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三记下了,以为姐姐想吃酸的,到了南方想尝尝鲜,所以没多想,“我明日就去打听。”
因家里多了进项,杨兮高兴,“晚上吃锅子。”
南方青菜多,北方冬日吃锅子没有青菜,南方青菜自由!
杨三也馋,“吃什么汤底的?”
杨兮想到蘑菇,随后摇了摇头,现代吃不对都挺板板呢,古代她更不放心,“鱼汤的。”
周小弟算着时辰,“大哥和钟伯伯怎么还没回来?”
杨兮也疑惑,“可能有事耽搁了?”
杨三和周小弟奔波一天有些累了,二人先回去休息。
杨兮见天色阴沉,将屋子里的油灯点亮,示意儿子别写大字了,拉过儿子的胖手,教儿子做眼保健操。
小家伙特别喜欢,娘亲手把手教一遍,自己还要做一遍。
杨兮眉眼含笑,听到雨声,笑容没了,这个时辰下雨,今晚周钰回不来了。
小家伙也担心,“娘,爹还能回来吗?”
杨兮看着逐渐下大的雨,“今晚回不来了。”
这一场雨下的不小,李氏顶着大雨登门,身上都湿透了,杨兮忙拿衣服给李氏,李氏冻的哆嗦,“娘子,我想问问堤坝的情况,这几日下雨,我这心里不放心。”
杨兮也惦记堤坝,“相公为了堤坝的事,今日去县里了,现在下大雨没法回来,等他回来我第一时间告诉嫂子,嫂子别担心。”
李氏知道周先生惦记堤坝,担忧的心安了不少,“麻烦先生了。”
杨兮,“不麻烦的。”
李氏没有换衣服,只喝了一碗姜汤,披上周家的蓑衣回家去了。
这场大雨让村子里人心惶惶的,柳里正雨小的时候也来周家询问,知道周钰去县里,还说明日也去县里问问。
服徭役的都是家中壮劳力,是家中的顶梁柱,每家出一人,都怕出事。
次日,杨三与里正一起去县里,中午柳里正和杨三回来了,二人的脸上带着轻松。
杨三回来道:“堤坝没事,加快速度赶工,再有几日就可完工。”
杨兮问,“河上游的情况呢?”
杨三道:“昨日钟大哥派人去上游查看过,上游雨水不多。”
杨兮安心了,上游没事,他们这边雨大一些也没事,等堤坝竣工,日后再下大雨也不怕了。
杨三又道:“姐,姐夫后天回来。”
“县衙有事?”
。
第九十九章 方推官
杨三点头,“拜访钟大哥的推官提前到了,明日拜访钟大哥,姐夫和钟伯伯留下来听听。”
杨兮懂了,“知道了,今日辛苦你了。”
杨三不觉得辛苦,他不喜欢窝在家里。
杨兮等杨三回去,抬头看天,这几日天空阴沉沉,看天估算不出时辰,还是有表方便。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钟表,可惜海禁后,这玩意很难买到,价格也很美!
次日县衙,周钰陪着钟谨见得方推官,方推官一身常服来访,方推官是个矮胖的男人,笑起来跟弥勒佛一样,特别容易让人放下戒心。
周钰站在一旁,方推官注意到了,也没多在意,将带来的礼物放下,“来的匆忙,一点心意。”
钟谨看着盒子里的礼物,这可不是匆忙能选出来的,明明是精挑细选的,里面是金摆件。
钟谨,“太贵重了,钟谋不能收。”
方推官没关上盒子,眼睛看向周钰,意思让周钰退下。
钟谨开口道:“这是家弟,有什么话不用避开家弟。”
方推官知道钟谨有两个弟弟,挑了挑眉头,“你们不太像?”
钟谨笑了笑,“这是我最信任的弟弟。”
方推官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想着不怕钟谨走漏风声,脸上的笑更深了,“北方的局势不妙,钟兄可听到风声?”
钟谨何止听到了风声,知道的还很详细,嘴上却装着糊涂,“北方局势怎么不妙了?”
方推官没多想,钟谨来瑞州就忙碌向县一亩三分地,抬手指着北方,“亳州乱了,皇上多疑对藩王下了杀手,江王受了重伤,听说有人想当乱民的头领,正整编乱民。”
钟谨愣了,“整编乱民?”
