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神十三岁-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妈妈好时髦。”张娅宁羡慕的看着年宝莉的身影。11、2岁的女孩已经知道什么是“美”了,赞赏“美”,向往“美”,人之常态。
  “我妈妈很漂亮。”乔俊之同学骄傲的说。
  又问:“你们不学乐器吗?妈妈说学习乐器是陶冶情操,熏陶……艺术细胞。”
  张娅宁有点茫然,“家里买不起……我也不知道能学什么。”
  “你喜欢什么?”
  “……不知道。”
  康妙玟想了想,“你妈妈为什么让你学钢琴?想要陶冶情操的话,只需要懂得欣赏音乐就行了。”
  乔俊之似乎大为惊讶,瞪大眼睛看着她,“因为……因为是妈妈想要我学的。”
  “你自己不喜欢吗?”康妙玟奇怪的问。
  “也喜欢,不喜欢我肯定不愿意学。”
  “你刚才弹的是什么?这个乐谱是你自己的还是琴行的?”张娅宁指了指谱架上的乐谱。
  “我自己的。”乔俊之收起乐谱,想了一下,将乐谱递给康妙玟,“你能看懂吗?”
  钢琴谱是五线谱,音乐课上教过怎么看五线谱。
  “看得懂。”
  “你弹过钢琴吗?”
  “没有。”
  “坐下来试试。”乔俊之拍了拍琴凳。
  试试就试试。
  康妙玟大方的坐下来,“我看电视上钢琴家都是这么演奏的。”
  她的十指悬空放在黑白琴键上面,嘴巴里发出人声伴奏,十分夸张的摇头晃脑的“表演”起来,跟抽羊癫疯一样,逗乐了张娅宁。
  乔俊之先是瞪大眼睛,继而也笑起来。“康妙玟,你很好玩哎。”
  *
  乔俊之就是那种人们常说的“大院子弟”了,感觉确实……跟普通孩子不一样,大学里的孩子父母再牛逼也就是教授了,就是系主任也是教授职称,在孩子们看来跟其他教授没有什么分别。
  年宝莉非常客气,带乔俊之和两个女孩去了百货大楼,买了一斤大白兔奶糖送给她俩,还十分亲切的说过几天兴趣班开始补课,要乔俊之请她们去家里做客。
  告别了年宝莉乔俊之母子,张娅宁小声说:“肯定是因为你是年级第一。”
  嗯?康妙玟想了想,“别人家的孩子”大概是会有这种福利的,不管什么阶层的父母,应该都会喜欢读书读得好的孩子。
  嗐,这种感觉也是非常美妙呢!
  “你还是年级第四呢,几分之差不算什么,下次你就是第一了。”康妙玟很懂这种心理,学霸嘛,比别人低1分心里都跟猫抓的一样,理解理解。
  “你说,乔俊之要是真的请我们去他家玩,我们要答应吗?”
  康妙玟摸摸下巴,“答应吧,我们还没有去过大军官的大别墅呢。”
  “大别墅!”张娅宁惊叹。
  “肯定啊,那架钢琴需要一个大客厅才能放下。”
  张娅宁想象不出来“大客厅”到底有多大。
  康妙玟则在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学个乐器?钢琴是别想了,贵到上天!万元户才买得起!这个时代“万元户”还是刚兴起不久的新名词,属于少数阶级。但别的乐器还是可以想一想的,比如因为《射雕英雄传》的热播,很多孩子都尝试过拿一根竹节装作黄老邪的玉箫。横吹笛子竖吹箫,港剧里为了动作好看,演员是横吹玉箫的。
  琴行里有笛也有箫,笛子的价格根据材质和产地不同有高有低,便宜的有2、3元的,她在新华书店里找到一本讲如何演奏笛子的小册子,只要3角钱,带几个笛子乐曲乐谱,慷慨买下。
  出了新华书店,回到琴行挑了一支竹笛,2元8角,2角钱买了一包笛膜和贴笛膜的胶水。
  *
  回了家,看完书,研究了一下怎么贴笛膜。
  康卫国很稀罕的问:“怎么,想学吹笛子呀?”
  “尝试一下。”
  康卫国考虑了一下,“行,就当是放松了,也不能一天到晚的看书做题。多少钱买的?爸爸给你报销!”
  “加一起3元多。爸,你还有小金库呀?”
