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邓迫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光子芯片项目成功结题; 项目组的所有人也结束了在实验室闭关研究的生活,但紧接着就是没完没了地写论文。
  如果让其他硕博知道邓迫腹诽的“没完没了”四个字,怕不是要气得一人踹他一脚。
  别的硕博头秃于没有项目可写论文; 可邓迫是头秃于能写的论文实在是太多了,千头万绪几乎无从入手。
  一项新技术简直就是一台论文制造机,更何况是光子芯片这样极具突破性、创新性、超越性的新技术。
  一般来说,高校常规的项目组是实验与论文并行的; 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实验都能写一篇论文。或者现实一点说; 做实验就是为了有论文可写。当然,能不能刊发就看有没有价值了。而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实验几乎都不存在没有价值这个问题。
  但是; 当时在研发光子芯片时; 大家都卯着劲儿往前冲,根本没人愿意浪费时间为了学分去撰写论文。所以,写论文的任务就堆到了现在。
  对于邓迫来说; 写论文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明明实验的每项细节都清清楚楚地刻在脑子里,可坐在电脑前龇牙咧嘴地敲了半天键盘也才挤出来两三百字。
  高霄教授说,这回的成果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起,博士学位论文5万字起。
  3万字对邓迫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几乎是每写500个字就要倒在地上扭曲、嘶吼、阴暗地爬行好一会儿……
  项目组的所有人都在忙着写论文; 他也没好意思向别人求助打扰别人; 所以最终挤出来的那篇30001字的论文把高霄教授刺激得差点脑血栓。
  “刚来华夏一年是吧?这种表述你自己读一读; 通顺吗!”
  “看着我的眼睛摸着你的良心告诉我; 写这段结论的时候醒着呢吗?”
  “这张图!啊!这张图!我本来以为自己还算见多识广了,但每次看你的论文都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啊!”
  等候在办公室的季知行听着高霄教授那三分凉薄三分讥讽四分绝望的点评; 目露同情。
  同情邓迫也同情高霄教授,那份姑且算作论文的东西叫哪个有点责任心的教授来批阅; 都不能心平气和。饶是平素这么幽默风趣、心胸宽广的高霄教授都被刺激得就像刚被伽马射线辐射变身了的绿巨人; 每分每秒都游走在爆发的边缘。
  而作为同门的叶诗等人就淡定多了; 反正每到写论文的时候,高霄教授和邓迫都要互相折磨好久,他们都习以为常了。
  鲁迅曾说过,好的论文大抵都是相似的,但差的论文各有各的差法。(鲁迅:?)
  有像邓迫那样写的狗屁不通的(高霄教授语),也有像季知行那样连首稿都几乎不用修改的。
  高霄仰天长叹:“老阎肯定比我活得长。”
  不同于邓迫、叶诗等人,季知行写这份论文只是当做普通论文来写,可没想到最后竟也成了他的学位论文。
  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习惯早起的季知行才刚洗完脸,就被朱仁一通电话叫下了宿舍楼。
  “主任?”季知行好久没见到朱仁了,但问候的话还未出口,就被朱仁一把揪住带到宿舍拐角的空地上。
  拐角的这面墙边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往空墙上钉一副巨幅软膜UV喷绘布。
  季知行定睛一看,这不是广陵大学的大门吗?这是要做什么?
  还没等他把疑惑问出口,那两个年轻人已经完工了。
  朱仁二话不说将季知行带到“广陵大学大门”前站好,兜头给他套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然后跑到几米外站定,咔擦咔擦迅速拍好了照片,这才松了口气地一笑。
  他乐呵呵地从文件包里掏出一份红彤彤的博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走上前递给季知行:“季知行同学,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
  哈?
  “这……”季知行看了看手里的证书,刚才虽然一头雾水,但被套上博士服后他就反应过来了。
  他又抬头看了看朱仁:“这保真吗?”
