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有钱人来说,那又要另算了,因为可以在官府购买奴婢的名额。
总之就是有钱好办事儿。
宋家暂时没有有功名的人,所以,当初购买了江盼娣也是没有在官府上报的,属于私下里的交易。
私下交易不受官府保护,通俗点说,如果出现江盼娣跑了,宋家人抓不到人,那就只能自认倒霉,而如果宋家人抓到人了,就算打死了,江盼娣也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因为有卖身契,所以就算跑了,也只能当黑户,而且一个女人跑出去,没钱没权的,最后好点的结果就是饿死,不好的结果则是被人抓住送进青楼那样的地方,所以,这也是江盼娣为什么任劳任怨四年都不跑的原因。
而现在,只要江家按照规定翻倍的交了赎金,那么就可以将人领走了。
“当初卖你才得了六两银子。”魏氏尖叫了一声,“凭什么现在就十二两了?”
“这是你们交易的时候说好的吧?反正我听宋老二说过契约上的内容。”初夏瞪大了眼睛看着魏氏,“或者你们准备带着我偷跑?但是你觉得咱们能跑出大王村?”
魏氏语塞,不由得看向了江大年,如果跑不出去,那后果可不是他们能承担的。
江大年咳嗽了一声,卖闺女赚钱可以,为闺女往外掏钱,那怎么可能?
“盼娣啊,这个事儿再说吧。”魏氏笑了两声,“十二两银子太多了,我们也得回家凑凑啊……我们就是来看看你,现在看你过的还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
“我过的不好啊。”初夏却忽然瘪了嘴,“我苦等了四年,结果没成婚就成了寡妇,,我要回去,我要嫁人……”
“盼娣,你先好好待着,过些天我们再来。”江大年却根本就不听闺女的话,一边安慰着初夏,一边带着妻女麻溜的走了,不,是跑了。
“爹娘,你们快点回来带我走啊……”初夏在后面喊了一声。
结果江大年夫妻离开的速度就更快了。
。
===第五章 第一个朋友===
江家所在的上夯村,距离这个大王村走路要三四个时辰,得翻过两座山头呢,大王村这边靠海,但是上夯村就完全是山村了。
这个江家据说三代单传,到了江大年这里,魏氏第一胎是个女孩,就是刚才扶人的那个妇人,取名叫江招娣,这还能被说是先开花后结果,结果三年后生了老二江盼娣,这时候,江大年的娘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要不是家里穷,估摸着就该给儿子纳妾了。
之后又有了老三江望娣,还是没儿子,魏氏的日子就有些不好过,对三个闺女更是看不顺眼。
好在后来终于生了个儿子江金宝,魏氏这才扬眉吐气。
其实江家也不是那种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家,靠山吃山,只要勤快肯吃苦,上山打猎采山货卖药材,发财不敢说,但是吃饱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了儿子后,江家两口子就要给儿子最好的,最好的就需要银子了,可是两口子好吃懒做的,根本就不愿意进山,怎么办?于是,就动了卖闺女的想法了。
三个闺女到底卖哪一个呢?江家两口子一点也没犹豫的就点了老二江盼娣。
因为当时老大江招娣已经十六了,不仅能干活,还马上就能找婆家得聘礼了,所以,不能卖,而老三江望娣年纪小,才十一岁,卖出去也只能当丫头,顶多能卖二两银子,而且这丫头嘴甜,江老太太挺喜欢,所以,也不能卖。
江盼娣的性子闷不讨喜,已经十三岁了,就算卖去青楼也很快就能接客了,更何况,这老二长的也是三个丫头里最好看的,价格肯定不低。
江家夫妻俩打听过了,县城的青楼给五两银子呢,不过还没等将人送过去,就听说宋家要给宋老大找传宗接代的媳妇,给的价格比青楼还高呢,于是就将人送来了。
之后的四年,江家人也真就忘了这个闺女了,不过后来偶尔在镇上见着了,这才发现这个二闺女长了一张狐狸精的脸,两口子后悔了,就这姿色,要是卖去青楼楚馆的话,起码能卖十两银子。
于是中间倒是找过闺女,煽动她偷了自己的卖身契离开宋家,但是江盼娣没干,他们也没办法。
现在好不容易听说宋家老大死在外面了,宋老太太也死了,于是,江家夫妻的心思就再次起来了。
当然,他们也是算着时间来的,今天正好是渔船归航的时候,村里的人大多数都去了码头,就算吵闹起来也没几个人能看见。
他们想着顶多还了之前的六两,到时候转手就又赚四两,多好的事儿啊?可惜了啊!
