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卫孺确定她不知道,撺掇她使人去宣室殿问太子。太子一向不喜欢几位姑母,虽然好奇也懒得查,直接回:“这是父皇和他姊妹之间的事。母后权当不知。家丑不外扬。”
  卫子夫得了这话确定儿子也不知道,提醒卫孺以后不要跟人聊这事。卫孺闲着无事,回家的时候拐去几个弟弟和外甥家,提醒弟媳和外甥媳妇以后别再聊这事。是以当曹襄找上太子的时候,太子只能给他两个字“不知”。
  曹襄请霍去病帮他查查。
  霍去病要查这事自然不会傻傻的问宣室殿的人,公主怎么惹陛下生气了。连太子都不知道的事,就算宣室殿的人知道也不敢说。霍去病先查那几日陛下有没有见过公主。这很好查,问一下当值的侍卫就行了。
  一炷香左右,霍去病就查到,陛下去甘泉宫之前只见过平阳公主。侍卫也见过陛下的人驾车出去,巡逻的侍卫听到李延年抚琴。牵扯到后宫,霍去病突然不敢查了。可又查到驾车的那个宦官去过太子宫。
  霍去病前往太子宫“拖太子下水”,左右曹襄是太子表兄,公主是太子他姑。太子问他的人宣室殿小黄门找他何事。太子的人老实坦白。然后很是紧张地问:“殿下,陛下不会已经知道了吧?”
  “暂时还不知道。”太子很是无语,“你该早点告诉我。我也好心里有底。”
  小黄门表示以后不敢瞒他。太子令其下去歇息,一言难尽的转向表兄:“李延年的妹妹?”
  霍去病揉揉额角:“你这个姑母,真吃饱了撑的。难怪陛下要去甘泉宫。这事换谁不尴尬。”
  “活该!”太子不尴尬,“我早提醒过父皇,旁人可以引荐,唯独姑母不可。父皇还不以为意。这次轮到自己身上知道不好受了。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来者不拒。”
  霍去病:“曹襄那边?”
  “实话告诉他。”太子想想,“就说我不知道。以后逢年过节难免齐聚东宫,省得他无地自容再被母后或祖母看出来。”
  霍去病想想:“姨母应当不会在意。”
  “母后就是在意也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姑母还不得说她善妒?”刘据不禁嘲讽,“她可真是闲的。这么闲为何不给自己找个婆家嫁了?”
  霍去病想笑,太子表弟的这张嘴啊,也不看看平阳公主多大年纪了。
  然而,还没等他想好何时告诉曹襄,曹襄先进宫找他。曹襄没有想过霍去病那么快查出来,没提他拜托霍去病的事,只说他母亲又要嫁人。
  霍去病一口茶全jsg喷出来:“嫁什么?”
  “嫁人。”曹襄很是无奈,“跟舅舅同龄的列侯。也不知道她都是从哪儿找的。我也不是反对。可她五十多岁了。我宁愿她养个二十多岁的面首。省得嫁了离离了嫁,隔几年折腾一次。”
  霍去病:“日子定了?”
  曹襄:“快了。叫我进宫问问舅舅何时回来。还要跟二婚一样办。”
  “我记得她二婚跟头婚一样办的吧?除了只有十来台妆奁,其他方面都一样。三婚也这样?”霍去病突然不忍心说实话。可平阳公主敢给姨母和表弟添堵,叫她太舒服岂不是便宜她了,“你这样,我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
  曹襄看向他,疑惑不解。
  霍去病令他的人先退下:“你托我查的事查到了。”随即把他先从陛下那几日行踪说起。说到李延年此时已被陛下打发至叫角落里整理乐谱去了。在陛下身边的小黄门被打发至上林苑做事,明升暗贬。
  曹襄目瞪口呆。
  霍去病端起茶杯,静静地等他回魂。
  曹襄回过神,起身离开。也不管此时是不是休沐,直接骑马回家。据平阳侯的奴仆后来说,也不知道平阳侯母子怎么了,差点打起来。原本平阳公主还想风风光光嫁人,平阳侯不同意,还把他母亲住的院子用墙隔开,另开一个门。
  曹襄平时不敢管他母亲的事。以往平阳公主给刘彻引荐美人,曹襄也不敢指手画脚。可父亲看上爱慕儿子的女子,这事传出去,太后得气晕过去。
  天子颜面何存!
