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姨的小菜园也种下了菜种,虽然基地的大棚里有蔬菜,但是这蔬菜是供基地食堂的,自己做饭的家属不能去采摘,他们这一个多月吃的蔬菜都是在翠翠的菜地里采的,翠翠勤劳,菜地里种满了蔬菜,虽然多数都是萝卜白菜青菜蒜苗,但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地方,已经非常难得了。
翠翠闲暇时候还是和往常一样,喜欢和柳烟凝待在一起,她告诉柳烟凝,之前她冬天只能种萝卜,白菜都种不了,冬天太冷了,除了埋在地里的萝,所有地上的植物都会被冻死,后面还是沈牧帮忙找了塑料膜给她,她自己做了小型的保温棚,种下的蔬菜才能活过冬天,到三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她的菜园子里还有蔬菜能吃。
柳烟凝有正事要做,不能时常和翠翠坐着聊天,反倒是秦姨跟翠翠来往更多,秦姨会织毛衣,但是这边买不到毛线,这边更多的是羊毛,山羊毛很多,翠翠教秦姨用羊毛做羊毛线来织毛衣,用羊毛织出来的毛衣非常保暖,在三四月份的天气,几乎只用穿一件羊毛毛衣就能御寒了。
还有羊毛被子,羊毛毯子,这边几乎所有日用品都是手工制品,秦姨一天到晚都在干活,没个闲下来的时候。
柳烟凝也在潜心创作,一个多月过去,她已经创作出了雏形,或许是以阿宝为原型的缘故,她这次创作写得非常顺,几乎是以往作品从未达到的顺畅的程度。
阿宝最近有了一件困恼的事情,曾强叔叔想让他去计算组,但是他现在还一直跟着丹丹姐,丹丹姐的任务就是做各种各样的试验,这样的工作非常繁复,有阿宝的帮忙,李丹丹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虽然曾强一再要求让阿宝过去计算组,但李丹丹不肯放人。
阿宝从私心里,他是愿意跟着丹丹师姐的,丹丹师姐对他也很好,很照顾他。
但是阿宝的内心里,他更喜欢直面数字,秦叔叔三天两头就会来找他,请他帮忙计算一些数据,很多东西是阿宝没有见识过的,他都需要好好地思考,甚至有时候他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去请教叶庭,有时候甚至需要整个计算组的组员开会思考一个问题,叶教授说那是头脑风暴。
阿宝很难抉择。
中午吃饭的时候,叶蓓蓓问阿宝,“阿宝,你想得怎么样了,曾叔叔让我劝一劝你,你始终是计算组的人,不能一直待在测控组。”
阿宝为难地说道:“可是我是叶老师安排在测控组跟着丹丹姐的呀,现在叶老师也没有发话说让我回到计算组。”
叶蓓蓓当然希望阿宝回到计算组跟她待在一起,这样那些海量的工作做起来都会更有劲一点,她也去问了她爸爸,听叶庭的意思是,计算组现在不缺人,李丹丹需要助手,阿宝在那边的工作做得很好,目前不会考虑将阿宝调回计算组。
但是叶蓓蓓没将这个事情告诉阿宝,如果阿宝自己要回到计算组的话,她爸爸应该也不会阻拦的。她希望阿宝自己提出来,但是显然,阿宝不会提了。
叶蓓蓓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就算不在一个组,她也能天天见到阿宝,她中午要在阿宝家里吃饭呢。
沈牧最近很忙,中午都无法回来休息,都在基地里面吃饭,柳烟凝听他说是俄罗斯的加加林航天基地要来人考察,加加林的航天之路走在他们前面,这次过来人,说得好听是指导,但是沈牧他们并不认为对方来意友好,就好比他们去加加林学习考察的时候,加加林那边不会将核心技术展示给他们一样,对方来的时候,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藏起来。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就是俄国人来了,他们这边没有翻译。
沈牧倒是会一些俄语,但是也只限于入门水平,能听得懂大部分日常交流,但是像介绍航天设备这么高深的词汇,他就不行了。
他们已经跟总部申请了翻译,不知道翻译什么时候能来。
沈牧知道柳烟凝的俄语非常好,但是柳烟凝是编外人员,她不能进入基地,况且她对基地里面的东西也不熟悉,到时候也没有办法跟俄国人介绍,做个简单的接待还可以。
但是如果不是必要的情况下,沈牧也不会让柳烟凝去。
