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太子惊得张大嘴巴。
卫青很是意外:“真不知道?”
“我出去得戴面罩。面罩勒得不舒服,天又冷,不想出去。”
韩子仁欲言又止。
卫青看他:“想说什么?”
“六口?”
卫青:“铁锅共有大小四种。我和夫人以及三个孩子用大中小三口铁锅就够了。两口特大以及一口大锅是给奴仆们买的。自打有了锅,他们做饭都快了。一口大锅煮粥,一口锅蒸炊饼,一口锅炒菜。府里人多,往常只是做饭蒸菜就得半个时辰,如今一炷香就好了。”
小太子拍拍自己的小脸。
“怎么了?”卫青拉下他的手。
小太子朝他手上掐一下。卫青痛得倒抽一口气。小太子感慨:“竟然不是做梦!”
卫青气笑了:“真是我的好外甥。”
“父皇竟然用兵器场做铁锅!”小太子头回听说,感到不可思议。
卫青:“陛下做什么都不稀奇。最近因为铁锅还闹出不少事。想听吗?”
小太子连连点头,他好想知道父皇为何突然想到卖铁锅。难道因为他很喜欢铁锅做的菜。
卫青可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他要说的事也跟皇帝无关:“据说最初有人见铁锅好用,就找铁匠铺定做。他们认为铁锅也是你弄的,你的博望苑才多大,还能把全城的生意都做了吗。第二日又送来几百口小、中两种锅,那些准备借锅赚一笔的人慌了。第三日又送来上百口大锅,那些人去铁匠铺退定金。”
“铁匠都忙两天了,这钱肯定不给退。”小太子为了避开长辈们在外定做过锅,知道外面的情况。
卫青点头:“先闹到京兆尹,紧接着又闹到廷尉府。最终廷尉判铁匠铺胜,一文不退。也有人想囤货,一次买二三十口锅。真想买锅的人担心买不到,昭平君就告诉他们,人人都能买到。年前都能吃上铁锅炒菜。果然,十来天平均日日有上百口锅。”
韩子仁:“囤锅的人怎么办?”
卫青:“赶在铁锅的消息传到封国前卖掉。铁锅又不是胡麻油和纸早晚都得用。不卖日后必砸手里。一口煮粥的陶锅也能拿用一两年,何况铁器。”
小太子又忍不住拍拍自己的小脸。
卫青奇怪:“怎么了?”jsg
“兵器场做铁锅?”小太子听他说了这么多依然感到不可思议。
韩子仁理解小太子:“陛下怎敢啊?”
卫青:“不打匈奴兵器够用,停一两个月也无妨。”
小太子张口结舌:“可是,可是——”
“可是兵器跟铁锅差的有点多?”卫青替他说。
小太子不住地点头。
卫青:“据儿可知这十来天陛下赚了多少钱?”
“百万钱?”
休沐日卫青去街上看过:“净赚。只是铁锅,不算石涅和纸。”
小太子的嘴巴能放个鸡蛋。
卫青点头:“许多商人为了大赚一笔,已经沿着子午栈道去蜀郡。蜀郡离长安不远,他们倘若十天前出发,如今应当已经走两次货,还不耽误跟家人过年。”
韩子仁不禁问:“这得做多少铁锅?”
“大铁锅和特大铁锅很贵。小口锅其实也不便宜。”
韩子仁说出一个价格,卫青很是诧异:“你们知道啊?据儿——”小太子摇头。韩子仁解释,太子宫以前找西市铁匠铺做过铁锅,就是这个价。
卫青以前去过铁匠铺定匕首,知道很少有人用模具。他想说量产应当便宜点,可他又清楚铁锅赚得钱被大农令颜异拉走了,往后十有八九用来买粮草,“兵器场人多做得快,虽说应该便宜点,但比铁匠铺的铁好。”
有一点卫青没好意思说,如今兵器场很少再用柴,全换成不用钱买,从地里挖出来就能用的石涅。
思及此,卫青觉着百万钱保守了。
小太子想到一件事:“舅舅,不会有人故意装成商人买铁锅回去融了做兵器吧?”
卫青摇头:“不会。你的叔伯祖叔伯们不敢反。他们做兵器是为了陪葬。生前不敢有二心,死后还被陛下的铁锅变成的兵器镇守,他们还不得死不瞑目?”
