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宫女神探-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她正在院子里拿着蒲扇对着架在火炉上的药罐扇风,虽然可以坐在矮凳上,但她似乎腰不太好; 所以总是下意识地抬手去揉腰。

    听说刘父因为刘颖当众指责他借钱不还害了她的父母而气得生了一场重病,这些草药自然是为他熬制的。

    见刘母说完便有送客的打算,她便抬手掩着嘴干咳了一声,主动开口问道:“我突然喉口有些干涩,不知能否冒昧地向伯母讨杯茶水喝?”

    刘母忙将手中的蒲扇放在矮凳上,道:“当然当然,姑娘稍等啊。”

    看她转身进了屋子,苏蔷便拿起蒲扇坐在矮凳上给火炉扇风,也算是答谢她的一茶之恩。

    当然,这也是她的一种手段。

    刘母出来后见她主动揽下了自己的活,受宠若惊地想要讨回去,但见她态度坚持,只好作罢,又找了把矮凳坐在了一旁。

    苏蔷有一搭没一搭地与她闲聊,在刘母与她逐渐熟络后慢慢地将话端引到了刘知远身上。

    子女似乎是最能勾起父母兴致的话题,尤其是一个能让自己一提及便心生骄傲的子女。

    她钦慕地道:“刘公子才学好,心地也善良,伯母真是教子有方。”

    “才学好,心地善良,这话倒是不假,咱们村子里没几个识字的,为了让他能有个好前程,我与我家老头子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就为了将他送到镇子里的学堂去读几年书。”刘母虽然因她的恭维生了几分欢喜,但又接着叹了一声,“只可惜,直到现在都没个功名,他甚至连乡试都不愿意去……”

    虽然听说过刘知远不去乡试是因为舍不得刘颖,但她还是佯作一无所知地疑惑问道:“这是为何?”

    刘母欲言又止,终是然忍不住地叹了口气,果然道:“还不是因为那个小蹄……唉,算了,人都死了,不说了。”

    这本是意料之中的答案,她表示理解地道:“我之前还听说刘公子在准备赶考,但如今刘姑娘突然死于非命,刘公子又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怕一时之间难以恢复如常……”

    “赶考?”虽然她只是顺口一提,但刘母却似乎十分意外,“赶什么考?我怎么没有听他提起过?”

    苏蔷也是困惑,哪有儿子要去赶考而母亲却不知情的道理?

    她沉吟片刻,决定将此事打听清楚:“之前刘公子不经常去刘姑娘家中,他说自己是在准备赶考的事,所以忙得脱不开身,难道伯母不知道吗?”

    “原来是这样。”刘母似乎明白了,叹了一声道,“这个孩子,自从与那个刘颖迷昏了头后什么陋习都学会了,他哪是因为要赶考才不去她家,而是因为他怀疑她和那个野男人有私情,所以才怄气不去的!”

    虽然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但若是如此

    ,那刘知远的反应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她当时的确未曾察觉他是在撒谎。

    但许是早已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怨气无处发泄,许是刘颖已经死了所以她再无顾忌,方才还不愿提起刘颖的刘母此时被打开了话匣子,向她抱怨道:“当初我家知远一心向学,从不精力浪费在男女之情上,真的是既有抱负又有孝心。可那个小妮子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隔三差五地便来勾搭他,简直厚颜无耻水性杨花,以至于他最后不拿书也不应试,成日里只知道和她厮混在一起,全然忘了我与他爹将他养育成人有多么辛苦!唉,那个傻小子,哪里知道那小妮子根本是在戏耍他,目的不过是想报复当年我家没借钱给他爹娘治病而已!”

    风月之中的男欢女爱大多是你情我愿的,哪有一个清白无辜另一个又万恶不赦的道理,将所有的偏见都强加在一人身上,自然是因为对一个爱之深却对另一个又恨之切罢了。

    苏蔷虽心中对刘颖打抱不平,但也知一个母亲天性便是偏爱自己子女的,所以也不与她计较,只默然听着,直到听到她的最后一句话。

    “借钱?”她疑惑,“不是还钱吗?”