  康卫国忙说:“别告诉你妈。”偷偷摸摸掏出两张2元的纸币,塞到女儿手里。
  “明天去你外婆家,给你外公外婆拜年,记得说几句吉利的话。”
  “嗯,知道了。华江也去吗?”华江是康妙玟的表弟,奚绣蓝妹妹奚绣娟的儿子,比康妙玟小3岁,今年小学二年级。
  “去。”康卫国皱眉,“他要是调皮,你别理他。”
  8、9岁的男孩人憎狗嫌的,就是个熊孩子,没事都能窜天的那种。康妙玟一直都不喜欢华江,华江学习也很差,中考分流,上了一所职业技校,毕业后进厂打螺丝。之后遭遇下岗潮,失业在家。
  康妙玟也不太喜欢奚绣娟这个姨妈,华江是男孩,而她是女孩,奚绣娟经常在奚绣蓝面前吹她家的男宝。咋的啦?带把就金贵一点?
  奚绣蓝每年过年都能被奚绣娟气到,每次回家路上就要气鼓鼓的说“生儿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康卫国只好绞尽脑汁想办法安慰妻子。
  大学家属区的气氛相对来说比外面小区好,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是那么突出,独生子女家庭也比较多,像张娅宁家有3个孩子的都是少数。
  特别是两口子都是老师的,更不愿意多生孩子,一般标配是两个孩子,刚刚好。
  康妙玟觉得难得的是来自农村的康卫国同志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没有非要妻子再生孩子,一直生到男孩为止。
  以她的观察来看,康卫国很为自己娶到了城里姑娘自豪,也因此对奚绣蓝十分——宠溺?大概可以用这个词。他还经常对别人说自己就是个“妻管严”,自己先把话说在前头,别人就不好嘲笑他“怕老婆”了。
  要说起来,军队确实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康卫国的个人卫生习惯很好,完全没有那种“农村人”的糟糕卫生习惯,奚绣蓝曾经说过,他俩刚结婚的时候回乡下老家,老家的亲戚们都是一擤鼻子便往裤子上一擦,然后抬袖子擦鼻子,当时可把她惊呆了!
  哈哈!妈妈描绘的很形象啦!城里姑娘确实会被不卫生的举止吓到。


第13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
  奚绣蓝带着丈夫女儿,大包小包的回了娘家。
  奚外公早已退休,得了慢性病支气管炎,钱外婆靠着奚外公的退休金和自己一点微薄的退休金养活老夫妻俩。好在现在的医疗制度还不错,只要是正式工(全民工)退休,医药费几乎能全报,私人负担部分很少。
  钱外婆一共生了6个孩子,头两个孩子落地便没了气,老三是个男孩,7岁的时候掉野塘里淹死了;第四个孩子是奚绣蓝,第五个孩子奚天佑是个男孩,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时候在老山战场上光荣牺牲;老六便是奚绣娟。
  奚外公钱外婆是光荣的烈士家属,康妙玟有时候会看到外婆偷偷抹眼泪,念叨着天佑要是活着该多好,老奚家没个后了。又念叨奚绣蓝不听话,原本她是想要奚绣蓝招个上门女婿,好给老奚家留个后。
  嗐,这个吧,康妙玟觉得实在是插不上嘴。
  奚绣蓝将带来的大包小包拿给父母:一只老母鸡、一条大鲢鱼、两只铝饭盒的肉丸子、两听麦乳精、两盒本地名点白切。白切薄脆香酥,很适合牙齿不好的老年人。
  奚绣娟带着丈夫华建军和儿子华江在姐姐一家之后回了娘家,也带了大包小包。同样带了一只老母鸡、一刀五花肉、一听麦乳精一听奶粉,两块结实的黑色斜纹布,说给奚外公做两条新裤子穿。
  奚绣蓝暗道糟了!忘了给老娘带布!