  朱仁一听季知行这么问就松了口气:“真!学信网可查!”他还有点担心季知行会排斥广陵大学的博士学历来着。
  他先前从燕大的老同学那里收到了风声,燕大有意授予季知行荣誉博士学位,也在讨论依据季知行跟随高霄学习科研的经历授予他标准博士学位的合法性。
  这对于广陵大学来说就是横插一脚想摘桃子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初季知行拒绝了所有国外名校的offer,都已经决定留在广陵大学攻读硕博了。老阎是安排季知行去燕大游学,又不是正式入学。
  如今季知行的学术生涯再创辉煌,光耀的自然应该是广陵大学,而不是燕大的门楣。
  更何况,当初光子芯片立项,燕大领导为了他们那个樊继安还跳出来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怎么好意思占这份便宜。
  这是于公。
  于私。十年前,燕大领导劝阎安瑾为了学校声誉息事宁人,不要再与潘途争论不休,逼得阎安瑾愤然辞职,移居广陵。而季知行可是阎安瑾一手培养出来的啊!
  总之,于公于私,朱仁都不乐于看到““华芯一号”研发者”这么份荣光叫燕大白捡。所以,校长、副校长及几个主任开过会后,一致决定先下手为强!
  当然,这些理由都没怎么从季知行的角度去考虑,所以在面对季知行时,朱仁其实有点心虚来着,怕他更乐于要燕大的博士文凭。
  怎么会呢?季知行打开证书看了看,他还没有功利到这地步,但确实还是有点担心。
  “这样符合规定吗?”季知行问道。
  “你放心,完全合法合规。”朱仁解释道,“你当初登记的就是本科直博,我们学校规定了几种允许博士提前毕业的情况,你的条件完全符合!”
  一是导师推荐——阎安瑾老早就觉得季知行不必在学校浪费时间修学分了。
  二是取得国家级的科研成绩,并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以上的论文——光子芯片这项科研成绩是硬核得不能再硬核了。
  这就是最重要的两条。当然,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规定,但那都不是问题。
  所以,虽然时间仓促了点,但季知行拿到这份博士学历完全是有规章制度可循的。
  这样啊,季知行松了口气,他觉得自己在求学之路上一直还挺走运的。
  当初他破解了NS方程后,广陵大学数院院长俞垣就这么操作过一回,他一天数院课程都没上就拿到了数院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如今因为光子芯片研发成功,天上又掉下来这么一份博士文凭。
  光子芯片的研发工作结束后,他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有学习系统的存在,他并不打算为了文凭而在学校浪费三五年的时间。本来有点遗憾自己的学历止步于学士,如今也算补全了这点念想。
  “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朱仁问道。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季知行会深耕光子芯片领域,继续升级“华芯一号”。不过朱仁自认还是比较了解季知行的,知道他一向更愿意挑战自己。不然,当初光是凭着破解NS方程的成就与菲尔茨奖的荣誉,他就能在这个领域一辈子躺平了。
  “是有点想法,但还不成熟。”季知行笼统地回答道,他还在规划中呢。
  朱仁也没追问,只是握着他的手殷切地叮嘱道:“如果有意担任教职,广陵大学的教授职务随时等着你啊!”
  季知行目送朱仁离开,想了想,回到宿舍后将自己那份论文的致谢部分改了改,使之更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
  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论文全都投向《华夏科学》,此举招致了很多外国人的不满。
  “华芯一号”的问世在全世界都掀起了惊天波澜,中外学术界、政界、商界的人们都在关注这方面的所有消息。但光子芯片项目组显然并不准备就此举行公开的学术报告会,那么要详细地了解“华芯一号”,除了此前的那场新闻发布会,最有效的途径自然就是学术论文。
  可这些论文竟然全都是用中文撰写的,语言的天然隔阂给所有外文国家的人都设置了阅读障碍,于是就有人公开抗议这种学术霸权。
  当然,“学术霸权”这四个字很快就被华夏的硕博们群起而攻之。在华夏,哪个想发SCI的学者没被英语折磨过?
  作为非英语国家的学者,向SCI期刊投稿被退稿,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有“英文水平低”。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学术优势一直在向非英文国家的学者施加语言霸权,并且漫不经心地视之为理所当然。
  如今,华夏在光子芯片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那么工业标准、表达标准就应该由华夏来制定!