还有一个备选,就是阿宝。沈牧曾经听柳烟凝说过,阿宝的俄语水平是母语级的,但是因为阿宝年纪的关系,所以也不是很合适,现在就等总部派俄语翻译过来了。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他们现在几乎是在摸石头过河,就比如‘三垂’技术,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技术创新,没有任何经验可言,也没有成功的先例,现在都还在争议之中。如果加加林的航天人员在这次参考中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经验之谈,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毕竟抛开其他不谈,加加林确实已经送了上百位宇航员进入太空了。
即使这么忙,沈牧还是吩咐人将柳烟凝他们要的塑料薄膜给找来了,这是秦姨要用的,她要将自己种下去的种子用塑料膜盖起来,好让种子有更高的发芽温度。
阿宝今天休息,他要跟着妈妈和秦奶奶一起去集市。
这是阿宝期待已久的,叶蓓蓓今天也休息,早早地就来了阿宝家里等候。
他们早上七点钟就要出发,戈壁滩的天亮得早,天色早就亮堂堂了。
吃了早餐,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卡车等候点,已经有其他人等在这里了。
宋翠翠和他们一同去,“老杨说他要吃羊排,让我去买点。”
秦姨背着她们第一次在集市上买的羊皮背篓,家里的肉也吃完了,准备去买点肉做腌肉。
“现在天气也要暖和起来了,买肉不能像之前那样买了挂门外也不会坏,现在不行了,肉放两天就得坏,得做腌肉了。”
宋翠翠笑道:“秦姨,您还会做腌肉?”
秦姨笑道:“我农村出身的,什么不会做。”
宋翠翠笑道:“是啊,之前烟凝他们来戈壁这么久,都没有自己开火做饭,幸好您跟着一起来了,不然烟凝他们光是吃食堂,营养也跟不上。”
车厢后排没有坐的位置,所有人都只能站着,或者是蹲着,柳烟凝让阿宝抱着自己的腿,让宋翠翠招呼叶蓓蓓,人太多了,担心车身晃动的时候,两个小孩子会被人踩到。
阿宝好奇地看来看去,他之前坐这个卡车的时候,都是坐前面的车厢,还从来没有坐过后面。
“妈妈,我们要走多久啊?”
后面人并不是很多,像刘嫂她们甚至坐出经验来了,自己带了草墩子,放屁股下面一垫,就能坐下来,虽然谈不上多舒服,但是肯定要比一直站着好。
宋翠翠也准备了这样的草墩子,戈壁滩上连一根草都格外的珍贵,这还是从牧民们手里买下来的。
但宋翠翠只有两个草墩子,都给了两个孩子。
阿宝和叶蓓蓓坐在车厢里,他还穿着黑色的薄羽绒服,妈妈怕他出来着了凉,特意让他穿厚实一点,叶蓓蓓身上的衣服也是柳烟凝买的。
一个小时后,车在集市前停下来。
在这里摆摊的几乎都是蒙古族,虽然柳烟凝他们是外来的,但是在这里买东西并不会被宰客,蒙古人也很明白,他们这个集市本来没有这么大,就是因为发射基地修建在这里,才给他们带来了人气,商品也才能贩卖出去。
为了迎合基地上的人的需要,这里卖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日用品,还有一些蒙古族的食品,很多风干肉,这是基地里战士们最喜欢买的东西。
秦姨也买了不少风干肉,蒙古族做的风干肉炖着吃特别香。阿宝和叶蓓蓓则对酸奶酪格外感兴趣,这是戈壁滩上为数不多的零食之一。
“丹丹姐让我给她带酸奶回去呢。”叶蓓蓓说道,李丹丹他们没有什么假期,一个月可能就休息一两天,这一两天还未必能赶上蒙古集市,所以就只能拜托小朋友给他们买东西了。
阿宝则答应了蒋云飞师兄,要给他带风干肉。
在一个卖风干肉的小摊位上,阿宝看到了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穿着蒙古族的衣服,头发编了很多小辫子,脸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可爱。
她好奇地看着阿宝和叶蓓蓓。
阿宝从不主动跟小女孩搭话,叶蓓蓓见对方很可爱,忍不住问她,“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衣服真漂亮。”
小女孩瞪着眼睛看着他们,没有说话,叶蓓蓓又重复了一遍,这回对方有反应了,朝他们笑了笑,嘴里吐出一串叽里咕噜的语言,叶蓓蓓没听懂,扭头看向阿宝,“她好像不会说汉话。”
叶蓓蓓听她爸爸说起过,这里的好多少数民族,因为没有出过远门,也很少有外乡人来到这个地方,他们一辈子说的都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听不懂汉话。
阿宝点头,“她说她叫艾吉玛。”
叶蓓蓓惊讶地看向阿宝,“阿宝,你什么时候学会的蒙古语?”
