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正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再说了,建章学堂也属上林苑,只是一个在边上,一个在里头罢了。”
  刘彻好气又好笑:“你倒是会安排。春望说了,他有心无力。”
  太子嗤一声:“看个大门要操什么心出什么力?还是你希望早jsg上睁开眼就盼着天黑?”
  刘彻转向春望:“春望,你说实话,朕恕你无罪。”
  “奴婢只是这几日想过躺着一动不动。”春望不敢相信这么顺利,是以他没敢想以后的路。
  刘彻:“快到除夕了,该准备的皇后都准备了,无需你做什么,你去上林苑住几日,不习惯再回来,开春再去建章学堂。”
  春望躬身谢恩。
  刘彻叫他退下休息,问太子何事。
  太子眉头一挑,刘彻屏退左右。春望原本有些犹豫,一见当真不需要他们伺候,他就回房收拾衣物,又令小黄门去找东方朔,请东方朔为他挑两间屋子。
  今日歇息的宦官得知春望可以去上林苑养老,都为他感到高兴。有心思重的宦官问他,陛下是不是不敢放他离开。春望很笃定,天子是看在他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担心他回到家乡不得善终。
  此话令很担心无家可归凄凉死去的阉人宦官很是动容。此后对刘彻越发尽心。刘彻对他们很是满意,但也很不满,他们被春望调教的极好,春望无需再回来,刘彻身边连个说真话的人也没了。
  好在太子每日过来,刘彻还可以“欺负欺负”太子,不至于真成为孤家寡人。
  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刘彻等所有人退到殿外才问:“出什么事了?”
  “长门宫病重,他们不敢来烦父皇,就请陈家表兄为她请太医。表兄先前来找孩儿问孩儿此事如何是好。孩儿叫他先去请太医,您和母后这边自有孩儿去说。父皇,孩儿觉着您容她好好活这么多年,没必要这个时候背上骂名。您说呢?”
  刘彻颔首:“吾儿有分寸。皇后那边朕去说吧。这是我们之间的事不应该叫你在中间为难。”
  “孩儿就知道我父皇最通情达理。”
  刘彻轻笑一声:“听说你昨日去北边了?”
  太子点头。
  “怎么没在那边多住几日?”
  太子摇摇头:“太大了,孩儿不习惯。多去几次习惯习惯再搬过去。”
  刘彻对儿子的回答很满意。
  先前乍一听到儿子亲自给史良娣送吃的用的,刘彻心头窝火,此女何德何能能得儿子如此上心。再一听到儿子只待一盏茶的时间,刘彻明白儿子只是可怜她一人在长安不易,并非有了后妃忘了父母。
  刘彻没有意识到他这种心态快赶上民间恶婆婆了,反而越发觉着儿子贴心。
  “突然多个不甚熟悉的人是得习惯习惯。”刘彻没好意思拿自己举例,“听说你这些日子没出去过?”
  太子:“孩儿去过博望苑。近日天冷博望苑有几位老奴病重没挺过来,张贺头一回遇到这种事不知如何处置,孩儿带他选了一块地,以后就葬在那边。”
  “除了山脚下以及河边,哪儿还有空地?”
  太子:“先祖的陪葬陵附近啊。”
  刘彻噎住。
  “经过李蔡那次无人敢用先祖陪葬陵周边的地,倒不如赏给他们。死了的人可以入土为安,活着的人自会感恩戴德。此举也显得父皇仁厚。”
  刘彻揉揉额角,感到匪夷所思:“你把他们葬入皇陵?”
  “不是皇陵。百姓不敢挨着皇陵修房种地,久而久之,百姓用地和皇陵中间就多出一片空地。孩儿用的就是那片地。李蔡家人占用的应该也是这种荒地。”
  刘彻放下手:“真是荒地?”
  “孩儿是太子。纵然心怀万民,黎民百姓也不能越过祖宗国法。”太子很是无奈。
  刘彻笑道:“倒是朕误会吾儿了。”
  “反正孤也习惯了。”
  刘彻顿时想揍他:“还有什么事?”
  “没事不能来啊?”太子下意识问。
  刘彻点头,指着手边的奏章:“来得巧。坐吧。”
  太子看过去,眨了眨眼睛,转身走人。
  “站住!”
  太子缓缓转过身,磨磨蹭蹭靠近:“快午时了,怎么还没处理好?过几日就是除夕了,怎么还有奏章?谁这么不懂事啊?”
  刘彻递给他几卷:“先前下雪耽搁的。”
  “父皇,您都把去年改为元封元年了,这奏报是不是也该改改了?”
