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咱们这几个人就要忙不过来了,你说我要不要号召一下村民们,让他们跟我们一块儿干?”
段丞看着夏晓梦亮闪闪的眼睛,想了一路的话全憋了回去。
他大概是多虑了,夏晓梦这个脑袋瓜里装的全是事业,她根本就没那个心思搞什么对象。
喜欢上这么个事业狂魔,他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段丞悄悄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温柔。
“我觉得,你先不用跟他们说。大伙都在观望,等你们真的赚到了钱,他们会来主动找你的。”
夏晓梦点了点头,看向段丞的眼神里带了些崇拜。
果然什么事情还得跟段丞商量,这家伙虽然话不多,但总是能给些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天一大早,夏晓梦刚起床,杨大妮的电话又来了。
“妹子,你的木炭烧的咋样了,我这已经没货了。
大伙回去用着好,就跟疯了似的,非得催我进货。
我实在是让他们催的不行了,这才给你打的电话。”
说到这里,杨大妮的声音停了一下。
她似乎是确实周围没有人,这才把声音放低了些,“晓梦我跟你说,有好多没买到木炭的,我都给他们推荐到县里供销社去了。
回头你盯着点儿,没准那边也得找你订货。”
夏晓梦心里一阵感激。
按理说,杨大妮也是供销社的,和县里供销社属于竞争关系,肯定不会往那边介绍客户。
可她为了给自己打开销路,竟然连这都顾不上了。可见杨大妮对自己是真没的说。
“杨姐,谢谢你,我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你放心,我昨天又赶出一百斤货。我这就让他们给你送过去。”
挂了电话,夏晓梦脸上笑呵呵的。
说什么谢谢,那都是多余的。
既然木炭这么好卖,那她就多给杨姐供点好货,让她多赚点钱,这才是硬道理。
从大队部回来,夏晓梦赶紧让田富贵把那一百斤木炭装车,给杨大妮送了过去。
这几天,她明显发现,在知青所外边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看来段丞说的不错,只要他们赚了钱,不用她张嘴,这些人肯定会主动来找她。
夏晓梦微微一笑,那她就等着,看他们什么时候张嘴。
第164章 好马不吃回头草
不到两天,夏晓梦又接到了县供销社的电话。
说是木炭已经卖完了,还要再追加二百斤。
夏晓梦看了看订单,有些凡尔赛地说道,“对不起啊,我们这边的木炭已经没有现货了。
您要是着急的话,可以预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我先给您排产,现在签合同的话,大概三天就能出货了。”
供销社一听,二话没说,直接就说派人过来签合同,都不用夏晓梦跑一趟了。
挂了电话,夏晓梦心里笑成了一朵花。
打开广播就喊了一句,“同志们,我是夏晓梦。一会儿县里供销社的同志要来咱大队签合同,大队部的笔坏了,谁家有笔可以借我用一下。”
牛大叔等人听着夏晓梦的声音,心里嫉妒得不行,这哪是借笔啊,这分明是在显摆吗?
可这招就是管用啊。
没多久,大队部里就围满了人。
大伙手里拿着笔,其实都是来看热闹的。
此时,供销社的人还没来,大伙就围在一起唠闲嗑。
“你们说夏晓梦真能把木炭卖到县里供销社?这事儿靠谱不?”
“你看你这话说的,牛都吹出去了,还能有假?
一会儿咱好好看看,这事儿要是真的,咱们也别犟了,直接跟着夏晓梦干。
你们想想,县里供销社,那得需要夺大的量啊。就他们那几个认肯定干不过来。”
“我看也是,夏站长干啥都挣钱。要不是牛大叔非得拽着我,我早就跟着夏站长干了。”
牛大叔听着这些话,脸上跟开了染坊似的,一会儿白一会儿绿。
偏偏有不长眼的跑过来问他,“牛大叔,夏晓梦这回要真能挣到钱,你跟不跟着一块儿整?”
牛大叔嘴角一撇,“谁乐意干谁干,反正我是不干。那玩意儿,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呢,拉出去的屎还能往回坐?”
