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了,要三个疗程,绝对不能缺的。”初夏看了一眼夏景瀚,“只是中的毒解了而已,倒是还要除去他身上其他的不好的东西呢,否则,他也是活不成的。”
“嗯。”夏景瀚点头,可惜啊,他学的太正统了,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还真是不熟悉啊。
很快,药浴结束。
南逸臣是被东阳搀扶着出来的,等他换了短裤之后,初夏这才走了进去。
已经几次了,南逸臣也都不觉得不好意思了。
当然,关键是这个女人一点害羞的意思都没有,让他愣是没办法不自在,这还真是一种十分的诡异的感觉。
“我在这次的药浴里,多加了一倍的夏枯草,所以,你才会身体无力。”初夏再次在南逸臣的脑门上贴了一张符纸,“你现在已经习惯了药浴的痛楚,也能忍受住了,但是现在我要给你走针,会是药浴十倍的痛,为了防止你忍不住,只能给你定身了。”
南逸臣被定身之后,不能动,自然也不能说话,当然,眼睛是可以动的,只能定定的看着初夏。
初夏冲着他笑了一下,然后掏出了金针,开始从头到脚的将男人扎成了刺猬。
南逸臣不能动,但是却不妨碍因为剧痛而产生的冷汗,甚至浑身都在哆嗦。
定身符管不了哆嗦。
“一刻钟而已,忍忍就过去了。”初夏其实真的挺佩服这男人的,就她这套祖传的玄冥针法,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针,据她爷爷说,能挨过二十七针的已经能算好汉了,很多人第一个九针都扛不住呢。
但是此时,她可是给南逸臣下了四十五针呢。
如果这人意识力弱一点,恐怕直接就将定身符给顶开,然后惨叫起来了呢。
然而这个人却愣是抗住了。
一刻钟后,初夏将金针拔出来扔到了托盘里,依旧都断了,但是也只断成了两段,而不是像第一次那样,所有的金针都断成了齑粉。
而且,最后取出的百会穴上的金针竟然是完好的。
然而,那脑门上的定身符也在瞬间化成了灰烬,然后……糊了南逸臣一脸。
===第六十三章 不听话===
南逸臣:……
我的形象全毁在这个女人手里了,等将来……或许可以杀人灭口?
“呵呵。”初夏急忙拿了毛巾给他擦了一把脸,“失误啊。”她忘了第一时间将定身符给揭下来了,“不过,这不影响你漂亮的容颜啊,呵呵……”
南逸臣的脸抖了一下,微微的调整一下呼吸,不能生气。
“好了,你好好休息吧。”初夏看着南逸臣,“我去给你开方子,连着喝三天,你身上中的毒就算是解了,等第二个疗程的时候,我将给你去除被人种在身体里的那些脏东西。”
南逸臣看着初夏,目光有些复杂,不过很快就合上了眼睛,淡淡的说了一个“好”。
初夏笑了一下,然后肆无忌惮的欣赏了一会眼前的睡美男,这才起身出去。
而南逸臣在她离开后,瞬间就睁开了眼睛。
初找到了夏景瀚,先递了一张单子过去:“这是接下来三天的药,每天睡前一碗,三碗水熬成半碗你就可以了。”
夏景瀚看了一下,直接就交给了东阳。
接着递过去第二张单子:“下次治疗需要的药材,你提前准备好了,不过那蜈蚣和蝎子,我需要活的。”
“没问题。”夏景瀚再次点头。
初夏接着又递了一张单子过去:“师父,这是我需要的。”
“你要开药铺?”夏景瀚一看就皱了眉头。
“是准备在村里开一个药房,给乡亲们看病,顺便也可以教教孩子们。”初夏笑了,“这个可没办法跟你抢生意啊,你可别误会。”
“我这回春堂还怕抢生意吗?”夏景瀚白了初夏一眼。
初夏摸摸鼻子:“师父大义。”
“行了,你这是好事儿,我会让人准备的。”夏景瀚摆手,“大概需要三天,到时候,我亲自给你送村里去。”
“那就多谢师父了。”初夏作揖,这是要给她撑腰呢,老头还真不错。
“别弄虚的,将你的那肉酱再给我两坛子就行。”夏景瀚摆手,“实在没有,一坛子也行。”
初夏诧异了一下:“你也喜欢吃那个?”