  *
  康妙玟没留意妈妈和姨妈一边打嘴皮官司,一边在厨房做饭。钱外婆年纪大了,再要她整治一桌大菜实属做不到,因此两个女儿回娘家都默认要做饭的。
  康卫国很有眼色,默默搬了个小板凳坐到厨房门边打下手,剥个蒜啊洗个韭菜啊。
  对比起来,另一个女婿完全没有去帮忙的想法,而是跟儿子一起在另一个房间看电视。
  外婆家也是黑白电视机,正在重播春晚。
  康妙玟跟姨父没啥共同语言,跟熊孩子华江更没有共同语言,一会儿去跟外公说了一声,下楼玩去了。
  外公家住在二轻机械厂家属大院,大院里多得是大大小小的孩子,有跳绳的,有推铁圈的,有玩惯炮的,还有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的。女孩子多是玩跳房子和扔沙包,康妙玟觉得还挺好玩的,于是加入一组玩跳房子的女孩。
  跳房子几乎不受场地限制,只需要有一小块平整的地面就能玩。在地面上用粉笔或者红砖砖头画出格子,怎么画格子也有讲究,不能太大,不然跳不过去;也不能太小,至少要放得下一只脚。
  跳房子的用具有时候是一块鹅卵石,讲究的会用面霜盒子装上橡皮泥或是泥土,使得小铁皮盒子有一点重量但又不会太重。将面霜盒子扔在格子里,玩游戏的人必须单脚跳进格子里,将面霜盒子踢到前面一格里。
  跳房子严格来说没有输赢,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状态,如果将面霜盒子剔出“房子”,那就是“失败了”。但赢了的人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奖励,可能就是那种“赢”的快乐吧。
  到了中午,各家爹妈或是兄姐出来喊人回家吃饭,康妙玟也回了外公家,一大家子在一起吃了团圆饭。
  奚绣蓝精神头儿很好,扬眉吐气的,亲切招呼妹妹妹夫,“吃菜吃菜,多吃点。”
  姨妈奚绣娟的脸色有点不太好,但也没说什么。
  吃过午饭,两姐妹互相给了对方孩子压岁钱。
  外公外婆各自都给了两个外孙压岁钱。
  康妙玟拿到压岁钱便交给妈妈保管,而华江当即拆开红包点钱,闹得奚绣娟脸上下不来,赶紧拽着华江走了。
  奚外公说:“玟玟不错,这次考了年级第一,是我们家的小状元。”
  从枕头下面摸出一小卷钞票,都是1元和5角,“拿去,买点糖。”
  “爸,玟玟都是大孩子了,不怎么吃糖了。”奚绣蓝看着那一圈零钱,心里怪不好受的。老两口一个月退休金有100多元呢,只是钱外婆一直很节省,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老头手里没几个钱。
  “那给买点补脑子的,核桃,好吃,给孩子买点。”奚外公把钱硬塞到康妙玟手里。
  “外公,你对我真好,等以后我挣了大钱,给你买好吃的好喝的。”康妙玟笑眯眯的说。
  奚外公笑嘻嘻,“好好,我等我们家玟玟长大了赚大钱。”
  *
  回家路上,奚绣蓝昂首挺胸,一直精神十足。
  康卫国小声说:“你妈今天高兴着呢!你拿了年级第一,全满分,她恨不得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康妙玟不由得咧开嘴笑了:妈妈也很好玩嘛!理解理解,多年来她总被生了“带把的”的妹妹压了一头,如今可以大吹特吹女儿的年级第一,看来今天是大获全胜呀!
  安徽素有文风,“桐城派”就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出过若干大家。到了现当代,安徽学生也以聪颖、勤奋而著名,安徽孩子会读书/会考试是出了名的。
  不管什么年代,读书好、会读书的孩子都会得到他人的另眼相待,“别人家的孩子”是其他孩子的噩梦,是自家父母长辈炫耀的资本。
  *
  过了年初二就是往亲戚朋友家拜年的日子,奚绣蓝是姐姐,因此每年都是奚绣娟一家过来给姐姐一家拜年。奚绣娟没带菜,带了一包大白兔奶糖、一盒烘糕、一盒寸金,一兜子国光苹果,一兜子橘子。在1989年初来说,也是一份很拿的出手的礼物了。
  奚绣娟好面子,好面子的人不愿意落话柄给别人,亲姐姐也是一样,因此面子工程一定要搞的。
  好面子的人也比较好拿捏,看起来奚绣蓝也比较能拿捏妹妹。
  *
  大年初五,康妙玟回学校上补习班。
  仍然是小程老师给她上课,上午上高一下的数学课,下午刷题。差不多是一天一个单元的进度,公式和题型讲的飞快。
  课间休息的当儿,程老师为她简单介绍了高中部的情况。高一每个班人数更少,每个年级5个班,人数大概是200人左右,每个年级有3名数学老师,高一是陈老师带数学兴趣班;高二也差不多,是一个姓铁的老师带数学兴趣班,也就是竞赛班;高三就要全力冲刺高考了,反而没有竞赛班。
  高一数学兴趣班已经学完高一数学,下学期开学要开始学高二数学,预计在7月底学完高三数学,9月是高中数学联赛暨奥数初赛。
  高二到下学期基本就没啥竞赛了,有精力的可以刷一下高中数学联赛,哪怕进不去冬令营,省一等奖也是不错的。总结就是中学阶段能刷的竞赛都去刷一下,如果时间上有冲突,那么选更有把握冲一等奖的竞赛。
  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