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咸鱼女配又成了爽文女主-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逢有游客即将离村,叶棠就会拿着这种小布艺去免费送给游客们。
  游客们很是惊喜。
  村中其他妇女可不是陈菊。她们既没有陈菊的耐性与手艺,也不像陈菊不用服侍儿女、伺候公婆与丈夫。这些妇女不会像陈菊那样考虑配色、款式,也不会在乎针脚是否平整好看。她们做出来的布艺不说拙劣,却也并不精美。
  陈菊的布艺价格不高,属于有闲钱旅游的人都买得起的纪念品。可游客们也不是天生大冤种,村中其他妇人做出来的布艺让他们觉得实在不值这价格。
  但好不容易出来旅游一次,来的又是这样远的地方。绝大多数游客都想带点独具特色的纪念品回去。
  叶棠免费赠送的小布艺是不够精美,是不够好看,可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免费的啊!不要白不要!
  游客们欢欢喜喜地收下了叶棠送的小礼物。而叶棠只提出了一个要求。
  “叔叔阿姨们,能给我寄一份报纸吗?”
  叶棠看起来太乖巧了。她自下往上看着人的羞涩模样,直让许多有些年纪的游客恨不得收她当养女,把她带离这个贫瘠的山村。
  “不用多。一份就好。”
  “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知道外面的世界都有些什么好玩儿的事情。”
  小姑娘的睫毛轻轻一扑扇,叔叔伯伯、阿姨姐姐们全都想捂着自己被萌出血的心口哀嚎。
  姑且不论那些个嘴上答应、实际才懒得为叶棠费这个事儿的游客。那些对叶棠有好感的游客在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后,每每看见那个免费的花朵形状小布艺就会想起叶棠,想起叶棠的请求。
  报纸便宜,邮费也不贵。于是有人给叶棠收集齐全一个城市能买到的所有报纸寄了过来,也有人隔三差五就寄一、两份报纸给叶棠。
  这些人但凡是些了回信地址的,叶棠都认认真真给对方回了感谢信。
  收到叶棠的感谢信,寄了报纸的人都大为震惊——小姑娘不光礼貌周到,这字也漂亮得很。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书面用语、信件格式都写得很标准,看得出学习很好。
  想到遥远的彼方,还有一位如此可爱的小友,不少人再次寄出信件与报纸,竟是就这么与叶棠成了笔友。
  而叶棠,每一份寄到她手里的报纸,她都会仔仔细细看过。有些报纸她甚至会看好几遍。
  从报纸里她得出了一些线索。


第84章 慧女移山34
  某国前前任总统曾经拿太阳能能源项目当作大饼; 忽悠自己国家的选民为自己总统大选打榜。然而这位总统在大选中被另一位总统候选人击败,他与他的大饼就这样退出了政界舞台。
  此后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举行,华国高层认可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的价值; 决定积极推动并扶持光伏发电产业; 期待有朝一日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能够代替燃煤成为国家用电的主要来源。
  华国土地面积广阔,发展的重心一贯在东面的沿海城市与内陆中部。贫瘠的大西北地广人稀,有接近八成的人口都生活在无电区里。
  独龙村所在的西南山区并不是光明工程推进的首选。
  因为论平均日照时常,西北方向的另外几个省更有优势。且西南山区地势高低起伏、植被众多; 许多植被还是稀有品种。相比起广阔的大平原; 在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准、更长的建设时间。
  同时,西南地区是整个华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在这里; 不同的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习惯,甚至是不同的语言文字,要同时协调几十个民族,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西北的另外几个省份虽也居住着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的构成并不像西南地区这样复杂。
  综上所述; 华国的光明工程最先会在西北地区而不是西南地区迈出第一步。
  “这、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春燕!这可是干涉国家的发展计划啊……!”
