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温敏贵妃传-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妹妹说话不管用,爹不会轻易心软,每次都朝着庄昭下手。

    只要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娘就会心软的。他心里暗暗道。

    庄昭果然心软了,转过头去看着皇帝。

    皇帝露出一个虚弱又强装没事的笑容,庄昭一下子就忘了阿巽那事,贴着他额头的温度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身子又不舒服,刚刚怎么不说,要不要请太医”

    皇帝拉住庄昭的手,心里那个得意哟。

    他说:“没事,咱们早些出发吧。太子总要学着长大的。”他眼神一瞥过去,阿巽就把脖子低下去了。

    “好,咱们就走。”她心疼地答应。

    阿令第一次坐马车,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在车厢里头叽叽喳喳的,一刻也停不下来,还不时掀开一条小缝,看看外面的世界。

    庄昭不知是昨晚没睡好还是怎么样,总觉得有点坐立不安。

    皇帝霸道得把她按在他肩头,柔声道:“睡一会吧,别担心。”

    她闭上眼,用力地抱紧了身边这个男人。

    阿令看着爹娘相依相偎的场景,不知道为什么,就不敢说话了。

    她默默地支着小脑袋,看着花花世界。

    作者的话:

    羞、羞耻

    如果我被关小黑屋了。

    我就要问问皇帝:年轻人,活着不好吗未完待续。

    

一百二十九章 难改

    

来到山脚下,刚好遇到普渡寺的小和尚挑水上山。

    阿令窝在皇帝怀里,眼神不住地往小和尚的头上瞟。

    小和尚眉目沉静,目光悠远,不疾不徐地挑担上山。

    皇帝不知为何起了搭话的心思,问道:“小师傅是哪里人”

    小和尚一笑,“小僧不知道。师傅说他是在山脚下捡到我的,因而给我取名应生。他说命数天定,我既出生,合该是应运而生。”

    命数天定

    皇帝淡淡一笑,把企图去摸小和尚头的阿令拉了回来,往上提了提。

    到了寺前,小和尚告一声失陪就往后院走了。

    大堂里头站着的住持徐徐走来,双手合十行了个礼,“封施主,一别多年,险有些认不出来了。”

    皇帝把阿令交给庄昭,理了理袖子,广袖当风,翩翩俊然,他眉眼含笑道:“诸事繁琐,确实好久不曾来了。这些年的供奉,底下人没少吧”

    住持不在意地一笑,“能维持寺里清修度日,已经足够了。多少又何须挂怀。”他手朝后院一指,“玄邺师叔知道封施主会来,已经备好香茶相候了,请吧。”

    皇帝冲他一点头,和庄昭并肩往后院去。

    住持站在原地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手里又开始拨弄那串佛珠。

    这位封施主少年英才,本就是大符中兴之望。

    无奈天命如此,寿数难长,恐怕其后大符数十年动荡是少不了的了。

    普渡寺的后院修得极是简朴,几排矮小的厢房,一棵遮天蔽日的菩提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可隐隐又透着股古朴的气息,那种千帆过尽的淡然,是其余打着古寺名头敛财的寺庙所不及的。

    玄邺大师慈眉善目,白眉过耳,阿令看得很是稀奇,一直努力去拉他的眉毛,被庄昭拉住了。

    “娘,去玩。”阿令不乐意地指指外头,明明说好带她出来玩的,光坐在这有什么意思呀。

    玄邺哈哈笑道,“稚子天性,应该的。应声”他不轻不重地喊了一声,那个叫应生的小和尚立马就出现在了门口,低眉顺眼地道:“徒儿在。”

    “你带这位小施主去后山那片枫叶林玩吧。”

    应生怔了怔,“可是徒儿今日的功课还没”

    “不妨,去吧。”他慈祥地摸了摸阿令的头,用眼神示意应生过来抱她。

    应生低低应了声,抱起阿令往外头走。

    阿令高兴地叫了声,趴在他肩上和庄昭挥挥手,然后就把身子转过去了。

    庄昭拿起桌上的茶具,沏了杯茶递给玄邺大师,然后是皇帝,最后才是自己。

    玄邺大师看着杯里的茶,慢慢道:“封施主当年初生,先太子早逝,张后心忧施主安危,前来普渡寺求法。可老衲早就有言在先,一草一木,乾坤定数,轻易更改不得。张后不信,苦苦哀求,老衲只得让她去寻一个与你同月同日生的人来替你挡灾。一转眼,都快三十年了。”

