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百变糖果的功效十分神奇,吃了这个糖果后,将会在她的伪装上,将这个伪装做得更真实!
就拿这一次的暗访来举个例子,她伪装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但是身形声音却伪装不了。但若是林舒月在化完这个妆后再吃一颗百变糖果,那么她的身形、声音都会随之改变。
这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有了这个糖果,往后她再去暗访时,她的安全将更加有保障。
只不过在最初的欣喜过后,林舒月却还是按照她原本的计划给自己找一个配音老师。
她上一世的伪装课程还没学到伪装声音这一项,她倒是在网上学了学,但学的都是皮毛,还远远没有到能够成功伪装出各种不同声音这个地步。
这一次暗访网瘾学校,将她的短板清晰的显示了出来。
林舒月她爹老林同志从小就教导她,打铁还需自身硬。
林舒月很认同这句话,她觉得善恶分辨系统于她只能是一个工具,不能过分依赖,否则如果有一天善恶分辨系统离她而去,她的生活、工作都会因此而一落千丈!
为此,林舒月还特地给原主的大学老师白教授打了个电话。
白教授是个特别和善的老老师,林舒月的报道他早已看过,林舒月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好,听到林舒月想学习配音知识后,他给林舒月介绍了一个专家。
更巧的是这个专家就在鹏城定居。
林舒月成功的拿到了地址,决定周六放假时再去拜访,然后收拾东西跟李明芳一起下班。
因为林舒月这几天在办公室待的时间多了,她跟李明芳的关系特别的好。
李明芳号称包打听,甭管是报社的事儿,还是周边公司的事儿,她都能说个七七八八来。林舒月在跟人对线之余再听一听李明芳说的小八卦,觉得日子欢乐极了。
在夜市里逛了一圈,买了点零食又买了两件衣服,林舒月迎着傍晚吹来的微风往家里走。
推开门,一个中年妇女站在院子里,正往葡萄树下的晾衣绳上晾衣服。
听见动静看了她一眼,又转头回去专注自己的事情:“回来了?吃饭没有?姐姐出门的时候给你留了饭菜。”
林舒月仔细地看着娄凤琴。娄凤琴跟她上辈子的妈妈长得不像,但在这一刻,林舒月却觉得她们像极了,尤其是看她的眼神,像了个十成十。
里面满满的都是关切、喜爱,注视她的目光温柔得像是沐浴在春风中。
娄凤琴很瘦,一米六多的身高体重大概都不到90斤,脸颊瘦削,眼窝因为瘦有些深陷,但却皮肤白皙,头发乌黑。
林舒月有点诧异,她以为生活如此艰辛,原主的母亲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没想到岁月格外优待她。
看起来顶多四十出头,模样比实际年龄小两三岁。且尽管经历许多坎坷困苦,眼神却依旧清澈坚毅。
林舒月笑着走进去:“妈你什么时候到的,怎么没给我打个电话?”
娄凤琴的声音被这傍晚的风吹着,也变的温柔了三分:“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回来还要专门给你打电话?”
娄凤琴看着二女儿,拧干最后一件衣服挂上去:“本来应该早几天就回来的,但是你吴叔叔不让走,非要让我们参加他们的认亲宴,这才回来晚了。”
“我一回到家就听到你姐在夸你,说我家妹崽怎么厉害怎么厉害,我好奇得很,快来跟我说说。”
林舒月乖乖的跟在娄凤琴的身后进了屋里,娄凤琴倒了一杯茶,林舒月坐在她的边上,像在原主的记忆里时一样,将自己这段时间遇到的事情跟她说说。
娄凤琴是个十分有耐心的倾听者,无论原主说什么事情,她都是安静认真的听着,从来不会像时下的父母一样,说着说着就生气,着急,然后急赤白脸的对子女一顿说教,一顿怒骂。
她只会在原主考了好成绩时夸赞她,她考得不好的时候鼓励她。她不想读书的时候跟她讲道理,她跟姐姐闹矛盾了,她会两边安抚,而不是一个劲儿的让大的去让着小的。
她挂念那个从小就被拐卖走的儿子,但家里的两个女儿她也没有忽略。
她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把挣来的钱分成三份,一份家里的花销,一份给两个女儿读书,一份则拿来做寻找儿子的资金。
谁也不偏颇。
也许是因为在这两天看了太多渣父母,林舒月觉得娄凤琴这样的妈妈真的是棒极了。
她觉得,如果当父母也需要考级,那么娄凤琴肯定是最优秀的那一拨,而那些为了自己的面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肆意伤害自己子女的父母,一定连及格都考不上。
娄凤琴舟车劳顿,关注完二女儿后便回房间睡觉去了,林舒月等到林舒星回来了才去睡。这已经是姐妹俩的默契了。
这一晚上,林舒月睡得并不好,久久不曾入她梦中的妈妈来看她了,她穿着笔挺的警察制服,跟她的爸爸站在一起,他们摸着她的头发,欣慰地说:月宝,你在哪儿都是令我们骄傲的孩子,爸爸妈妈一直陪着你,加油!