这个反应不作假。
方推官语气得意,“知府大人消息灵通,知府大人得到的消息,北方乱民分多股,现在乱民打了起来,互相不服气都想当头领。”
周钰回忆着,上一世古代,他们离开京城时乱民还没有南下,看来整编乱民也不容易,敢带着乱民四处作乱,都是胆子大有野心的,乱民整合有的磨。
方推官继续道:“知府大人说乱民气候已成,等统一乱民一定会南下,到时候局势更乱。”
钟谨眯着眼睛,“知府大人的看法?还是知府背后人的看法?”
方推官挑眉,“你怎会认为知府背后有人?”
钟谨语气怀疑,“难道没有?”
方推官摇头,“你小看知府大人了,知府大人出自世家大族,消息灵通的很。”
钟谨心里发沉,所以知府大人的家族起了心思,他要是没记错,知府大人出自荆州顾家,顾家也是传承久远的家族。
周钰不知道知府出自哪里,他看出知府将瑞州当成囊中物,只等天下大乱掌控瑞州。
今日方推官私下拜访,不仅为了收服钟谨,钟伯伯当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人脉留下不少,当然钟大哥也是有本事的人,想谋天下不仅需要人拥护,还需要足够的得力手下。
方推官继续道:“钟兄是聪明之人,此次来没有别的意思,知府大人带着诚意与钟兄通气,时辰不早了,方某不打扰钟兄了。”
钟谨压下心里的各种情绪,面色如常道:“我送方大人。”
方推官见钟谨神色如常,心里更高看钟谨,不愧是钟大人的长子,难怪知府大人重视,“钟兄留步,方某还有要事。”
钟谨坚持送方推官出门,方推官很受用,心情不错的坐马车离开。
周钰与钟大哥回院子,钟衍已经等着了,刚才钟衍就在屏风后坐着,将方推官的话听的清清楚楚。
钟衍,“世家大族甚多,不知道多少家族起了心思,顾知府以为掌握瑞州十拿九稳,最先跳了出来,等着吧,日后的魑魅魍魉数不胜数。”
钟谨也清楚,他有爹做依靠,比其他人多了底气,所以并不急,“爹,这摆件如何处理?”
钟衍瞄了一眼,“给你就收着。”
钟谨得了爹准话,心里欢喜,这都是金子,“我让人拿去熔了。”
“嗯。”
周钰刚才站了一会,有些累拉过椅子坐下,“顾知府想拿下瑞州,瑞州守将和军户才是关键。”
兵才是道理!
钟衍摸着胡子,“瑞州将军姓白,此人十分的精明,圆滑的很,顾知府想拿下白将军难。”
周钰听了这话放心了,“瑞州势力互相牵制就能安稳。”
钟衍脸上也露出轻松,“嗯,白将军是有底线之人。”
周钰听了更放心,“伯父认识白将军?”
钟衍,“有过几面之缘。”
顿了下继续道:“白将军是武将,他最在乎家中老来的独苗苗,孩子被宠坏了,顽劣非常,白将军一直想找人教导,可惜没寻到人。”
周钰问,“多大了?”
钟衍笑着,“十一岁,正是最惹人嫌的时候。”
周钰又问,“白将军多大?”
钟衍,“四十有五。”
周钰沉默了,三十四生子就老来子,摸了摸鼻子,好像的确是,古代三十四都能当爷爷了。
钟衍见侄子沉思,眼底甚至欣慰,看着时辰道:“我们回上河村?”
县衙后院地方不大,他早就呆够了。
周钰也想回家了,“好。”
钟谨,“。。。。。。”
听听他爹的语气,不知道的,以为周钰才是爹的儿子!
上河村,杨兮正拿着刻刀,一点点的雕刻竹子,竹子真是宝贝啊。
周钰回来就见媳妇差点割到手,忙上前拿开竹子,小心查看,“可有伤到?”
杨兮,“幸好我反应快,你回来了。”
周钰皱着眉头,“你还怀孕也不怕伤到自己。”
杨兮有些心虚,村子路太泥泞,她不能出门,小妹绣帕子,她觉得没意思让杨三寻了工具,干笑着,“我想做些小东西。”
周钰,“竹片太锋利,容易伤到你。”
杨兮保证,“我不做了。”
周钰才不信,“本来还想启程去义州,你这样我实在不放心。”
杨兮,“。。。。。。”
周钰不放心媳妇,嘴上不停的念叨,说的杨兮垂下头,可怜兮兮的。
。
第一百章 钟煦
周钰皱着眉,“还有下次没?”