    庄昭手一抖,又听他道:“其实挡灾改命一说,纯属杜撰,无非是为了安她之心。老朽不过一介凡人,能窥得一二天机,已属难得,又如何能更改。”

    “大师的意思,我明白。”皇帝闻着幽幽檀香,心静无波,沉然问道:“不知大师可否告知,朕尚有几年余力”

    玄邺大师悲悯地比了个三。

    只有三年。

    庄昭手里的茶杯叮当落地,滴溜溜地打了个转,茶水洒了一地。

    “果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她颤声问道。

    玄邺大师摇了摇头。

    皇帝捏了捏庄昭的肩,让她镇定下来,又对玄邺大师道:“叨扰大师了,朕心里已有成算,谢大师告知。”

    玄邺大师低着头只是叹气,听着皇帝和庄昭双双走远,才抬起头来。

    那一只掉落的茶杯孤零零立在地上,寓意昭然。

    独木难支。

    可惜啊。

    庄昭走出后院,眼泪簌簌地就下来了。

    自从他病以来,她哭得次数越来越多,皇帝心里也有几分不落忍。

    若是可以的话,他又何尝愿意离她而去。

    万幸的是,还有三年。

    “总算出宫一趟,咱们也去后山看看吧。”他牵着她的手,眼里万分珍爱。

    后山景致空灵,泉水汀泠,鸟鸣山幽。更妙的是云雾缭绕,恍若仙境。踏身其中,只觉俗尘一洗,铅华尽褪。

    连庄昭都觉得心情平复了很多,幽幽道:“这样的景致,也算难得了。”

    “应生哥哥,这个我也要”阿令稚嫩的声音乍然响起,皇帝和庄昭对望一眼,双双笑了一笑。

    这个女儿,真是一点都没被意境感染到。

    阿令兴致勃勃地让应生替她采花,她还记得答应阿巽的话,要给他带花回去。

    应生手里拿了一捧花,无奈道:“拿不下了,这些够了吧”

    阿令很喜欢这个新认的应生哥哥,她点点头,不忘讨好地亲了一下应生,“谢谢应生哥哥。”

    应生有些害羞,可对方只是个粉雕玉琢的娃娃,他也不好扯什么男女有别,只得佯装无事。

    皇帝看见了,微有些酸,“不过采了几朵花罢了,有什么好谢的。真是女生外向。”

    庄昭见他神情哀怨,不由笑道:“阿令才几岁,扯得到什么女生外向。”

    阿令瞥见两人,连忙挥手,“爹,娘,我在这里。”

    应生微微有些忐忑,刚才那一幕,阿令年幼无心,他却已晓人事,这下还被她爹娘撞个正着。

    他忙道:“小僧还有功课未完,小施主就交还二位。小僧先告退了。”

    他难得落荒而逃,阿令看着他的背影,豁开嘴笑得高兴。

    自从知道寿数之后,皇帝安排起后事来,可以称得上是“井井有条”。

    他留给阿巽的,是一片大好河山。

    北夷元气大伤,没个十年八年,恢复不了元气。

    藩王们又都老老实实,不会有当年齐王之流。

    只要太子不是太过分,当个守成的君主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一日皇帝兴冲冲拉着她出去,她还以为又是去哪个山水绝佳处游玩呢。

    没想到他带她去的,是他的陵寝。

    从他即位那年开始修建,修到如今才刚刚竣工,这还是他修得简朴的缘故,否则只怕他大行,陵寝还没建好呢。

    他道:“朕让他们在主墓旁空了一个位置。等你百年之后,和朕一起葬在这里,咱们再也不分开。”

    她搂着他精瘦的腰,说好,“黄泉幽冥,我又怕黑,你一定要等着我一起走。”

    皇帝笑弯了眼,带着几分得逞的张扬。

    他的脸色一日比一日苍白下去,可在儿女们面前,仍旧装得没事人儿一样。

    阿巽照样怕他,阿令照样黏她。

    他和她之间,照样是风月情浓。

    画眉日久,不觉情深。

    三年,有时候就是眨眼一瞬。

    直到他躺在床上起不来身,她才猛然发觉,原来已经到了时日。

    “去请几位大人和太子过来。”他颇有几分解脱意味地靠在床上,手里紧紧抓着庄昭。

    亲眼看着自己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还能保持这份镇定,他确实当得起君王这个称号。