“喜欢啊,太对我老头子的口味了。”夏景瀚说着还砸吧了一下嘴。
不远处的东明则握了一下拳头又松开,这老头太不要脸了,那是自己带回来的,结果自己就吃了两口,就被抢走了,然而自己还不能揍他,哎!难受!
“没问题。”初夏乐了,只要喜欢就好,那她以后提要求就更加没心里负担了。
初夏离开了回春堂,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去了赵家私塾。
这次很顺利的见到了宋老三。
“大嫂,不,大姐,你怎么来了?”宋子寒很惊讶,“后天我就休沐了。”
“今天兰兰休沐,我送她过来,就顺便过来看看你,挺好的?”初夏上下打量这眼前的少年,感觉没什么不妥,也就放心了。
“挺好的。”宋子寒点头,“我听你的话了,在好好读书呢。”无论如何,明年也下场试试,到时候也就不后悔了。
“嗯。”初夏点头,“所以,过来犒劳你啊。”说着将买来的包子烤鸡等一堆吃的递了过去。
“谢谢大嫂……姐。”宋子寒顿时乐了。
初夏的嘴角抽了一下,大嫂姐?这是什么称呼?随即摆摆手:“行了,回去吧,我也回村了。”只要这人小子安安稳稳的,她也就没什么心事了。
“大姐,那个……”宋子寒却忽然叫住了初夏,但是神情却有些扭捏。
“怎么了?”初夏皱眉,这孩子又要闹幺蛾子?
“孙不周知道当初是你救我们的了。”宋子寒抬眼看了一一下初夏,然后就低着头用脚尖搓着地面。
“你说的?”
宋子寒扯着嘴角笑了一下:“说漏嘴了。”
“然后呢?”初夏微微的挑眉。
“他……他要拜你为师!”
“咳咳……”初夏被自己的口水呛着了,“就那胖子?拜我为师?我可不教减肥。”
“呵呵。”宋子寒也笑了,“不是减肥,他要跟你学武。”
“那你告诉他,减肥二十斤,再谈拜师的事儿。”初夏也没拒绝,收徒弟也不是不行,但是需要有恒信心有毅力的,那小子起码得一百六十斤,减掉二十斤都属于超重的。
“那我跟他说。”
初夏已经挥挥手走了。
三天后,夏景瀚果然带着药材到了大王村。
村长急忙带着人迎接了出来,很恭敬的给老头行礼。
“我这关门的小徒弟如今出师了,想报效乡里,我自然是要支持的。”夏景瀚捋着胡子笑了一下,“乡亲们别客气了,先将药材卸下来吧。”
村长急忙招呼人将马车上的几十包药材搬进了院子。
初夏抱了两坛子肉酱过来。
“我还有事儿,就不逗留了。”夏景瀚接过肉酱,“回见啊。”然后竟然麻溜的跳上马车走了。
村民们倒是没觉得不妥,毕竟人家是御医啊,那是给皇上看过病的,能过来村里说说话都很不容易了。
初夏:……
这老头这是什么毛病?从过来就没敢正眼看她,现在又急匆匆的走了,透着一股子心虚啊,所以,肯定有事儿。
不过看那老头红光满面,倒是没什么灾事。
所以,找时间再问吧。
而现在,她需要将药房布置起来,将人手配备好,将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安排起来……总之,事儿挺多。
这一忙,就忙了三天,总算是有了眉目。
又到了去给美男治病的日子。
“江姑娘,我们掌柜的去县城了。”小伙计看见初夏还有些奇怪,“难道没跟你说?”
初夏的眉头皱了起来,心里有种不太好的猜测:“那那位七爷呢?”