  即便听过了叶棠的解释,秋秀玲也很难对叶棠点头。
  叶棠没有半分惧意地平静道:“我们不是要干涉国家的发展计划; 老师。我们只是请国家稍微更改一下计划的先后顺序。”
  华国是个奇妙的国家; 这个国家总在挑战其他国家不敢也没打算去攻克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比如饥荒,又比如疫病。
  “国家早晚会让所有地区都有电可用。让祖国大陆上再没有无电区。”
  但是; 那样对于独龙小学、独龙女中来说就太晚了。
  独龙村之所以是无电区,是因为西南地区海拔很高,架设电缆成本太高; 也太难,并且非常花时间。
  再者就算电缆架好了; 也别忘记电力在传输过程中是有损耗的。华国的主要发电城市距离西部太过遥远,靠电缆传导电流会造成相当大的耗损。而这些耗损会拉高每度电的成本。
  西部地区相比起东部、中部地区本就贫穷落后。电费若是太高,只怕许多家庭有电也不会愿意用。
  “从目前的细节来看,国家是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先在最广阔、最方便建设的地方建成一个发电量足以覆盖周边许多区域的大电站。”
  “但我认为,比起单个的大电站,多点开花能带给更多的人收益。”
  叶棠在秋秀玲的床上坐下,掰着手指数着:“建电站需要人手对吧?除了高精尖的技术专家以外,还需要许多能干体力活儿的普通工人。一个电站的建设,能给当地人民提供很多的工作机会与工作岗位。”
  “但当地人口是有限的。越是广袤无垠、无人居住,适合用来建电站的地区,周边人口越是少。那么建电站的人手必然会出现不足。想要推动大型工程的建设,只有从外地大量召集人手。”
  “想要吸引如此多的外地工人,就需要工资待遇。至少不能只管饭。如此一来建设成本会直线增加。”
  “但如果是多点开花——”
  秋秀玲好像有些明白叶棠的意思了。
  “虽然不能一下子建成大型工程,让电力覆盖大片的区域,但是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带来的压力!”
  “是的!”
  叶棠笑了起来,眼睛弯成月牙般的弧度。
  秋秀玲则是喃喃自语般继续道:“电站的覆盖范围还可以慢慢扩大……!等到各个点的覆盖范围有所重叠,那就是由点成面……!”
  这正是叶棠所想的。
  一气呵成解决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用电问题是很美妙,只是这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倒不如一开始就先实验性地做一些小的项目,累积一下经验,同时也是实测一下理论内容是否能在现实里得到实现。
  小型的光伏电站能够很快建设完成,也能很快投入使用,即便小型光伏电站的产能不高,对于山区县城来说也足以够用。
  不论是电站在建设中遇上什么问题,还是电站投入使用后产能或许不达预期。解决这些问题都能为大电站的建设提供前车之鉴,国家再是有所损失,小电站的损失也大不过大电站的损失。
  “我们这里还靠近边境……”
  秋秀玲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她想到了大丽县为发展商业作出的努力。
  “如果这里能有电……”
  晚上大丽县的人们就不用点着火把、提着油灯检查货品数量与货品成色了。
  要知道火把、油灯提供的光亮实在有限,又因为火把、油灯的光下,一切事物都偏色严重。许多时候晚上检查货品是检查不出品质的好坏的。
  秋秀玲之前去大丽县办事的时候就听路人说过:之前有外国人催单催得紧,一个贸易货栈的经理只能在晚上连夜给这些外国人出货。这些外国人拿到货也没开箱检查。结果可好,十几个集装箱的货途径半个邻国,到了邻国首都才被发现颜色全错。
  贸易货栈这一单别说是赚钱了,倒还得赔出几十万去!