“我也不知道。”阿宝摇头,“我就是在车站的时候听人说了。”
叶蓓蓓瞪圆了眼睛。
艾吉玛的妈妈会说汉话,但是也只会说几个简单的词汇,她告诉阿宝,“酸牛奶,两块一桶!”
这里的物价很便宜,蒙古族的人也很实在,他们只是出售家里多余的东西,换取需要的东西。
艾吉玛看着阿宝,眼睛亮亮的,嘴里又吐出了一串语言,蓓蓓一个字都听不懂,她看向阿宝,“她说了什么?阿宝。”
“她问我们是不是从基地来,需要买点什么,能不能在他们家买点酸奶。”
柳烟凝听见了阿宝和叶蓓蓓的对话,走了过来,“怎么了?”
叶蓓蓓指着阿宝,“阿姨,阿宝不知道是在哪里学会的蒙古语,他能跟这个小女孩说话呢!”
柳烟凝惊讶地看向阿宝,她都不知道阿宝什么时候学会了蒙古语。
“阿宝,你能听懂他们说话?”
阿宝点头,“我能听懂啊,妈妈。”
似乎是为了证明给妈妈看,阿宝嘴里吐出了一串蒙古语,他对小女孩说,他要两桶酸奶。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听了都很高兴。
“两桶四块钱,我妈妈说我们家里还有风干的牛肉,你们要买的话,可以便宜卖给你们。”
这个阿宝就不知道了,他扭头问柳烟凝,“妈妈,我们要不要买风干牛肉?艾吉玛家里有哦。”
柳烟凝这回知道阿宝是真的学会了蒙古语,不过她已经不那么惊讶了,因为阿宝的语言天赋一向出色,她惊讶的是阿宝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我们今天就需要买,如果是在家里的话,就来不及了,我们不能跟他们去家里拿,下次吧,如果下次我们来卖肉碰到她们的话就可以买一点。”
阿宝点头,将妈妈说的话翻译给艾吉玛听了。
艾吉玛稍微有些失望,但还是帮着妈妈将两桶酸奶倒给了他们。
他们来买酸奶是需要自己准备桶的,牧民只卖酸奶不卖桶。
买了酸奶,阿宝跟艾吉玛挥手道别。
回去的路上,柳烟凝也询问阿宝是什么时候学会的蒙古语。
“就是我们在车站等待的时候啊,车站里面有两个蒙古族的人一直在说话,我听他们说话就学会了。”
即使这是自己的儿子,柳烟凝还是忍不住羡慕地看着阿宝,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天赋,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学会一门语言。
他们这次买了很多牛肉,这里很难买到猪肉,其实做风干肉猪肉更合适,回到家,秦姨就开始干活了。
阿宝不是个馋嘴的孩子,在北京的时候,他也很少吃零食,但是来到这里之后就不一样了,这里是直接没有零食。在北京的时候,虽然阿宝很少吃外面买回来的东西,但是在家里秦姨会经常给他做点心,做饼干。
阿宝看着秦姨感慨,“秦奶奶,要是我能吃到秦奶奶做的小饼干就好了。”
秦姨笑道:“这里没有烤箱啊,做不了!”
家里倒是有面粉,也有酸奶,可以做最简单的酸奶小饼干,但是没有烤箱,也没有办法。
阿宝听了,绕着灶台转圈圈。
秦姨要生火,见到阿宝一直站在旁边绕圈,“怎么了阿宝,你想要什么?告诉秦奶奶。”
阿宝摇头,“不是,秦奶奶,我现在想要怎么样才能在灶台上弄一个烤箱出来。”
秦姨看向灶台,这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灶台,比他们小时候用的那种农村的土灶台还要简单呢,但是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条件,实在也没有办法要求更好的了。
“这个怎么能弄啊,除非在地上挖个洞,在里面弄一个烤房,这样在下面烧火,烤房里面的食物就能熟了。”
阿宝惊讶地看向秦姨,“秦奶奶,你是怎么想出这个法子来的啊?我也正在想能不能在灶上挖个洞呢。”
阿宝想的是在灶上重新砌了个洞口出来,当燃烧的高温煤烟经过洞口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