那人讨了没趣,转过头去不理他了。
牛大叔心里却别扭地很。
他其实也活了心思,一开始就是他撺掇大伙的,现在他要是反悔了,还不得让吐沫星子给淹死。
可是,让他眼巴巴地看着人家赚钱,他心里更难受。
正纠结着,就听到有人喊,“来了来了,快看,供销社的人真来了。”
牛大叔往外一看,就看到一辆小汽车在大队部门口停下了。
夏晓梦走上前,和车里下来的人握了握手,就一起进了大队部。
刚推开门,钱友贵就让一屋子的人给吓了一跳。
夏晓梦赶紧解释道,“钱主任,这些都是我们大队的村民,大家听说县里供销社来了领导,都想来看看,您别介意。”
钱友贵在凳子上坐下,“晓梦同志过誉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采购部主任,算不上什么领导。
早就听说莲湖大队的人热情,今天看来,还真是。”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钱友贵就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
“晓梦同志,这是第一批木炭卖的钱。领导特意吩咐我,让我给你拿回来。你数数,对不对?”
夏晓梦把信封递给刘会计,“钱主任说笑了,你们那么大的单位,我还能信不着吗?
对了钱主任,我正想问你呢。按理说,这木炭也算是个新鲜玩意儿。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
夏晓梦当然知道这是杨大妮的功劳,她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想让这话从钱友贵的嘴里说出来,好让大伙看看,木炭的前景有多大。
钱友贵果然不负重望,他喝了口水,说道。
“那是因为你们的东西好。
一开始的时候,木炭放在那儿,确实没人买。大伙都不知道这黑黢黢的东西是个啥。
可没过多长时间,供销社就来了一大帮人。都是从牛头镇赶过来的。
他们一进门,啥都不看,直接奔着木炭就来了。
这个五斤那个十斤,没一会儿功夫,一百斤木炭就卖的差不多了。
来晚的人没买着木炭,那都急的跟什么似的。
我们的营业员就觉得奇怪,就问他们这是个啥。
结果人家说了,这玩意儿是冬天用来取暖的,比木头好烧多了。
让他们这么一说,整个供销社的人都吵着要买木炭。
好在你留了电话,这不,领导马上就把我给派过来了。
说实话晓梦同志,到现在为止,我连木炭到底是个啥东西都不知道。”
这一句话成功把满屋子的人都逗乐了。
夏晓梦脸上也带着笑,“没关系钱主任,您要是想看,我现在就带您去看。”
钱友贵一听,立刻来了兴致。跟着夏晓梦就向知青所走去。
村民们也好信儿,乌泱泱地在后边跟着。
此时的知青所,院子里被挖了一个大坑。
大坑的四周用石头垒起来,上面的孔洞正往外冒着烟。
一筐一筐刚出炉的木炭摆在空地上,等待着装车发走。
夏晓梦从筐里拿出一块木炭,递给钱友贵。
“钱主任,这就是我们烧的木炭。你别看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可比木头好烧多了。”
夏晓梦又把木炭的优点又说了一遍。
“最重要的是,这么好用的东西,跟木头一个价。
大伙又不是傻子,当然选我们的木炭了。”
钱友贵听着夏晓梦的话,连连点头,他是管采购的,当然知道木炭是个好东西,而且一定能给供销社赚到钱。
往年,木材厂靠着卖木头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老百姓明知道价钱不合理,可也没有办法。
只能硬着头皮挨宰。
可今年不一样了,供销社把木炭卖给市民,那不就等于分割了木材厂的市场吗?
他木材厂一家独大的好事,终于要结束了。
这样想着,钱友贵看向夏晓梦。
“晓梦同志,我愿意先付你一半的定金,你能不能先给我们供货?”
夏晓梦心里高兴极了,可面上却有些为难。
“钱主任,不是我不愿意。只是,前面排的都是些牲畜站,外贸部这些厂子。
您也知道,我就是个小知青,我也不敢得罪人啊。”
刘会计:你说这种话,良心都不会痛得吗?