  难怪不许她们姊妹进宫。
  随意出入宫门以后不定弄出什么事。
  平阳公主不敢怪天子,怪不着李延年,毕竟他以为太子乃太后侄孙。她不舍得怪儿子,就怪太子挑剔。早点把人纳入太子宫哪有这么多事。
  不过太子不知道她还敢埋怨他。
  太子小事不计较,像表兄弟到他博望苑祸害,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不等于他没脾气。昭平君又找太子打听,他的姨母犯了什么错。太子依然直言不知。随后扯到平阳公主身上,然后问他知不知道平阳公主所嫁何人,那家子弟如何。他看起来很是关心平阳公主。
  昭平君是个没眼色的,他又对太子不设防,也不知道太子讨厌他姨母,把知道的听说的一股脑儿全告诉他。
  五月中旬,北方大地四处忙着收割,平阳公主嫁了。
  三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太子宣廷尉,胡扯他日前乔装去书楼外凉亭下乘凉,听到几个农夫聊好些世家子弟踩坏刚刚长出来的豆苗,拒不赔偿,有人甚至还打人。太子板着小脸令他暗查都有谁。
  廷尉出了清凉殿就骂人。陛下不在长安都消停点呗。
  这么热的天,出去见鬼吗。
  城内热城外凉爽,廷尉其实也能理解他们这个时节四处跑。所以他对太子的话深信不疑。
  六月底,廷尉交上来一沓名单和罪证。真有人踩坏农田。但没打人,也没赔偿。廷尉觉着农夫没有亲眼看见,传来传去传夸张了。
  太子仔细翻一遍确定有平阳公主夫家子弟:“先抓人下狱,过一日再审。”
  廷尉犯难:“这,不是什么重罪啊。”
  “这是你查到的,还是今年的事。以前没有?”太子反问,“孤知道你就查到这么多,他们知道?给了钱就把人放了。孤没空给他们教儿子!”
  廷尉福至心灵:“下官知道。”
  “别动手。可以用刑具吓唬吓唬他们。”
  廷尉也不敢用刑:“殿下,您就等大农令的消息吧。”
  六日后,大农令前来禀报,廷尉往国库送一大笔钱,请太子殿下过目。太子翻开看看,“韩子仁,宣昭平君和公孙敬声。”
  二人很快抵达清凉殿。
  太子令大农令给两人拨一笔钱,按照术士早已准备好的图纸修“建章学堂”。太子令大农令去找术士要图纸,术士那里有备份。
  大农令聪明了:“殿下这次还用砖?”
  “你觉着孤该用什么?”
  大农令:“听说陛下把上次建房剩的钱赏给殿下了?”
  “孤上次用砖建考场可是挨了不少骂名。父皇把节省下来的钱赏给孤不是应当的吗?”太子道,“孤这次再挨骂就说是你的主意?”


第218章 兵贵神速
  大农令惹不起; 惹不起,这次依然按照夯土的时间工费和木材的价格拨款。这次也跟上次一样,钱直接送到皇宫西南角太子殿下办公处。
  建章学堂得仔细修; 不能像考场似的没有门也没有窗。还得赶在下雪前修好。太子需要许多人手,令人召放假在家的卫伉管账。昭平君找来他的三位友人。翌日,除了卫伉; 五人兵分五路,打听木料、砖、瓦等材料价; 货比三家。
  出发前; 昭平君不禁说:“我们先前买的砖瓦就很便宜啊。”
  太子:“当时便宜不等于现在便宜。倘若羡慕他们薄利多销的商人也学他们降价; 甚至比他们便宜; 我们还找他们买岂不是太亏了?”
  昭平君:“再便宜还能赚到钱吗?”
