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用种田打败天灾-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温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叹着气说:“原本人就不多,再加上风暴来时没有规律,被风卷走的和掉进海里的人极多,到最后基本上就不剩多少人了,接下来逃难的路上又有种种不便,年纪小的孩子和年纪大的老人大多都没熬下来,只剩下我们几十个人。”
  “这可真是艰难。”叶周远没忍住感慨了一句。
  陆温想到那些死去的民众,不由得鼻尖一酸,他低咳两声继续说:“我有时候觉得上天就是不给我们留活路,前两年我们原本已经在一处适合的地方安置下来,接下来只需要好生安顿下来即可,结果还没一个月,百年难得一遇的火山爆发就被我们给碰上了,要不是我们当时还睡在山洞里,估计连这几十人都没了。”
  沈复闻言愣了下,随即指了个方向,“喷发的火山是不是在那边?”
  陆温点点头,“没错,我们就是从那边过来的。”
  果然如此,沈复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他也跟着叹气,“那处的火山同样给我们村子也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好几个月才缓过劲来。”
  他说完又问道:“不知道你们为何在火山爆发一年后才到这里?”
  毕竟他们曾经也去过,不过是几日的功夫便到了。
  陆温立刻回答道:“我们原本没想往这边走,想的是去南方谋生,主要是北方灾难多,有时还干旱,南方再怎么样说,也不会比北方更差了,但是因为距离太过遥远,最终还是没去成。后来我们又在附近遇到一个小村落,里面人不多,而且靠山靠水,我便想着实在不行就留在那里,说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我现在是明白了,在如今这个世道,只有抱团才能活下去。”
  如此一来就又出现个问题,“那你们为何要在这么冷的天里离开那村落?”
  陆温也没瞒着他们,“因为山林扩张,不过才一年的时间山林就从山上扩张到山脚下,甚至已经有毒虫毒蛇进到村子里,有不少人都被咬了。”
  这倒是说得通,毕竟他们这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东山底下那片林子已经被他们给烧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土地,现在那里是未来开荒的首选之地,因为经过火焰的焚烧,枝干和树叶被烧成草木灰,草木灰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落在土壤里可以增加肥力。
  不过沈复还有一个疑问,“你们是如何得知我们城的?”
  冀望城才刚建城,又地处偏僻,若不是知道,他们如何能找到这里。
  陆温如实答道:“就在我们到村子里没多久,又有一对母女过去,她俩说原本一行人想去望祀城,但是她的孩子生病了,其余人就把她们母女俩留在了原地,她只好就近找一个地方先让孩子养病,等孩子病好之后她俩就留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处村落实在太偏僻,再加上附近都是山林,不适合种田,我们一直留在那里也挺好的。”
  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跑题了,便将其拉回来,“她俩就是从叶家村出来的,因此投奔之处就有了两种选择,一是你们这里,二是望祀城,但望祀城距离较远,我们便决定先来投奔你们。”
  沈复拧眉重复:“母女俩?”