杨兮举手保证,“没了,没下次了。”
所以别继续念叨她了。
最后周钰还是走了,去义州耽搁不起,早去早回才踏实,因为搬家已经耽搁了时日。
这一次杨三跟着一起去,二人骑马走的,李争都没带,争取早日回来。
周钰走了没几日,钟煦回了县城,堤坝竣工了,府衙派人来巡视,钟煦回上河村,服徭役的劳力已经回了村子。
钟煦带回来消息,“今年服徭役没有伤亡,我爹得了上头嘉奖。”
杨兮,“的确该嘉奖。”
钟大哥没放弃病重的人,不仅县医守在堤坝,还请了县里的大夫过去看病,百姓对钟大哥感恩戴德的。
钟煦继续道:“还查了县衙的账目,明里暗里说我爹不该浪费银子,说今年工钱给高了,还说汤药这笔银子不该支出。”
钟衍拍了桌子,“混账。”
钟煦也气得够呛,从小的教育,他一心想像爷爷和父亲一样成为好官,见不得不将百姓当人的贪官。
才十二岁的少年,正是正义感十足的时候,钟煦气的眼睛都红了。
杨兮则关注,“知府已经将瑞州当成自己领地了?”
钟衍嗤笑一声,“真够心急的。”
杨兮问,“县衙账面还有银钱吗?”
钟煦脸上的气愤没了,有了笑模样,“没有多少了,只够维持日常的,府衙想提银子走都没银子可提。”
杨兮笑道:“大哥做得好。”
钟煦最崇拜爹爹的年纪,少年坐的笔直,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钟煦想了想问,“爷爷,知府不会难为爹吧。”
钟衍摸着胡子,“不都嘉奖你爹了吗?”
钟煦放心了,“爷爷,爹让我不用去县学了,说让我陪着您,等周叔叔回来跟着周叔叔学习。”
钟衍感觉到杨兮的目光,老头自然的移开目光,咳咳,他偷偷和儿子说的,将周钰讲什么和儿子说了,儿子惊讶后决定孙子来上河村学习。
杨兮心道,识货的人太多,自家的人口越来越多了。
钟衍转移话题,“县试要开始了,周钰能回来吗?”
杨兮,“周炳不需要操心,只是县试又不是会试。”
周钰走的时候就没惦记周炳,提都没提过,更不会为了周炳考县试赶回来。
钟衍摸了摸胡子,行吧,周炳县试的确没问题。
次日,吴山两口子来了府上,杨兮见吴山整理了头发,看得有些久,李氏道:“我给整理的,本来回村就该过来,弟妹也能想到大通铺的环境,我在家里好好给当家的收拾一番,这才敢带他过来。”
杨兮秒懂,这是染上了虱子,“环境如此,也是没办法。”
李氏自己是利索干净人,当初在京城难民区,他们一家子都没染上虱子,她自己就受不了,如果不是不能剃头,她都想给当家的剃头,一个铜板掰成半花的人,一点都不心疼买药粉的铜板,直到再也没有虱子,她才放过当家的。
吴山不自然的摸着鼻子,他的衣服现在还泡着,洒了不少药粉,媳妇说让他自己洗。
杨兮打量吴山,对李氏道:“大哥没遭大罪,嫂子该高兴。”
李氏的确高兴,眉开眼笑的道谢,“这多亏了先生。”
杨兮对吴家真诚,“我们两家关系亲厚,再说谢谢就见外了。”
李氏今日来不仅登门感谢,还有正事,“最近竹笋长的快,现在当家的回来,我们想多挖些竹笋,我想多晒一些竹笋,弟妹需要干竹笋吗?需要我就多晒一些。”
杨兮,“要的,嫂子留下自家吃的,剩下的给我送过来,我都要了。”
“弟妹,干竹笋可不少。”
杨兮道:“我们家人多吃的多。”
买吴家的干笋,自家够吃了,她不用买其他人家的干笋。
杨兮想到叶顺,叶顺已经去当账房,吴山没回来,她没单独和李氏说,现在正好说一声,“叶顺当货郎会算账,他当账房能盯着买卖,因为他合适,所以才让他当的账房。”
木匠想糊弄叶顺太难了,叶顺对买卖的伎俩熟悉,叶顺看着木匠们十分老实,最近杨三不在家,叶顺回来会过来说每日买卖如何。
杨兮心里有账本,一个月分一次红利,两成利能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