  “改善技艺; 一次多烧几块; 缩短时间节省木柴,应该可以。”太子提醒他; “有竞争人才能上进。”
  昭平君不由得想起李禹那群世家子弟。昭平君五日一休,休沐日还得洗头沐浴; 他其实没时间关心旁人。但他岳丈一家时常登门关心他夫人; 会同她分享一些民间趣事。其实就是打秋风。昭平君提醒过夫人,可以给粮食给布料; 唯独不能给金玉珠宝以及钱。即便这样; 他夫人的母亲嫂子弟妹还是很喜欢去他家。
  昭平君是听夫人提过; 春试结束许多世家四处找老师。端的怕以后子侄无法凭门荫入仕。昭平君夫人还问他有这么严重吗。严重是没有这么严重。但平民子弟上来; 自然会刷掉一些混吃等死之人。再出来一两个如卫青一样的天生将才; 世家必会走向没落。他们如此紧张并非害怕; 而是做两手准备。
  如果没有春试,世家才没空关心平庸子弟。因为春试昭平君的不受族中长辈待见的三位好友月钱都比往年多了。先前昭平君去找他们的时候其家人还叮嘱他们认真为太子效力。
  三位好友很是奇怪地问昭平君; 家人这是怎么了。
  昭平君现在知道怎么了。
  未央宫这边离城中居民区有些远,太子就令公孙敬声等人住进面试处,同张汤和主父偃在一处。六人都很满意,盖因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两位人精。
  张贺在博望苑多年没动过,张汤也很满意,他日太子登基张贺至少也是水衡都尉。这点在以前张汤想也不敢想。陛下又留他一命。是以张汤很是感激天家父子。张汤自然对太子的人和颜悦色。
  主父偃仇人那么多却没人敢杀他,也是因为帝王没有明确表示厌恶他。否则多的像张汤这样的佞臣为天子分忧。主父偃也感激天子留他一命。
  在两人有意无意的指点下,六人时常觉着茅塞顿开。
  七月下旬,刘彻终于舍得回来。太子携留京的官员出城迎接。刘彻隔着车帘令众人随他回宫。太子感觉老父亲无颜见他。以防被老父亲看出来,太子跟往常一样到宣室殿就跟他抱怨,这些日子要累死了。
  刘彻冷笑:“什么事能累着你?丞相、御史大夫干什么吃的?”
  “孩儿这些日子把建章学院的材料备齐了。只待父皇一声令下便可开工。”
  刘彻顿时顾不上心头那点别扭:“是吗?”
  “父皇歇息片刻去城墙上看看。在书楼北边。父皇之前看过规划图。”
  刘彻确实看过。原本学堂该修在书楼北凉亭游廊处。加了一处书楼以及凉亭游廊,学堂只能再往北移。幸好此地东是皇宫,西是上林苑用地,不必令黎民百姓迁徙,除了当时已经打地基的考场和比武场,术士可以随便改图纸。
  刘彻颔首:“你先退下,朕累了。”
  太子平日里很懂事,他乖乖退下也没有令刘彻起疑。刘彻不是身体累,他是心累。幸好如今宣室殿诸人都不知道那件事。
  翌日上午,刘彻前往东宫。太后嘲讽:“皇帝还知道回来?”
  刘彻有苦说不出。
  “长安有母后坐镇,朕才敢一走几个月。”
  太后微微抬手,不吃他这套,“你姊妹究竟怎么着你了?她成亲只有皇后令人送去一份薄礼。”
  “谁成亲?”刘彻脱口道。
  太后被问得jsg一愣一愣:“你,不知道?你大姊啊。”
  “她怎么又成亲——不不对,她跟谁成亲?什么时候的事?”
  闻言,太后确定他不知道:“太子没令人告诉你?”
  刘彻一时间找不到更合理的说辞:“据儿不甚喜欢她。”
  “她做什——”太后觉着她不必问,就她女儿那番做派,换成她也喜欢不起来。
  平阳公主同馆陶公主不一样,景帝有十多个儿子,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所以她给景帝送人只有善妒的栗姬厌恶她。如果景帝只有一个儿子,还是太子,还是王太后生的,王太后指不定比栗姬还厌恶馆陶。
  话又说回来,以馆陶的智慧当今皇后以前是她的婢女,大将军以前也是她府上的骑奴,她不会给皇后太子添堵。她反而有可能阻挠或暗中打压给皇帝送美人的人。
  “母后看起来知道据儿为何厌恶她?”刘彻小心试探。
  太后:“要哀家说出来?”
  刘彻确定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放心地笑了:“不必。不过她了解对方吗?这么着急嫁过去。”
  “你去甘泉宫前后她就想告诉你此事,只是还没来得及说你就走了。”太后微微摇头叹气。
  刘彻心中一凛:“还有事?”
  “襄儿不知为何不同意,母子俩闹得很凶,襄儿气得甚至把她在平阳侯府的院子单独隔开了。”太后说起这事就头疼,“第三次了。你说她折腾什么?离了男人不能活也可以学你姑母养个面首。哀家听南宫提过,你那几个表兄不在了,董偃年年清明探望她,给她拔草什么的。我看比昭儿这个孙子都孝顺。”
  刘彻:“董偃不一样,他打小在姑母身边,姑母待他比对儿孙上心。再说了,个人有个人的活法。”
  “她想怎么活哀家管不着,可她别折腾别人啊。”太后揉揉额角,“你不许她去未央宫,她找哀家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