第165章 木炭现货,先到先得
“这个好办。”钱友贵信誓旦旦的说道,“我去跟他们沟通,现在还没到供暖的时候,厂子里应该不着急。而且,厂子里大部分都有去年剩下的木头,真到了供暖的时候也能顶一阵子。”
夏晓梦心想,我就等你这句话呢。
“行,钱主任,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把货先发给您。不知钱主任想订多少?”
钱友贵伸出一个手指,“先定一千斤吧。等卖完了我们再订。”
夏晓梦:乖乖,一千斤?这可真是一笔大买卖啊。
众人:乖乖,一千斤?夏晓梦他们肯定忙不过来,这回说什么也得跟着她干了。
牛大叔:乖乖,一千斤?吃回头草怎么了,是草就行,总比饿死强。
签完合同,钱友贵留了二百块钱就走了。
村民却轰的一下围了上来。
“夏站长,我现在报名学习烧炭还来得及不?”
夏晓梦点了点头,“当然来得及。不过我先把话说在前面。
因为这次木炭的需求量比较大,为了方便管理,我们会向正常的工厂一样运作。
所有工人按照两班倒的模式来进行劳作。工钱也是统一发放,每月的15号,按照出炭量,去刘会计那里领工资。另外,每卖出一百斤木炭,大队部要扣除一个点的利润。
以上就是我要说的话,有问题的现在就可以提问,要是没有问题的话,大家就可以来罗晓秋同志这里报名了。”
出乎她的意料,这一次,没有一个人问问题。
大伙都跑过来报名,生怕晚一步夏晓梦会不带自己玩儿。
牛大叔左一下右一下,很快就挤到了头一个,“小秋同志,给大叔写上。”
后边的人被他挤到一旁,没好气地埋汰他。
“呦,牛大叔,那好马咋能吃回头草呢,拉出去的屎还能往回坐?”
牛大叔也不瞅他们,一个劲儿催促罗晓秋赶紧登记。
完了以后,他笑得一脸褶子,“只要能挣着钱,给我儿子娶着媳妇,我吃啥草都行啊。”
一句玩笑话,就算是解了这么多天的心结。
很快,整个大队的村民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挖起了坑。
段丞和夏晓梦分别带着几个人,挨家挨户地教授烧炭的技术。
烧炭的人多了,出炭的速度自然就快了。
田富贵每天开着拖拉机,跑得轮子都快飞了,可一台拖拉机根本就拉不过来。
好在夏晓梦跟供销社沟通以后,他们同意自己出车来拉货。
这样一来,田富贵总算有吃饭的时间了。
和莲花大队的忙碌相比,木材厂就冷清了许多。
马福国坐在宽大的办公室里,看着刚送来的报表,一脸地纳闷。
“真是奇了怪了,往年这个时候,木材厂的门槛都快被踩爆了,今年这是怎么了。
各大单位不着急订货不说,就连老百姓也没有几个。
咋地,他们这是商量好了,一起冻着过年?”
马福国把报表往桌上一扔,脸色铁青。
刘秘书弓着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厂长,我有个主意,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讲,都这时候了,还有啥不当讲的。”
刘秘书赶紧上前几步,凑在马福国耳边说了几句。
马福国的脸色瞬间好看了很多,轻轻点着头,“行,就按你说的去办。”
没过多久,东陵县里就开始流传,今年的冬天,是数十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
传言越传越厉害,到后来,甚至有人说今年的冬天,平均气温能达到零下五十度。
连门都不能出,一开门就得被冻死。
老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马福国听着人们的担忧,心里乐成了一朵花。
心想,传言最好再吓人一点儿,老百姓越是害怕,他的木柴就卖得越好。
然而,就在他喝着小酒哼着歌,做着春秋大梦的时候,秘书小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厂长,不好了。人都跑到供销社那边去了。”
马福国连眼睛都没睁开,继续哼着歌,“去就去呗,供销社又买不着木柴,你担心个什么劲儿。”
刘秘书一拍大腿,“厂长,您有所不知。今天早上,供销社就在门前挂了块小黑板。”
上面写着,“冷冬来临,木炭现货,先到先得。
黑板刚挂出去不久,老百姓就全跑过去了,现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