  “是。”陆温点头道:“母亲姓郑,女儿姓李。”
  这个限定条件一出来,沈复立刻就知道这对母女是谁了,李婆子的儿媳和孙女。
  他跟叶周远对视一眼,都明白彼此的想法。
  “她俩今日没来吗?”叶周远问。
  “不止她俩,”陆温说:“村子里还有三十多口人没过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离开,留下的大多数都是年纪大些的老人,信奉落叶归根,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剩下的一些人就是不相信村子情况会继续恶化。”
  沈复点头道:“好,麻烦你到外边稍等一会。”
  陆温离开之后,沈复就上了塔楼,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叶父。
  叶父想了想,然后问身边人道:“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叶忠率先开口:“要是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接受投奔倒也不是件坏事。”
  主要是他们建城后人口缺口极大,不管是男女都需要,要知道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站在一边的小郝大夫也点头,“郑氏母女我还记得,虽然是李婆子的儿媳,但她为人和善,比她婆婆要好得多。”
  其他人说的话不同,但意思相仿,基本上所有人都同意陆温他们的投奔。
  因此叶父拍板道:“派人过去通知他们,不过规矩得先说好。”
  沈复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先是推开城门让他们进来,随后唤来城兵给他们一人倒一杯热茶。
  等所有人都放松下来的时候,沈复才开口说:“有件事希望你们能理解,那就是你们暂时不能住到内城,得先在外城住上一段时间,等大夫挨个诊治后,确定没有染病,才能进到内城。”
  陆温捧着杯子点头,“合该如此。”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接下来沈复又把其他规矩一一告诉他们,陆温听得认真,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落户与分田,而冀望城的分田制度对投奔者和原住民又基本上算是一视同仁。
  最后就是陆温他们非常关心的粮食一事,沈复承诺道:“如今天寒地冻,无法种植粮食,不知道你们手里是否还有粮食,有的自然不用多说,若是没有,我们城中会给予适量的粮食用以生存,但这些粮食不是白送你们的,明年我们将要进行开荒,对你们来说相当于用劳动换取粮食,若是不想劳动也可以,只要回头把同等的粮食还回来即可。”
  这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已经算是很宽松了,有些地方根本不会管投奔者的死活,自己跟其他人用东西换粮食,如果没得换那就只能饿着。
  等所有规矩都一一讲完,陆温便说:“你们派人跟我去一趟村子,得通知一下他们。”
  沈复闻言叫来叶海,让他带着一个小队跟陆温一起过去。
  一个小队足有六个人,个个都是青壮年,不仅功夫极好,而且很有默契,足够面对一般情况。
  而且陆温的家人都在这群人里,他们就相当于人质。
  不过接下来的事叶瑜就没有参与了,主要是不知道他们身上有没有携带病菌,因此像是叶瑜和沈青玉这样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好还是别靠近了。
  叶瑜只能听他娘闲话,或者是在叶母带着他到老宅找叶老太她们聊天时得知一些消息。
  叶大嫂掰着手指算了算,然后咂舌道:“有一百多号人呢,这得分他们多少粮食啊!”
  叶母说:“其实没多少,他们有些是有存粮的,需要咱们接济的也就是二、三十人,还给的都是粗粮,也都没脱皮,不管味道如何,反正能勉强温饱,等开春之后他们就是现成的壮劳力,肯定能帮着干活儿。”
  “你这么说倒也是,开春了地上就开始长野菜,他们绝对饿不着肚子。”叶大嫂点点头。
  叶二嫂此时插话道:“郑氏和她闺女是怎么个情况?她不是被村子赶走了吗?怎么还跟其他人分开了?还有李婆子怎么样了?”
  连珠炮般的问题很鲜明的表现出了她的好奇。
  叶母听到这些问题便摆摆手说:“一个一个来,说起来她俩其实很倒霉,才刚从村子离开那群人就分作两路,她俩跟着去望祀城的那队,而李婆子则是跟着另外一队,但是她俩走到一半孩子就得了痢疾,到最后拉得人都脱水了也没治好,去望祀城的人都说孩子救不了了,不能因为她耽误路程,因此就把她俩留在了半道,要不是那边有个村子,她俩怕是要被活生生饿死。”
  叶二嫂叹道:“原来如此。”
  “那他们有染病吗?”
  叶母摇头回答:“没有,其实他们中几乎没有老弱病残,年纪最小的孩子也有四五岁了,据村长所说,他们村自从上次干旱便死了不少人,连孩子都保不住,也就这一年雨水多好了一些。”
  叶老太剥蒜的手顿了下,“没病就好,咱们村里刚出生的孩子不少,可得注意点,还有宝哥儿,你千万别往外边跑,最近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叶瑜应一声,他把手里的板栗壳掰开,金灿灿黄澄澄的板栗仁在油灯的照射下闪着油润的光泽,将其吃到嘴里绵软至极,也香甜极了。
  板栗有一部分是种在果山上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在东山采摘的,味道上都差不多,没什么区别。
  没过一会儿,岳灵抱着叶如从屋里出来,叶如冲着叶大嫂伸手,嘴里含糊不清地叫着「奶」。
  叶大嫂接过叶如的同时还不忘问岳灵,“咋是你看顾如姐儿?他二叔呢?”