睡梦中林舒月,眼角划下一行泪,嘴角却带着微笑。
等她再醒来,想着父母梦里说的话,只觉得胸口胀胀的暖暖的。
良久,她收回思绪,一转头发现枕边静静地躺着一张报纸。
这一幕似曾相识,林舒月若有所觉,将报纸拿起来看。
《起底‘艺豪荣’集团,还原“三姐弟”的罪恶之路》
报纸的人物配图,是看起来棱角更加分明,成熟许多的阿豪、周炳荣,以及一个长得极其冷艳漂亮的女人。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张来自未来的报纸。
第018章 (三合一)
报纸上从三姐弟的相识之路开始写。
三人是在网瘾学校认识的; 他们受不了网瘾学校的殴打、虐待,费劲千辛万苦从网瘾学校逃了出来。
出来后三人各自回了家,此时徐书豪的奶奶下雨天摔了一跤; 被人发现时已经颅内出血去世多时。
阿豪没了牵挂; 周炳荣跟曾小艺在学校里看多了被反复送进学校里的学生。他们对家长极其不信任。在他们的眼里; 家长跟网瘾学校里的校长、教官是站在同一边的。
三人一合计; 偷偷坐上了去香江的船。
香江的生活并不容易,偷渡到香江后的三人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 加上年纪又小,轻松的活儿不要他们,于是他们只能干些又苦又累的活。
三人互相扶持着在陌生的香江生存。为了给曾小艺治病; 徐书豪跟周炳荣进了一个社团当起了古惑仔,靠打打杀杀赚钱生活,而病好了以后的曾小艺也加入了他们。
因为徐书豪够狠,周炳荣够聪明,曾小艺够漂亮; 三人从最底层的人一步步往上爬; 事业越做越有起色; 在社团的职位越来越高。
香江浮华的生活让姐弟三人知道了钱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钱,有经济头脑的周炳荣提议开一家贸易公司; 取名为艺豪荣。
他们把香江的东西高价卖入内地; 又把内地的物品高价卖入香江; 以此来赚取最大的差价。为了赚更多的钱; 他们干起了走私的生意。甚至做起了国外的生意。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们遇到了以前网瘾学校的同学; 他们知道了当年他们从网瘾学校逃走的后续,他们甚至知道了在他们离开后的父母疯狂找他们的事儿。
但三人不为所动,多年在社会上的打拼,早就磨平了他们对亲情的期待。对父母,他们一直都是恨着的。
他们一直都觉得,网瘾学校是他们人生路的一个分叉口,网瘾学校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他们甚至在入了社会,有了钱以后,也不愿意和人组成家庭,孕育孩子。
在三人中最小的周炳荣三十一岁那年,艺豪荣公司被查,在香江内地都颇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一朝倾倒。
三人因为走私数额巨大,不仅被罚了款,作为公司老板的三人被判处十五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在他们被抓后,他们曾经做过的好事也被翻了出来。
他们不仅常年资助山区孩子上学,艺豪荣集团的员工也大多都是从各个“问题少年学校”出来的学生以及身体有残疾的人。
他们还在全国各地开办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接待的都是12岁到18岁的孩子,只需要一杯奶茶的钱,就能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
同时,每当哪里出现了灾难,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捐款,捐物。甚至阿豪、周炳荣和曾小艺还亲自去过灾区参与赈灾。
总体来说,艺豪荣集团是个十分矛盾的企业,他们从黑涩会起家,干着走私的生意,但他们的员工又是社会上正常企业都不会招收的人。更不用说十年如一日的资助山区的孩子,以及那一点儿也盈利不了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
