现在猜测成真袁通判高兴极了。
袁通判不清高也不迂腐,他一步步走到今日不容易,他不贪心定国公扶持他,他只求出事有人为他说话拉一把。
定国公和安国公主啊,多少臣子的救命良药,那可是能够影响皇上的人!
所以袁通判对振远用心极了,不管定亲否,振远是安国公主的侄子,他就会用心带少你办差。
何况少年本就十分出色,小小年纪已有举人功名,加上谦逊董礼的性子,袁家是越看越喜欢。
一个用心教一个用心学,振远很快就上手了。
北方春耕没受到影响,虽然雨水多一些还在承受范围内。
朝廷对南方发洪水早就做了防御准备,从撤离百姓到救援井井有条,这一次天灾士兵全程参加救援,他们不拿百姓一个铜板,并且保护百姓的性命,再次让百姓认识到,士兵真的如朝廷讲述,士兵不仅御敌还救百姓于水火,还为百姓遮风挡雨。
杨兮夫妻也到了洪水现场,他们站在高处看着奋不顾身的士兵们,百姓自发的为士兵熬汤,夫妻是感动的,曦轩多年的努力成功了。
第八百三十三章 摘取果实
杨兮夫妻没跟着百姓转移去高地,他们在还算安全的地方搭了帐篷,两人撸起袖子亲自给士兵和百姓熬粥。
公主府留下足够保护的护卫,其他的护卫全部去背沙。
杨兮手里拿着汤勺搅动着大锅,锅内是小米粥和姜丝,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和雨声重叠,杨兮轻轻叹气,“又下雨了。”
周钰拉开帐篷帘子,雨水转眼就下大了,“也不知道下游的情况如何了。”
“雨继续下下去,下游的堤坝也要扛不住了。”
周钰见粥熬好了,他带人将粥装入桶内,亲自送给换下来休息的士兵吃用。
帐篷不远处搭建了一排排挡雨的简易棚子,地上铺了竹席,士兵衣服湿透了也不用换累的直接躺下休息。
帐篷外的空地上也有一处棚子,只要走近就能闻到汤药味,一旦身体有不对地方就可灌一碗汤药。
士兵已经坚守好些日子,他们身上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人更是消瘦了许多,有的士兵脱下草鞋,他们的脚早已经泡发了。
还有士兵脚上到处是伤口,有的地方已经出现溃烂。
军医正给这些士兵医治,实在严重的只能转移休养。
周钰给士兵盛粥,“你们辛苦了。”
士兵们开始有些受宠若惊,现在已经习惯了,安国公主和定国公奉皇命而来,他们心内安定,公主和国公一直陪着他们,这说明皇上在意他们,皇上从未想过舍弃他们。
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士兵恨不得立刻为皇上去死。
这也是杨兮夫妻坚持来洪水现场的原因之一,古代洪水流民失所,百姓逃离家乡四处逃难,逃难路上不知会死多少人。
朝廷刚建立求的是稳,杨兮夫妻替杨曦轩与士兵百姓同在,这大大安抚了百姓,朝廷也快速的圈定安置难民的区域。
目前结果是好的,百姓陆续有条不紊的转移,安置难民的城池已经调集了粮食,百姓都能得到安置。
周钰手里的粥分完了,他听到了口号声,原来是采巨石和巨木的士兵回来了,幸好南方年年修缮道路,哪怕下雨也没泥泞难行,士兵才能运送巨石与巨木。
河堤边的水泥桩已经打好,为了这些桩子,周钰亲眼看见几个士兵被洪水卷走。
杨兮听到声响走了出来,她手里拿着伞,雨水太大雨伞没起多少作用,杨兮的裙摆和袖子很快湿透了。
现在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堤坝上不仅有士兵,还有没有撤走的壮劳力。
许多汉子的双手为了搓绳子磨破了,他们好像不知道疼痛一般,双手不停的搓绳子。
一捆捆的绳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巨石捆绑着巨木,随着巨石落入水中巨木也被带了下去,士兵和汉子握紧拴着巨木的缰绳,他们伴随着口号拉着巨木。
堤坝的缺口很难堵上,士兵需要不停歇的搬运石头和沙子。
在古代运输不便利的情况下,士兵和百姓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杨兮目光没离开过堤坝,又看了一会才转身回了帐篷,她坐下拿起刀继续切姜丝。