小太子放心了:“舅舅,我去找父皇,问问他怎么想到做铁锅。”
“陛下兴许只是想试试。有些时候有些事他自己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小太子想起一些决策:“舅舅说得对。父皇又不是生而知之。有些事总要试过才知道可不可行。”
第158章 漫天要价
卫青很是欣慰太子外甥如此懂事。
“是的。好比铁锅; 没人买也不怕,可以融了做箭镞。”卫青又想起一件事,“我听陛下说你常常嫌李广不会带兵?他是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 曾经又在边关生活多年,谁能想到往北走几百里就迷路了呢。”
小太子好奇地问:“舅舅还信他只是运气不好?”
卫青摇头:“哪有人一直运气不好。”
“父皇呢?”
卫青眉头一挑:“你不知道?”
“父皇一天忙几十件事,我哪能件件都清楚啊。”
卫青:“也不知李广干什么了。我听说陛下下令; 以后李广禁止入宫。”
小太子轻呼一声。
韩子仁惊讶:“还有这事?”
卫青颔首。
小太子:“舅舅没问父皇出什么事了?”
卫青不想用李广,巴不得往后不用看见他; 哪会上赶着给自己找不痛快:“我也是事后才听说这事。”朝外看一眼; “府里的人说的。”
“宫里真没秘密。”小太子感慨; 神色一怔; “可是铁锅这么大的事我们怎就没听说过?”
卫青:“这事我知道一点。陛下担心锅还没做出来就传的人尽皆知; 下有打铁铺上有宗亲同朝廷争利; 令春望亲自督办。铁锅做出来之前,不要说你; 我这个大将军也不知道兵器场改做铁锅。”
“既如此,那我就原谅他吧。”
卫青好笑:“你还敢怪陛下不告诉你?”
韩子仁忍不住说:“铁锅是殿下最先想到的。”
卫青摇摇头:“不是!”
主仆二人不敢信。
卫青以前确实不知道铁可以做锅; 也没有想过铁器可以炒菜。当他家也有铁锅; 他吃到铁锅炒的羊肉,以及在庖厨里养大的青菜; 他才知道他以前吃过。
“铁锅应该很早就有了。”
小太子眨了眨眼睛; 一时无法理解此话何意。
“据儿生来尊贵; 可能无法理解民间很多技艺只传家人; 还是亲生儿女; 甚至只传男不传女; 端的怕女儿出嫁带去婆家。铁锅也一样,有人发现铁锅好用就藏着掖着; 很怕别人也有铁锅,人家的菜把他们家的比下去。”
韩子仁皱眉,不对吧。
小太子爱出去,韩子仁因为伴驾几乎把东西市食肆吃遍了,他也没吃到铁锅做的菜。
卫青看出他想什么:“自然不是食肆。食肆用铁锅做菜瞒不住。食客会问,同行也会想法设法弄清楚。除非店家自己炒菜,不许任何人进庖厨。”
韩子仁:“这也太小肚鸡肠。”
卫青不这样认为:“我们认为鸡蛋大的夜明珠不足为奇,有人睡觉都在怀里抱着,就怕离开视线被人偷去。”
“他为何不用铁锅开食肆呢?”小太子好奇地问。
卫青:“舍得买铁锅的人怎会差钱?众人欢乐不如他独乐。”
小太子无法理解,一口炒菜锅,又不是神兵利器:“我以前听人说民间有了好东西都会呈给父皇。如今看来不尽然。”
“类似的事多着呢。据儿,你要明白,这等小事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你乃太子,心底不满面上也要显得云淡风轻不以为意。”
“我才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叫世人认为太子殿下心量狭窄。”
卫青给他一个炊饼:“快凉了。”
小太子一口一个。
卫青戳戳他的小脸:“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你果真在这里。”
小太子差点呛着,抬头看去,惊得睁大眼睛。
二人进来就行礼:“舅舅大将军!”
卫青叫二人先坐下,然后朝外面喊宦官煮茶。
来人正是公孙敬声和昭平君。昭平君有些拘谨,不敢正眼看卫青,目光停在小太子身上,“你叫我们好找啊。太子宫的人说你在大将军这里,我们不信,还特意去了一趟宣室殿和椒房殿。”
“我来找舅舅玩啊。”小太子把炊饼咽下去,端起小碗,“吃吗?”