  “不只是大丽县。老师你想,如果丽端县也有电——”
  直接与邻国接壤的丽端县一直深受非法入境者的骚扰。因为鱼龙混杂,那里经常日常发生走私、抢劫、绑架、拐卖之类的恶性事件。
  走歪门邪道的人太多。国境线又太长。国境线上的战士们没法永远在第一时间抓住每一个非法入境者与非法出境者。
  但如果能在国境线上竖起一道高压电网……
  秋秀玲一个激灵。当她再度看向叶棠,心中已是另一番滋味。
  “还有一件事,老师。”
  叶棠翻出一张剪报,指给秋秀玲看。
  这张剪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以米国为首的许多国家都在着眼光伏发电这个产业。利用太阳能是今后全球的大趋势。华国也在努力发展光伏发电,今年的多晶硅进口数量相比往年提升了上百倍。
  “记得提醒中央,要尽快开发属于我们华国自己的多晶硅制造技术。”
  太阳能电池片分为晶硅类和非晶硅类,目前的主流是晶硅类。晶硅类又可以分为单晶电池片和多晶电池片。单晶电池片和多晶电池片最大的差异在于效率的不同。
  华国目前没有制造晶硅材料的技术,晶硅全数依赖进口,这种技术不在手中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晶硅供货商拿捏市场价格,让整个市场完全变为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之下,华国会非常被动。
  如果华国想要继续进口制造太阳能电池片的原材料,那就要任人宰割。哪怕同样的东西一夕之间涨价十倍也得受着。如果不愿被人如此放血,那么华国才刚刚起了个头的光伏产业就得死在没有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这个坎儿上。
  无论如何,不去发展技术,只是一味制造对华国来说都是把脖子放人刀口下的行为。
  国家也好,个人也罢,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有些国家不待见华国的发展,有些资本家想从华国的企业掠夺财富。华国的倒霉符合这些资本家与豢养了他们的国家利益,所以这些资本家会不惜一切地朝着华国与华国企业的短板发动攻势。
  现阶段,华国与华国企业的最大短板,就在技术的不足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531 22:31:01~20220531 23:57: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江清月 9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5章 慧女移山35
  开往西南山区的绿皮火车停在站台旁。
  “馒头、包子、花卷、芝麻饼; 刚出炉的馒头、包子、花卷、芝麻饼,热气腾腾的馒头、包子、花卷、芝麻饼!”
  火车站台上,有小贩正卖力地叫卖着。
  坐在窗边的白杨树把车窗向上推开; 朝着小贩道:“来两个芝麻饼。”
  “好嘞!芝麻饼一个三毛五; 不然您再多要一个?我算您一块钱!”
  小贩热情地回应。
  “好吧。”
  白杨树没有还价,他递出两张五毛,小贩顿时眉开眼笑地收下,并拿纸给白杨树包上三个还热乎着的芝麻饼。
  很快; 火车再次鸣笛; 人群也跟着慌慌张张的上上下下。
  就着热水吃了一个芝麻饼,白杨树靠在窗户边上假寐。这次组织派他前往独龙村; 是有重要的用意的。他必须在到达独龙村的同时就打起精神,好好观察那个给中央写了倡议信的女老师。
  ……
  “你叫……白杨树?”
  秋秀玲对着白杨树递来的身份证看了又看。
  白杨树面上一红,目光不自觉地瞥朝一边儿:“我们家门口有棵白杨树,我爸又正好姓白……我妈从怀我到生下我、我爸都在执行任务没回家,我妈一生气就说我是那棵白杨树的孩子; 还给我起了这名儿……”
  听到这话,别说秋秀玲忍不住笑; 就是秋秀玲身后的涂红艳与魏华都是各自“噗嗤”一声。
  时值八月; 组织上给独龙小学、独龙女中派来了一位辅导员——愿意支教的老师每年也就那么一点儿,独龙村有三位老师,比上肯定不足; 但比下也是有余的。组织上没法立刻再派更多的老师过来,但鉴于独龙村的学校已经分为了两个,三位女老师肯定没法照顾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于是组织先安排了位退伍的军人过来,作为辅导员协助老师们照顾、教育学生们。
  秋秀玲这边是提前收到了信件的; 自然知道辅导员要来的这事儿。只是信中并未提及白杨树的姓名与年龄,只写新辅导员是退伍军人。秋秀玲便以为这位辅导员必然是位比自己大的老大哥。
  天知道白杨树比今年二十九岁的秋秀玲要小四岁,才将将二十五岁。
  虽说二十五也不能再算是小年轻了,可白杨树脸嫩,看起来就好像二十一、二的模样,这让涂红艳与魏华都忍不住把他当弟弟看。
  白杨树轻咳一声,奶里奶气的脸上充满了属于军人的严肃与严谨:“我能去看看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