古代姜可是好东西,现在用的姜是钱家捐献来的。
这次洪水钱家反应最快,随后是胡娇,他们都是有爵位在身的商贾,从发洪水开始就没停了运送物资过来。
不得不承认钱家的政治敏感度,钱家储存的姜都运了过来。
钱家不仅捐献物资,洪水区的钱家商铺没涨价不说,还给孤儿院送物资,家里有人当兵或是只有妇孺的人家,钱家商铺会派伙计送货上门。
杨兮两口子感慨,古人精明的很,只是皇权限制了他们而已,钱家因为有爵位又得皇家信任,钱家才敢放手去干。
这就要夸一夸杨曦轩对经济的重视,虽然朝廷规范了商业的不少规则,却也给商贾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发展。
自从南方发了洪水,草原和附近的小国时刻关注着,胡勒赤那巴不得南方出大乱子。
洪水过后耕地需要清理,百姓流离失所不说,最怕的就是洪水过后的瘟疫。
这日天空终于放晴,杨兮夫妻离开堤坝,他们要去附近巡视牲畜尸体焚烧的情况。
两口子就怕有百姓不顾府衙警告偷偷吃了。
连续降雨干柴成了重要的资源,还好朝廷运送了煤炭和木炭过来。
杨兮两口子看着大坑外负责焚烧的衙役,这些衙役带着几层口罩,他们从头到脚包裹的十分严实。
两口子离大坑很远,哪怕带着口罩也能闻到尸体的腐臭味道。
焚烧开始滚滚黑烟直冲天际,黑烟呛人的很,官员依旧坚持没离开,不是官员不想离开而是杨兮夫妻不离开,他们不敢离开。
冲上岸的牲畜尸体还有很多,府衙派了专门的衙役去负责,尽量减少百姓与尸体的接触,百姓没有防御的衣物,衙役处理更安全。
连续多日的焚烧,天空上的黑烟没散开过。
时间过得很快,连续一个月的抗洪终于接近了尾声,虽然不算特大洪水,却也给两个州造成了重大损失。
日后重建需要时间,两个州的水力也要重新改道,每一项工程都需要银钱支撑。
这一个月杨兮夫妻瘦了一圈,二人是人不是神,中途两人也有过不舒服,连续喝了七天的汤药才好。
子律也到了,这一场洪水子律成熟了,他不用督促亲自参与重建中。
周钰让子律写关于兵民一家亲的文章,这些文章会刊登在报纸上,杨兮和周钰扶负责插画部分。
抗洪结束后,两州有条不紊的恢复建设,难民就没离开过两个州,因为没有发生瘟疫,百姓行动的范围不再继续受到限制。
一些洪水褪去的地方,百姓可以回去清理田地了。
这让胡勒赤那震惊极了,他还等着南方出大乱,结果就这?南方不仅没出乱子,杨曦轩日后应对洪水有了经验。
胡勒赤那磨牙了,那可是洪水,杨曦轩怎么做得到?
当子律写的文章刊登报纸时,士兵不仅保家卫国还守护百姓的形象更鲜明了,杨曦轩多年的努力终于可以摘取果实。
第八百三十四章 正面形象
杨兮夫妻的画技不错,他们经历过信息爆炸的时代,二人知道什么样的图片最感人,什么图片最让人印象深刻。
报纸上有士兵死死抓着洪水中百姓的模样,有士兵举着孩子一次次被洪水淹没的狼狈,报纸刊登了许多的插画。
虽然因为印刷技术有些图片模糊,然百姓依旧牢牢记住了士兵模糊的身影。
杨曦轩趁着机会写了一篇百姓与士兵的文章,士兵正面的形象彻底立住了,杨曦轩这个皇上亲自盖了章。
满朝武将心绪最为复杂,皇上牢牢地把控着兵权,现在更是亲自塑造了士兵的正面形象!
杨曦轩趁着机会提了士兵的待遇,提升了在役士兵的待遇,还增添了士兵探亲假,更是提了家属随军的标准等等。
朝堂上的众位官员木着一张脸,如此详细的待遇提升,皇上这是私下研究了多久?
李咏言等勋贵身后是武将们,武将明明该高兴俸禄提升了,可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手里兵权全凭皇上一句话就能夺走。
他们掌控不了手里的兵,皇上改革了军户,现在又给了士兵荣耀,所有能想到的皇上都为士兵想到了,士兵忠心的皇上,他们只是皇上管理士兵的将领而已。
韩辰辉眼底是灼热,皇上这盘棋下了多久?他记得皇上刚起步就给士兵定了规矩,也是皇上最先让士兵帮助百姓的!
韩辰辉心悦诚服啊,这样的君王不仅能开创盛世,还能重建规则。
大朝会结束后,杨曦轩心情愉悦的带着太子出城了,今日姐姐和姐夫到胶州府城。
城门口,杨曦轩等了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