  刘彻也觉着竹子太重:“年后朕令太常等人商讨一下奏章用纸。”顿了顿,“元封元年,真快,封禅已是去年的事了。”
  “昼短夜长过得快。立春后就慢了。”太子拿起朱笔,“父皇,您该搬去温室。”
  刘彻嫌温室闷:“冷啊?”
  “手不冷,坐久了脚冷。”
  刘彻:“今日把这些处理完,从明日到正月初六,你想去哪儿去哪儿。”
  翌日北风呼啸,眼瞅着要下雪,一出门能吹掉耳朵,刘据哪里都不想去。
  不巧除夕夜下了一场大雪,刘据更不想出去,也没心思去位于长乐宫北边的太子宫。卫子夫认为儿子还没开窍,不想同史良娣在一处,所以初一一早就派女官把人接过来。初二依然把人接过来见见卫家女眷。
  初三上午,卫子夫领着史良娣前往东宫给太后请安。
  太后得知她是鲁王后之妹,又见她长得齐整,温柔的性子像皇后,看起来也很沉稳,对她很是满意。
  太子也不能假装史良娣不存在。初四艳阳高照,刘据令她做寻常妇人打扮,刘据用面具遮住半边脸,带她去东西市透透气。
  史良娣很害怕,害怕被帝后知道,一路上胆战心惊跟做贼似的。太子见状陪她匆匆看一遍,就送她回太子宫,名曰他得去博望苑。
  太子确实去了博望苑,把博望苑这些年存的钱拿出一半,令同他出来的吴琢送去史良娣手上。
  史良娣其实不算孤身一人到此,她还带了四位婢女。原本史良娣的母亲希望她带两个老人过去,被鲁王后拦下了。太子身边有几位老人,枇杷快四十岁了,称得上宫中老人。史良娣带老人过去,婢女是听她的,还是听枇杷的。久了定会生嫌隙。
  皇后待人宽厚,看在鲁王的份上也不会亏着她,何必跟防贼似的带一群人过去。
  史良娣的这几位婢女同她年龄相仿,因为有想过出去嫁人,特意打听过男子人品。见太子送来这么多钱,她们不禁感慨,但凭这一点就把许多民间男子比下去了。
  史良娣不知别人家如何,反正她没有见过鲁王令人给鲁王后送过钱。
  “太子一向仁厚。鲁王说他的博望苑养了许多哑巴。别家谁要哑巴啊。”史良娣道。
  她的一个婢女点头:“嫌晦气。太子竟然不怕。”
  “太子是位坦坦荡荡的君子,自然神鬼不惧。”史良娣令人把钱收起来。
  四个婢女喊皇后为太子宫配的人把钱送去库房。
  史良娣来的时候鲁王后给她准备许多钱财,史良娣的嫂嫂也送她许多,史良娣以及她的婢女认为太子知道,所以太子又叫人送钱来才显得他心诚。
  太子确实知道史良娣有几车妆奁。可人到他的太子宫了,总不能叫她用嫁妆。他的三位阿姊出嫁多年也没动过父皇母后给的钱。
  翌日也是个好天气,太子考虑到过两日又得陪老父亲听政看奏章,就趁着太阳暖和前往东宫探望年迈的老祖母。
  好巧不巧,太子刚刚坐下,小黄门进来禀报,两位公主和昭平君以及其夫人到了。


第232章 祸水
  往年除夕过后平阳公主和南宫公主总是正月初一或初二进宫探望太后。自打平阳公主被太后狠狠骂一顿; 她不甚想见太后,太后也不甚想见她。以往平阳公主一个月来两三次,如今两三个月来一次。太后年轻时就很少抱怨; 如今儿孙满堂也懒得管平阳来不来。
  太后沉得住气,她坐不住了。她知道她可以二嫁三嫁列侯,不过仗着她是太后嫡亲女儿; 天子长姊。否则谁要她一个年过五十的老公主。列侯不缺钱也不缺人脉,就算他们嫌十五六岁的女子年幼无知; 也可以找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妇人。
  平阳公主也知道正月初一初二或初三不是卫长公主等人进宫探望太后; 就是王家人前来给她拜年。所以她同南宫公主商议; 初五过去; 不易撞到亲友; 同母亲低头也不会叫外人看见颜面扫地。
  以至于平阳公主在殿外看到昭平君那一刻笑比哭难看。昭平君这人一向粗心大意; 夫妻俩心里有事,也没注意到姨母反常。进去见着太子; 平阳公主怀疑她出门忘记看黄历。
  太后没心情管她心里怎么想,她看到外孙十分诧异:“你怎么来了?”