初夏叹口气,还好她不是真的江盼娣,对江家人没有感情,否则,看见这样的爹娘估计要难受坏了。
不过经过了刚才,他们以后应该不会再来烦她了吧?
“嫂子。”就在她要关门的时候,一个皮肤黑黑的大眼睛的姑娘跑了过来,“刚才那几人是你爹娘吗?”
这姑娘叫宋宝琴,是村长弟弟的孙女,是个热心的姑娘,是江盼娣到了宋家之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
初夏点头:“是啊,那是我爹娘还有大姐。”
“他们来接你回去的吗?”宋宝琴皱眉。
“他们说是要回去凑银子过来赎我,毕竟我当初是宋家买来的嘛。”初夏点头。
。
===第六章 哭给谁看===
“可是……”宋宝琴皱眉,“就算他们真的赎你回去了,恐怕也是有别的想法吧?万一……”
初夏看着一脸担忧的宋宝琴,笑了一下:“放心吧,他们应该不会再来了。”让江家两口子往外掏钱,那就跟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
宋宝琴点点头:“嫂子啊,虽然说宋大哥不在了,但是宋老二读书那么好,明年可以考秀才了,将来说不定还能考举人当官老爷呢,你以后的日子不会差了……”
“说的是。”初夏点头。
宋家老两口都活着的时候,就将三个儿子都送去过私塾呢,在这个时代,供应一个读书人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三个孩子。
宋老大读了两年后就主动的不读了,他说他更喜欢练武,还去镇上拜了个老镖师学了两年功夫。
宋老二宋老三都挺聪明的,但宋老二喜欢读书,宋老三却比较皮,坐不住。
“对了,你怎么没去码头啊?这次收获的东西可多了。”宋宝琴很快就转移了话题,“正好镇上的大户孙家要办酒席,老早就派人等在码头了,船一回来,就全部都收走了……”
“那太好了。”初夏跟着笑,都收走了就代表有银子分了。
“行了,我先回去了,明儿一早我过来叫你啊,你别晚了。”宋宝琴挥挥手。
“叫我干嘛?”初夏一脸的疑惑。
宋宝琴顿时满眼诧异:“你忘了?”
“你也知道,接连发生了这么多事儿,我被打击的不轻。”初夏叹口气,“原本还以为等宋老大回来,我就能过上好日子了……结果,转眼却变成寡妇了……你说我连堂都没拜,甚至连我男人长什么样都没看清楚,就成寡妇了,我才十七岁啊,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宝琴啊,你都不知道,我这个脑子啊,一直乱糟糟的……”
“明儿去镇上交绣品啊。”宋宝琴心疼的握了一下初夏的手,“嫂子,你别想太多了,你要是不舒服,我明天帮你去交也行。”
“说出来啊,心里敞亮多了。”初夏露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而且也已经躺了三天了,也该振作了,日子总要过下去的,是吧?”
宋宝琴诧异的看了一眼初夏:“嫂子,你好像变了许多啊,以前的你遇到事儿总会哭,现在……”
“以前哭是觉得有盼头,可是现在,我哭给谁看?”初夏再次叹口气,“既然没人会心疼,那就只能自己心疼自己了。”
“会好的。”宋宝琴伸手抱了一下初夏,“别想太多了。”心里想着以后自己还是多过来陪陪她吧,够可怜的。
等到宋宝琴离开了,初夏急忙跑回了屋子里,将炕头的一个樟木箱子打开了,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还好原主已经将绣品都绣好了,否则……指着她这个连扣子都没缝过的人,就算有原主的记忆也没办法做好绣品的。
明儿送去之后就不再拿绣品了,得另外想办法挣钱了。
可是这里是古代啊,女人抛头露面可没那么容易,要如何赚钱呢?