那些赈灾的款项也遥遥领先在别的企业面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事情一经发出,在网络上便吵成了一团,有的人觉得他们做了那么多的好人好事,罚款就得了,坐牢就太过。
也有人说,法律是法律,不容许践踏。无论他们做了多少慈善,他们犯罪了就是犯罪了,这一点没得洗。最多,也就是在量刑的时候酌情增减。
因为他们的事件太具有争论性,因此他们被无数媒体报道、采访,央媒还专门为他们做了纪录片。
纪录片中,有人问曾小艺后不后悔跟徐书豪和周炳荣一起干走私生意。毕竟在入狱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罪责都揽到自己的身上,企图撇开曾小艺在公司里的作用。
但曾小艺拿出了自己参与了走私案的证据,于是她跟他们一样,也被判了十五年。
入狱后不施粉黛却依旧冷艳漂亮的女人听到记者这么问,笑了笑,刹那间,犹如五月芍药在眼前开放,她说:“十七岁那年,我在网瘾学校经历了我有生以来最黑暗的时候,那时候,是阿豪跟阿荣把我拉出来的。从他们把我从那个地狱里拉上来开始,我就决定追随他们做任何事情了。”
有人以他们为原型进行创作了无数文学作品,他们的事迹被拍成电影。
在报纸的末尾,是一张三人为数不多的合照。照片上的三人年纪很小,他们青涩、懵懂,面对镜头,表情十分的不自然。
林舒月松开手里的报纸,报纸化作点点星光消散在房中。
林舒月心理难受得像是堵着了一块怎么也挪不开的大石头。
她怎么也想不到阿豪跟周炳荣会走上这一条道路,还有曾小艺,她就是林舒月之前在网瘾学校里印象最深刻的那个女孩。就算在那样的地狱里,她也坚持打理自己,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
娄凤琴叫林舒月吃早餐,林舒月洗了把脸就出去了。吃完饭后去上班,一进报社,李明芳就来了,她的手里拿着一张报纸。
“阿月,这是今天的鹏城娱乐报的内容,又有人在上面拐弯抹角的抨击你了。”
“让我看看这些蛆又在说什么。”林舒月的这句回复引得李明芳止不住的笑。
她觉得林舒月说得这句话可太形象了,这些为网瘾学校站台的人可不就是厕所里的蛆么?
“你看,我去忙了,广告部那边正在接洽一个奶粉广告,那边要求我们做广告方案,这几天忙得不行。”
“行,去吧,等一下吃完饭,咱们一起出去买咖啡喝。”
“OKOK。”
李明芳走后,林舒月拿过她拿来的手报纸一看,入目的就是几个方方正正的黑体字《论问题少年该不该送去改造!》。
在文章中,他利用春秋笔法输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些问题学生就是当下的教育太过仁慈,因此这些问题少年身上的问题才会难以管教。
他又说,网瘾学校固然手段激进了一些,但是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他们的教学方式也是管用的,从网瘾学校毕业的学生确实是乖巧很多。他甚至暗暗指责林舒月曝光这类学校,就让孩子失去了一条变好的路。
林舒月看了被他的智障言论气了个半死,哪怕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来整改这些学校,依旧会有SB给他们站台。
尤其是这篇报道中写的一句话: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诱惑太多,于是他们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逆反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奢侈消费等等等等。
作为父母、长辈他们应该帮他们把好每一个关。像这种不良习惯,当父母的当然可以借助外人之手来为纠正他们。
这一句话将林舒月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想到阿豪的父母,周炳荣的父母。林舒月想到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的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打开文档开始编辑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