    请来的三位,都是太子的授业老师,也都是熟人。

    一位太傅兼内阁阁老谢安,其余两位分别是梁御和徐阁老。

    分别代表着帝王心腹,新贵和老牌世家。

    “儿臣给父皇请安,几位师傅有礼。”太子恭敬地行礼。

    他眉目之间越发像皇帝了,举手投足间带着天家独有的尊贵。

    到底是金尊玉贵养出来的人,气度上还是不输的。

    皇帝点了点头,费力地坐直了身子,招他过来,问道:“太子还记得父皇跟你说过的话吗倘若父皇有一天走了,你得替父皇孝敬你母妃,照顾你妹妹,要替万民谋福祉,还记得吗”

    太子郑重道:“儿臣记得。父皇,你要走了吗”他眼里流露出不舍。

    说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生搬硬套。

    他连生死都未能体会,如何能体会到为君之道

    皇帝有些失望地别过头,看向那三个人,“你们是朕托孤之人,是能臣也是帝师,大符的江山,朕相当于是交到你们手里。切不可辜负朕之所托。”

    这托孤大臣,当好了,是忠心昭昭。

    当不好,就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来污名缠身,受万人唾弃。

    徐阁老垂泪应是,指天画地地,言语之间恨不能捧心发誓。

    皇帝虚虚一笑,“朕既然选定你们三人,必然是信得过你们的。”他看向一旁专注看着他的庄昭,眼里情意万千,气若游丝道:“最后一件事,翊坤宫贵妃是太子养母,将来太子即位,她当为太后。尔等明白”

    庄昭扑在他膝上,低低哭了起来。

    三位对视一眼,俯首称是。

    天启六年,上崩,晓谕四海,传位于皇长子封彻。

    彻即位,追谥先帝为明帝,谨遵养母温敏贵妃庄氏为太后,荣昌公主为荣昌大长公主。

    内阁首辅谢安曾请太后垂帘,后不诺。

    如是三次,后曰:“女流之辈,既无治国之才,又无识人之能,不敢擅专,唯太子年幼,以未亡之身,替掌宝印玉玺,凡须御旨者,可见。”

一百三十章 新帝

    

明帝一去,宫里才真是静了下来。

    锦鸳宫的悟静师太,在听闻丧钟想起的时候,也拿一根白绫悬了颈。

    走时嘴角还带着笑,据说是走得很安详。

    “你瞧,连她都走了。偌大一个宫廷,到最后,居然只剩下我一个人。”她寂寂地坐在屋里头,透过半开的窗户,戚戚然看着外头一尘不变的景致。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

    白茶在一旁瞧着,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宽慰。

    纸砚轻飘飘进来,垂着眼喊一声娘娘。

    他掌权之后,威严自生。

    俊俏面容有了权力的滋养,越发叫人心动。

    白茶退开一步,去把窗户关上。

    “什么事”庄昭兴致不高地问道。

    他不疾不徐地道:“两桩事请娘娘裁夺。一桩是关于娘娘的徽号,内廷司拟了几个,都被内阁否了。”

    太后的徽号么,无非就是什么端静肃禧安,可那些文人们早都看她不顺眼了,认为她是狐媚惑主之流,这些美好之词,她如何担得起

    当时皇帝在的时候,他们不敢多说什么,等到皇帝一走,孤儿寡母的,他们什么态度,从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庄昭冷笑一声,“皇上尸骨未寒,他们倒先发作起来了。罢了,徽号也是小事,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她道:“实在不行,就仍用皇上给我的封号,看他们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纸砚弯一弯腰道是,又道:“第二桩是殉葬的人选。有人提议,除宫女外,散去的那些嫔妃,也该为先皇殉节。”

    “这话听着倒稀奇”她眼神冷下来,“既然当初把人送出去了,哪有再逼着人家回来送死的道理。皇帝生前不用她们伺候,死后当然也不用。这话是谁提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纸砚想听的。

    他道:“原是个汲汲名利之人,说来怕脏了主子的耳朵。主子要是不想再听他说话,奴才有法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