    “若是当初我和老头子做出那种忘恩负义出尔反尔事,就叫我老婆子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提起此事,刘母气得脸色通红,险些要跳将起来,“那个小妮子,纯属造谣!当初她父母病重,可那笔钱我们攒了许多年,是留着给知远去学堂交的束脩,若给了她,那我家知远的前途可就没了!”

    所以刘颖故意当着众人的面那样说,的确是为了报复他们当初的见死不救吗?

    他们并没有做出欠钱不还的事情,但却只是否认,并没有将实情说出来,怕是担心刘知远知道后会将她父母因病去世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毕竟他是个敏感而多情的人,若是知道心上人的父母亡故与自己的学业有关,恐怕不仅会自责,而且还可能会做出什么自断前途的事情来。

    所以身为父母的他们甘愿背着那个不清不楚的骂名,因为他们太清楚自己儿子的为人。

    当然,同样了解他的脾性的,还有刘颖。

    只不过是一两句话,便不仅败坏了他们的名声,而且还能对他们一家人挑拨离间,可见她的确不是个心思简单的女子,甚至或许正如刘母所说,从一开始她便是为了报复他们家。

    苏蔷突然想,倘若刘知远知道了刘颖一直在骗他呢?

    他会怎么面对这件事?他会怎么看待她?他会在愤怒之下动了杀心吗?

    本就阴沉的天色愈加暗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大雨恐怕就要来了。

    “那个小妮子若是活着,我们家的冤屈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洗清,可如今她死了,老头子的心病只怕是治不好了……”刘母并未注意到她突然之间的沉默,继续絮叨道,“但她死了也好,死了我家知远就从此自由了。想他当初为了她做过那么多傻事,都还从屋顶摔下来过,若以后还一直被她缠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送了命呢……”

    苏蔷的眸光恰好从她家的屋顶掠过,蓦地顿了一顿。

    “伯母,刘公子从屋顶上摔下的那次,可伤得严重吗?”趁着刘母喘息的功夫,她关切地问道,“我听说他从此之后便不敢再登高爬远了,可是真的?”

    “可不是嘛。”刘母叹了一口气,无奈道,“为了让他成才,我和他爹从未让他做过什么粗活,他为了那个小妮子竟去爬那么高,还是大晚上的,结果摔得几天都一瘸一拐的,而且那几日疼得连觉也睡不好,唉,真是造孽……”

    苏蔷沉思片刻,又问她道:“伯母还记得那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可是大概在半年前?”

    刘母仔细想了想,点点头:“不错,大概就是在半年前,姑娘也听说过吗?唉,真是坏事传千里啊。”

    “这也不算得什么坏事,只能说明刘公子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罢了。”脑海中快速闪过一个可怕得足以使她坐立不安的念头,她强压着心头的万千情绪,目光灼灼地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我见刘公子待刘正也是极好的,刘正似乎除了于伯外也喜欢他一人,好似忘年交般,他们一直都是如此吗?”

    “自然不是。他娘亲还在的时候,刘正那孩子还不至于见人就躲,也是有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的。但自从他娘亲去世后,他便越来越孤僻,胆子也越来越小,应该是太想念他娘亲的缘故,毕竟他娘亲虽然平日里凶悍了些,但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怎样,所以他思念自己的娘亲也是正常的,”刘母颇有些感慨地道,“不过说来也怪,他连他爹都怕,却独独不怕我家知远,想来也是知道他心地善良待人亲厚的。”

    第132章 萍水相逢(十六)谎言

    小北山; 呼啸了一夜的大风已经平息了它的怒火,若隐若现的是已然压抑了多日而此时眼见便要席卷而来的大雨,刘家庄的大多成年男子都聚在山脚下围着几堆篝火说话,再过几个时辰便是子时了; 到时这里便会在族长的主持下举行祭天仪式,将那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以圣火送入地狱。