小伙计摇摇头:“好多天没见到了。”
“呵。”初夏忍不住嗤笑了一声,“还真是够不听话的。”
小伙计也不知道怎么接话。
“好,谢谢你了。”初夏看的出,这小伙计不会知道的更多了,随即就摆摆手离开了回春堂,既然他自己要找死,这可怪不得自己了,就是白瞎了那张脸了。
===第六十四章 南唐朝的历史===
不管初夏多纠结多生气,南逸臣都离开了,她其实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更不知道是哪里人,所以就算要担心都无从担心,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网络啊,没办法联系。
所以,再可惜,也只能将这个事儿撂下。
当然,接下来她也比较忙了,因为村里的药房收拾好了,孩子们也到位了,而且三真观
要给村民们扫盲,那她就要了解本国历史。
好在镇上有书局,花了重金买了一本《南唐史记》,翻看了一下也就大体了解了。
南唐朝是她那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也就是个架空的王朝,而前朝是大显朝,大显朝的建立跟历史上的元朝时间重合,当初宋末的崖山海战之后,原本该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然而,在这里却没有,而是直接出现了一个叫马显中的人,他带领义军收拾宋末残局,然后建立了大显朝。
马显中据说是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建国后迅速的发展经济,强健军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从而留下了很多的传说,比如他鼓励商业,支持女性出门做事儿等等。
初夏一度怀疑那是个穿越者,但是她暂时没证据。
不过这个人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太花,后宫何止佳丽三千啊?三万都不止,真的可谓是花团锦簇,因此孩子也多,据说有四十多个儿子,二十多个女儿。
那马显中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闺女们过上好日子,自然就是不停的分封藩王,所以整个国家几乎到处都是藩王的属地,公主的食邑。
可能这马皇帝觉得自己能力强,然后他的女人们都是姐妹情深,孩子们都手足情深,殊不知,却是各有个的心思。
所以,在这位大显朝的开国皇帝驾崩之后,他立的太子刚登基三天,就被自家兄弟给杀了,然后,各地藩王纷纷起义,弄的民不聊生,最后的结果呢?却是南家人给夺了天下。
于是,大显朝算是经历二世而亡,之后就是南家人建立了南唐朝。
如今在位的是南武帝,是第三位皇帝,国号元和,今年是元和二十年,虽然也有战争,但是相对而言,百姓过的还算平稳。
了解了历史,那么就知道,这个朝代,学子们学的基本跟以前的历史上的典籍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启蒙用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后考试用的四书五经等。
于是,在宋子然休沐回来的时候,初夏就跟他要《三字经》。
宋子然就将自己当初启蒙时候自己抄写的一本给了她,不过却是神情复杂。
“你有什么想说的?”初夏一眼就看出来这小子的不对劲。
“谢谢。”
“嗯?”初夏一愣。
“我们父母双亡,明年参加院试,就需要村里族里的人出面的。”宋子然看着初夏,“那是天大的人情。”
初夏皱眉,说实话,她对她那个历史上的科举制倒是了解一点,但是这南唐朝不是她那个历史上的朝代,各种制度肯定是有变化的,不过有一点她是知道的,那就是宗族的力量那是十分可怕的。
比如很多地方,律法都不一定比家族规矩好用。
此时听宋子然如此说,她就忍不住要多了解一下了。
原来,南家第一任皇帝南文帝建立了南唐朝之后,就彻底废除了以前的很多制度,其中就有之前的科举制度,也称为旧科举,也就是初夏那个历史的制度,后来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科举制,比如重视宗族力量,一个家族有人科举,那么必须要这个家族的族长出具保书,保证这个孩子在宗族里是个好孩子,没做过不孝不仁不悌之事,然后再有读书的书院里出具举荐书,还要四人以上互相联保,这联保之人中如果有一个舞弊或者犯错,那么其余的人也都将受到牵连……
总之,考个试十分的复杂。
如果跟宗族的关系不好,那族长只要一使坏,这人就可能会断送仕途。
当然,如果一个家族里只要出一个举人,那也是受益匪浅的,比如族田挂在举人的名下,那就可以免税的,整个族里的人还能免除三年徭役。
所以,都是相辅相成的。
初夏听的直咋舌,这要是搁在现代,只要有身份证户口本就能报考任何考试,哪里这么麻烦?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