二人拒绝。
宦官拎来热水,卫青问二人喝清茶还是用茶汤。
昭平君用手肘戳一下公孙敬声,公孙敬声:“清茶。有点渴,不想喝浓汤。”
卫青又问二人今日怎么没有帮陛下卖锅。
昭平君不敢回话,公孙敬声解释先前人多,而铁锅又贵,很多人选用铜钱,两人把家中男奴仆支过去数钱都数不过来。这几日舍得买铁锅的人几乎都买了,人比之前少一半,管事的和伙计也不慌了,大农令有时还叫人过去帮忙,自然不需要他俩。
韩子仁好奇:“钱很多?”
听到这话,昭平君终于忍不住开口:“这么说吧,开卖那日前一炷香人不多。菜炒出来,回家拿钱的人也回来了,几乎一盏茶左右就有一石铜钱——”
“咳!”韩子仁被口水呛着,“一,一斗吧?”
昭平君摇头:“你没听错,一石。”他不知道小太子才知道铁锅的事,直接说,“一口最小的铁锅四贯钱。一百口小锅就得多少枚铜钱?何况特大号铁锅是小锅的三倍。”
小太子很是惊讶:“这么贵?”
“你不知道?”公孙敬声不禁问。
卫青:“他只知道小锅价几何。”
“舅舅是不是没好意思告诉你?担心你觉着他心黑?”昭平君笑着问。
公孙敬声瞪他一眼。
昭平君嘀咕:“我就是当着皇帝舅舅的面也敢这样说。”
公孙敬声:“那陛下一定是在东宫。”
昭平君噎了一下,改继续说锅:“其实我们也觉着贵。开卖那日我和敬声老弟特意叫几个好友过去看热闹,打算要是真没人买就卖给他们。”
卫青转向公孙敬声,就这他们也好意思嫌陛下心黑。
公孙敬声心虚的扣手:“大不了回头我们再原价买回来。”
韩子仁好奇地问:“结果他们成了头一批客人?”
公孙敬声点头:“鸡蛋饼简单熟的快,鸡蛋饼一出锅他们就想买。等鸡腿肉下锅,香味被猪油炝出来,他们还没吃就要买。最初要一口小号一口中号。而他们一看别人也买,他们就一人买八口。钱多得用车拉,他们嫌烦就用金币抵账。”顿了顿,禁不住感慨,“我们卖胡麻油的时候就知道长安有钱人多,可也没有想过那么多。”
卫青解释:“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一瓶胡麻油一个月就用完了。一口铁锅能用好几年。算下来一年才一贯钱,很是合算。”
小太子补充:“你还忘了,铁锅这样贵平民买不起,你们的客人全jsg是有钱人,自然觉着长安有钱人多。”
昭平君:“第二天比头一天还多。”
韩子仁:“那是因为很多豪强在茂陵。不是赶巧进城买东西,可能今日才收到消息。”
两人这些天忙坏了,倒是没想过这一点。
小太子最想知道一点:“以你们看还能卖多久?”
昭平君:“正月底就差不多了。这几日来买锅的多是商人。等到正月你的叔伯,我的舅舅们收到消息也做铁锅,长安商户屯的锅就没人买了。”
小太子问:“商人买的多你们有没有便宜些?”
昭平君摇头:“你父皇说不必便宜。买得起铁锅的人不差这点钱。”
韩子仁不由得看向卫青。
卫青失笑:“陛下做铁锅就是为了赚我们这些人的钱。长安平民的钱聚到一起也没有馆陶大长公主富有。”
昭平君见他可以毫无芥蒂地提到祖母,不安的心落到实处:“我祖母确实有钱。她以为这次卖锅跟卖油一样,我和敬声老弟可以拿到分成,就叫人买二十口——”
“噗!”小太子口中的水喷出来。
卫青赶忙给他手帕:“亏得你是太子。二十口很多吗?”
“她买来吃吗?”小太子擦着嘴问。
“我大伯家四口,隆虑侯府四口,她去年给董偃在置办一处宅子,给他四口。”说到此昭平君很是无语,“我祖母对他是真好。恐怕她走了董偃无依无靠沿街乞讨或跟她去了。”
小太子:“你祖母又不缺钱。就算不给董偃也不可能全留给你。你还有个大伯呢。再说了,她七十多岁了,任她风流还能风流几年?”
卫青很是意外,太子外甥比他以为的通透啊。
“我也就是跟你说说。”
小太子道:“你不想她的钱便宜董偃,我教你。你说她以为你们可以拿到分成?”
昭平君顿时忍不住抱怨:“皇帝舅舅真吝啬。卖锅、石涅和纸的钱全被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