  平阳公主所料不错; 正月初一卫长公主三姊妹进宫给太后拜年。年初二jsg曹襄和昭平君等人来给太后请安。初三来的是太后兄弟侄子侄女等人。
  初四来的是修成君之女。那日东宫诸人不见平阳公主和隆虑公主; 无论宫女还是宦官都忍不住暗骂,太后以前白疼她们了。
  儿子儿媳孝顺; 孙女贴心懂事; 她最看重的孙子也有一位温柔得体的良娣; 太后现在无比满足; 不在乎女儿来不来。比起两个女儿她更在意浪子回头; 又没了父母的外孙。
  昭平君夫妇神色很不对; 哪怕太后老眼昏花也能看出来:“出什么事了吗?”
  “长门宫那位昨夜去了。”陈氏犯错被废,昭平君也不好一口一个姑母的称呼。打他记事起没喊过姑母; 叫“姑母”他也别扭。
  太后愣了愣:“她啊?”想起往事,心底颇为复杂,“陛下怎么说?”
  “皇帝舅舅日前跟我提过几句,太常会令人帮我们料理后事。只是我觉着还是得知会您一声。”
  昭平君姑母是刘彻元后,因犯错被废。以前馆陶没忍住跟平阳公主抱怨天子不念亲情,平阳公主不屑同她解释,就拿“无子”搪塞她。先帝薄后没有过错,被废只因“无子”。馆陶公主女儿犯了错,平阳公主又扯出她无子,馆陶不敢再同她抱怨。
  当日也是馆陶心虚。不然反驳一句,后宫有谁生了儿子。平阳公主自然有口难言。盖因那时刘彻膝下只有三位公主。陈氏被废了一年多,刘彻才得一子。刘彻又不知他何时有子,犯不着这么早为太子的母亲腾后位。先帝薄后被废也是在先帝决定立太子之时。
  馆陶回到家中也意识到平阳公主敷衍她。可她再回去找平阳公主掰扯也落了下乘。
  说到馆陶,她最初想把女儿嫁给先帝长子,当时的太子刘荣,刘彻长兄。刘荣之母栗姬厌恶馆陶给先帝引荐美人,一口回绝。那时窦太后最疼小儿子,没空理女儿,馆陶不敢找她做主。先帝立太子当日封小儿刘彻为胶东王,馆陶看出先帝最疼这个儿子,就要同王太后结亲。
  太后寻思着儿子不喜欢妻子也不必委屈自己,馆陶公主的女儿也配得上儿子,于是就替儿子答应了。馆陶公主女儿到了议亲年龄自然不小了。可那时刘彻才四五岁。
  刘彻幼时觉着跟大表姊在一处很好,有人跟他玩。长大后自然只想跟同龄人玩。陈氏认为夫君弟弟不如幼时贴心懂事,二人三天一小吵,五日一大闹。
  刘彻在遇到卫子夫之前就不爱找皇后。刘彻那时候身边也不缺人。那时皇后只气男人多情,倒也不慌。卫子夫有孕,皇后心慌,心慌着急易出错,刘彻难得去一次她也没耐心应付,二人一度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陈皇后一不如意就去找太后,这桩婚事是太后应的。昭平君特意来向太后禀报也是因为这桩婚事是太后应的。
  太后真不想再管这些事,“依照皇帝说的办吧。”
  昭平君起身告辞,同时给太子使个眼色。
  太子:“祖母,孙儿送送表兄。”
  平阳公主立即接道:“太子有事尽管去忙,这里有我们。”
  太子忍着笑随昭平君下台阶:“你姨母又怎么了?”
  昭平君:“不是另有所图就是想仗着外祖母的势做什么。她若孝顺不会到今日才进宫。明日是年假最后一日,出去走走?”
  太子:“不用去长门宫?”
  昭平君夫人接道:“我过去就够了。陈家也不止夫君一人。夫君非嫡非长,无需亲自出面。”
  陈氏乃前堂邑侯之女,她的事理应由承爵的堂邑侯一脉料理。堂邑侯不在了,他妻子儿子还活着。
  太子颔首:“也该出去透透气了。以后恐怕只能日日窝在这深宫之中了。”
  刘彻要为儿子举办一个盛大的加冠礼,届时除了当值的官吏,长安大大小小官员应当都会进宫观礼。昭平君是这么猜的。百官亲眼见到太子风采,回家不可能只字不提。以后太子戴着面罩也有可能被认出来。
  昭平君颇为同情他,拍拍他的肩膀:“可以去上林苑,也可以去博望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