她可不觉得能靠卖个菜谱之类的就能赚钱,古人的智商高着呢。
难不成重操旧业?摆摊算卦?给人看风水批八字?当然,她也能看病救人驱鬼驱邪。
可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的行情如何,更不知道行规如何,得找个人打听一下才行,这要是在现代,上个网就能解决,然而这里……没有5G的时代,是个操蛋的时代。
正吐槽呢,宋家三兄妹回来了。
。
===第七章 做饭可以===
初夏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起身迎了出来。
“大嫂。”宋兰兰欣喜的过来一把拉住了初夏的手,“你没事了?”二哥说的真没错,他们回来之后大嫂就没事了。
初夏看着这个萌萌哒的小姑娘,虽然她前世没有养孩子的经验,但是看见漂亮的娃娃还是会心生欢喜的,于是,抬头摸摸小姑娘的头:“没事了。”
宋兰兰就开心的笑了:“渔船回来了,带回来好多的鱼虾,一下子就全都卖了,我们家分了一两银子呢……”
宋子然就急忙将一两碎银子递过来。
初夏愣了一下之后,就伸手将银子接了过去,虽然江盼娣是买来的媳妇,但是从进门的第二个月起就是她持家管账了,这也是宋老太太的高明之处,信任重用,才让江盼娣有了归属感,然后死心塌地的为宋家卖命了:“真不错,等明儿去镇上给兰兰买花儿戴。”
宋子然诧异的看了一眼初夏,但是却没说什么,而是转身拎着篓子进了灶间,那里面是分来的一些小的鱼虾。
初夏自然也看见了,因为之前宋宝琴也拎了半篓子呢,急忙将银子回屋放好了,然后撸袖子就进了灶间。
她绣花不行,但是做饭还是可以的,毕竟她自己就是个吃货啊,赚了钱就要吃好喝好玩好。
不过,当初夏站在宋家的这个灶台跟前的时候,这才发现,她还真是高估了自己的能耐,这里没有天然气没有不粘锅更没有电饭煲烤箱……
这里只有两个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大一小两个土灶。
宋家的条件还算是不错的,两个灶上面都有铁锅,但是,大灶上面的锅估摸着直径得有一米半,那个小灶上的目测直径也得七八十厘米,反正她现在这个小身板根本就端不起来。
而且,据原主的记忆,这个时候的普通百姓做饭都是以煮和蒸为主,至于用油炒菜并没有在普通百姓家里普及,一般都是在一些大的餐馆里或者一些有钱人的家里,才会有那种会炒菜的厨子。
这个时候的炒菜还属于技术工种,并不是所有的厨子都会的。
炒菜用的油基本都是荤油(就是肥猪肉炼出来的油),也有菜籽油,不过因为菜籽油比荤油还贵,所以,用的人也不多。
至于花生油豆油香油橄榄油一类的,那就只能存在初夏的脑子里了。
“大嫂,还是我来吧。”宋子然看着站在那里发呆的初夏,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总觉得大嫂这次醒来之后变了许多,如果不是大嫂一直在家里,那张脸还是原来的脸,他都会以为换了个人呢。
初夏也没逞能,让开了位置。
宋子然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对做家务并不陌生,很快就刷了锅添上了水,然后添上了一些玉米碴子还有一点点粟米,又放了一勺盐,搅和了一下就盖上了锅盖。
初夏的嘴角抽了一下,这样的饭能好吃才怪,但是大王村里耕地很少,而且还都在半山坡上,除了种点蔬菜,也顶多种点稷。
(稷,五谷之一,又称粟,耐旱,去壳后就是俗称的小米,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产量很低。)
所以,每家每户的粮食基本都是靠买的。
可是谁家舍得买大米白面啊?连黑面都不舍得买呢,基本都是买最便宜的玉米碴子,然后搅合着自家的收获的粟米当主食。
宽裕点的人家会买糙米和黑面回来偶尔调剂一下。
宋家虽然有点银子,但是因为要供应宋老二宋老三读书,所以根本就没办法改善伙食,这次宋老大殉国之后,倒是让人捎回来五十两银子,但是不去镇上不去县城的话,也买不到东西啊。
宋子然让宋兰兰烧火,自己则将小锅里洗干净放了水,之后就要将宋老三洗好的鱼扔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