    不远处,苏蔷默默地站在夜色深处的一棵大树之后; 神情专注地凝视着离她最近的那一堆篝火。

    聚在那里的人最多; 也最热闹,何大勇正如众星捧月般被众人围在中间; 虽嗓子沙哑,却仍声音高昂地向兴致盎然的人们不知第几次地描述着自己发现刘颖尸体的过程。

    一件凶杀案; 似乎让他这个外来人意外地获得了全村人的瞩目; 所以即便哑了嗓子; 他也乐此不疲; 十分享受这个人人都将他放在眼里的时刻。

    即便是她; 也不得不留意到他。

    因为她很想知道; 为什么刘知远要让他去替刘颖帮忙修葺屋顶; 为何他会自称亲耳听到了刘颖的那一声惨叫。

    虽然这是最后的疑点; 但自从从刘知远家回来后; 她便一直不曾找到答案。

    还在与刘母闲聊的时候; 她便确定刘知远是在撒谎了。他说清晨时他一直在刘正家等何大勇,而刘正之前也在家,只是在他送了包子后发现家里没了干柴所以又去拾柴了。

    可其实在何大勇到达前; 他曾离开过,而且他到刘木匠家里时刘正并不在家。

    因着某些原因,自从娘亲去世后,除了饥饿难耐时回家找些东西吃外,刘正几乎不会一个人独守家中,即便他因此事已被刘木匠暴打多次,即便他无处可去时只能躲在小北山,也仍是倔强地我行我素。

    而与他熟稔的刘知远对他的这个习惯再也熟悉不过。

    今日清晨,他去刘颖家时身上带了几个包子,对何大勇说这是他要带给刘正的吃食,所以要先行一步,可那时他心中应该清楚,因着刘木匠出门,那时天色又早,所以刘正很可能并在家。

    所以,当他到了刘正家并确认他家的确空无一人后,他先将包子放在了院子里,随后便离开了,而他那时要去的地方,自然是不远处的刘颖家,他要做的事情,自然也与刘颖的死有关。

    他以为只要在他办完事情,并在何大勇赶来前重新回到刘正家,便不会有人证明他中途离开过,但他并没有发现,在他从刘颖家出来并返回刘正家后,他放在院子的那张包着几个包子的油纸已经不见了。

    因为巧的是,在他离开的短短时间内,刘正却恰好回家了,而且在他到家的时候,虽然没有看到刘知远,却发现了他留下的包子。

    包子太冷太硬,家中又没有干柴,刘正打算去拾柴,却不放心不知是谁放在家里的包子又会被拿走,所以干脆带着包子出门去捡柴。

    在他走后,刘知远回来了,不多时,与他约好的何大勇也到了,随后他们发现了刘颖出事,并很快闹得众人围观。

    刘正拾柴回来的时候,那些村民已经押着他们以为的杀人凶手去了小北山,而刘颖的尸体就放在她家门口,让正要回家的他看得一清二楚。

    当他因惊愕而弄掉手中的一个包子与怀中的干柴时,刘知远应该已经发现他在自己离开的那段时间回了趟家,因为如果他是在听到热闹或是先捡了柴后才回来的话,手中都不该拿着他送去的包子。

    所以,若是刘正说了实话,他那个所谓一直在刘正家等何大勇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心虚不已,再也顾不得之前一直抱着不肯松开的刘颖,心急火燎地便去追赶跑掉的刘正了,因为他要确保刘正会替他圆谎。

    他成功了,虽然心中不情愿,但刘正还是帮他撒了慌,承认刘知远过来时自己正好在家,而且是在见了他拿了包子后才离开的。

    苏蔷想到了最后一次见刘正时他对刘知远流露出的显而易见的害怕与疏离,心下不由幽幽一叹。

    他是个那般脆弱的孩子,从此以后只怕更难轻信于人了。

    但即便知道刘知远是如何让刘正为他说了假话的,可她还是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便是杀害刘颖的凶手,因为何大勇的证词与刘知远的说法一样。

    倘若她的推测无误,他与刘知远汇合的时候刘颖应该已经死了,他根本不可能听到刘颖的那一声所谓的惨叫,可他却说自己听到了。而他一向对刘颖心存邪念,与刘知远的关系也算水火不容,不可能与他同谋。

    所以,那声惨叫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刘母所说,刘知远从小到大便只与刘颖一个女子有过交往,当时那一声惨叫不太可能是另外一个女子发出来的,那究竟是怎么回事?

    她已经站在这里有小半个时辰了,也听何大勇将他如何发现刘颖死去的过程来来去去地讲了数十遍,虽说他将自己吹嘘得越来越神勇,但大致的细节并没有什么偏差,瞧不出哪里在撒谎。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断地重复着几乎相同的一段话,也足见他是一个渴望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