  岳灵爽利一笑,“他睡着了,我看如姐儿醒过来在找您,索性就抱她出来。”
  叶大嫂也笑笑,低头逗叶如,“快叫二伯母,还有你小叔。”
  叶如开始鹦鹉学舌,她说话还是慢,但是已经开口了,这就让叶大伯夫妻俩放下了心。
  一下午的时间就在闲聊中度过,叶瑜离开之前突然想起件事,便问他奶道:“奶,麦子生了吗?”
  麦子是小米的后代,小米就算再聪明,到底也只是一只猎犬,寿命不长,几年前便去世了,叶瑜他们为它立了碑,说来也巧,麦子是所有后代里长得最像小米的,却是只母犬。
  叶老太听到问话后转头答道:“就在这几天了,它估计怀了四只狗崽儿,等生了,你先过来选两只。”
  这是早说好了的,主要是叶瑜家人少,有两只猎犬看家能更安全些。
  “好。”叶瑜想到小米便心里一颤,分家后他跟小米虽不能日日都黏在一起,但是小米常常跑来找他,还经常留下来过夜,因此跟分家前也没什么区别。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然而留下的痛楚却是很明显。


第131章 豆角焖面
  叶父一整天都在外边忙碌; 导致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是叶母披着衣裳给他开的门。
  “怎么回来的这么晚?饿不饿?要不要煮点东西给你吃?”叶母小声问道。
  叶父把蓑衣脱掉,瞬间一片寒气就扑面而来; 他说话的时候也带着白气; “陆温毕竟是郡守; 如何处理也值得我们细细考量,虽然他看上去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但人不可貌相,不能轻易下结论; 我跟沈复他们开了一整天的会。”
  “还有你以后就别熬夜等我了,天这么冷,对身体不好。”叶父小声说:“我自己回来收拾一下就去睡觉。”
  叶母点燃油灯,在昏暗灯光的照射下摆摆手,“也不算晚; 反正最近早上都起不来; 晚上太早睡也睡不着。”
  “你想吃什么?灶房里还有馄饨和饺子,娘包的包子我也带回来了,是酸菜粉条馅的; 吃起来很开胃。”
  叶父听到这话便不再劝; 想了想回答道:“下一碗饺子吧; 不用太多,十个左右就行了。”
  “成,你先去换衣裳,一会就能做好。”叶母站起身说。
  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饺子下肚,叶父的身体立刻就暖了; 他这时才开口感慨道:“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 这一天天过得真快。”
  叶母点点头; “可不是。”她有些发愁地说:“也不知道绪哥儿那里情况如何,会不会出事?”
  这么些年下来,她基本已经拿褚绪风当自己第二个儿子看待了,就算褚绪风离开前把这件事说得很是轻松,但她又不是白痴,自然知道他去靖边城很有可能面临危险。
  叶父倒是相信他们不会出事,因为他非常了解褚将军,人人都说褚将军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在他看来褚将军忠心归忠心,却不愚忠,在做决定前一定准备好了退路。
  不过虽说是相信他,但却不能杜绝担忧之情。
  “不知道绪哥儿能不能在过年前回来。”叶父如此说道。
  也不知是不是言出法随的原因,就在他们忧虑的时候,冀望城巨大的城门前又迎来一个熟悉的人影。
  褚绪风策马疾驰而来,下马时他形容虽不整齐,却不显得狼狈,散落的发丝和干裂的嘴唇反而给他增添了几分真实。
  叶海认出他来时心里便一喜,立刻下来推开城门,然后高兴地说:“你回来了,靖边城情况如何?”
  褚绪风抿唇一笑,他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明朗,“已经没事了,还得麻烦你带我去找一趟叶叔。”
  叶海应一声,“成,咱俩这关系还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他俩进来之后,守门的城兵便接连跟褚绪风打招呼。
  “褚队长终于回来了。”“嗯。”
  “路上还顺利吗?”“还行。”
  “瑜哥儿最近天天都念着你,如今你总算回来了,一会可得过去一趟。”叶海说。
  褚绪风听到叶瑜的名字之后,眼中闪过一丝暖色,“嗯,跟叶叔说完事我便过去。”
  不过不用等之后了,他俩过来时刚好看见叶瑜在档案室里听王树跟叶父禀告人口登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