  眼见抗议无效,搞科研的为了跟上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大都抓紧时间死磕翻译去了。而政客们还在无休无止地继续打嘴炮,甚至有人大放厥词,声称华夏所谓的“华芯一号”其实跟“北辰一号”一般,都只是弄虚作假的产物,证据就是二者都只敢在中文期刊发论文。
  一直懒得回应的高霄发声了:爱信不信!
  邓迫好心地帮着翻译了一下:Who Cares!
  政客们还在嘴硬,但资本是诚实的。
  股市上,ASML公司的股价持续走低,几近崩盘,其生产的EUV光刻机售价更是应声而落。原本NA0。33孔径的EUV光刻机售价高达10亿,预计于明年出样机的High NA EUV也高达28亿,但是现在已经前所未有地开始打折了。
  市场上,以往很多尖端芯片大厂总是准时地频频发生各种意外事故,起火啦爆炸啦,然后生产线受损、产能下降,芯片价格被迫暴涨。如今,这些大厂风平浪静,好像终于意识到应该重视生产安全了。但国际市场上,包括尖端芯片在内,所有芯片的价格都在不停地跳水——“华芯一号”已经投产,总投资高达1280亿元!
  “华芯一号”带来的政治、经济、科技影响还在继续,而季知行受到的最大影响就是,他暴富了!
  在“华芯一号”成功后,高霄就和季知行商量过技术成果的转化问题。
  他俩都是“喜新厌旧”的人,对光子芯片的升级都不是很有兴趣,所以二人一致决定将这项关系着科技命脉的技术成果转让给国家,然后整个光子芯片项目组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不过,当大家在庆功宴上狂欢的时候,季知行还在心里盘算着,这些钱不知道够不够支撑自己下一阶段的计划。
  庆功宴到了尾声,季知行就向高霄教授告别了。
  高霄看着季知行感慨不已。十年前,樊继安坑得阎安瑾愤然辞职;十年后,他经营多年的芯片帝国因阎安瑾的得意门生而土崩瓦解。真是一报还一报!
  提到门生,高霄不禁看向还在舞台上疯狂蹦迪的邓迫。光子芯片项目组的大部分人都顺利毕业,并且无缝衔接地在国家新组建的光子芯片研究中心上岗了。
  但邓迫拒绝了聘书,一是自觉受不住国家单位的那份拘束,二是他想跟着高霄教授继续深造。
  高霄指着邓迫对季知行说道:“你把他带走吧,我想多活几年。”
  作者有话说:


第82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季知行本以为尘埃落定; 都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广陵了,岂料一波又起。
  在联合调查组断言“北辰一号”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后,樊继安凭借自己经营多年的人脉挣扎了很久; 后来眼看自己即将被学术监察委员会定责,他掀开了自己最后一张底牌——碳基材料。
  如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采用的基底就是半导体硅,而碳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基的技术之一。因为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芯片的性能预期将是传统硅基芯片的10倍以上; 将能更好地发挥摩尔定律。
  虽然樊继安手里的碳基材料还不成熟; 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因此,对樊继安的定责程序中止了; 悬而不决。
  品行与能力之争持续了一周; 胶着的形势被一个意外打破了。
  阎安瑾提交了科研结题报告:以二维量子材料Nb3Br8为基础的常温超导材料。这是自防护凝胶结题后,他开启的第二项研究。
  超导体是一类提供无损耗导电性的材料,不仅能使电子产品的性能提高300到400倍; 甚至可能开启太赫兹时代。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也将为芯片制造业的变革性发展铺平道路——“华芯二号”指日可待。
  在超导体跟前,硅基、碳基等半导体就都是明日黄花了。樊继安最后的底牌失效,定责程序又一次启动。
  以这种意外的方式; 阎安瑾亲自为十年前被樊继安坑了一把的自己报了仇; 当年的是是非非又一次被提起。
  当年由于樊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